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心為戒——略述四攝六和的開發

第051集
由 正珍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繼續收看正覺教團所推出電視弘法節目:「三乘菩提之法與次法」。接下來51到55五集,要和大家一起觀修的是菩薩的「攝心為戒,以四攝法、六和敬」來為學習、來增長菩薩處眾情懷。這集我們略述四攝六和的莊嚴。

我們在佛門用齋念供養偈時,都會唸 大智文殊師利菩薩、大行菩賢菩薩、大悲觀世音菩薩、大願地藏王菩薩……等,那不是形式,而是時時提醒我們要學習菩薩摩訶薩的願行,積極教化、接引眾生來趣向於大乘佛菩提道。

我們先想想「攝心為戒」,那菩薩的心思重點是什麼呢?菩薩為什麼要留惑潤生世世來人間呢?我們有聽過「三聚淨戒」,三聚淨戒就是攝律儀戒、攝善法戒、饒益有情戒。這個攝律儀戒,就是要能夠對治我們的種種的煩惱,而且讓我們的身口意行能夠非常的端嚴;攝善法戒就是要讓我們能夠積極進取,但是不論是攝律儀戒,或者是攝善法戒,都是為了來成就我們饒益有情;而這個部分也配合了我們的四宏誓願,我們的四宏誓願有著「眾生無邊誓願度,法門無量誓願學,煩惱無盡誓願斷,佛道無上誓願成」;也因此,這「四宏誓願」跟「三聚淨戒」是完全地相配的。所以,我們可以知道菩薩來到人間,他的最大的心思就是能夠好好地來護念眾生,由護念眾生當中,來成就自利利他雙贏的功德。

平實導師對我們佛弟子的期勉是:發起悲願駐足娑婆,非是顯揚個人之修持,非與此生眷屬續貪愛,而是因為深深悲憫諸界有情,以救護一子的情懷,施捨戒護一切世出世間之莊嚴,任諸輕賤毀辱而終懷慈愛,於佛菩提道上勇猛精進,捍衛正法,翦除邪謬,寧可喪身殞命,亦無所畏懼!永不離 世尊聖教而行!

由 平實導師的開示,我們看到了兩個菩薩對眾生的重點:一個就是以救護一子的情懷,一個就是任由眾生對自己產生輕賤毀辱,但是心中的那一種慈愛之心毫無更動。由 導師的開示,我們可以看到菩薩來到世間,一為眾生、一為法;而「捍衛正法、翦除邪謬」的目的,還是為了護念眾生,讓眾生不會墮入邪見深坑。所以,菩薩的心面對眾生時,就有著「救護一子」的情懷,有著「任諸輕賤毀辱而終懷慈愛」的情懷,這不容易啊!這是菩薩面對眾生所攝持的心。而在事行上,此情懷的實踐,就是要時時以四攝法、六和敬來提醒自己,來莊嚴自己菩薩的行儀。

在《大乘悲分陀利經》卷4就有講到:【我當以六和敬、四攝法勸化眾生令住其中,除滅眾生疾疫闇冥乃至滅結。】這個意思就是說,我們在面對眾生的時候,一定要讓自己安止在六和敬和四攝法當中,也因為以六和敬、四攝法來守持自己的身口意,那麼眾生才能夠依我們的身口意感受到佛法的莊嚴,而能夠安住在佛法之中來好好地修學佛法,將一切的煩惱結使都能夠滅除。所以,《大方廣佛華嚴經》卷6也談到:【若能具足四攝法,則與眾生無量利。】

我們在勝鬘夫人十大受當中第一個,勝鬘夫人說:【我從今日乃至菩提,於所受戒不起犯心。】而中間又談到:「【我從今日乃至菩提,不自為己行四攝法;為一切眾生故,以不愛染心、無厭足心、無罣礙心,攝受眾生。】(《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勝鬘夫人說明,四攝法的主體是「為一切眾生」,而且要有三心。第一個,不愛染心,就是不要有貪愛染汙的心。佛教一直以來,是要讓眾生解除三界的繫縛,而縛著的結使便是愛染,或落於能行四攝法的我慢,或記掛眾生有望報感恩的心,這都是愛染。經典開示要三輪體空,三輪體空有理上的實義,但也不必太有事上我能得三輪體空高大尚的修為解讀,因為如果沒有三輪體空的認知,那麼必定會被三界愛所繫縛,必定會輪轉。

