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必依實

第151集
由 正益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今天這個單元是「三乘菩提之相似佛法——重蹈燈下黑之琅琊閣」,我們今天的子題要說明的是「假必依實」。

為什麼是「假必依實」呢?因為世間的一切諸法,它不自作、不他作、不自他作,它必須有一個因,有這個因才能夠有生住異滅的諸相來顯示。可是如果一切諸法它本身不成為因的話,那必須要以哪一個法來作為因呢?雖然《阿含經》這樣說,是不是大乘經典也這麼說呢?因此我們可以看到《華嚴經》也這麼說:【一切諸法不自作、不他作、言語道斷、離一切處、不生、不起、不施、不受、無有心意。】(《大方廣佛華嚴經》卷12)也就是說,法是共通的。世間的一切諸法,它本身看似好像是互相依存,然後而有種種生起的現象,可是實際上這每一個法它沒有辦法來出生其他的法,這就是法界中重要的這一個根本道理。所以一切的假法,它沒有辦法再出生其他的虛假的法;一切的虛妄法,永遠是因緣所生的法,它只是被出生的法,而不是能夠出生這種種法的心體,不是能夠作為根本因;所以才說「假必依實」,必須要有一個真實法,然後才能夠出生這一切諸法。

如果今天有人將可以出生諸法的法——這個無相法,來說這個法也是墮於一切諸法裡面,那這樣的話就會有兩種過失。第一個,如果這個法可以出生一切諸法,那因為申論者已經認定這個法已經可以出生一切諸法,那這樣的話呢,這樣對其他諸法來說,這叫作他生之法,就是必須要由這個可以出生大家的那個法來出生大家;那如果這樣的話,就是犯了這一個「不他作、不他生」這樣的法的過失。因為一切諸法,你只要在這裡面,就不應該有這樣的過失產生。然後再來是一切法不能夠自作,也就是說你不能夠自己出生自己啊!這樣又違反了「不自生、不自作」的原則。所以變成說有人主張,像琅琊閣他說阿賴耶識祂有自己第八識阿賴耶識的種子,所以祂可以自己出生自己;那這樣就是亂說啦!因為你又把祂歸於一切諸法——歸於現象界的法;可是現象界的法,都必須吻合「不自生、不他生」種種啊!那你這樣的話,卻說阿賴耶識是這一切法的因,然後可以出生一切法,可是都違反第一個原則、第二個原則。

所以這樣的話,是對於「假必依假」來作為申論,認為假法可以依於假法來存在,可是這個不是事實,因為假法之間沒有真正依存的道理。就像是十二處這個「入」,眼入實際上它不會起念於自知我叫作眼入,那它也不會對色入來說:「喔!目前是色塵來入。」同樣的,色塵也是如此啊!所以許多的這樣,都是因緣所生而說有入,實際上沒有真實的入可說。這六入尚且如此,然後說明到種種蘊處界法也都是如此,這都是一切諸法之中,所以必須要依於經典來說,你要找到這一個「言語道斷」的這個心,祂可以離一切處,祂不生、不起、不施、不受;所以真正沒有心意如是世間心的這個心體,才是一切諸法的真正的本因、本體。依這樣的心體,才說有一切諸法呈現出來;所以將這一切諸法攝歸回這個本體的時候,就說這一切諸法也是不生不滅,並不是這一切諸法沒有呈現出生住異滅的相。

然而繼續從這樣來說,一切相都是如來藏相,所以不能夠離開如來藏而有諸相。因為如來藏就是這第八阿賴耶識,祂本身有「相性自性」,能夠出生一切諸法之相,所以假必然依於實就是這個道理。如果將第八阿賴耶識歸類於生滅法,當祂生滅的時候,這種子就應該掉滿地了,就應該沒有辦法再執持了,如何還說能夠繼續流注剎那剎那生滅?這樣的話,種子的功能性起不來,如何稱祂是一切種子識?所謂一切種子,就是一切諸法的種子都收藏在這阿賴耶識心體裡面。如果祂沒有清淨的自性,必然有所執取,那這個法界怎麼會有因果可以公平呢?這「因性自性」就不公平;「果性自性」,也就是說這「成就性自性」必然也不公平。因為這一切的功德,都是隨時隨著心體而散失,然後心體的剎那生滅,自然這個性也就不會常住,那這樣怎麼可以說還能夠成為一切種子識呢?

