六念法之念佛(下)

第077集
由 正祺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您收看「三乘菩提之法與次法」單元,這個單元我們繼續來說明《大般涅槃經》六念法的念佛法門。

在《大般涅槃經》中 佛說:佛又稱為世間解,那如何是世間解呢?如來說世間就是五陰,解就是知,諸佛世尊確實了知五陰,因此稱為世間解。世間也稱為五欲,解稱為不著,不著於世間五欲的緣故,稱為世間解。或者說東西南北、四維上下十方無量阿僧祇世界,一切聲聞、緣覺不了知、不看見、不理解,然而諸佛全部了知、全部看見、全部理解,因此稱為世間解。有人說世間稱為蓮花,解稱為不染汙,如來說這是世間的道理;應該說蓮花即是如來,不染汙是指如來不被世間八法——也就是利、衰、毀、譽、稱、譏、苦、樂這八個法——所染汙,因此稱佛為世間解。

佛又稱為無上士,那如何稱為無上士呢?上士稱為斷,已經沒有可以再斷的,稱為無上士。諸佛世尊沒有任何的煩惱,再也沒有煩惱可斷,因此稱為無上士。或者說上士稱為諍訟,無上士則是沒有諍訟,諸佛如來無有諍訟,因此稱為無上士。或者上士稱為語可壞,無上士的人所說的語不可壞,如來所有的言說,一切的眾生不能破壞,因此稱為無上士。或者說上士稱為上座,無上士的人就是無上座,是說三世諸佛再也沒有過失,因此稱諸佛為無上士。

佛又稱為調御丈夫,如何稱為調御丈夫呢?能夠調御自己的內心,也能調御其他丈夫;其實真實的如來不是世間相,因此不是丈夫,也非不是丈夫,就這樣稱為丈夫。如來說一切的男女,如果具備四種法,就稱為丈夫。哪四種呢?一、是善知識,二、是能聽法,三、是具有思惟的道理,四、是能夠如說修行。如來說若是男子、女人具備這四種法,則稱為丈夫。如來表示如果有男子卻是沒有這四種法,那就不能稱為丈夫。為什麼?因為他的身體雖然是丈夫相,行為卻是同於畜生。如來能夠調伏各種的男女,因此稱為調御丈夫。

或者,譬如駕馭馬的人有四種:一是接觸毛,二是接觸皮,三是接觸肉,四是接觸骨;隨著所接觸馬的毛、皮、肉、骨,能夠稱心的駕馭馬匹。如來也是如此,以四種法來調伏眾生:一是為他說生,就讓眾生信受佛語,就像接觸牠的毛,能夠讓馬匹隨順著駕馭人的意思。二是為他說生跟老,這眾生便信受佛語,這就像觸毛皮,能夠讓馬匹隨順著駕馭人的意思。三是為他說生及以老、病,這眾生便信受佛語,這就像接觸毛皮跟肉,能夠讓馬匹隨順著駕馭人的意思。四是為他說生、老、病、死,這眾生便信受佛語,這就像接觸毛皮肉骨,就能夠讓馬匹隨順著駕馭人的意思。如來說調御馬的人,方法是沒有一定的,如來世尊調伏眾生必定不會沒有作用,因此稱為調御丈夫。

佛又稱為天人師,如何稱為天人師呢?師有兩種:一是善教導,二是惡教導。諸佛菩薩常常以善法來教導眾生。哪些善法呢?就是身、口、意善。諸佛菩薩教導諸眾生而這麼說:「善男子!你應當遠離身的各種不善業。為什麼?因為身的惡業是可以遠離的,遠離後就可以得到解脫的緣故,因此我以遠離這惡業的法來教導你。如果惡業是無法遠離的,得到解脫的人,終究不會教你讓你遠離。」若是諸眾生遠離惡業以後,是不可能墮三惡道的;因為遠離的緣故,能夠成就無上正等正覺,得到大涅槃果,因此諸佛菩薩常以這個法來教化眾生;口、意也是如此,因此佛稱為無上師。

