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界五趣之抉擇(三)

第068集
由 正彝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觀眾朋友以及菩薩們:阿彌陀佛!

今天我們繼續來探討「三乘菩提之法與次法」,我們的子題是「三界五趣之抉擇」。之前我們已經為大家說明了這個「三乘菩提之法與次法」以及「三界五趣之抉擇」之間的關係,主要就是函蓋了三乘菩提之法的修學,它的基本條件以及能夠快速增益的方法。我們為大家介紹了三界五趣,也為大家說明了善趣、惡趣,以及一切菩薩應當抉擇讓自己能夠造善業往生善趣。我們也為大家說明了什麼是善業,我們今天就繼續從什麼是「善業」這邊來繼續為大家說明。

在上集,我們已經為大家說明,對於菩薩摩訶薩來說,菩薩摩訶薩來到這個世界與眾生同在,總是能夠在眾生當中見到種種的善。比方說,每位眾生都能夠有這個成佛之心。也就是說,能夠讓眾生發起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那這個眾生自此就能夠邁入三乘菩提之修學,這是最根本的善。我們也為大家說明了這個見善、業善、心善,如果說能夠有見善、業善、心善,那這樣子的話,生生世世都能夠如此行善業,那就能夠跟眾生去廣結善緣,能夠在生生世世當中累積了廣大的福德。

對於一般的行善之人,雖然他們也是如此行善,但是他們行善主要是為了讓自己未來能夠繼續有世間很好的福報,也能夠在世間享有這個好名聲,那這樣子的行善其實跟三乘菩提基本上是沒有相應的。也就是說,當他行善的時候,在這一世他獲得了廣大的福德,他能夠受用世間的這些福德,可是在未來世,假使這樣子的善人在未來世遇到了這個惡因緣,可能就開始造惡——因為不懂得要修學三乘菩提,所以原來在過去是善人,有可能到未來世去造惡了之後,就一樣會淪墮三惡道。所以對菩薩來講,菩薩所見的利益不會是只有這一世的這個利益,菩薩所見的利益是兼具今世利與後世利;也就是說,菩薩所見的這個利益,他除了可以在這一世受用之外,未來世能夠繼續受用,這個就是所謂的「今世利與後世利」。

那對於一般的眾生來講,其實他們行善,或者是說他們因為過去行善,在這一世廣有資財,或者是說他們利用這些資財在這一世又賺了更多的資財,但是即使這些資財再多,仍然帶不去未來世;所以未來世如果不懂得修學三乘菩提去行善,那他就有可能造惡業淪墮三惡道。對於菩薩來講,菩薩所見不是如此,菩薩在過去生不斷地去與眾生結善緣,不斷地於眾生修集慈悲,不斷地布施給眾生,累積了廣大的福德資糧,那在每一世受生的時候就廣有資財;而菩薩對這些豐富的資財,他不是拿來享受的,他是繼續拿這些廣大的資財來幫助眾生,繼續來讓眾生能夠去修正他們的想法,能夠發起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也就是說,讓一切的眾生能夠成就最根本的善,也就是讓一切的眾生開始能夠親近三乘菩提的修學。這個是菩薩的一個作略,跟一般的眾生是不一樣的。

好,我們現在為大家說明了什麼是「善業」,那我們瞭解到什麼是善業、什麼是惡業之後,當然我們就開始要想說,如何才能夠去修學這些善業、能夠去遠離惡業?我們一開始在修學的時候,除了要知道什麼是善業?什麼是惡業?我們要趣向善業,要遠離惡業,可是我們在修學的過程當中,一定會有不明瞭的地方,一定會有問題需要諮詢;一定可能會發現走錯方向,這個修學的方向需要導正回來,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善知識。也就是說,我們在修學善業、遠離惡業上,我們是需要依止於善知識的。那在經上呢,佛也為我們這樣開示,在《增壹阿含經》卷11當中:【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當親近善知識,莫習惡行、信於惡業。所以然者,諸比丘!親近善知識已,信便增益,聞、施、智慧普悉增益。」】

