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細內容
第100集
由 正旭老師開示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收看正覺教團弘法節目。
琅琊閣的作者們在網路上的文章說:「蕭平實的明心:妄心找真心實屬二心論。」他這個意思主要有以下三點:第一點,心沒有真妄之分?只有一心。第二點,開悟明心的標的不是阿賴耶識,阿賴耶識不是真心。第三點,用妄心找真心是錯的。那麼,我們現在來探討他這三點。首先探討心到底是不是有真妄之分?在百法明門中,心王總共含攝了八個識,八個識都有心的功能,各不相同,因此每個正常人都有八個心。而這八個識是和合運作,第八識在成就阿羅漢果之前名為阿賴耶識,成就阿羅漢以後就改名為異熟識。那前七識是以第八識為因,藉第七識的作意而出生在三界當中運作;而八個識中的第八識是常住法,所以是真心,前七識是生滅法,所以是妄心。
我們來看看經文,佛是怎麼開示這八個識祂們之間的關係?《入楞伽經》卷7:【「大慧!阿梨耶識者,名如來藏,而與無明七識共俱,如大海波常不斷絕,身俱生故,離無常過,離於我過,自性清淨,餘七識者,心、意、意識等念念不住是生滅法。」】佛開示的這一段經文所說的阿梨耶識就是阿賴耶識,佛陀開示說「阿梨耶識者,名如來藏」、「離無常過,離於我過,自性清淨」,也就是說,阿賴耶識不是無常之法,所以沒有無常的過患,自性清淨。而前七識與第八識就不相同,前七識與無明相應,念念生滅,不能離開阿賴耶識而有,就如同海浪必須依於海水而俱生。阿賴耶識既然沒有無常的過患,當然是真實法,因此 佛陀開示說:【大慧!若阿梨耶識滅者,此不異外道斷見戲論。】(《入楞伽經》卷2)前七識是念念生滅的法,稱為妄心,而阿賴耶識不是無常的法,是常住法,稱為真心,把這八個識分為真心與妄心,完全合乎 佛陀的開示。因此八個心有真心與妄心的差別。
接下來,我們來探討開悟的標的是不是阿賴耶識?在上一集有簡單地說明「識緣名色,名色緣識」、「齊識而還,不能過彼」的意涵,這裡再簡單地作一下說明,「識緣名色,名色緣識」這裡的識不是意識,是阿賴耶識。意思是說,阿賴耶識的功能必須以名色為緣才能產生作用,而名色也必須以阿賴耶識為緣才能在三界當中出生。再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阿賴耶識具有三種自性:圓成實自性、依他起自性、遍計所執自性;圓成實自性是說阿賴耶識具有圓滿成就一切染淨諸法的自性,而因緣所生之法是依於阿賴耶識的依他起性而成就的法,沒有阿賴耶識的依他起自性就沒有眾生的五陰;而眾生因為不明白依他而起的五陰當中沒有真實的我,因此於五陰有我見與我執的緣故,這樣子稱之為遍計所執自性,這個遍計所執自性就是眾生流轉三界生死的主因。