所以第八阿賴耶識本來就真實,祂的真實是祂自體性是真實,祂所含藏的七轉識的種子,雖然這些種子不清淨、有染汙,可是並不妨礙祂的真實體性。所以說識之實性,這就是說,第八識阿賴耶識祂有真實性,祂是沒有辦法剝奪的,祂不是虛假的;如果這個真實性也可以剝奪,那法界這一切就真的是成空。因為這個因必然無法可以出生未來的果,一切世間的因、世間的果都不符合,更別說可以得到出世間法。你修學任何的出世間因,也不可能成就出世間果,因為沒有真實的阿賴耶識,就沒有真實的果可以說。

所以從究竟佛地來說,這個第八識就是無垢識,祂的心體和因地阿賴耶識是一樣的。因為第八識祂自體性,祂自己的心體,祂還是一樣啊!所以禪宗證明一樣是這舊時人,沒有變啊!所以《華嚴經》說:「心、佛及眾生,是三無差別。」(《大方廣佛華嚴經》卷10)心就是如來藏心,佛證得圓滿佛果,乃至於一切的凡夫眾生,甚至淪墮到地獄的異生,這樣的眾生沒有差別。之所以說沒有差別,是哪一個沒有差別?是說他呈現在六趣或是解脫,這樣沒有差別嗎?當然不是!是依於這個心體而說,所以開宗明義就說「心、佛及眾生,是三無差別」。心當然不是說六識心,六識心有種種差別,如何說沒有差別呢?但這個心體沒有差別;可是心體沒有差別,在眾生因地祂一樣受種種的染汙,可是祂還是自性清淨,所以這樣才不可思議啊!所以過一切眾生尋思境界,過一切凡夫所思惟境界、意識心所想的六識境界,這才是不可思議法。

那我們來看看 玄奘大師在《成唯識論》怎麼說:【無始時來界,一切法等依;由此有諸趣,及涅槃證得。】(《成唯識論》卷3)這又說明從無始以來這個界就是因,一切世間、出世間的因,就是由於這個法;所以不論是世間法、出世間法,不論是有為法、無為法,都是由這個法,所以說一切法無二。因為一切法都是依於這個法,所以祂是平等來作為諸法的所依,所以輪迴諸趣——眾生有時候生為天人,有時候又墮在地獄中,乃至於有說各種五趣、六趣——這些都是由如來藏所出生的,由這第八阿賴耶識所出生的。因為器世間有如來藏第八阿賴耶識的「大種性自性」,所以可以成就;乃至於一切的諸法、名色,都是由這如來藏第八阿賴耶識所出生的;乃至於說修得真正的涅槃,證得真正的佛地的大般涅槃,這一切都是要依於這第八阿賴耶識。第八阿賴耶識在佛地的時候,就會改名稱為無垢識,實際上就是這如來藏。玄奘大師知道世間的人很難信,所以特別對這個界——「無始時來界」,特別說兩次,來說這就是因;也就是說,法界之所以成立的根本因,就是這個「因」。乃至於說一切經典所說的因,這個「本因」到底是什麼?《中論》也還說,這個因就是如來藏。離開如來藏,就沒有其他的因真正可以說,因為其他的因,也都是要依於如來藏才能夠存在,所以「假必依實」就在說這道理。

我們繼續來看經典,在《大乘入楞伽經》裡面有說:【顯示阿賴耶,殊勝之藏識;離於能所取,我說為真如。】(《大乘入楞伽經》卷6)如來說這阿賴耶識,祂就是無比殊勝,過於一切法的心識,那祂就是如來藏。這阿賴耶性祂雖然存在,可是實際上是祂支持有情的種種的我見、我愛這些執持——執持這些種子。所以這樣執藏性,在八地菩薩以前還沒有辦法斷,因為總是有現行的種子,要在入地前處理;然後習氣的種子要在七地滿心前處理,這樣的執藏性才會斷除;然後還有其他更深細的執藏,種種這些執取要到成佛之前來斷除。但是不論在哪一個階位,即使凡夫都沒有修學,甚至像是琅琊閣這樣來誹謗佛法,他的心體阿賴耶識還是離於能取與所取——能取的心識,所取的五塵、六塵;所以 如來說這樣的心體「我說為真如」,這就是真如。

