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閣倒瓦見碎,謗志難成捨永泰(七)

第164集
由 正潔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繼續收看「三乘菩提之相似佛法」。

我們延續上一次,針對張志成誹謗阿賴耶識念念生滅;誹謗如果有人認為阿賴耶識是一個常住之法,他就是執著自性,他就是自性見外道。那我們來看看他這樣子的誹謗,誹謗了多少人?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只能是直接把經文、論文很簡單地點過去;菩薩們有興趣的話,願意作進一步的思惟的話,請您再依循這樣子的內容、論證,您再仔細地思惟下去,就可以清楚地看到他的過失何在。好,針對所謂的認為阿賴耶識或者如來藏常住,就是自性見,就是外道;乃至阿賴耶識念念生滅,一大部分我們都已經是破斥過了,這一集單元,我們先引用《成唯識論》的新的論文,來為您一針見血點破他的錯誤在哪,當然也是相對應於上一集所說的。

我們來看一下《成唯識論》。菩薩們都知道《成唯識論》其實是依於《瑜伽師地論》濃縮為《百法明門論》,再濃縮為《唯識三十頌》;這兩個都是 世親菩薩迴小向大之後所作,再由十大論師來註解《唯識三十頌》,而有所謂《成唯識論》的翻譯和揉集。那《唯識三十論》當然它是先有三十頌,再來寫論。我們先把《成唯識論》裡面記載的《唯識三十頌》的前面唸一下:由假說我法,有種種相轉,彼依識所變;此能變唯三,謂異熟思量,及了別境識。……初阿賴耶識,異熟一切種。】(《唯識三十論頌》)好,現在重點來了,底下的論文其實只是在解釋剛剛唸過的八句當中的最後兩句,也就是這三能變識:異熟能變、思量能變,還有(了別境界)了境能變這三種變;由這三種變而說有這樣子的生滅海浪,還有生滅海浪相,有依他起、有遍計執。

好,那卷2這一開始是來講,這第一個能變識就是阿賴耶識;當然菩薩也都知道,第二個能變識就是意根末那;第三個了別境識,或簡稱為了境識,就是[前]六識。而好笑的是張志成說:「阿賴耶識也能夠了別境界。」那奇怪了,如果阿賴耶識能夠了別境界,怎麼不是攝屬於這一個了境能變識呢?背後我們來講,因為他連想心所、慧心所,連這樣子的等持、等引、等至,連意根作主、意識作主這麼簡單的生活當中就可以驗證的佛法,都因為他沒有老實修習最基本的無相念佛,沒有最基本的定力,甚至不需要到說淨念相繼成就無相念佛的定力那樣的程度;有那樣程度的人,反過來講,都不會愚癡到去誹謗「是意根作主、意識作主」。

好,「初阿賴耶識,異熟一切種」。【論曰:初能變識,大小乘教名阿賴耶,此識具有能藏、所藏、執藏義故。】(《成唯識論》卷2)這裡的能藏、所藏、執藏,清楚的就是浩浩三藏不可窮。那請記得,我們一般講《成唯識論》裡面,把阿賴耶識只界定在這個最小的、跟分段生死相應的執藏義。嚴格來講,窺基菩薩在其他的論疏也有引用到「所藏義」相應於成佛之前,換句話說,相應於異熟識;而「能藏義」是在佛地的時候還有能藏義,能藏一切四智圓明心品相應的一切功德法是能藏。這樣的例子,您可以方便再對應一下這一個《大乘莊嚴經論》。請記得,這是 無著菩薩,世親的親兄(同父異母的親兄無著菩薩),《攝大乘論》的作者。無著菩薩所寫的《大乘莊嚴經論》卷13,就這樣證明:【菩薩於十地中,由三昧門及陀羅尼門,攝一切聞熏習因,遍滿阿梨耶識中!】請記得,這裡清楚告訴您,十地中尚且可以稱為阿賴耶識。因為不是只有《成唯識論》這裡,單獨依於能藏、所藏、執藏浩浩三藏最後一個我愛執藏分段生死,這一個煩惱障相應的執藏而說阿賴耶識,在其他的契經,諸佛如來、諸大菩薩,成佛、不成佛,都可以是能藏、所藏這樣子的廣大阿賴耶,而剛剛引用的 無著菩薩的《大乘莊嚴經論》也為我們說的證明了。

