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論三法之戒論(一)

第056集
由 正翰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收看正覺教團電視弘法節目「三乘菩提之法與次法」,而我們今天要探討的題目是次法當中的「三論三法之戒論」。

佛法之修證內涵分為主法及次法,兩者之間相輔相成,不能夠偏廢。以往本節目,在佛法的主法上已琢磨甚多,如《三乘菩提之阿含正義》、《大乘起信論》、《勝鬘經講記》等等三乘菩提講記皆是,而本期節目的主題在講說「次法」。從解脫道及佛菩提道佛法的二主要道中,度眾說法是有不同的方向與次第,譬如在經中常說到,佛世尊接引眾生取證二乘解脫,都是有其順序次第的,並不是對剛剛開始修學者都可以對他開示解脫道的佛法,而使他當場就實證聲聞涅槃;除非是已經修行多劫的菩薩再來時示現為聲聞聖者,經佛語稱喚「善來比丘」,即鬚髮自落現出家相得具足戒,乃至得法眼淨。所以,諸佛接引眾生時的常法,都是先為眾生開示三論三法:【施論、戒論、生天之論,欲為不淨,上漏為患,出要為上。】(《長阿含經》卷20)然後才說五陰世間是無常、苦、空、無我,令聽法者得聲聞解脫道的法眼淨,成為解脫道證果人;接著眾生還會向佛請求歸依及受五戒,而成為佛弟子。

在此我們舉示《長阿含經》卷3為證:【爾時,福貴被二黃疊,價直百千,即從座起,長跪叉手而白佛言:「今以此疊奉上世尊,願垂納受。」佛告福貴:「汝以一疊施我,一施阿難。」爾時,福貴承佛教旨,一奉如來,一施阿難。佛愍彼故,即為納受。時,福貴禮佛足已,於一面坐,佛漸為說法,示教利喜:施論、戒論、生天之論,欲為大患、不淨穢污,上漏為礙,出要為上。時,佛知福貴意,歡喜柔軟,無諸蓋纏,易可開化;如諸佛常法,即為福貴說苦聖諦,苦集、苦滅、苦出要諦。時福貴信心清淨,譬如淨潔白疊易為受色,即於座上遠塵離垢,諸法法眼生,見法得法,決定正住;不墮惡道,成就無畏而白佛言:「我今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唯願如來聽我於正法中為優婆塞,自今已後,盡壽不殺、不盜、不婬、不欺、不飲酒。唯願世尊聽我於正法中為優婆塞。」】

從剛才的經文顯示,世尊接引眾生取證二乘解脫,都是有其順序次第的,也都是有必須完成的次法存在。這些次法的內涵,即是 佛為眾生講述的施論、戒論、生天之論當中的因緣果的道理,並為眾生開示「欲為大患、不淨穢汙,上漏為礙,出要為上」,說明欲界、色界、無色界都是汙穢不淨,應當離諸過患障礙,求出三界,才是最重要的事情。並從中觀察眾生的心性,是否喜樂於佛法,性障是否調柔,有沒有愚癡遮蓋、煩惱纏縛,是易於教化的根性,之後才為眾生開示四聖諦解脫之法道,使其能夠證解解脫果而出離三界束縛;接著眾生還會向 佛祈稟:請求歸依及受五戒而成為真正的佛弟子。

而大乘佛菩提道也是要經歷上述的歷程,並在內外門廣修六度波羅蜜,甚至是十度波羅蜜,生生世世不入涅槃,不畏生死的與眾生在一起,從中攝受有緣眾生及累積成佛的廣大福德資糧,經歷三大阿僧祇劫而成就自己的莊嚴佛土。所以不論是解脫道或是佛菩提道的基礎,皆在於次法是否穩固,這樣才能維繫支持我們在佛法的主法上不斷地地增上。所以總結匯歸起來,三歸依、受五戒乃至菩薩戒都是屬於次法的一部分,是承裝主法的容器,使我們修學佛法的功德不會散失而鞏固,而後在學法的過程當中,才不會被惡境界或習氣性障所障礙而退失菩提。

在前面多集的節目中,我們對於施論、戒論的部分已談論著墨不少,本期的節目將著重在次法中的「三歸五戒」。那三歸五戒是什麼呢?它真正的內涵又是如何?我們必須瞭解清楚,但這個部分我們先擱置,我們先來談談經文中所說「生天之論」,這也是次法三論中的一部分,這是屬於人天乘的法,實踐這個人天乘的法,就能夠收集保得人身及生天的福德;要收集這樣的福德,我們就要修十善業。所謂「十善業」,事實上它的相反就是「十惡業」。十惡業就是三個「身」的惡業:就是殺人、偷盜跟邪淫;還有三個「意業」的惡業:就是貪欲、瞋恚、愚癡;另外還有四個「口」的惡業:就是妄語、兩舌、惡口、綺語;這些都是我們應該要避免造作的惡行。因為當我們在造作善惡業行時,善惡業的種子都會被全部收集;如果因為所造惡業深重大於善業,惡業的果報就會先成熟而去受報,那我們就會淪墮而失去人身,所以我們應該要避免去造作這些身、口、意行上面的惡業。在修學佛法時,也一定不能忽略掉這種人天善法福德的修集;我們要修十善業及持戒來保得人身,這也是屬於次法的一部分,這種次法的修習可以利益我們繼續修學佛法。