佛是無上師,因為以前尚未成就道業,今天已經成就了,就以所成就的道業來教導眾生;在很久遠以前的時候還沒有修清淨行,今天已經修證完畢,就自己所修證的來教導眾生;自己破除了無明,又為眾生破壞了無明;自己得到清淨的法眼,又為眾生破除昏暗無明,讓眾生法眼清淨;自己知道俗諦與第一義諦,又為眾生演說二諦;自己得到了解脫,又教導眾生解脫的法;自己度過無邊的生死大河,又讓眾生全部得度;自己得到了無所怖畏,又教導眾生讓眾生無有怖畏;自己證得涅槃,又為眾生演說大涅槃;因此佛稱為無上師。

天人師的「天」的意思,有人說天就是白晝,天上白晝長夜間短,因此稱為天;天又稱為沒有煩惱,常常享受快樂,因此稱為天;天又稱為燈明,能夠破除黑闇而成為大明,因此稱為天;也因為能破除惡業黑闇,得到善業而能生天上,因此稱為天;天又稱為吉祥,因為吉祥的緣故,因此稱為天;天又稱為日,有光明的緣故,所以稱為天;因為以上種種道理的緣故,所以稱為天。

所謂「人」是因為能多恩義,又人的身口柔軟,又人類會有憍慢,而人能夠接受教導破除憍慢。如來說諸佛雖然能夠成為一切眾生無上的大師,然而經中說為天人師。為什麼?因為眾生中,只有天與人能夠發無上正等正覺得菩提心,能夠修十善業道,能夠得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辟支佛道,最後證得無上正等正覺,因此佛稱為天人師。

那如何稱為佛呢?佛就是覺,能夠自己覺悟,也能夠覺悟他人。譬如說,有人覺知有盜賊,這盜賊就沒辦法做什麼事了;大菩薩們能夠覺知一切無量的煩惱,覺知以後,讓各種的煩惱無法作用,因此稱為佛。因為這個覺的緣故,所以離開生、老、病、死,因此稱為佛。

那如何稱為婆伽婆呢?婆伽就是破的意思,婆稱為煩惱;能夠破除各種煩惱的緣故,所以稱為婆伽婆;又能夠成就各種善法的緣故,又能夠確實理解各種法義的緣故,具有大功德而沒有人能夠超越的緣故,有大名聲聽聞遍滿十方世界的緣故,又能作種種廣大智慧的布施的緣故,又在無量數劫前已經變化捨棄女人相的緣故。

經中 如來說:若是男子、女人,能夠以前面所說的內涵來憶念佛的話,將來會在行住坐臥、晝夜明闇等等的時候,可以常得不離見佛世尊。如果一個人能夠在一切的時刻,常常的能夠見到如來,這顯然是見到自性如來,也就是找到自己的如來藏,時時可以觀見祂。這就是《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中,大勢至菩薩所說:【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卷5) 《楞嚴經》中 大勢至菩薩說:「若是眾生心中一直憶念著佛、想念著佛,那麼在現在這一世或是當來之世,必定會遇見如來,距離如來都不會很遠;到那個時節,當然不必假借其他的方便,自然會因為時時憶念著如來而很快速地自己開悟佛法。」心開就是證悟自心如來,所以憶佛念佛的目的就是要見佛,不管是化身佛、報身佛或是自己的自性如來,都是必須先憶佛念佛,然後才能夠見佛。

《大般涅槃經》中 佛說:為什麼世尊從如來、應、正遍知一直到婆伽婆,能夠有這樣無量功德的大名稱呢?如來說:因為大菩薩在過去無量阿僧祇劫以來,恭敬父母、和上諸師長、上座長老,在無量劫常為眾生而作布施,堅持禁戒,修集忍辱,勤行精進、禪定、智慧,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因此現在得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種隨形好以及金剛之身。又菩薩在於過去無量阿僧祇劫,修集信、念、進、定、慧五根,在於諸師長恭敬供養,一直是為法的利益,不為名聞利養;菩薩若是受持十二部經,或讀、或誦,都是為了眾生,希望眾生得到解脫,安隱快樂,絕對不是為了自己。為什麼?因為菩薩常修出世間心及出家心、無為之心、無諍訟心、無垢穢心、無繫縛心、無取著心、無覆蓋心、無無記心、無生死心、無疑網心、無貪欲心、無瞋恚心、無愚癡心、無憍慢心、無穢濁心、無煩惱心、無苦心,無量心、廣大心、虛空心,無心無無心,調心不護心,無覆藏心,無世間心,常定心、常修心、常解脫心;無報心、無願心、善願心、無誤心、柔軟心、不住心、自在心、無漏心、第一義心、不退心、無常心、正直心、無諂曲心、純善心、無多少心、無堅硬心、無凡夫心、無聲聞心、無緣覺心,善知心界,知心生界,知心住界,知心自在界心,因此現在得到十力、四無所畏、大悲三念處,常樂我淨,因此佛稱為如來乃至婆伽婆,這就是大菩薩的念佛。以上就是《大般涅槃經》六念法的念佛法門。