接著我們再用以下兩點來對遍計所執自性形成的原因作說明:第一點,阿賴耶識含藏與七轉識相應的煩惱障種子。我們五陰會造作善惡業,是因為在歷緣對境的時候,阿賴耶識流注了與七轉識相應的煩惱障種子,而造作了福行、非福行與不動行三種業;而會造作這三種業,都須要有意識與意根的配合運作才能成就,因此在十二因緣法中說六識是未來名色出生的緣。第二點,阿賴耶識有能藏、所藏與執藏的功能。阿賴耶識會有這種功能,是因為前面第一點所說含藏了與七轉識相應的煩惱障種子,因為有這樣的功能,眾生此世造作善惡業,才會有未來世的果報出現;如果阿賴耶識沒有這樣的功能,因緣果報就沒辦法成立了。我們在學佛的過程中,持戒的功德就不見了;而 佛陀所說的十二因緣法也就不能成立了。也因為阿賴耶識具有這樣的功能,我們的五陰在三界當中造作善惡業以後,才會有善惡業的種子被執藏於阿賴耶識之中,導致眾生的五陰不斷地在三界中流轉生死去酬償過去世所造作善惡業的果報。既然眾生在三界中流轉生死,是因為阿賴耶識具有能藏、所藏與執藏的功能,而這樣的功能又是來自於祂含藏了與七轉識相應的煩惱障種子;因此想要解脫於三界,使五陰不再於三界當中出生,唯一的辦法就是滅除阿賴耶識中所含藏與七轉識相應的煩惱種子。而滅除與七轉識相應的煩惱障種子的聖者,在解脫道當中稱為阿羅漢;在佛菩提道中,地上菩薩都有能力斷除,但為了度眾生的緣故,故意保留一分思惑,到七地滿心時再斷除。
接下來說,第八識取名阿賴耶識的原因,是因為第八識具有遍計所執自性,只要滅除了遍計所執自性,第八識便不再稱為阿賴耶識,但第八識的圓成實自性及依他起自性還存在。又因為第八識所含藏的種子還有異熟性的緣故,因此改名異熟識;直到成佛的時候,連異熟性也不存在了,而改名為無垢識,這個時候第八識的圓成實自性以及依他起自性仍然存在。從這樣的過程來看,證得阿羅漢或者是七地滿心的菩薩,並不是斷除第八識的識體,只是斷除阿賴耶識的遍計所執自性,因此只是第八識不再名為阿賴耶識而已。因此 玄奘菩薩才會說:【阿羅漢斷此識中煩惱麁重究竟盡故,不復執藏阿賴耶識為自內我;由斯永失阿賴耶名,說之為捨,非捨一切第八識體;】(《成唯識論》卷3)也因為這樣,佛陀在經中才會說:【大慧!若阿梨耶識滅者,此不異外道斷見戲論。】(《入楞伽經》卷2)由此可知,眾生從凡夫位到成佛,第八識的心體都是同一個,而且是恆轉不滅的,只是不同的修證階段,因為第八識心體所含藏的煩惱不同,與智慧的不同,而施設不同的名稱而已。因此,第八識在凡夫位名為阿賴耶識,是眾生的真實心。既然阿賴耶識是真實心,又是萬法出生的所依,想要成就佛菩提道,當然不能離開阿賴耶識而有可能再有另一個真實心可以證得。
而證得阿賴耶識,就是 玄奘菩薩所說的真見道。我們來看看 玄奘菩薩怎麼說:【已入見道諸菩薩眾,得真現觀,名為勝者;彼能證解阿賴耶識,故我世尊正為開示。或諸菩薩皆名勝者,雖見道前未能證解阿賴耶識,而能信解,求彼轉依,故亦為說。】(《成唯識論》卷3)玄奘菩薩將見道分為真見道與相見道,入見道的勝者最少必須是真見道的菩薩。這一段話用白話來說:已經入真見道的菩薩眾能如實現觀阿賴耶識的,名為殊勝者,因為他們能證解阿賴耶識的緣故,世尊正好可以為他們開示。但是對於見道前還不能證解阿賴耶識的菩薩,因他們相信有阿賴耶識而能信解,祈求將來也能證解阿賴耶識,對於這樣的菩薩也都可以稱為殊勝者,對於這樣的菩薩,世尊也會為他們開示與證解阿賴耶識有關的知見。