這就是說,我們在修學的時候,應當要親近善知識。親近善知識讓我們可以遠離惡行,然後可以不去造種種的這些惡業;讓我們親近善知識的這個結果,我們對於三乘菩提修學的信心就會增益,我們對於自己能夠證悟、能夠成佛的這個信心也會增益。為什麼呢?因為善知識他是過來人,他已經在這個三乘菩提上有所實證,所以依止於善知識的修學,能夠讓我們在信心上得到增益。因為善知識他會施設種種的方便善巧,所以就會讓我們藉由聽聞種種勝妙的這個法,能夠迅速地增加智慧;那因為我們智慧增進的緣故,當然就瞭解要如何努力地去修善,所以就能夠在布施上持續地增益。所以,我們在修學善業上一定要先依止於善知識,如果說能夠依止於善知識,那我們的信、聞、施、慧就會普遍地快速增益,這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我們在修學的時候,一定要去依止於善知識。可是什麼樣的人才是善知識呢?我們一開始修學,總是不知道說「要依止哪位善知識」?總是會擔心說「我所依止的這個表面上說是善知識」,但是會不會他是惡知識?總是會有這樣的擔心。所以我們現在就為大家來說明什麼是善知識。我們同樣引經上 世尊的這個開示,在《佛藏經》卷1當中:【「……如來不可說,不可思議無相。汝今莫樂取相,莫樂戲論,佛於諸法無執無量,不見有法可執可量。」是人於佛猶尚不得,何況於念?舍利弗!如是教者名善知識。】這一段經文是說,自心如來的境界是不可說的、不可思議的,祂是無相。所以我們三乘菩提修學的人,不應該樂於去取種種的相,也應該不要樂於去攀緣種種的戲論;這個戲論指的就是言不及於第一義,這個叫作戲論。佛呢,以佛的境界來看,諸法無執無量;怎麼說呢?因為自心如來的這個境界,沒有一法可得,當然就沒有可執可量。

那對於一般的人來說,要去瞭解這裡面的實際的內容以及內涵其實是有問題的。因為就我們意識的境界來看,沒有什麼不可說、不可思議的;我們所見的境界也都是有相的,怎麼會說有不可說、不可思議、無相的這個境界?這個不可說、不可思議、無相的境界,指的是自心如來的這個境界;這個是我們三乘菩提修學的這個根本,如果能夠把這個「自心如來」全部都究竟了知,就會到佛地。也就是在佛地的時候,就能夠對這個自心如來究竟地了知。

那我們會說對一般人來講,這樣的境界其實是已經超出意識可以思惟的境界,所以如果說對於自心如來不瞭解的人,他可能就沒辦法理解這裡面的內容。於是就會有人說:「我這一念心只要不攀緣,能夠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時時作主,那這樣子就是已經瞭解了如來的本心。」那其實這是錯誤的。怎麼說呢?其實這一段文字也就是說,誤會自心如來境界的人所說的這段文字,剛剛我們說過就是說:「我的這一念心不攀緣,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時時作主。」可是這樣子的話,前面跟後面其實是互相矛盾的——也就是說,「前面說不攀緣,可是後面又說作主」——那這代表說你的這個作主,是一定有一個法可攀,所以才能夠作主;那前面又說不攀緣,所以代表說這樣的說法是矛盾的。這樣的說法是錯誤的,是非真實的,當然就不是自心如來的這個境界。這個就是誤會了自心如來的境界,而以意識的境界去認為這是自心如來的境界,因為他說的這一念心(有念的這個心)永遠都是覺知心,自心如來的境界從來不會有念。所以,如果說是這樣子教導眾生的人,那這個就不是善知識,真正的善知識一定會以他所實證的自心如來的這個境界來現前觀察,為大家來說明自心如來的境界到底是怎麼樣。就如經上所說:自心如來的境界不可說、不可思議、無相、無一法可得,當然不會有任何一法可執可量。能夠這樣子教導的人,就是所謂的善知識。那這個就是我們為大家說明第一種善知識。

