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是「乾屎橛」

第099集
由 正旭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收看正覺教團弘法節目,今天所要講的主題是:「如何是乾屎橛?」

會講這個主題的原因,是因為琅琊閣的作者們其中有一位他自稱「平凡世界」,在知乎平台上對 平實導師在書上所寫的某些內容加以批評。他文章的標題是:〈蕭平實及郭正益(大風無言)師徒望文生義糗事一樁,謬說「乾屎橛」是「乾掉的大便」!〉他的文章裡面大概是說:蕭平實在解釋公案的時候,將有些公案中原文的用詞「乾屎橛」解釋為「乾掉了的大便」;但是他經過一番考證,認為禪宗公案裡面的「乾屎橛」指的是「清除糞便的木片」。然後他就依他的考證對 平實導師的智慧提出了質疑以外,並對於同修會的親教師及學員作了一番批評。譬如他說:【蕭平實的那些徒弟,對師父所說的一切都言聽計從、全盤接收嗎?沒有一點點獨立的思考、鑒別和反思嗎?】還有他說:【再者,蕭平實居士將「乾屎橛」理解為「乾掉的大便」,這可是已經有十多年的歷史了,這麼多年了,居然沒有一個人看到蕭平實的這個望文生義的錯謬?或者說,居然沒有一個人想起來要去查證一下這個解釋到底對不對?】這就是他大概的對 蕭平實導師的批評,所以今天這一集我們就來談一談他的批評到底有沒有道理。

首先,我們來看禪宗的開悟明心到底是悟個什麼?到底是明哪個心?在這裡我們就先採用琅琊閣的作者「平凡世界」所引用的公案來說明。《鎮州臨濟慧照禪師語錄》:【上堂云:「赤肉團上有一無位真人,常從汝等諸人面門出入,未證據者看看。」時有僧出,問:「如何是無位真人?」師下禪床把住,云:「道!道!」其僧擬議,師托開,云:「無位真人是什麼乾屎橛?」便歸方丈。】這個公案白話大概是說:臨濟慧照禪師有一天上堂,說:「每一個人身上都有一尊無位真人,一直在大家的面前進進出出,還沒有開悟的何妨來找找看。」這時候有一位僧人就走出來,問:「什麼是無位真人?」慧照禪師就走下禪床,一把抓住這一位僧人,逼問他:「說說看!說說看!」這位僧人正準備開口說話,慧照禪師卻把他推開,說:「無位真人是什麼乾屎橛?」最後這一句,我認為也可以改一下標點符號,變成:「無位真人是什麼?乾屎橛!」也就是答覆了這一位僧人的所問:「無位真人就是乾屎橛!」

從這個公案當中我們可以知道,無位真人是禪門開悟的標的;而無位真人,事實上指的是每個人身上的自性佛,又名阿賴耶識、如來藏、真如、法性、空性、圓成實性等等。禪宗祖師所說「夜夜抱佛眠,朝朝還共起」,所抱的這一尊佛就是無位真人。把無位真人說成「乾屎橛」,並非只有慧照禪師。我們來看另一則公案,《雲門匡真禪師廣錄》卷1:【問:「如何是釋迦身?」師云:「乾屎橛。」】這裡問的釋迦身,指的就是每個人身上的無位真人。為什麼禪師會把無位真人說成「乾屎橛」?如果你去想為什麼,你的方向就已經走偏了,開悟的機緣已過。為什麼會這麼說呢?因為無位真人是現前觀察(現觀)而證得,不是經由意識去思惟、去想像而得,因此不能思惟「乾屎橛」的內涵。