喇嘛教的上師很推崇人修「愛染明王」,表示如果有夫妻不圓滿,要結識男女朋友,甚至說到讀書、做生意、當藝人、當總統,要有很多的貴人出現,要有很多的人緣,都要修身上放著紅色火光的「愛染明王」。更在年輕的族群當中去鼓勵他們,說修愛染明王,可以保佑男女婚姻戀愛和合,所以在日本許多性服務工作者都深為信奉。這種教授和魔王完全相應,可以說是魔王的守護人。喇嘛信眾們要捧上供養、要趴地祈求,才能得到喇嘛上師教咒語、打手印,或者認證修為;這樣子錢花了、時間花了,修得的成就其實也花了,因為所修得的成就仍然是生滅流轉無常,而且必定有眾苦相隨的法。

而具正見的佛弟子不會讓愛染煩惱火更熾然,因為在修四聖諦時,就知道苦諦生雜染的來由,是因為集諦而成的煩惱雜染、業雜染,而潤生煩惱雜染、業雜染的就是愛染,或者說就是欲界愛;因此具正見的佛弟子,看清愛染的過患、無常、空、無我而能起斷捨離的勢力。所以正信的佛弟子,只要依 世尊正教,四聖諦在知見上好好地去學習,實際上好好地去觀行,不必持咒、不必打手印,只要依正見而行,就能夠成為「明愛染王」;但真正解脫的佛弟子,連明愛染、連得解脫的念都沒有,因為第一義諦中,本來解脫、本來就沒有愛染。所以佛弟子在行四攝法時,不會起愛染心。

第二個,無厭足心。在《增壹阿含經》卷31中有一則 佛陀與阿那律尊者的開顯教示:這個部分就是有一次阿那律他要縫衣服,我們都知道阿那律尊者他的眼根出了問題,雖然他有天眼,但是當不用天眼時候要穿針,那麼細的孔是沒有辦法的,所以他就喊著:「有哪一位聖者要修福啊?來幫我穿針。」結果 佛陀聽到了,佛陀就來幫他穿針。這時候尊者當然是非常訝異啊!佛陀就開示:【世間求福之人無復過我,如來於六法無有厭足。云何為六?一者施,二者教誡,三者忍,四者法說、義說,五者將護眾生,六者求無上正真之道。】

阿那律就請示 佛陀說:「佛陀您已經是得到究竟的人,而且您都已經度了生死大海,而且一切的愛著於您都已經無有勢力,您今天為什麼還要來求福呢?」佛陀說了一個偈頌說:【世間所有力,遊在天人中,福力最為勝,由福成佛道。】(《增壹阿含經》卷31)意思是說:「世間所有的力量中,遊於天上人間來比較,福德的力量是最殊勝的,佛道的成就也是靠著無量的福德力而來成就。」所以,連 如來已經成就了正真之法、度越了生死大海、解脫了三界愛著,仍然是無厭於種種布施、攝眾之行而無厭足。所以修四攝法,就是修成佛的助道之法,我們離佛地的境界還那麼遙遠,更應當不能起對於四攝法(對於布施、愛語、利行、同事)這一些—產生了厭足的心,而是應該非常歡喜地去修為。

第三個是無罣礙心。這裡有個小故事,相信各位菩薩都有聽過:有一個老和尚和一個沙彌,他們要出去辦事,那時候因為下過雨,所以河水漲起來了,再加上地上的泥濘,他們要過河的時候,就看到一個很漂亮的女孩子,穿得非常的乾淨,而在那邊猶豫要不要過河。結果那個小沙彌當然就是拒絕了,因為我們知道,在聲聞律當中是不可以跟異性有任何的接觸。但是這一個老和尚立刻蹲下來說:「我背妳。」於是就把那位妙齡女子背在背上,這樣走過河。在這一路當中,這個沙彌心裡都一直在想:「怎麼可以這樣子呢?我們是出家人哪!我們不可以和異性有任何的接觸,這是違反戒律的啊!」於是這件事情就一直掛記在他的心中。過了河,老和尚跟沙彌就一起去辦事了。但是呢,沙彌就一直忍著,後來實在忍不住了,他就跟老和尚說:「你怎麼可以違反戒律呢?我們出家人是不可以隨便跟女性有所接觸的。」結果老和尚笑了說:「啊!你還背著啊!我早就放下了。」這個意思就是說,我們可以看到老和尚只是很單純地把一個人從這邊背到那邊,放下就沒有事了,就沒有罣礙了!但是這位小沙彌卻一直背著,一直罣礙著。