在《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卷23中 如來則是說:【云何菩薩摩訶薩修念佛?菩薩摩訶薩念佛,不以色念,不以受想行識念。何以故?是色自性無,受想行識自性無。若法自性無,是為無所有。何以故?無憶故,是為念佛。】在經中 如來說:菩薩摩訶薩的念佛,不是認為佛就是色相,然後憶念佛的三十二相;也不是認為佛就是受想行識相,然後憶念佛的受想行識相。因為色受想行識等五蘊都是沒有真實的自性,都是如來藏的無所有性藉緣所出生的。若是一個法它的自性是無性,那麼這個法就是無所有性。為什麼?因為這個法無有三界一切法的自性的緣故,也沒有所謂的憶念,能夠這樣子正確的憶念,就是念佛。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中所謂的念佛,是憶念我們的真實心如來藏。每一個眾生都有一個如來藏,這個如來藏就是《心經》所說的「心」,所以《心經》一開始就說五蘊皆空,因為五蘊只是如來藏藉緣所出生的法,五蘊相就是眾生相,也就是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如來藏的真實境界中沒有五蘊相,沒有人、我、眾生相,是無所有性的。

《金剛經》中也說:【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不應以三十二相觀如來。」爾時,世尊而說偈言:「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金剛經》中須菩提稟白 佛陀說:「世尊!如果我真的瞭解佛陀所說的真實義,不應該以三十二種大人相來觀察真實如來。」見佛並不是見佛的色身,在經典中曾經記載,佛曾經到忉利天上為母親說法,回來的時候,眾多弟子們前往迎接,那個時候蓮花色比丘尼以神通變化成為轉輪聖王,跑到最前面去迎接 如來,而被 如來呵責。如來告訴蓮花色比丘尼,不是她最先見到佛、頂禮佛,而是沒有來迎接的須菩提在房中「遙申禮敬」,最先見到佛。顯然解空第一的須菩提,知道真實義的佛不是色受想行識,而是無所有性的如來藏,所以才能真正的見到佛。因此《金剛經》中 如來就以一首偈頌重說一遍:「如果有人是以色身的表相來見真實義的如來,或是以音聲來求見真實義的如來;這種人其實是行於邪道之中,不可能看見真實的如來。」可見真實義的如來,不是色受想行識五蘊,而是無所有性的真實如來藏。

而這無所有性的如來藏就是《心經》所說:【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心經》中的「空」是指空性如來藏,這空性如來藏的真實境界之中沒有五蘊、十二處、十八界一切的法。要這樣子正確的認知,才是真正的念佛。

《大般涅槃經》中 佛所說的念佛,是指事相上的念佛,可是依於事相上的念佛,卻是可以成就理上的念佛,也就是可以見自性如來;見了自性如來以後,就是實相念佛。然而要成就實相念佛前,必須具備佛的真實義的基本知見,也就是確知真實義的如來不是五蘊、不是三十二相的如來,而是作為宇宙萬法體性的無所有性。當懂得實相念佛的時候,就可以現觀《心經》中為什麼說「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等等,這個時候誦《心經》就是在看著自己無所有性的如來藏,邊誦邊體會。誦《金剛經》乃至是其他的《般若經》,都知道全部都是在說明我們那個無所有性的真實心如來藏。

今天這個單元跟大家說明六念法的念佛,六念法是次法,如來開示在修學次法以前,必須先瞭解佛法的真實義,然後憶念佛的名號、功德,甚至憶念真實義的佛;這樣子法與次法互相搭配,有次第的修行、有次第的修學、有次第的修道,最後一定可以實證解脫道跟佛菩提道。

今天就為各位菩薩說明到這裡,歡迎您繼續收看。

阿彌陀佛!


點擊數: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