接下來,我們在《雜阿含經》卷28當中,世尊的開示:【佛告阿難:「純一滿淨具梵行者,謂善知識。所以者何?我為善知識故,令諸眾生修習正見,依遠離、依無欲、依滅,向於捨;乃至修正定,依遠離、依無欲、依滅,向於捨。」佛說此經已,尊者阿難聞佛所說,歡喜奉行。】從這一段經文的開示,我們知道如果要教眾生修習正見以及修習正定,那這樣子的修習一定要是「依止於遠離、依止於無欲、依止於寂滅,而且要趣向於捨」,如果能夠這樣子地依止,來修學正見、正定,那這樣子才說是所謂的善知識。

當我們從現在的一些說法來看,有些人教導人,他是怎麼教導的?他說:「我給你一個咒語,你這樣子來唸,你要很專心地唸,而且要唸很多遍;那你如果能夠這樣唸,很專心地唸,唸很多遍之後呢,你的財富會增加。」那這樣子的話,這種修習就跟遠離、跟無欲、跟滅、跟捨完全是背道而馳的;這樣子教導,變成對於欲界的財的貪欲反而更加地增長,與無欲與遠離欲界的貪愛繫縛是背道而馳的。那這樣子教導的人,當然就不能稱為是善知識。

那也有人教導他的學人說:「你如果要修學佛法,那你要去行雙身法;也就是在一切時當中,你要去行這個雙身法,也就是男女和合。」那這樣子的修法,仍然跟遠離、跟無欲、跟滅、跟捨也是背道而馳;這樣子的修法,仍然會讓眾生會繼續生起以及增長欲貪,然後每一生每一世就為這個欲界所繫縛無法出離,更不用講三乘菩提之修學。所以這樣子教導他的學人的這種人,就不是所謂的善知識。

好,我們現在已經瞭解了什麼是善知識。那我們從前面的這個說明知道說:這個「三界五趣的抉擇」跟「三乘菩提之法與次法」的這個關聯;我們瞭解到說一切的菩薩應該要抉擇於善業的修習,也就是說,讓他的身口意行能夠造作善業,能夠讓這個善業讓自己未來能夠往生善趣,這些我們在前面已經為大家說明了。接下來,當然我們要去瞭解:如何的這個業(什麼樣的業)會讓修行人、什麼樣的業會讓眾生往生到這個惡道?也就是往生到惡趣。如果說,我們能夠瞭解什麼樣的業能夠往生到三惡道,那我們在時時中就能夠去思惟、去簡擇:我的身口意業有沒有相應於會往生到三惡道的這個業?那如果能夠瞭解這樣子的一個相應於三惡道的這個業之後,我們在時時當中做這樣的一個抉擇,那就可以避免未來我們往生到三惡道;所以,這些會往生到三惡道的這些業,我們有必要也要瞭解。

那我們現在就從跟地獄果報相應的這個業來談起。也就是說,我們瞭解了會相應到地獄果報的這個業之後,我們就要去抉擇,抉擇什麼呢?抉擇我們的身口意要遠離於這樣子的地獄之業。我們就從經文來為大家說明,在《分別善惡報應經》卷上:【復云何業獲地獄報?有十種法,云何十種?一、不善身業,二、不善口業,三、不善意業,四、恆起身見,五、恆起邊見,六、邪見不息,七、作惡不懺,八、婬欲邪行,九、毀謗聖賢,十、壞滅正法;如是十業獲地獄報。】那在這一段經文當中的開示,我們瞭解了:這個不善的身業、口業、意業會導致地獄的這個果報;那這個不善的身業、口業、意業,主要是說起身見、起邊見、邪見不息、作惡不懺、婬欲邪行、毀謗聖賢、壞滅正法。那為什麼這樣子的業會獲地獄報呢?其實這個我們可以從一個角度來看,怎麼說呢?就是說,只要是眾生的這個身口意業傷害眾生的程度越高,那這個果報就更重。

今天我們時間已經到了,我們今天就為大家說明到這裡。

敬祝大家:煩惱遠離、安樂自在!

阿彌陀佛!


點擊數: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