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義菩薩的本質——證悟菩提

第126集
由 正融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您收看正覺教團弘法節目。在接下來的這幾個單元當中,我們將陸續對於琅琊閣在網路上PO文所說錯繆的偏執之見來作觀念上的導正。

首先,琅琊閣他們對於佛法第一義諦完全錯解,因此所言都不及於第一義諦的真實義理;其次,他們對於佛教完整三乘菩提佛法的弘傳,也有諸多偏頗誤解之處;乃至於對經典翻譯的解讀,同樣也是執著著淆混、偏頗、謬誤的觀點。這些癥結的所在,說穿了都是因為對於法理不能夠通解以及自心高慢,而造就出來的種種乖離、違背正義的行為。

事實上,學佛的首要之務就在「實證佛法」。我們知道長久以來宇宙和生命起源的真相,一直都是人類知識活動當中探究的最重要的一環;無論是古今中外的宗教界或者哲學界都是如此,當然佛教創立的起因也不例外。但是佛教和其他的宗教以及哲學有所不同的是:佛教並不只是一套理論或者思想,因為佛教所建立的基礎是「真修實證」,並不是憑藉著思惟所成就的一種思想理論的玄學,而是可以實踐、並且能夠加以實證的「真實義學」。

佛教的創始者 釋迦牟尼佛,親證了宇宙和生命起源的真實相,並且依此「生命實相」修行究竟而成佛。現在我們所熟知的佛教,就是 釋迦牟尼佛在兩千五百多年前說法四十九年,同時三轉法輪將自己往世以及今世久劫修行成佛的過程和內容完整地傳達出來。而這些內涵就由當時的弟子們記錄集結成為三乘經典;也可以說,佛法三乘菩提的經典都是 釋迦牟尼佛自心現量的實證。所以學人想要能夠完全正確地瞭解佛教經典的意旨,那麼「實證」就是唯一的方法;也就是說,唯有透過「實證佛法」才是人類初步能夠認識涅槃、認識宇宙生命實相的基礎。在佛法中教導學人所強調的,就是要「實證解脫」的真實義理;然而實證解脫,必須是要依循三量的正確方法修行才能得以成就。換句話說,就是要以現量、比量以及至教量的正確方法,才能夠圓滿實證法界實相——四種涅槃的原理。

彌勒菩薩在《瑜伽師地論》中就建立了三量的原則來教導學人。「現量」是對於法界一切事實真相的親自驗證,當然也包括自心現量的親證;因為這樣才能夠確知它的正確性,才能夠確認這就是法界的實相。然而,因為眾生的智慧力不足,以至於對法界實相的了知極為有限,因此我們必須要以 佛陀「自心現量」所親證的整體內容作為「至教量」;並且要依憑著「至教量」的內涵,努力來學習與修行,才能夠逐步地來親證 釋迦牟尼佛所曾經走過的古仙人道的各個階段;並且還要能夠加以比對,再由至教量來證明所修所證確實是沒有偏斜錯失。

說到「比量」,那就是以法界的事實真相作為前提,再經過嚴密的邏輯推理而得到正確的結論,同時依此而能夠擴展出智慧。因此,當學人在修行的過程中,若是能夠運用現量、比量以及至教量三量的方法與辯證的原則,這樣不但和學術界所強調的客觀求真的科學精神不相衝突,同時也有機緣能夠真實「實證解脫」,甚至於能夠獲得超過目前科學所不能了知的宇宙和生命的真實智慧。雖然說古今中外的宗教界或者哲學界所執持的理論和方法各各不同,但是除了斷滅論以外,其實都有一個共同的看法:就是能夠成為生滅宇宙和生命起源的根本原因,必須是「不生不滅的本體」。因此,在這個理論基礎上,天主教和基督教就建立了上帝,回教建立了阿拉,婆羅門教則是建立了大梵天;除此之外,在西方哲學界的亞里斯多德,也主張永恆不動的實體,或者稱之為神,來作為不生不滅唯一的本體;然而他們的這些論點,都是屬於「建立法」,並且都是無法通過重複驗證的,因此都不能夠成為「真實法」,所以這一些都只能說是一種思想,而不能說是為生命與萬有的真實法。

相對於上面的所說,宇宙和生命起源的根本因,在佛教當中並不是一種思想上的建立法,而是真實有的法,並且是可以經由一再地驗證而確定的。佛陀開示說:宇宙生命起源的根本因,就是無量無邊的有情都各自具有本有的、不生不滅、不增不減的真實心。這在北傳大乘的聖典當中稱之為如來藏、我、阿賴耶識、異熟識、無垢識、第八識、識、如、真心、真如、非心心等等;而在南傳小乘的聖典中,則說為本際、識、入胎識、阿賴耶識等等;以上的這些名相所說,都是在指稱不生不滅「本體」祂的不同名稱。這一個本體——本識——祂的體性是亙古如一、歷久彌新,也從來不會改變祂創造有情、創造山河大地的功能;這就是 佛陀宣說三乘菩提的要旨。