好,回來剛剛《成唯識論》的論文。我們順便可以知道張志成錯誤又錯在哪裡,同樣是讀得懂中文,可是讀不懂論文。【此識具有能藏、所藏、執藏義故。謂與雜染互為緣故,……。】(《成唯識論》卷2)這一句「雜染互為緣故」,我們時間所限,我們直接來講,就是「現行熏種子,種子就會發為現行」。為什麼有時候會把阿賴耶識攝於識蘊當中,明明識蘊特別是現前運行的六識乃至七識,明明這些現行生滅法是海浪。如來藏阿賴耶識即使你說祂是現行法,不是無餘涅槃界的獨住涅槃境界的阿賴耶識,是現行的阿賴耶識,是在三界當中運行的阿賴耶識;可是,這樣的阿賴耶識,怎麼會有人(更不要說 無著菩薩、世親菩薩)在這一些論裡面會說「阿賴耶識攝於這一個海浪當中、攝於識蘊當中」?這只有愚癡人才會幹的事情,世親、無著怎麼可能發生這種事情呢!而這樣的錯解,就是在於不瞭解何謂「現行熏為種子,種子發為現行」,就是剛剛講的阿賴耶識「恆、轉」,「恆」是受熏持種,「轉」是能夠現行,而出生每一世每一世不同的五蘊、十二處、十八界,在三界六道輪轉。

好,那這就是說要簡單說,說得太遠了。「謂與雜染互為緣故」,這個就是「有情執為自內我故」,沒有這個怎麼會有剛剛所說的生滅浪相當中、遍計執相當中的我執相而分段生死呢?好,請記得這句叫作:「此即顯示初能變識所有自相。」(《成唯識論》卷2)換句話說,從初能變識一直到這裡,叫作顯示自相,因為這個自相就是能夠攝持因跟果為自相。這裡的因、果,您可以從苦、集、滅、道——我們也知道苦集滅道分別有因、有果;染、淨的業也是因,染、淨的果是果——所以特別是從苦集滅道四聖諦去講這個因果。可是這裡的因、果,相對於因緣業種,您要把它跟現行熏為種子,種子發為現行,所謂的「諸法於識藏」,這個本識如來藏於諸法來講、於識蘊來講,祂也可以方便講說是藏於識蘊當中;可是祂的藏於識蘊當中,指的是祂藏識蘊六識的種子,而不是指說這一個如來藏、這一個大海藏於海浪當中。

好,那請記得前面講的是自相,那後面又講說:「攝持因果為自相故。」再來我們要講因相,就是阿賴耶識,這一個解釋「初阿賴耶識,異熟一切種」,有「因相」[一切種],有「果相」[異熟],有自相[能藏、所藏、執藏]清清楚楚的論文就在那裡;而張志成這個可憐的謗法人,他只看得懂,嚴格講也沒看懂,他只著重於異熟相——這個果相。好,那我們來看第二個:【此識自相分位雖多,藏識過重,是故偏說。】(《成唯識論》卷2)這裡的藏識,指的當然是能藏、所藏、執藏裡面的我愛執藏;以這裡來講,祂是執藏識、藏識,而不依於能藏、所藏,「是故偏說」。這也是為什麼《成唯識論》裡面的阿賴耶識只講到阿羅漢或是八地菩薩之前,此後就講異熟識乃至無垢識。

