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學術研究論述與佛法真實義(上)

第136集
由 正彝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大家收看正覺同修會的弘法節目,我們這個單元的主題是「三乘菩提之相似佛法」,副標題是「重蹈燈下黑之琅琊閣」。

我們今天主要要跟大家來說明佛法的這個實證,那當然佛法的這個實證,如果要完整地說明,它需要很長的時間、篇幅,所以我們今天的說明主要還是簡單地來談我們所說的這個「實證」。我們今天會用《般若經》裡面所說的「空」,主要是談這個部分。

在上一集我們有提到這個《心經》,《心經》裡面的「空」,那這個空,當然就是我們現在在這一集要提到的這個「空」,都是同一個空。這一個實證指的就是對於《般若經》這個空的實證,也就是像我們上一集所提到的《心經》裡面的這個空。在繼續說明之前,我們先來看下面這一段經文,這個是在《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4:【是故,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不見有我乃至見者,亦不見有一切法性。舍利子!諸菩薩摩訶薩如是修行甚深般若波羅蜜多,除諸佛慧,一切聲聞、獨覺等慧所不能及,以不可得空故。】這一段經文,我們如果稍微把它作一個重點的整理,主要講的是兩個部分:一個是講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的境界,祂是無我、無能所、無一切法;而對於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的這個境界,是只有在菩薩修學甚深般若波羅蜜多這樣的一個過程當中才能夠理解,實際地去體驗、去理解這一個般若波羅蜜多的這個境界。所以在經文裡面也開示,要能夠理解、瞭解這一個甚深般若波羅蜜多這樣的一個境界,這種智慧除了諸佛之外,以及就是修行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的菩薩摩訶薩能夠理解之外,一切的聲聞、獨覺他們的智慧沒有辦法及於這樣子的一個境界,主要就是因為在這一個「空」無法得到實證。

那這個空是所謂的不可得空,也就是這個「空」並不屬於我們意識思惟的境界,這個空在我們透過六度修行的這個過程,逐漸具足了可以實證空的條件之後,而最終能夠在這個空上面有所實證、能夠體驗。這個時候就能夠瞭解在這個空的境界裡面,祂是無我,也就是沒有我這樣的一個概念。那既然沒有我這樣的一個概念,當然就沒有能夠見聞覺知的這個我,也就是沒有能夠見聞覺知。那既然沒有能夠見聞覺知,當然也就沒有所見、所聞,這樣子的我們一般世間,我們眾生能夠理解的這樣的一個境界。那在祂的境界裡面,也就是在這個空的境界裡面,祂是沒有一切法的。可是這樣子的一個境界,大家應該就可以稍微有一個概念:沒有我、沒有能見聞覺知的我,也沒有所見聞覺知的種種法,這些都沒有。

所以以這樣子的一個理解,如果仔細去思惟,就會發現我們如果僅透過意識思惟的話,是沒有辦法去思惟到在我們理解的範圍之內有這樣子的一種境界,也就是沒有我、沒有能所、沒有一切法這樣的境界。所以,很顯然這個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的境界,也就是《般若經》所說的這個空,這樣的境界並不是像我們一般意識思惟而能夠理解的境界;也就是說,祂的境界並不在我們意識思惟的這個境界之內。那這樣子的一個理解,也就是對於《般若經》所說的這個空,也就是這個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的境界,實際的體驗之後,如果能夠在這上面確實地去體驗,確實的能夠現前觀察的話,那當然對於這一個無我、無能所、無一切法的這樣子的經文上的開示,就能夠實際的去比對、去瞭解。