那要如何現觀無位真人?這位真人並不是三界中的法,但卻是三界萬法出生的根源;三界中的法有生有滅,但這一位無位真人無有生、無有滅,非空無、真實存在,無形無相、如同虛空,但又有作用,所以又名空性。既然三界萬法都依於祂而出生,那想要找到祂,當然要在三界萬法當中來觀察尋找,真正看到祂的時候就是現觀,也就是直接看到祂,不是透過意識思惟想像而證得,這就是不能去思惟「乾屎橛」內涵的原因。而開悟者在完成現觀的時候,一定可以確定祂完全不同於五陰十八界的法,一定可以現前觀察你的五陰的確是依於這一位無位真人藉緣而出生的,也一定可以確認沒有辦法滅掉祂;即使你自殺了,祂也絲毫無損。既然找到祂,當然也可以現前觀察祂清淨的體性啊!就如同六祖慧能禪師開悟的時候,不自禁地向五祖弘忍說:「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六祖大師最後一句「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表示開悟者一定能現觀三界當中的一切法,包括自己的五陰,都是依於他所證的無位真人而出生。

那麼六祖這樣的現觀,是不是符合 世尊所說的法?他的所證呢,是不是五陰乃至萬法出生的根源?我們接下來就來探討這個問題。在《雜阿含經》中 佛開示:【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憶宿命未成正覺時,獨一靜處,專精禪思,作是念:『何法有故老死有?何法緣故老死有?』即正思惟,生如實無間等,生有故老死有,生緣故老死有。如是,有、取、愛、受、觸、六入處、名色;……。」】(《雜阿含經》卷12)這一段經文,世尊開示說:眾生為什麼會有老死呢?而往前開始推求,中間經過生、有、取、愛、受、觸、六入處而推求到名色,也就是說,因為名色出生於三界,導致最後有老死。

但是名色為什麼會不斷地在三界當中生了又死、死了又生?因此 世尊繼續往前推求:【「何法有故名色有?何法緣故名色有?」即正思惟,如實無間等生,識有故名色有,識緣故有名色有。我作是思惟時,齊識而還,不能過彼。】這一段經文,世尊開示說:名色在三界之中出生是因為有「識」的緣故,以「識」為緣而有名色。也就是推求到最後,而得到名色出生的根源是「識」,而這個識是在凡夫位稱為阿賴耶識,又名如來藏;這個「識」也就是《阿含經》中所說的識入母胎的「識」,也就是我們有這個色身,是因為每個人所依的阿賴耶識入於母胎,而能增長、出生、長大。佛陀說推求到這裡,無法再往前推求,因此開示說:「我作是思惟時,齊識而還,不能過彼。」也就是說,阿賴耶識是出生名色的根源,依於名色的增長圓滿而輾轉出生萬法。所以說,佛陀在《阿含經》中已經開示萬法的根源就是阿賴耶識,而禪宗祖師明心開悟的所證呢,也是出生萬法的根源阿賴耶識,當然完全符合 世尊的開示。如果有人說「真如才是出生阿賴耶識的根源,阿賴耶識不是萬法的根源」,那就是邪見,因為違背 世尊「齊識而還,不能過彼」的開示。從以上所說的,我們可以知道禪宗祖師的所證也是「生命的實相」,是永遠不會壞滅的「真人」,不同於五眾和合,有生有滅,假名為人。

那麼,以上講完禪宗祖師的所證是一真法界,是萬法的根源,又名阿賴耶識、如來藏、真如、涅槃等等,接下我們來探討:知不知道乾屎橛是什麼東西,到底會不會影響開悟明心?好,首先來說「乾屎橛」的名,它是假立之法。世間一切法的「名」其實都是假立的法,名的功能之一,是讓眾生能夠依於名而起想。然而眾生依於名所起的想,實際上是眾生自己想陰所安立的自境,而想陰是識陰的心所有法,依於識陰才能現行;而識陰虛妄,因此想陰依於名所安立的自境,當然是虛妄之法。既然依於名所安立的自境是識陰自己所變現,自然與地水火風四大和合所產生的法不同。譬如有人沒有吃過芒果,不論你怎麼跟他講解芒果是什麼樣的滋味,他所想像的滋味一定不會跟真正芒果的滋味相同;即使吃過芒果的人,當您跟他說芒果的時候,他心裡所想像的滋味也不會與他吃芒果的時候相同。也就是說,芒果的滋味是離語言文字的法。因此「名」只是假立,而依於名所得的法都是純屬想像的法。