【此是能引諸界趣生善不善業異熟果故,說名異熟】(《成唯識論》卷2),請記得把這一句,跟上一單元有講過的《大乘入楞伽經》卷5所說的經文來比對:【大慧!如來藏是善不善因,能遍興造一切趣生。】《成唯識論》裡面也引用的:【無始時來界,一切法等依;由此有諸趣,及涅槃證得。】(《成唯識論》卷3)有這輪迴流轉諸趣,這些染汙的三界有的法,乃至有四種涅槃的證得,這裡在講的當然就是阿賴耶識,而為《成唯識論》所引用。而《大乘入楞伽經》講的如來藏,當然也就是六祖依於《般若經》所證的阿賴耶識自性清淨心。所以,如來藏阿賴耶識這樣子的能藏、所藏、執藏,本來就是依於不同的層次、不同的法義、不同的根器而說;只有愚癡人才會執此而非彼,而來誹謗阿賴耶識,那這個已經是等而下之了。

我剛剛所唸的,這是指阿賴耶識的果相:【此是能引諸界趣生善不善業異熟果故,說名異熟;離此,命根、眾同分等,恒時相續、勝異熟果不可得故,……。】(《成唯識論》卷2)這些假施設的心不相應行、二十四心不相應行法裡面所說的,所謂的恆時相續的、這些殊勝的、不同於凡夫現前所見的,這些士用果的,它是不可得,所以要成就異熟果報,一定要有這個能夠受熏持種的異熟識。而這個異熟識,這一個異熟果報,這個阿賴耶識我愛執藏的部分,其實就是阿賴耶識自相當中的果相;因為合果相跟因相為自相。好,時間太緊迫,我就直接只唸過了:【此即顯示初能變識所有果相。此識果相,雖多位多種,異熟寬、不共,故偏說之。此能執持諸法種子令不失故,名一切種;】(《成唯識論》卷2)離此——離開這個能持一切種,受熏持種的阿賴耶識如來藏(這藏識大海),《楞伽經》裡面所說的「業藏於阿賴耶識」〔註:「業住阿賴耶,離有無過失。」(《大乘入楞伽經》卷7)〕,就是中道法;離此阿賴耶識,離此這一個種子識,受熏持種的浩浩三藏不可窮的阿賴耶識、藏識海,你要找到其他的法,能夠普遍地執持一切諸法種子,不可能找得到,你找不到的。這一個講法,就是在「顯示初能變識所有的因相。此識因相,雖有多種,持種(能夠受熏持種是)不共」,所以特別講這一點是「因相」。〔註:【離此餘法,能遍執持諸法種子不可得故,此即顯示初能變識所有因相。此識因相,雖有多種,持種不共,是故偏說。】(《成唯識論》卷2)〕清楚了這裡的論文,把阿賴耶識「初阿賴耶識,異熟一切種」,把祂說為「自相」;而自相又分為因相、果相,合因相、果相稱為自相。〔註:【「初阿賴耶識,異熟一切種」,有「因相」(一切種),有「果相」(異熟),有自相(能藏、所藏、執藏)。】〕所謂的「受熏持種根身器,去後來先作主公」,因為祂是浩浩三藏不可窮,祂具足能藏、所藏、執藏,祂可以是執藏的阿賴耶識,偏這一點來講;祂可以是異熟能藏的,主要偏異熟識來講;祂也是可以佛地,已經沒有需要變易生死的種子,沒有所知障了,更沒有煩惱障分段生死的現行乃至種子了,無垢識能藏一切諸法種子、一切四智圓明種子。好,我們時間有限,我們直接唸過去,有興趣的菩薩請再直接自己研究。

