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歸依戒,功德殊勝(下)

第042集
由 正融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您收看正覺教團電視弘法節目,目前正在演述的是《三乘菩提之法與次法》。在這個單元,我們要講的是修學佛法的重要課題:法與次法——有關於戒論的部分。

上次單元我們講到佛三身中的「應化身」,佛的應化身分為兩種形態:一種是「應身」,另一種是「化身」;佛是用「應身」來入胎、出胎,並且示現八相成道來度化眾生。兩千五百多年前示現在印度地區的 釋迦牟尼佛,就是應身佛的形態;當然應身佛所示現的身量,是要與祂所相應的眾生相類似,這是因為佛必須要示現出與眾生相同身量的形態,這樣子眾生才能夠接觸佛、才能夠親近佛,也才能夠跟隨著應身佛來修學佛法。

接著,我們再說化身佛,化身的意思就是變化的身,佛能夠用化身化現到他方世界,或者是化現到天界,或者是有非常特殊的因緣而化現到眾生的夢中去為他說法;這些都是佛的化身。就因為諸佛都有功德廣大的三種身——法身、報身以及應化身——所以佛的三身,都是我們所要歸依的。如果有情眾生能夠修學佛法,能夠邁向成佛之道,最終能夠成就佛果,那就能夠與諸佛如來一樣,也可以成就佛所具有的三身的功德。

除了佛的三身要歸依之外,同時我們也要歸依「十方常住一切諸佛」。也就是說,我們應該要把心量打開來,千萬不要把自己限制住只停留在某一個世間,應當是只要有因緣,我們就要隨學於十方常住的一切諸佛,所以我們也要歸依十方常住一切諸佛。並且「歸依佛竟,永不歸依一切外道、天神、上帝、梵天」,這就是說,佛弟子既然歸依佛,有因緣受學佛的法教因而有了智慧,那又怎麼可能還會再要回到顛倒的境界之中去歸依一切的外道、天神、上帝、梵天等等顛倒的凡夫呢?不可能嘛!因為佛是究竟清淨、究竟圓滿而成佛的,所以佛才是我們應當歸依的對象。

接下來,我們再來講「歸依法寶」的正理。法寶指的是佛所說的正法,也就是三轉法輪所含括的聲聞菩提、緣覺菩提以及佛菩提的完整三乘菩提的佛法。雖然說有三乘菩提的差別,但事實上三乘菩提只是淺深廣狹的差別,而我們修學佛法都必須要具足前後「三轉法輪的法」才能夠圓滿一切佛法,才能夠圓滿成佛之道。所以歸結到三乘菩提的核心,事實上三乘菩提都是以真實本際——第八識如來藏——為根本的依止,因為「如來藏實相之法」祂本來就是一切法的根源、一切法的核心,是本自具有本來自性清淨涅槃性,而又含攝了人無我以及法無我的中道法性;所以,這是超過於欲界、色界以及無色界的解脫之法,並且是觸及第一義諦的生命實相之法。菩薩就是依止這個生命實相如來藏而證悟、而得以生起實相般若的智慧。

在《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305的經文中有這樣的開示:【一切預流、預流果,一來、一來果,不還、不還果,阿羅漢、阿羅漢果,皆由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而得生故;一切獨覺、獨覺菩提,皆由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而得生故;一切菩薩摩訶薩及諸菩薩摩訶薩行,皆由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而得生故;一切如來、應、正等覺諸佛無上正等菩提,皆由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而得生故。】從這一段經文當中,我們就能夠知道「一切菩提」都是由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而出生的,因此,歸依法寶就是要「歸依圓滿了義究竟正法,歸依世尊正教。也就是說,要歸依三乘通教解脫正道,歸依大乘圓滿佛菩提道;要歸依了義諸經正義,而不以方便法教為歸;也要歸依十方常住佛法;並且歸依法竟,永不信受外道法教」。