因為菩薩所實證的般若波羅蜜多境界,確實如《般若經》上面所說的這樣子的境界,它是一致的。那這樣子的一個智慧,我們一般來講,這樣的智慧除了菩薩,也就是修行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而於般若波羅蜜多能夠得實證的菩薩,他所具有的這個智慧之外,當然佛也具有這樣的智慧。所以,如果說在修行的過程當中,他不講求空的這個實證,那他當然沒有辦法去理解這個空,祂到底的境界是如何?為什麼這個空是無我、無能所、無一切法?這是無法去理解的。所以在我們佛法的整個範圍裡面,我們說的三乘菩提,包括這個聲聞、緣覺以及菩薩這三乘菩提,在聲聞與緣覺這兩乘,其實因為他們對於這個空並沒有實證,也就是說,他們修行的最終的目標並不是要去實證這個空;所以既然如此,他們對這個空沒有實證,所以當然就沒有辦法具足菩薩在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所具有的這個智慧。聲聞、緣覺他們修行最終的目標,就是要讓自己在未來三界不再繼續出生;他們講求的是藉由自己在未來不再繼續出生,而來免除生於三界的一切所有的痛苦與煩惱,這是聲聞、緣覺他們修行的一個標的。所以,他們並不講究對於般若波羅蜜多的實證,因為這樣子,當然就沒有辦法具足能夠理解般若波羅蜜多境界的智慧。所以要能夠確實瞭解般若波羅蜜多境界只有菩薩與佛。

所以在這樣子的一個說明之下,我們這個佛法的實證,當然就是要去理解剛剛我們講的這個空;而這個空如果透過實證的話,也就是透過菩薩道的修證,也就是身體力行的去修學六度波羅蜜,如果不這樣作的話,是沒有辦法具足可以實證這個空的條件。所以,如果僅止於文字的理解表述,那就會流於像我們前兩次所跟大家分享的,那就是比較偏向學術研究的這個範疇;所以既然是偏向學術研究的這個範疇,那這個就跟佛法的實證是比較不相關了。當然除了就是有一些已經有實證的菩薩,希望透過語言文字的論述,來利益、來引導對於佛法實證有興趣的這樣子的一般的人,讓他們有機會透過佛法實證內容的這些表述,來進入佛法實證的這個領域,當然這也是有的。

那我們接下來來說這個《般若經》所說的空。我們一般講這個「空」,空好像就是虛無、就是虛空,當然我們在前面幾集的說明已經跟大家說過,這個「空」絕對不是所謂的虛無、虛空;那這個空要能夠確實理解,就必須在佛法上要能夠有實證。所以這個空,我們為了要進一步為大家說明,讓大家瞭解說這個空,其實真的不是一般我們所瞭解的虛空、空無。我們透過下面這一段經文來為大家說明,這個是在《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355:【善現!甚深般若波羅蜜多雖能示現布施波羅蜜多所作事,而於此事無所取著;雖能示現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所作事,而於此事無所取著。……善現!甚深般若波羅蜜多雖能示現苦聖諦所作事,而於此事無所取著;雖能示現集、滅、道聖諦所作事,而於此事無所取著。】

好,那這一段經文主要是為大家說明,這個般若波羅蜜多祂能夠示現布施、持戒乃至般若;也就是說,菩薩透過身體力行,在修學布施乃至般若這六度波羅蜜,這些其實都是由般若波羅蜜多所示現。那祂也可以示現,我們譬如說在二乘法裡面或者是大乘法裡面所提到的這個四聖諦,也就是苦、集、滅、道這四聖諦,也就是說透過這個四聖諦的修行,能夠在佛法的道業上——在解脫道的道業上、在菩薩道的道業上——能夠有所成就;那這些修行的種種所作事,也是由這個般若波羅蜜多所示現。

那所以既然是這樣,祂能夠示現這種種的法,所以大家應該就能夠瞭解這個《般若經》所說的空,祂絕對不是虛空、空無,祂是有種種的這個可以出生種種的法。所以既然祂可以示現六度,祂可以示現四聖諦,這些修行的種種所作事,當然祂也能夠示現種種的法。所以這個甚深般若波羅蜜多境界,它就是諸法本體的境界,這個諸法本體指的就是說,一切法依於這一個本體而有,那這個本體祂的境界就是般若波羅蜜多的境界;這個本體就是第八識如來藏,那這個本體也就是我們一般在《般若經》裡面所講的這個空,祂具有「空性」。

好,各位菩薩!我們今天就為大家分享到這裡。

阿彌陀佛!


點擊數: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