同樣,我們在修四攝法的時候,在面對眾生的時候,也不要有罣礙的心。這一個罣礙的心,有可能是你花了很多時間度他度不動,於是你就很罣礙;或者你要度他,他對你產生了各種無理的態度,甚至咒罵,於是你心裡起了煩惱,這也是罣礙。可是菩薩應該要深觀因緣法,一切事情都有因、有緣,我們今天在面對一個眾生的時候,我們用布施、愛語、利行、同事各種方法來去幫助他,可是也必須要等到他的自心成熟,他的接受度成熟,那麼他才可能在自己完全接受的狀況之下,好好地來佛門修學。因此,我們只是播下種子,或者我們可能是他修法過程當中的一個增上緣,什麼時候會有最後一根稻草壓在他的心上,而讓他真正地開始發心修學,那就要等他自己的因緣時節。所以菩薩能夠優遊於三界而來度眾生,不會產生罣礙心。

而在實際的義理上,我們看《心經》上面說:【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所以依實義當中,其實本來就沒有罣礙。而這個實義,其實我們要分兩個角度來說,一個是在世俗諦當中——世俗諦的法「五蘊、十二入、十八界」以及種種的因緣法——都依時間、依空間的關係而來成就。依時間我們就說有前後因緣有,此有故彼有,此滅故彼滅;如果依空間來說,任何ㄧ法都不會孤起,都是依於眾緣假合而有。所以世俗諦當中,你看一切法都是緣起、緣滅,都是眾緣和合,沒有一個法有本來就存在,沒有一個法有真實、常住不變的自性。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剛剛說修「愛染明王」,你修得再成就,你所得到的也是無常生滅之法,無常生滅之法必有苦相隨,誰也跑不掉。而在第一義諦當中心無罣礙,就是依我們每一個人身中的那一個第八識如來藏,祂本來就沒有顛倒夢想,祂本來就沒有各種恐怖、罣礙,祂本來就是究竟涅槃。所以不論是依世俗諦法當中好好地觀修,或者是第一諦法好好地觀修,都能夠達到這一種無罣礙、無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的層次。

以上三心,以「不愛染心、無厭足心、無罣礙心」,就是勝鬘夫人所教授行四攝法時應當有的心境。由上面三段經文,讓我們瞭解了四攝法的重要性。因此菩薩饒益有情,就是依四攝法,或令有情得到世出世間的利益,或令有情得到究竟的安樂,或者讓有情既能夠得到利益,也能夠得到安樂。佛陀祂在因地為菩薩時,就是因為四攝法來攝受眾生,所以感得了手足網縵的大人相,祂的手足如同鵝王,這表示佛可以自在於三界的愛河來去,而在三界愛河來去當中,來攝受流轉輪迴不斷的有情,使得有情能夠離開煩惱惡業之浪,而能夠得到涅槃寂靜清涼的彼岸。所以,我們能夠至心地來履踐四攝法,表面上好像是在利他,實則是莊嚴自他的菩提道,讓大家能夠雙贏,能夠皆共成佛道。

四攝法就是布施、愛語、利行、同事,先簡要地說明一下,菩薩要利益眾生,首先是要布施:財施、法施、無畏施。對一切初學者來說,財施是六度的首要,為了要能夠除掉我們的慳貪,正覺弟子現在家相的執事人員,不論 導師、親教師、各執事幹部,開辦到現在三十多年了,正覺門風:在家人不行出家法。從來不收錢財供養,反而是出錢贊助弘法事業,這就是財施;師長們出來弘法講學,師兄、師姊們將正法的書籍、資訊跟人結緣,這是法施;正法的力量讓佛弟子不入邪見,不妄說佛法果證,了知無餘涅槃的實相,捨壽時能夠面對生死而無所畏懼,這就是無畏施。

今天時間的關係,我們四攝法的部分先跟大家講到第一個布施,接下來請繼續收看下一集。

阿彌陀佛!


點擊數:1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