所以真如是心體,不能夠說真如一定要只說為法性。所以應當來說真如是心;而且真如是心,也是弘揚唯識正義的窺基大師所說,所以應當信受。既然有這心體,就應該來說,那到底有幾個心體呢?那總共有八個。所以八個心體,就是依於這真正的如來藏心體而出生其他的虛妄心體;虛妄心體七個,為什麼說七個呢?因為除了六識以外還有意根。意根祂本身不是色根,祂是非色根,那祂又有了別性,所以稱為末那識,所以末那識就叫第七識。因此我們將阿賴耶識排為第八,那就叫藏識;有時候又稱為異熟識,因為祂能夠執藏異熟生死的種子。

好,我們再繼續來看下一段,在經文裡面有說到,《華嚴經》說:【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大方廣佛華嚴經》卷19)這就是在說明第八識如來藏心體,祂就是法界的根本性,法界的體性全部攝歸於如來藏的功德性。所以《楞嚴經》也說,不論是哪一個法,都是如來藏的妙真如性;所以三世一切佛也都是如此啊!我們眾生距離佛地雖然遙遠,但是終究在佛法的修學上一直努力下去,還是會成佛。不論是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大家的體性都相同,因為同樣都攝歸同一個真如心體如來藏。雖然佛地真如,然後於眾生心目前的因地的真如,祂看樣子在呈現的一些相貌在七轉識上有所差異,但是第八識這個心體這個自體性沒有變動,所以才說同一真如。法界這真如也是這樣,所以這就是這偈子裡面要說的意思。

那我們繼續來看到說,日本他有批判佛教的書,他認為假必依實,然後就變成是如來藏的基底說;或說他們認為如來藏作為法界基底,他們是不贊同的。不論他們是否認為這假必依實,或是假必依假或怎麼樣,如果如來藏是外道神我、梵我,這樣的「梵我合一」的論點,是不是真實如此呢?實際上世間的梵王、梵主、梵天或種種,他們還是墮在生死中,而且他們是意識心相應,依意識心作為我,不是依如來藏作為我的,所以一開始這個根本就不一樣。所以在這個根本上的不同,就會有其他不同;譬如說他認為只要一個這個「梵」,然後可以出生一切諸法,可是這世間的一切,實際上是所有眾生的如來藏心體所共同成就的,所以這如來藏是多個,不是一個,只是說大家如來藏心體是沒有差別的。是說這如來藏所含藏的法身種種無量無邊的功德是一樣的,不會誰的功德少了一分、缺漏一分,這樣他成佛的時候,就變成他跟諸佛不平等;但是法界中沒有這樣的事情,「三世一切諸佛,佛佛平等」,就是因為在因地中的一切功德就已經具足了,只是不能發起這樣的功德而已,所以並沒有缺漏。

如果說如來藏他們不能夠接受是法界真正的基礎,這樣的話,那如來藏所含藏的種子,那到底在這世間上應當由誰來執持啊?你沒有執持這種子,過去的諸行所造業行已經滅了,那如何能夠繼續存在呢?所以這樣的說法是不正確的。因為過去行已滅,他不可能跑到這一世來繼續再出生他的果——相應的果;必須要由種子來儲存,就是儲存以前的業因,然後要有這個心體繼續來發動這種子的功德,然後令這個現起,然後成就果。所以應當想說,這此阿梨耶識名如來藏,是顛撲不破的正理。《央掘魔羅經》也說如來藏是常恆不變;《華嚴經》說:【心中無彩畫,彩畫中無心,然不離於心,……。】(《大方廣佛華嚴經》卷19)一切的諸法就是像這個彩畫一樣,但是這彩畫就是要由這個工畫師來成就,這工畫師就是如來藏。

