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歸依戒,功德殊勝(上)

第041集
由 正融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您收看正覺教團電視弘法節目,目前正在演述的是《三乘菩提之法與次法》。在這個單元,我們要講的是修學佛法的重要課題:法與次法——有關於戒論的部分。

我們知道在佛法三乘菩提中,每一個階段的親證都必須要有相應的「法」和「次法」的修學作為依憑,才能夠有所成就。而如果以菩提的內涵來說,這裡就有三乘的差別:也就是聲聞菩提、緣覺菩提以及佛菩提這三乘的差別。首先,說到聲聞與緣覺菩提,那是在講解脫道——也就是要出離三界生死輪迴而能夠得到解脫——是要把三界的貪愛完全滅除掉;而在這些煩惱修除掉之前,必須要先見道。見道的內容,主要就是斷我見、斷三縛結。雖然這是二乘菩提所要修證的法,但是大乘菩薩也同樣的可以因為證得聲聞菩提、緣覺菩提而出三界;所以說,解脫道是三乘與共的。

其次,相對於二乘菩提所修證的解脫道,在佛菩提道的修證上,則是要實證生命的實相——實證法界的根源——也就是有情眾生本都具有的真如與佛性。在大乘法當中佛菩提果所修證的內涵,全部都是有關於有情眾生自身的八識心王、五十一個心所法、十一個色法、二十四個心不相應行法以及六個無為法;在這些法當中,最重要並且是根本所依的核心之法,就是真實心第八識如來藏。「如來藏」,祂含藏著能夠讓我們將來成就究竟佛道的這種功能,所以叫作如來藏。因此,大乘菩薩修學佛菩提,就是要圓滿成就佛地的大菩提,而佛菩提是不共聲聞和緣覺的大乘法。

但是,在這裡要強調的是,無論是二乘解脫道或者是大乘佛菩提道的修學,都必須要先有次法的實修功德作為支持的基石,這樣子功不唐捐之後,才有可能再進一步有法上的實證。然而,次法的範圍函蓋面很廣,包含了一切的人天善法,並且要從歸依三寶開始到深信因果,乃至於外門廣行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等等,這些都是次法所函蓋的範圍。

我們修學佛法就是要從三歸依戒開始。什麼是三歸依戒呢?三歸依戒的內涵是什麼呢?三歸依戒又有什麼樣的功德利益呢?我們在這裡大略地作一些介紹:三歸依就是歸依佛寶、法寶以及僧寶,稱之為三歸依。

首先講為什麼要歸依佛寶?是因為佛是福德與智慧都具足圓滿的究竟解脫者;而凡夫眾生卻是具足了四種顛倒,所以是無明顛倒的愚癡人啊!在《大般涅槃經》卷7經文中說凡夫眾生是:無我我想,我無我想,是名顛倒。……無常常想,常無常想,是名顛倒。……淨不淨想,不淨淨想,是名顛倒。……以於苦中生樂想故,是名顛倒。也就是說,凡夫眾生不知道有真實我的法存在,卻認為說沒有那個真實法,反而誤認為這個虛妄會壞滅的覺知心我是真實的我,這就是顛倒;另外,眾生也會把無常會壞的法,把它當作是常住不壞的法,認為這是真實的法,而不知道另外還有一個才是真實常住不壞的法,所以眾生會認為說沒有那種真實法啦!像這樣子就是顛倒;眾生同時還會把清淨的法當作是不清淨的法,反而是把不清淨的染汙法當作是真實清淨的法,這就是顛倒見;除此之外,又會把本質是苦的法,把它當作是真實的可樂之法,那也是顛倒。眾生就是這樣子的顛倒,從無始以來就是這樣子地以假為真,這最主要的原因就出在於眾生對於一切法的認知上是有錯誤的;但是卻又執著著錯誤的認知,執著著種種虛妄不真實的法而把它當作是真實法——也就是因為在認知上面有了顛倒的緣故,所以行為就會跟著產生顛倒;因此,而不斷地在造作顛倒的業行,於是就有了苦的業種在不斷地收集,而被自己的真實心如來藏所執藏著。這就是凡夫眾生的四顛倒:常倒、樂倒、我倒、淨倒。