底下我們再來講到,特別我們說到了張志成說:「意根作主?還是意識作主?」他說 平實導師說錯了,不是意根作主,是意識作主,而且是「意識的思心所」作主。那我們就簡單地舉一些現實生活當中,很容易就體會的,而你不需要多高深的定力就可以體會到的例子,來破斥他這種邪說。第一個,以知見來說,請問一下:意識要在哪裡作主?意識有沒有作主之性?當然有!八個心都可以叫作八個意、八個識,因為八個識通心、意、識三名;而集起名心,八個心都有識食,所以心是集起意,意是思量意:【集起名心,思量名意,了別名識,……。】(《成唯識論》卷5)阿賴耶識當然也是可以了別境界,可是祂的了別境界,絕對不是如同張志成(所愚癡):祂也了別這樣的青赤黃白、了別這樣的顯色、形色。阿賴耶識所了別的,甚至不要說阿賴耶識,五識在於性境現量所了別的,尚且是四大,如來藏阿賴耶識現行的性境外相分而內相分,而疏所緣緣(第一層疏所緣緣),而依於這個勝義根而有第二層的疏所緣緣,而依於這第二層的疏所緣緣為內相分,而眼識才變現祂自己的影像相分,雖然也是本質相分,也是性境;因為雖然是影像相分,祂畢竟是有真實種子直接從如來藏流注,不是像意識這樣子,依於後天的分別,有計較、有執著而產生。

我們馬上舉這個例子。第一個,意識的了知分別,如同剛剛講的,祂是心,也可以說是意,也可以說是識,可是祂特別依前面的《成唯識論》,我們說祂重點在了別六塵境界,所以祂攝屬於了境能別、了境能變識。那問題來了,請問意識的作主,要不要意根作主?不瞭解我在講什麼的話,那我們現在無妨來玩一個拍掌遊戲。(老師做拍掌動作)菩薩們!請您的意識作主,請您現在務必作主:「我不想聽這個聲音,這個聲音好難聽。」好,請您開始作主,我們來驗證張志成這個愚癡人對,還是 平實導師依於法界實相所說對?好,我拍三下 (老師做拍掌動作),剛剛聽清楚我拍四下,知道我拍錯的,可是沒有語言文字的,請舉手;當然我們現在不是上課,這也是我比較不喜歡對著螢幕講的原因。我說拍三下,結果我拍四下,請問您要不要有三、四出現,您才知道我拍四下?請問您(老師持續做拍掌動作)不想聽,我作主不想聽,您就能夠不聽嗎?

八個識都有作主,如來藏的部分我們不談,我們只講意根跟意識。請問意識要在哪裡出生,從種子發為現行?發為現行之後,意識在哪裡了知法塵?乃至依於同時現行的前五塵,而來了知色聲香味觸五塵境上面的法塵,而來了知這些色聲香味觸境界,要不要意根作主?如果您不清楚,那我告訴您,您的意識作主,還是意根作主?您意識,比喻來講,您想要作主,我只憶念這一個法塵境,我要無相憶佛念佛;或是我只要看前面的這一個遙控器,我只要看外面的這一朵花,我不想要聽這個聲塵,我意識作決定,我不想緣這個聲塵。來,請您看看(老師做拍掌動作)誰作主?沒有聽到聲音的,讚賞您!您至少入於二禪的等至位了,或是至少您未至定(未到地定過暗了)。就這麼簡單的一法,你張志成愚癡到不知道意識作主、意根作主?你意識在那裡了知分別作主,要不要殺人?要不要布施?要不要意根在那邊作主,讓你意識在這裡了知分別;乃至要不要意根作主,讓如來藏在這裡了知而流注前五識種子,乃至這些色塵種子,乃至這些見分、相分,這些都是種子。可不要誤會了,八識心王乃至這個心所都各自有祂的見分、相分、自證分、證自證分,就以為這些四分是屬於這個眼識所有或意識所有,那這才是這些愚癡人所說的自性見。這些見分種子、這些相分種子,種子都落在哪裡呢?一切種子,除了一切種子識,還有哪一個生滅法能夠有這種自性、這個種子?