接下來,我們再來探討「戒論」的部分,也就是說,我們要開始修學佛法了,開始進入正法中來學習。而進入正法中學習的第一步,就是要「受持三歸」,也就是要受持歸命於三寶: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三寶。這個三歸依,它本身就是戒;為什麼它是戒呢?就好比說,我們要學習佛法,就要到教授佛法的地方學習,而這個佛法殿堂就像是一間學校,我們要進去裡面學習的時候,這個學校有它的校規存在,校規就是學生的行為規範。所以,如果我們要去這個學校學習,成為這個學校的學生的時候,就必須去註冊入學,我們的行為準則就必須合乎學校的規範,也就是必須遵守校規,這個校規在佛法中就叫作三歸依,就是對三寶要信受依止。

那什麼是三寶呢?有一句偈這麼說三寶:【十方薄伽梵,圓滿修多羅,大乘菩薩僧,功德難思議。】(《廬山蓮宗寶鑑念佛正論》卷10)薄伽梵就是佛,也就是說十方世界有無量諸佛存在,我們這個娑婆世界的教主是 釋迦牟尼佛,可是在這一個娑婆世界以外,事實上還有無量無邊的諸佛世界,這無量諸佛跟 釋迦牟尼佛一樣,功德神妙,難以思議。釋迦牟尼佛悲心特重,示現於五濁惡世,可是祂一樣傳授我們成佛之道;其他的諸佛也有廣大的智慧跟大願力,可以成就清淨的莊嚴世界;所以說諸佛的功德,都是一樣平等平等,廣大難可思議。所以說,「十方薄伽梵,功德難思議」,就是講佛陀的智慧跟祂的願力,不僅祂能成就佛道,祂也能夠教導眾生成就這種功能德用;所以佛的智慧與神妙功德是非常廣大、難可思議的,這就是我們所謂的三寶裡面的第一個佛寶。

接下來是「圓滿修多羅」。修多羅就是經典,為什麼說是圓滿的修多羅呢?代表說在經典裡面,對於法界的真實道理說得非常周遍圓滿。在世間法中,我們的所學歸納起來都是會生滅的法,從小到大,從頭到尾,所學的都是不離生滅的法。那麼只知道生滅的法是不是圓滿呢?現在的科學家不斷地在尋找生命的本源——那個永恆存在、而且能夠創造萬物及生命的本體,但是他們都是從現象界來觀察,從我們日常生活中的物質下手,想從中找到最小的、不可切分的基本粒子來定論這就是生命的最起始點。但從過去原子被認為是物質組成的最小基本元素,到之後原子核被發現是由質子和中子所構成,不是最小基本元素;接著發現質子、中子、電子、光子和各種介子,這是當時人類所能夠探測的最小粒子;隨著實驗和量子場論的進展,科學家又陸續發現這些介子是由更小的夸克和膠子所組成,甚至是更微細的輕子、玻色子,這些都是現代物理學所能理解的基本粒子。但這些都是因緣和合的生滅之法,不是本源,所以還是有很多的不知;既然是不知,顯然它是不圓滿的。可是佛法所說的、經典所記錄的,就不只是說現象界的生滅,還有說實相界的不生不滅。所以法界裡面有兩種法,就是不生不滅的法跟生滅的法,這些法在經典裡面都有函蓋,所以說經典裡面所說的這個道理是圓滿的道理。因為這是圓滿的道理,所以說它的功德難以思議;我們能夠信受而能夠去實證它,那我們就可以獲得同樣的功德。

接下來,是三寶中僧寶——大乘菩薩僧。就是說佛法中圓滿的經典內容,是函蓋兩個部分:生滅與不生滅。聲聞人相信圓滿的修多羅,可是聲聞與緣覺人他們對於圓滿修多羅裡面能夠實證的部分,只有生滅的部分,表示說他瞭解這個三界裡面一切法都是苦、都是生滅,既是生滅、是苦,就把它滅掉;那滅掉之後,自己就成為無生法,就是入無餘涅槃,這樣叫作解脫。所以他們雖然相信圓滿的修多羅,可是他們的功德卻是可以思議。如何思議呢?就是思議說,他自己把自己完全滅掉,這樣子就是聲聞人所能夠實證的這個功德跟智慧;可是滅掉了蘊處界之後,剩下的本際真心如來藏獨處的境界是如何呢?不知道。但是大乘菩薩僧能夠知道一切聲聞、緣覺所不能實證的第八識真心如來藏,大乘菩薩僧能夠實證聲聞、緣覺二乘人所不能實證的內涵,所以他當然功德難以思議啊!不只是二乘人難以思議,一切凡夫都不能思議。所以從這裡就可以知道大乘菩薩能夠實證真心如來藏,那個功德確實是難以思議的。對三寶的內涵知曉了,才能作到真正的三歸依——歸命於佛法僧三寶;所以三歸依,並非依於名相、表相歸依,並非依於無明貪著歸依,乃是依於佛之三身歸依,歸依於佛所修證的正法,及歸依於佛所示正法的承傳宣弘者,這才是真實歸依三寶。

現世有附佛外道喇嘛教西藏密宗,則更以「上師總攝佛法僧三寶」的這種虛妄想而立四歸依。妄言因為 佛陀已經圓寂,在此末法的時代眾生業重,依止金剛上師之教導可以趨向覺悟,所以四歸依當以「歸依上師」為首。另外又說上師之「身」代表佛陀住世,開示有情佛之知見,令有情悟入佛之知見,是為「佛寶」;上師之「口」代表佛之正智,開示有情菩提心智,令有情悟入佛之正智,是為「法寶」;上師之「意」代表僧伽之淨信、淨願、淨行,能夠令有情回返自性清淨,是為「僧寶」。這些立論施設全部都違越佛的聖教,﹝將﹞外道法冠上佛法的名相,就妄想自己的修證凌駕於佛之上,不知道這樣的作為已構成謗佛、謗法、謗僧之業。

但是因為時間的關係,今天的課程只能到這裡。

阿彌陀佛!


點擊數: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