接下來要講「歸依僧寶」。在《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卷2經文中開示說:【世出世間有三種僧:一、菩薩僧,二、聲聞僧,三、凡夫僧。文殊師利及彌勒等是菩薩僧,如舍利弗、目犍連等是聲聞僧。若有成就別解脫戒真善凡夫,乃至具足一切正見,能廣為他演說開示眾聖道法利樂眾生,名凡夫僧;雖未能得無漏戒定及慧解脫,而供養者獲無量福。如是三種名真福田僧。】這是說,世出世間有三種「僧寶」是真福田:第一種是「菩薩僧」,譬如 文殊師利菩薩是現童子相、現天人相的菩薩僧;另外像是 彌勒菩薩就是現比丘相、現聲聞相的菩薩,當然他們都是菩薩僧。第二種是「聲聞僧」,譬如舍利弗以及目犍連,他們是現比丘相、現聲聞相的聲聞僧;如果是出世間僧寶,那就表示說他是有得法,有實證三乘菩提的果位,而被稱之為「出世間僧寶」。所以菩薩僧以及聲聞僧,都是在佛法上有「得法」、有「果證」的出世間僧寶,這都是屬於出世間僧寶,都是真實的福田。第三種是「凡夫僧」,當然要能夠成為真實福田中的凡夫僧,也必須要有他應該具備的條件,也就是說,他必須是有成就「別解脫戒」的真善凡夫,他是出家的菩薩,他是以「菩薩戒」為主,而以「聲聞比丘戒、比丘尼戒」為別;從這裡就能夠顯示出他是以「成佛」為目的,而且他也顯現出出家的莊嚴相,雖然說他還沒有無漏的戒定慧,還沒有證得三乘菩提的果位,也還沒有解脫的功德,但是他對於佛法有正知正見,他也能夠廣為眾生開示聖道之法而利益眾生,所以說他仍然是有住持「表相正法」的功德;因此對於供養者來說,供養像這樣子的「凡夫僧」,也是會獲得「無量福」。

當然,假使我們有因緣能夠值遇到實證的勝義菩薩僧,那當然是要隨學於勝義菩薩僧(勝義菩薩僧也就是菩薩摩訶薩),因為菩薩摩訶薩是常住在世間弘揚佛法,所以才能夠使佛法在世間得以不斷絕,所以菩薩摩訶薩是有很大的功德。在《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132經文中有這樣的開示:【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教化三千大千世界諸有情類,皆令安住獨覺菩提,所獲福聚不如有人教一有情令趣無上正等菩提。何以故?憍尸迦!若教有情令趣無上正等菩提,則令世間佛眼不斷。所以者何?由有菩薩摩訶薩故,便有預流、一來、不還、阿羅漢果、獨覺菩提;由有菩薩摩訶薩故,便有如來、應、正等覺,證得無上正等菩提;由有菩薩摩訶薩故,便有佛寶、法寶、僧寶,一切世間歸依供養。】

在這一段經文當中 佛說:「教導一位眾生趣向佛菩提道而成為菩薩,那是遠勝過於度化三千大千世界無量眾生成為獨覺聖者辟支佛。」為什麼呢?這是因為聲聞以及獨覺,他們能夠證得阿羅漢果或者是辟支佛果,但是他們在捨壽之後都會入無餘涅槃,不再受後有出生,所以入無餘涅槃之後,那就沒有辦法再利益有情眾生了;而菩薩摩訶薩則是常住在世間,所以菩薩摩訶薩才能夠讓佛法在世間得以弘傳而不斷絕,那麼世間才能夠繼續有解脫道、繼續有佛菩提道的正法存在。因此,只有菩薩摩訶薩因為發了大願而能夠常住在世間來利益無量的眾生,來幫助眾生也能夠成就「解脫果」,乃至於幫助眾生成就「佛菩提果」。也就是因為有菩薩摩訶薩常住在世間住持佛法的緣故,才使得世間有佛、法、僧三寶,所以應當要歸依勝義菩薩僧。歸依僧寶總結地來說,就是要歸依佛教大乘賢聖僧,歸依大乘正見菩薩僧:歸依證悟實相的諸勝義菩薩僧,歸依學地諸正見凡夫菩薩僧,歸依十方一切勝義菩薩僧;歸依僧竟,必定聽受教誨,永遠不隨順外道言教。

回過頭來,我們也要強調三歸依中的三寶本身都是有「戒法」的,所以三寶是清淨的。「三歸依戒」在《阿含經》當中也稱為四不壞信、四不壞淨,也就是於佛信不壞,於法信不壞,於僧信不壞,於聖戒信不壞。所以,信受佛是清淨的,信受佛法是清淨的,信受僧寶也是清淨的;假使能夠這樣子相信,而且能夠真正持守清淨的戒律,那就是具足了對於「佛、法、僧、聖戒」的四不壞信、四不壞淨。我們修學佛法,必定是要遵守這個戒行,那就不會去誹謗三寶,因此能夠成就「四不壞信」的功德,能夠一直在人天保得人身、保得天身,也因為受持三歸依戒而不會淪墮到三惡道當中。