說到這個自性,也提醒了我一點,請問菩薩們《大乘入楞伽經》有沒有說到五法、三自性?就是剛剛講的遍計執、依他起自性。《楞伽經》有沒有講到七種性自性、七種第一義?有沒有講到阿賴耶識、如來藏藏識海有自性——三自性、七種性自性、相性自性、成性自性?乃至《壇經》這個惠能祖師有沒有說: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乃至能生萬法?按照張志成的標準,說《楞伽經》的,乃至聽《楞伽經》的這些諸大菩薩、觀自在菩薩、大慧菩薩,乃至《壇經》裡面說他悟自性就是含藏識的,乃至初祖達摩,乃至初祖達摩之後六祖這樣子二、三轉法輪而來證悟如來藏的、阿賴耶識的,全部都是自性見外道。

這個張志成實在太厲害了,他不是誹謗 平實導師,誹謗一切正法同修,他誹謗一切證悟祖師,因為他說只要認為阿賴耶識是有的,都是自性見外道。可是 佛明明在《楞伽經》告訴我們有三自性,有七種性自性,有成性自性,有大種性自性啊!這大種性自性,難道在現行法蘊處界都滅的無餘涅槃,這個自性就滅了嗎?如果滅的話,《大乘入楞伽經》卷7為什麼講:【業住阿賴耶,離有無過失。色識雖轉滅,而業不失壞,令於諸有中,色識復相續。】這不是也在講阿賴耶識的受熏持種根身器,不是在講祂的自相、因相、果相嗎?經如是說、論如是說,清清楚楚中文字寫在那裡,連這樣的三自性都不懂,而來誹謗阿賴耶識念念生滅;而誹謗說認為有一個阿賴耶識的(這裡的有阿賴耶識當然不是依於語言文字),剛剛說過了,若以意識來執著語言文字,那不是菩薩之所行。

好,回來我們剛剛說了一大堆的,因為你這個意識心要在哪兒作主,必定是如來藏在哪邊流注意識種子,乃至意識相應的四分種子,乃至譬如說聲塵,這個耳識相應的四分種子,乃至其他相應的種子,讓這些種子發為現行,您才能夠了知生滅森羅萬象當中的這種種法。意根一旦是遍計執,祂普遍於一切法塵的變動都是去攀緣(老師做拍掌動作)。那這裡順便講到你張志成誹謗 平實導師說「意根能夠遍緣一切法」是錯的,你愚癡地認為 平實導師所說的能夠遍緣一切法,是能夠像意識一樣去了知這一些森羅萬象諸法的細相嗎?意根遍緣一切法,是如來藏在因地的時候,就已經存在的功德,雖然不是具足。

因為時間有限,我後面可能也沒講,我就直接引用了例子。在 導師的著作當中,他有講到:他發願往生之後,他在定中或夢中,他看到了他相對應要往生極樂而出生在淨土蓮花池中的那一朵蓮花。而實際上在CBETA當中,這個大乘念佛相應的叫作《淨土聖賢錄》裡面,就有記載了這一個故事。那一個單元叫作王氏,只是王氏有很多個,菩薩們有興趣,你可能要去找,現在時間所限,真的沒有辦法去找。這個王氏呢,她引渡了某一個婢女,這個婢女很偷懶,可是這個王氏非常精勤地一心念佛想要求往生,所以她也希望所有的奴婢、長工、奴僕全部也學她求往生。這個奴婢在被她責怪之後,果然是改變心性了,非常認真地憶佛念佛,最後也是終於在生前就淨念相續。她死了之後,隔天托夢給她的同事的一些婢女,不是一個,兩、三個,這些婢女有些跟王氏這一個長者婦講,講這些事,長者婦說:「我不相信,妳要來托夢給我,我才相信。」果然晚上來了;晚上來了之後,她這樣一番寒暄之後、了知之後,她說:「能不能帶我到淨土極樂世界去?」這個往生淨土的婢女(上一世的婢女菩薩,當然前世也沒有什麼尊卑可言),她就依於(當然一定不離)佛菩薩、阿彌陀佛的慈悲威德力,而帶她到那一邊。她在那裡看到了:「咦!這蓮花池,怎麼有些蓮花憔悴,有些蓮花很殊勝、光彩、很耀熠,有些蓮花大、有些蓮花小。」這個往生的上一世婢女說:「這是因為在其他世界,如果有人念佛的話,這些蓮花就會出生;而依於他念佛還有相對應的戒定慧的功德,他的蓮花的顏色、光彩、大小、蓮花葉的相貌就會有所不同。」