從這一段 玄奘菩薩的開示可以知道,真見道之前是無法證解阿賴耶識的,也就是唯有真見道的菩薩才能證解阿賴耶識,而且能證解阿賴耶識的菩薩一定是能現觀阿賴耶識者。說到這裡,很明顯的顯示出一個事實就是:真見道的標的一定是阿賴耶識。在上一集中我們有提到,禪宗祖師的所證是生命的本源,是萬法出生的根源,也就是阿賴耶識。證得阿賴耶識的祖師在證得的當下,即能現觀阿賴耶識,自然是證解阿賴耶識者,當然就是 玄奘菩薩所說的真見道者。所以黃檗禪師所說:「識心達本源故,號為沙門。」(《黃檗山斷際禪師傳心法要》)也就是證得生命的本源阿賴耶識,才是真正的沙門。
那麼前面已經說明開悟明心真見道是證解阿賴耶識,接下來我們來探討能證解阿賴耶識的是不是妄心?能證解阿賴耶識者,一定是能現觀阿賴耶識者。不論是解脫道或者是佛菩提道的見道,都要經由現觀而得;現觀總括有六種:思現觀、信現觀、戒現觀、智諦現觀、邊智諦現觀、究竟現觀。完成智諦現觀的人,在解脫道就是證初果,在佛菩提道就是真見道。既然真見道是由現觀而得,然而在這之前一定要經過思現觀,思現觀的過程除了建立正確的知見以外,還要有正確尋找的方向,最後進入參究階段,稱為「參禪」。那到底什麼是「禪」?「禪」如果依第八識來說,稱作「真如佛性」,也就是說,「參禪」就是去尋找第八識的真如佛性。如果第八識能返觀自己的真如佛性,那就不用參禪了,就因為第八識無法返觀自己具有真如佛性,因此「參禪」一定是經由妄心來「參」;妄心意識雖然能返觀自己的存在,但本身卻不具有真如佛性,因此才需要去尋找具有真如佛性的真心。而真如佛性其實就是阿賴耶識所具的圓成實自性,因此在不用滅除遍計所執自性之前即可證得,只要找到阿賴耶識,能現觀阿賴耶識者,就可以現觀阿賴耶識所具有的真如佛性。而因為妄心證得阿賴耶識本具的真如佛性,而成就了少分「般若」,也就是具有能夠現觀法界實相的智慧,此時所成就的般若也稱為「禪」。
然而在能夠現觀阿賴耶識之前,需要透過觀行來尋找阿賴耶識的所在。需要觀行是因為有無明的緣故,想要藉由觀行來破除無明。而能夠觀行的心,一定要有定心所相應,因為觀行必須緣於一境進行觀察而不動搖,也因此才能產生智慧,破除無明。因此論說「定」心所是「智所依為業」;也就是因為意識能與定心所相應,能夠專注所觀的境界而不散亂,才會有抉擇的智慧出生。而在七個識中,第七識不與定心所相應,前六識雖然均能與定心所相應,但前五識只是配合意識作觀行,因此在整個觀行的過程中,意識是扮演最關鍵的角色;也因為意識具有完整五別境的功能,才能在觀行的過程當中判斷所找到的是不是阿賴耶識;因為有勝解心所與慧心所的緣故,於觀行的過程中才能加以簡擇印定。也就是沒有意識的抉擇慧,是不可能證悟明心的。
各位想想看:「開悟」必定是先有無明,以「慧」破除無明,才稱為「開悟」。而真心第八識從來不與「無明」相應,所以第八識沒有開悟這一回事。凡夫眾生的妄心一向與無明相應,必須以慧破除無明,所以開悟的一定是妄心,因此當妄心能體會真心時,便是開悟。講到這裡,我們可以作一個結論:第八識是真心,永遠不會壞滅,前七識念念生滅是妄心;開悟明心是證得真心,而證得真心的是妄心。因此未開悟的人,以妄心尋找真心是完全正確的。因此琅琊閣所說的「妄心找真心實屬二心論」這樣的說法,是因為完全不懂開悟明心的標的,是找到阿賴耶識——如來藏的所在,才會有這樣錯誤的說法。
今天這個主題就講到這裡。謝謝各位的收看!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