接著,我們要從戒法的施設來看佛法第一義戒的清淨功德。事實上,不僅在佛門中有戒法的規範,在外道法中也有種種戒法的約制。而佛門中的「第一義戒」那是能夠讓人超凡入聖,成就出世間道的戒法;而外道所施設的戒法,因為全部都是關於世間法的戒,那是和「出世間道」的法完全無關,因此外道所施設的戒就稱為「世間戒」。在《優婆塞戒經》卷6 佛開示說:【智者當觀戒有二種:一者、世戒,二、第一義戒。若不依於三寶受戒,是名世戒;是戒不堅,如彩色無膠,是故我先歸依三寶,然後受戒。若終身受,若一日一夜,所謂優婆塞戒、八戒齋法。夫世戒者不能破壞先諸惡業,受三歸戒則能壞之,雖作大罪,亦不失戒,何以故?戒力勢故。】

這是說有智慧的人,應當觀察「戒」有兩種:一種是世間的戒法,另一種是第一義法的戒。約略地來講,如果不是依三寶而受的戒,那種戒就叫作「世間戒」,因為那都是依據「生滅無常」的法而施設的戒,完全沒有「出世間」的體性。譬如在藏密法中所受的三昧耶戒,就叫作世間戒,因為那是藏密祖師他們自己發明的另一個「行雙身法而享受著淫樂的大日如來」;接著他們又把蓮花生這個凡夫建立成為密教的教主,然後再施設了三昧耶戒,他們卻號稱是「金剛戒」,其實那不是金剛不壞的法,而是會敗壞的法;那麼,當我們以正確的觀察與檢驗來看這種「三昧耶戒」,那是可以非常確定地說那不是真正的三昧耶戒,因為那個戒跟禪定的修證無關,完全只是他們自己所施設的「世間戒」,並且更與「佛戒」完全不相干。

另外,假使有人真的具足證得「四禪」以及「四空定」,而他如果說:「你如果想要跟隨著我修四禪八定,那麼你就得要持守某某戒。」然後他就施設了一些的「戒法」來讓人持受,還要你發誓:「如果不能夠持好某某戒法,就會下地獄。」像這種不如理的戒法,仍然是世間戒;因為四禪八定也是會壞的法,而依據會壞的法所施設的戒來受持,那必定是沒有出世間戒的體性,所以這樣的戒當然也是「世間戒」。又譬如說,有的外道施設了戒說:「你如果想要生天,那就必須每天要持水戒,每天至少要泡水三個小時,如果有一天沒有泡足三個小時,那就得要下地獄!假使每天能夠泡足了三個小時,那就可以在死後生天。」像這種錯誤計著的戒法,也叫作「外道世間戒」。

就如同前面所講的這些戒法,那都是不堅固的,就好比有人畫畫的時候,他沒有在彩色的顏料當中加入一些膠質,他只是把顏料的粉末加了水就直接拌勻畫上去,當然沒有多久之後,那一些顏色一定都會脫落掉。因為那一些彩色的顏料裡面並沒有膠質,那就沒有辦法長久地維持住膠合的那種狀態;反過來說,如果是有加了膠質之後來畫,那麼那個彩色的顏料就能夠沾黏得住,就不會脫落掉。所以,外道的戒就好像是彩色的顏料當中沒有膠質,那就絕對不會堅固的。

在經文當中,佛也明確地說:我既然自認為是有智慧的修行人,那麼我就應該要在三寶邊受戒,而不應該在外道邊受戒。在這裡所講在三寶邊受戒,就包括了「一世受」的戒,或者是受「一日一夜受」的戒,一世受的戒,就譬如菩薩優婆塞五戒;而一日一夜受的戒,就譬如八關戒齋。那麼在這裡有一個重點是我們應該要瞭解的:假使所受的戒是依據「生滅無常的世間法」所施設的,那麼因為它完全沒有「出世間的體性」,所以那是沒有辦法破壞過往所造作的種種的罪業;但是,當受三歸依之後再加受持五戒或者是八關戒齋,那麼就能夠毀壞過往所造的種種的惡業;但是除了違犯五逆重罪除外,至於其他一切的惡業都是可以毀壞的,即使是造作了大罪也不會失掉「優婆塞戒的戒體」。

今天因為時間的關係,這個單元就為您講到這裡。非常謝謝您的收看!

祝福您:色身康泰、學法無礙、早證菩提!

阿彌陀佛!


點擊數: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