在《大方廣佛華嚴經》卷6的經文中這樣說:「諸佛菩薩自證悟時,轉阿賴耶得本覺智。」同時在經論中也說:證得阿賴耶識而轉依識上所顯真實性、如如性,能夠安忍而不退失,就是證真如。這就表示說,大乘成佛之道是以親證阿賴耶識心體如來藏為因,這也就是大乘宗門所說的開悟明心,也是佛菩提道中七住位的真見道。此外,在《大方廣佛華嚴經》卷14 佛也開示說:【無量無數劫,菩提心難得,若能一心求,究竟無上道。設於念念中,供養無量佛,不知是方便,彼猶非供養。若聞如是法,諸佛從此生,無量劫受苦,決定求菩提。】這是說「菩提心」是非常難得的,雖然是歷經無量劫而想要求證得此菩提心都是困難重重的;然而,如果能夠一心至誠地求證悟菩提,那麼在證悟菩提之後,必然能夠成就無上的法道。

假使說學人已經修行到了一定的程度,甚至於可以在念念之中供養無量諸佛,可是卻不知道這些修行,只不過是在求證悟菩提過程當中的一種方便,那就不是真正的供養諸佛。因為供養諸佛是為了要增長福德,增長福德是為了求證悟菩提,而求證悟菩提則是為了要成就無上正等菩提。因此,學人若是能夠聽聞到這個菩提之法,就能夠瞭解諸佛都是從菩提心而生的,那麼我們學佛當然是要跟隨著佛的腳步來走;就算是受無量劫的苦,也決定要求證悟菩提,因為祂就是宇宙和生命起源的根本原因,所以「菩提」是無比的珍貴。

根據 佛在諸經的開示,我們知道「菩提」就是覺悟實相——覺悟「唯一佛乘」三乘菩提的真實相。我們也知道在佛法中 佛所宣說的三乘菩提,都是依於第八識如來藏而得以成就,並且說三乘菩提的內涵是含攝了二乘菩提與大乘菩提。「二乘菩提」是依如來藏而修四聖諦、十因緣、十二因緣的法,進而斷除蘊處界的一切法,因此而得以顯現本際獨存的無餘涅槃;也就是說,無餘涅槃是如來藏獨存的境界——真實存在、永遠不壞不滅,祂就是契經上所講的第八識心體。同樣的,「大乘菩提」也是要依如來藏而來親證本來自性清淨涅槃,也就是覺悟實相證悟菩提,並且還要在親證之後轉依不退,次第圓滿大乘菩提四種涅槃的修證。

說到這裡,我們就以前面所舉菩提實義,來就教請問琅琊閣諸君們:「汝等知否、汝等證否?」若是不知不證,汝等如何能夠解得 鳩摩羅什法師所翻譯的《維摩詰所說經》〈菩薩品〉的這一句:「知是菩提,了眾生心行故。」汝等又如何能夠知道 玄奘菩薩所翻譯《說無垢稱經》〈菩薩品〉的:「遍知是菩提,一切有情所有心行皆遍知故。」而畢竟他們兩位法師所翻譯的內涵實一而非二啊!再說,禪宗祖師傳承的「以心印心」,想來汝等諸君定是不知不證,所以才敢猖狂妄言兩者有異,才敢矯言羅織誣指實義菩薩 平實導師不當說法,胡亂地指稱 平實導師只取 鳩摩羅什法師的譯本,而不取 玄奘菩薩譯本的這種大逆之言。

那我們就先來看兩位法師的譯文,無論是 鳩摩羅什法師所翻譯的《維摩詰所說經》的這一句「知是菩提,了眾生心行」,或者是 玄奘法師所翻譯的《說無垢稱經》的這一句「遍知是菩提,一切有情所有心行皆遍知故」,那麼兩位法師所譯都出自於〈菩薩品〉的經文;那我們知道〈菩薩品〉的內涵,必定是在講實義菩薩所實證的內涵。那什麼是實義菩薩呢?就是說,在受了菩薩戒之後嚴持不犯,然後再去修證,證得菩提心——如來藏心真如之後,才能夠稱為「實義菩薩」。因此,實義菩薩的所證必定是要能夠通過〈菩薩品〉中聖教勘驗的內涵。

那我們接著來看兩位法師在〈菩薩品〉中的翻譯。首先,鳩摩羅什法師在《維摩詰所說經》〈菩薩品〉當中的譯文說:【寂滅是菩提,滅諸相故;不觀是菩提,離諸緣故;不行是菩提,無憶念故;斷是菩提,捨諸見故;離是菩提,離諸妄想故;障是菩提,障諸願故;不入是菩提,無貪著故;順是菩提,順於如故;住是菩提,住法性故;至是菩提,至實際故;不二是菩提,離意法故;等是菩提,等虛空故;無為是菩提,無生住滅故;知是菩提,了眾生心行故;不會是菩提,諸入不會故;不合是菩提,離煩惱習故;無處是菩提,無形色故;假名是菩提,名字空故;如化是菩提,無取捨故;無亂是菩提,常自靜故;善寂是菩提,性清淨故;無取是菩提,離攀緣故;無異是菩提,諸法等故;無比是菩提,無可喻故;微妙是菩提,諸法難知故。】(《維摩詰所說經》卷1)以上是 鳩摩羅什法師在《維摩詰所說經》〈菩薩品〉中的經文翻譯。