因為不知道正理,卻又執著著這樣的顛倒,那就是無明;所以無明凡夫眾生的生命,就會與苦畫上了等號,完全沒有辦法脫離三界輪迴生死的苦。雖然說凡夫眾生都有四顛倒無明,問題是凡夫眾生並不知道自己在四顛倒之中,那就叫作「無明於無明」。也就是說,凡夫眾生是被層層的無明所包覆著,如果想要打破這一層又一層的無明,那真的是非常的困難,必須要依靠佛、依靠佛法的教導,才有辦法打破這一層又一層的無明,進而才能夠生起智慧的光明,也才能夠了生脫死、也才能夠成就佛菩提果。

在《大般涅槃經》中有說:諸佛如來具有常、樂、我、淨四德。諸佛如來都是福德與智慧具足圓滿的究竟解脫者,諸佛如來都具足了真常、真樂、真我以及真實的清淨,有這四種真實的功德;然而事實上,諸佛如來的微妙功德,那是說之不盡的。譬如,在《大方廣佛華嚴經》卷80中 普賢菩薩就讚歎 佛的無量功德說:【剎塵心念可數知,大海中水可飲盡,虛空可量風可繫,無能盡說佛功德。】這就是在說,種種不可能做到的事情,都還是有可能把它變成為可以做到的事情,而唯獨對於佛的功德是無法盡說的;也就是說,對於無法盡說的佛功德,你就是沒有辦法把它變成為說之有盡的功德。因為諸佛如來的大慈大悲願力,永遠都不會棄捨眾生,都是以佛法來教導眾生,來幫助眾生斷除無明顛倒;並且幫助眾生、令眾生也都能夠究竟解脫而成佛。因此,眾生必須要歸依佛,才能夠知道佛法的真實義理,才能夠實證佛法的真實之理,才能夠究竟解脫,才得以成就佛道。所以,佛是具有無上的大功德,同時佛對於眾生也是具有無上的大恩德。

而菩薩就是依於佛的教導,而能夠實證本際如來藏心真如,並且菩薩在證悟之後,也確實轉依於所實證的真如,結果菩薩反而是樂於生死而不畏懼生死;就這樣子,菩薩一世又一世地來到世間,一世又一世地不斷地去利益眾生,同時也不斷地努力來斷除自身如來藏中所含藏著的一切染汙的種子。在《大寶積經》卷111經文中說:【生死無邊際,常住於實際,一念慧相應,生死無疲倦。】這是說,雖然生死沒有邊際,但是事實上,生死其實都是依附於真實本際這個第八識心體的表面而有生死的現象。假使能夠一念慧相應而證悟了真實本際,在證悟之後也確實轉依於所實證的真實本際的無生體性,那麼就沒有生死可言,也沒有疲倦可說了。因為證悟的菩薩知道:這一切都只是在真實心如來藏心體的表面所顯現的影像而已啊!從這裡我們就可以知道,菩薩證悟了真實本際如來藏之後,轉依於這個本來無生的第八識如來藏,那麼菩薩就能夠樂於生死而不畏懼生死;因此,他生生世世就會樂於行菩薩道,自利利他、自覺覺他,次第地進修而能夠邁向佛地。

因為,菩薩感念佛開示教導佛法的勝妙的真實義理,而使得佛弟子們依於佛法勝妙的真實義理來修行,而能夠消除掉自己很多億劫以來所累積的顛倒想;因此菩薩就會心得決定——生生世世都要以佛法來救護眾生,更要以這樣的一個決定心要來報答佛的大恩德。那麼我們來看看,阿難尊者他是以什麼樣的大願心要來報答佛恩呢?在《大佛頂首楞嚴經》卷3,阿難尊者他以偈頌的方式說:【妙湛總持不動尊,首楞嚴王世希有;銷我億劫顛倒想,不歷僧祇獲法身。願今得果成寶王,還度如是恒沙眾;將此深心奉塵剎,是則名為報佛恩。】(《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卷3)