那我請問一下:你在這一邊,意識知道要發願往生:「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都攝六根,淨念相繼,請問一下:您在十萬億佛土之外,您意識能及嗎?是您意識作主讓那個蓮花出生了嗎?還是依於第八識阿賴耶識能夠受熏持種根身器,能夠預先相對應您的這一個未來世的這個您能夠受用的(這個《成唯識論》有講到這個道理,我們時間有限,不提)?祂因為您要發願往生,您的第八識因為您要出生到某一個器世間,您的第八識一定要是那一邊的共業有情,那邊的器世間必定要有如來藏作用的一分,就如同這個娑婆世界風調雨順與否,也有你的如來藏作用的一分。

那請問您:是您這個憶佛念佛的這個,知道 阿彌陀佛,不是 觀世音菩薩,不是 釋迦牟尼佛,而一直在都攝六根念這個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的意識,您作主讓那個蓮花池蓮花出生的嗎?還是純粹就只要第八識,這個受熏持種根身器的阿賴耶識,祂受熏持種就可以?還是需要這個聯絡內外的意根,依於您的意識一心不亂地憶佛的時候,祂也在跟著您念佛;因為祂也同時同意、作主,讓您這個意識一直念佛?舉例來講,我想要一心淨念相繼,我憶念阿彌陀佛,我用無相憶佛念好了:「好,阿彌陀佛!」「不是啊!這裡黑黑的啊!這裡有亮亮的啊!這裡有什麼聲音!」「哎呀!我這邊癢。」「哎呀!明天要幹嘛,後天要幹嘛。」您這樣很粗糙、語言相應的妄念,請問是您意識作主嗎?你說:「嗯!好像是喔!應該是!」好,無妨,姑且認同你,那其實當然不是。我剛剛說過了,你意根不作主,你意識能在那裡作主嗎?意根剎那緣他法,你意識還在那裡作什麼主?

好,舉例子來說,你現在已經快要淨念相繼了,可是還沒有淨念相繼,這時候有莫名其妙一個妄念又出來(《大乘起信論》裡面,導師也有講過,妄念跟妄想的區分,這裡時間不夠,我們不提),好,請問一下,您這個妄念要生起的時候,它一定有內容嗎?有時候依無相憶佛念,您慢慢趨近於淨念相繼,您可以發覺沒有語言、文字、聲音、影像,慢慢能夠住於這樣的境界,雖然不是真實無相,可是這是定力相,確實有一分的定力、定境出來了。那請問您,是您意識作主讓那個妄念莫名其妙就出來?乃至再舉一個更簡單的例子,如果你有參加過彌陀法會——(你)阿彌陀佛!(我)阿彌陀佛!乃至阿彌陀佛經;這樣子一整天,阿彌陀佛唱唸了這麼久,有一天的這樣的熏習力。請問你晚上累得要死,洗完澡要睡覺的時候,你意識明明是累得要死,想:「累了!我意識知道這個腳累啊!我意識知道這個身體累了,我意識知道想要睡了。」請問你為什麼阿彌陀佛號不斷地興起?請問為什麼阿彌陀佛號念念不斷、念念生滅不斷生起?請問你是這個累得要死、氣得要死的意識,睡不著的意識,作主讓它生起的嗎?你張志成如果敢說,這是意識作主讓這個憶佛號生起的,我也滿佩服你的愚癡。好,這一點,時間有限,我們實在沒有太多時間,我們就把「意根不能作主,意識的思心所作主」,我們就這樣子破斥。後面還有,可是因為時間有限,今天就到此結束。

祝願各位菩薩們:遠離謗法惡行,清淨自己心行!

祝願一切菩薩:皆得善淨其心,皆得善修其行,皆得早日圓滿無上正等正覺!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阿彌陀佛!


點擊數: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