接著我們再來看 玄奘法師在《說無垢稱經》〈菩薩品〉中的翻譯經文說:【寂滅是菩提,一切有情、一切法相皆寂滅故;不增是菩提,一切所緣不增益故;不行是菩提,一切戲論、一切作意皆不行故;永斷是菩提,一切見趣皆永斷故;捨離是菩提,一切取著皆捨離故;離繫是菩提,永離一切動亂法故;寂靜是菩提,一切分別永寂靜故;廣大是菩提,一切弘願不測量故;不諍是菩提,一切執著、一切諍論皆遠離故;安住是菩提,住法界故;隨至是菩提,隨真如故;不二是菩提,差別法性皆遠離故;建立是菩提,實際所立故;平等是菩提,一切眼色乃至意法皆悉平等如虛空故;無為是菩提,生住異滅畢竟離故;遍知是菩提,一切有情所有心行皆遍知故;無間是菩提,內六處等所不雜故;無雜是菩提,一切煩惱相續習氣永遠離故;無處是菩提,於真如中一切方處所遠離故;無住是菩提,於一切處不可見故;唯名是菩提,此菩提名無作用故;無浪是菩提,一切取捨永遠離故;無亂是菩提,常自靜故;善寂是菩提,本性淨故;明顯是菩提,自性無雜故;無取是菩提,離攀緣故;無異是菩提,隨覺諸法平等性故;無喻是菩提,一切比況永遠離故;微妙是菩提,極難覺故;遍行是菩提,自性周遍如虛空故;至頂是菩提,至一切法最上首故;無染是菩提,一切世法不能染故。】(《說無垢稱經》卷2)

以上我們列出兩位法師所翻譯經文的內涵之後,明眼人一看就能夠知道,法義義理一脈貫穿、前後相通,毫無滯礙之處,因此識得之人自然信服無疑。就如《不退轉法輪經》〈安養國品〉中所說:【一切諸法皆非男非女,出過一切法,無相可得,是真照明。】(《不退轉法輪經》卷4)因此識得真義的人,自然信受此經、受持此經,讀誦此經、書寫此經,而此經就是如來藏。卻絕對不是如同琅琊閣諸君們,先是錯解 玄奘菩薩的譯文:「遍知是菩提,一切有情所有心行皆遍知故」的正義;再來更不是如同琅琊閣諸君們,又錯誤地將〈菩薩品〉中的內涵,指稱為那就是成佛時候所證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怎麼可以這樣子的東西淆混、偷梁換柱呢!

琅琊閣諸君們真的是一錯再錯,自誤誤人啊!在《菩薩瓔珞本業經》卷1也有說:【佛子!若不退者:入第六般若,修行於空、無我、人、主者,畢竟無生,必入定位。佛子!若不值善知識者,若一劫、二劫,乃至十劫,退菩提心。如我初會眾中,有八萬人退。如淨目天子、法才王子、舍利弗等,欲入第七住,其中值惡因緣故,退入凡夫不善惡中,不名習種性人;退入外道若一劫、若十劫,乃至千劫,作大邪見及五逆,無惡不造,是為退相。】那麼這裡就已經清楚明白地表示,佛法真的是令人難以信受的,尤其是對於大乘菩提要能夠信受,確實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更何況是想要能夠證悟大乘菩提,那真的是太困難了!而除非是在值遇大善知識住世的時節,先有大善知識的因緣,又能夠在大善知識的教導以及幫助之下,才有可能有證悟菩提的機會。雖然是這樣子說,然而還要能夠證悟菩提住而不退,那可就更加的困難了;因為依舊是必須要在善知識的繼續攝受之下,同時自己還必須要善根具足,願意接受善知識的攝受,並且不生起懷疑退失的意念,這樣才能夠住而不退。否則就會如同經中所說,有淨目天子、法才王子、舍利弗等人欲入大乘第七住位,可是因為值遇到了惡因緣,反而因此又退入到凡夫外道的不善惡中,繼續無惡不造了。

這也如同在《不退轉法輪經》〈除魔品〉中所說的:【不著於菩提,當作如是知,不應起疑意,一切法無救。】(《不退轉法輪經》卷3)在此要奉勸琅琊閣諸君們,千萬不要等到臘月將至,一切法無救之時再來追悔就來不及了。諸君們實在應該要及早回頭,願意在佛前以至誠心殷重懺悔,並且要能夠求得好相。謹此忠告,戒之、慎之!

好,因為時間的關係,這個單元就講到這裡。謝謝您的收看!

祝福您:色身康泰、學法無礙、早證菩提!

阿彌陀佛!


點擊數: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