我們繼續來看下一段經文。所以說真正的這個法:【譬如工畫師,不能知自心,而由心故畫,諸法性如是。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五蘊悉從生,無法而不造。】(《大方廣佛華嚴經》卷19)如來藏就像這工畫師,來畫出所有的這個世間,不論是器世間、有情世間、有情五蘊世間都是從如來藏所生,這是《華嚴經》要告訴我們的。所以就是在說明五蘊都是這如來藏所生——「無法而不造」。然後關於《楞伽經》,玄奘菩薩也說,在《成唯識論》舉了三個偈頌來證明《楞伽經》是真實的,所以阿賴耶識如來藏是真實的。乃至於禪宗是支持《楞伽經》來說這「如來藏就是阿賴耶識」,所以親證這個,就是屬於明心的菩薩。所以 玄奘菩薩也有說「我有禪宗」,這樣告訴日本來的留學生道昭。所以可以知道,這心體你不能把祂當作虛有性,祂是真實的。

我們再來看看世親菩薩怎麼說。因為世親菩薩他的《百法明門論》,他說的方式有一些方便,因此琅琊閣有所誤會,那我們就回到世親菩薩兄長 無著菩薩的《攝大乘論本》來說明:「此中五取蘊說名阿賴耶。」(《攝大乘論本》卷上)就是說對於眾生所愛的這阿賴耶,有的眾生或是有的論師他會說這個阿賴耶識就是識蘊、就是五取蘊;那 無著菩薩他怎麼說呢?「此等諸師由教及證,愚於藏識故作此執。」(《攝大乘論本》卷上)也就是說,會作這樣申論的論師們,他們來說明這道理,可是他們對於教理不清楚;又因為沒有實證,所以對阿賴耶識這樣的根本的體性不清楚,所以種種不清楚,他們就有種種的執取。尤其是有人他們根本就是執取於六識,所以他沒有想過有第八識,所以他就直接把阿賴耶識歸納為識蘊(在五蘊中的識蘊),所以他認為這是生滅性。這個就像是琅琊閣所執持的,他認為阿賴耶識實際上就是有為法,所以祂是虛妄、不真實,他認為世親菩薩是這麼說的,或是這麼樣列舉的。可是世親菩薩當然是依於他兄長所說,因為他是由於他兄長所教導的,而帶入大乘門中;這《攝大乘論本》,世親菩薩有作注釋,由他注釋他兄長 無著菩薩而有《攝大乘論釋》的解釋注釋,所以他當然知道這道理。所以不可以把阿賴耶識當作是有為生滅的五取蘊法,當作識蘊之法。

那另外還有一點,就是說「假必依實」這樣的觀念不為琅琊閣所接受,他就直接說這是我見;可是我見的這個說法,一樣受到了 無著菩薩的抨擊、辨正。論文是這麼說的:【有餘復謂薩迦耶見,名阿賴耶。此等諸師由教及證,愚於藏識,故作此執。】(《攝大乘論本》卷1)也就是說,你認為祂是薩迦耶見、身見、我見,種種不如理這樣的作意;可是這樣是因為他對於真正的教理和所證,他不清楚,因為他沒有親證這個阿賴耶心體,所以他對於阿賴耶的根本體性不知道,所以來作這個執持。

那深入的解釋,我們再看無著菩薩怎麼說呢?他說如果:【若五取蘊名阿賴耶,生惡趣中一向苦處最可厭逆,眾生一向不起愛樂,於中執藏不應道理;】(《攝大乘論本》卷上)就是說呢,如果你說這個阿賴耶識就是識蘊,就是五蘊之中,那生到惡趣中,尤其是地獄的眾生,他厭惡地獄到達極點,然後他也不會想要有這時候的五蘊乃至於識蘊,那你現在說他會有這樣的貪愛執藏,這是沒有道理的。因為他沒有喜歡過這樣的環境啊!他怎麼還會要阿賴耶識來執藏這樣種種的這一個,所以說阿賴耶識並不是這個識蘊;而是阿賴耶識依於法界平等理,然後來自動儲藏集所有的種子,祂不是歸於識蘊。乃至於說:【若薩迦耶見名阿賴耶,於此正法中信解無我者,恆有厭逆,於中執藏亦不應理。】(《攝大乘論本》卷1)也就是說,修學正法三乘菩提的菩薩,乃至於二乘人,他們也相信無我,所以他們不會相信薩迦耶見、身見來作為阿賴耶識,所以說阿賴耶識作為我見是沒有道理的。

好,我們今天就講到這裡。

阿彌陀佛!


點擊數: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