先說第一句「妙湛總持不動尊」,這是說 世尊的覺知心,就如同如來藏一般如如不動,也就是說不管怎麼樣都無法轉動 世尊的心情。

「首楞嚴王世希有」,這是在讚歎 釋迦世尊能夠說出首楞嚴王的勝妙真實的義理。因為在《楞嚴經》當中 佛有開示有關於實相心如來藏的法義,也有開示有關於佛性的內涵,這其中的法義都是甚深極甚深的!真的是世間所稀有的,是三界世間裡面很難遇到的;因此,阿難尊者讚歎 釋迦世尊能夠開示出首楞嚴王這麼勝妙的真實義理,讓眾生能夠知道,所以他讚歎「首楞嚴王世希有」。

「銷我億劫顛倒想,不歷僧祇獲法身。」這是在說,世尊為我們開示出究竟堅固真實的妙法,而這個妙法——祂是一切法的根本——就是因為這個究竟堅固真實的妙法,才能夠消除掉無量億劫以來所累積的顛倒想;就是因為這個緣故,菩薩可以不必經歷無量數劫的修行,就能夠實證這個法身。

接著又說:「願今得果成寶王,還度如是恒沙眾。」這一句是阿難尊者所發的願。阿難尊者發願:今生可以證得菩提果,乃至於未來世能夠成就十地滿心的大寶王,同時不會畏懼辛苦,也不會畏懼艱難,還要回過頭來廣度有如恆河沙數般那麼樣多的眾生。

接著又說:「將此深心奉塵剎,是則名為報佛恩。」這一句講的是阿難尊者他發大願報佛恩的方式:說他願意將自己殷重發願的至誠心,在未來的無量世以及自己所經歷的無量的佛世界中,要奉獻給無法計數的所有的眾生。因為阿難尊者深深地了知到 佛是具有無上大功德,以及 佛對於眾生也具有無上的大恩德,所以阿難尊者他要以這種方式來報答 佛的大恩德。

從這裡我們就知道:修學佛法的首要就是應當要先歸依佛。接著,我們要再從另一個層面來講歸依佛,也就是以下要說明的內涵:歸依無上正等正覺諸佛、福慧兩足世尊:歸依本師 釋迦牟尼佛!歸依千百億化身 釋迦牟尼佛!歸依圓滿報身 盧舍那佛!歸依清淨法身 毘盧遮那佛!歸依十方常住一切諸佛!歸依佛竟,永不歸依一切外道、天神、上帝、梵天。我們知道佛有三身:法身、報身以及應化身。雖然我們歸依兩千五百多年前示現在娑婆世界這個地球的應身佛——釋迦牟尼佛;而事實上,佛的三身我們都要歸依。也就是說,要歸依千百億化身 釋迦牟尼佛,要歸依圓滿報身 盧舍那佛,要歸依清淨法身 毘盧遮那佛。

我們依次地來說這三身的意涵。第八識心如來藏就是法身,一切眾生都有法身如來藏,也就是每一位有情眾生都有各自的法身如來藏,諸佛世尊的法身和眾生法身的體性是完全相同的,都是本來自性清淨涅槃性,所以說「心、佛、眾生三無差別」,這是本於法身體性都是平等的,因此而說一切眾生與諸佛如來都是平等平等的。佛除了第八識心法身之外,還有其他的心法以及色法所成就的報身—報身佛—就是佛依於無量數劫所修的無量福德以及無量智慧所成就的。佛的報身有自受用報身以及他受用報身,佛的自受用報身並不是我們所能夠了知的,而 釋迦牟尼佛的他受用報身——也就是圓滿報身 盧舍那佛,那是在色究竟天宮為初地以上的菩薩以及三果人在說法。至於佛的應化身分為兩種形態顯示:一種是應身,另一種是化身,佛是用應身來入胎、出胎,並且顯示八相成道來度化眾生。譬如兩千五百多年前示現在印度地區的 釋迦牟尼佛,那就是應身佛;而應身佛所示現的身量是與祂所相應的眾生相類似的,因為必須要示現出這個樣子,眾生才能夠接觸佛、才能夠親近佛,也才能夠跟隨著應身佛來修學佛法。

因為時間的關係,這個單元就為您講到這裡。非常謝謝您的收看!

祝福您:色身康泰、學法無礙、早證菩提!

阿彌陀佛!


點擊數: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