從這樣的道理,我們可以知道禪宗祖師的開悟明心,絕對不是透過意識思惟而證得,而是親證離語言文字的真實法界,因為透過思惟道理而得的法是屬於想陰自己想像所安立,純屬虛妄的法。意思是說,即使你看過無量的正法經論,如果沒有親證離語言文字的真實法界,仍然是虛妄想像的法。即使是阿羅漢,雖然沒有親證真實法界,但他的出世間智所行境界也是離語言文字。或許大家都聽過「言語道斷,心行處滅」這八個字,言語是假立之法,心行處是覺知心所想像、所行之法,都是虛妄法;因此親證真實的法,必然是「言語道斷,心行處滅」。

既然禪宗祖師的所證是「言語道斷,心行處滅」的真實法,那麼看禪宗的公案,到底能不能跟禪宗的祖師一樣開悟明心?答案是「可以的」!我們來說說這其中的道理。世尊為了讓有緣眾生能跟祂一樣成就正等正覺,因此將祂的所證,用語言文字講述出來,而這些語言文字以及它所顯示的道理,都不等於 世尊的所證,但卻不能離開 世尊的所證而有這些語言文字;譬如「水中月」,不是真正的月,但卻不能離開真正的月而存在。因此,如果您只是像琅琊閣這些文字研究者一樣,在 世尊所開示的語言文字上研究其中所顯示的道理,都無法成就正等正覺,因為「水中月」永遠撈不著,這也是目前許多佛學研究者的悲哀。那既然經典中的所述,是 世尊為了讓眾生能夠依此而成就正等正覺,同樣的禪門的公案,也是祖師大德們為了讓後世的學佛人能夠經由這些公案而開悟明心,但有一個前提——必須方向正確。就如同這一位平凡居士,花了很多時間去研究「乾屎橛」是不是「乾掉的大便」,這樣子將永遠不會開悟,這個道理就如同我前面所說的那樣,一直在意識思惟上面用心的緣故。

接下來,我們再舉禪門祖師有關不能落入語言文字的開示來說明。這一段開示有一點長,我把它分成兩段來解釋:《大慧普覺禪師語錄》卷18:【這一叚(段)事,人人本有,各各天真,只為無始時來無明業識所覆,所以不能現前,却去外頭,別覓家舍。】這一段開示是說:每個人都本有一尊佛,也就是真實心,而且各各天真,天真就是本來就這樣子——真實而毫無隱藏;既然毫無隱藏,為什麼不能現前看到祂?因為無始以來會造業的覺知心被無明所覆蓋的緣故,因此就往外尋求,另外找一個家舍。這裡別覓的家舍,指的就是五陰,只能使用一輩子,不是真正的家舍;真正的家舍是真心,永不壞滅,五陰住於其中,從來不離真心,因此禪宗的祖師說「一向家裡坐」。

接下來,【尋常室中問兄弟:「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是甚麼?」未問時,幸自在家裏坐,纔問他是甚麼,便離却本位,走出門前。……若要真實理會,此事決定不在言語上。】這一段的開示是說:平常在家裡問兄弟:「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是什麼?」這一問是問真實心是什麼?也是問真實心在哪裡?然而還沒問的時候,心裡還慶幸這位兄弟應該知道自己的五陰是在真心裡面坐著,但才問他「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是什麼」的時候,他卻去思惟所問的這一句話,偏離了方向。想要真實體會真心這件事情,一定不可以在言語上面用心。

禪門的祖師既然開示不可在言語上面用心才能體會到真心,那麼花時間去考證「乾屎橛」到底是「乾掉的大便」還是「清除糞便的木片」,豈不是如禪門祖師所說偏離了方向,這樣子就無法體會真心了。講到這裡,如果他們還是要問我:「乾屎橛到底是乾掉的大便還是清除糞便的木片?」我也只能說:「乾屎橛就是乾掉的大便。」如果他們聽了不滿意,我就給他們另一個答案:「乾屎橛就是你每天吃的飯。」他若是會了,也就悟了。

今天這個主題就講到這裡。謝謝各位的收看!


點擊數: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