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綜複雜的因果業報

第086集
由 正圜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您收看正覺教團線上弘法節目,目前正在演述的是「三乘菩提之相似佛法——重蹈燈下黑之琅琊閣」單元。今天我們要來談談有關「錯綜複雜的因果業報」問題。

首先,我們來看 佛在《中阿含》第171〈分別大業經〉中的記載:有一次,佛陀到摩揭陀國首都王舍城遊化,住在城北的迦蘭陀竹園竹林精舍。而尊者三彌提那時也在舍衛城附近,住在一處僻靜的林間小屋中。這天午後,有一個名叫「哺羅陀子」的出家外道正好來到尊者三彌提的住所,就進屋去參訪他,向他提了一個問題:「三彌提道友!我曾當面聽沙門瞿曇告訴我說:肢體和言語所造的業那是不實在的,只有意念所造的業才是真實的。另外有一種禪定,當進入那種禪定時會完全無所覺。」三彌提尊者告訴他說:「哺羅陀子道友!世尊不曾這樣說,你不要這樣毀謗世尊,毀謗世尊是一件不好的事。道友啊!世尊一再教導我們:如果故意造業,而且也付諸行動達成了,那麼業報是一定有的,若不是在當世,就是在以後的來世;但如果不是故意的,那就不必然會有業報。至於禪定,確實有一種禪定,當進入時會完全無感覺。」

哺羅陀子外道不同意尊者三彌提對業報的說法,再三地與尊者三彌提爭辯,而尊者三彌提也再三地重申他的看法。最後,哺羅陀子外道問:「三彌提道友!如果故意造業,而且也付諸行動達成了,那麼會受什麼樣的業報呢?」三彌提尊者回答說:「哺羅陀子道友!如果故意造業,而且也付諸行動達成了,那麼必定會受苦報。」哺羅陀子又問:「您隨沙門瞿曇出家多久了?」「不久,才三年而已。」三彌提回答。哺羅陀子外道心想:「才出家三年的年少比丘,就能堅定地為他的老師辯護,更不用說是長老比丘了。」雖然他對尊者三彌提的回答很不滿意,但一時也提不出什麼有力的反駁,就掉頭走了。

他們兩人的對話,被坐在不遠處的尊者大周那聽得一清二楚。於是,尊者大周那就將所聽到的告訴了阿難尊者;尊者阿難認為這件事情應當去稟報 佛陀,於是就帶著大周那去見 佛陀。佛陀在瞭解來龍去脈以後,告訴尊者阿難說:「阿難啊!我不記得見過哺羅陀子這位外道出家人啊!怎麼會對他說那些話呢?又,看那三彌提比丘,愚癡而不明就裡,哺羅陀子所問的問題不明確,函蓋了好幾種情形,他不分開來回答,卻只用一種答案來回答。」這時阿難尊者向 世尊稟白說:「世尊啊!三彌提比丘也許是依『諸受是苦』的道理來回答的,這有什麼不對呢?」世尊說:「阿難啊!怎麼連你也不明道理呢!三彌提比丘應當回答說:『如果故意造樂業,而且也付諸行動達成了,那麼必定會受樂報;如果故意造苦業,而且也付諸行動達成了,那麼必定會受苦報;如果故意造不苦不樂業,而且也付諸行動達成了,那麼必定會受不苦不樂報。』阿難!如果三彌提能這樣回答,哺羅陀子一定會被他所折服。阿難!如果你們能聽如來廣泛而深入地解說業報,一定能更加清楚而獲得法喜。」阿難等人齊聲對 佛陀說:「世尊!現在說正是時候,我們一定會好好記住、好好遵行。」

於是,佛陀就為阿難尊者等人開示各種不同的果報差別狀態:「阿難!有人不離殺、盜、淫、妄、……邪見等十惡行,但死後卻生在善報的天上。或有得天眼通的修行者,正好看到這種情形,就堅定地下了沒有惡行受惡業報的結論,並且執著這才是唯一的真理,這是我不能同意的。我同意有些行惡者死後生天,但卻不同意所有行惡者死後都生天的結論;因為如來知道,為惡但死後生天的人,或因惡報已在當生受完,或因現生所造惡業延後受報,或因前生強大的善報尚未耗盡,或死時起了與正見相應之善念的緣故。」

「有人離殺、盜、淫、妄、……邪見等十惡行,但死後卻生在惡報的地獄中。或有得天眼通的修行者,正好看到這種情形,就堅定地下了沒有善行受善業報的結論,並且執著這才是唯一的真理,這是我不能同意的。我同意有些行善者死後生於地獄,但卻不同意所有行善者死後都生到地獄的結論;因為如來知道為善但死後生地獄的人,或因善報已在當生受完,或因現生的善業延後受報,或因前生強大的惡業尚未報盡,或因死時起了與邪見相應之惡念的緣故。」

「有人不離殺、盜、淫、妄、……邪見等十惡行,死後生惡報的地獄。或有得天眼通的修行者,正好看到這種情形,認為確實惡行會受惡業報,這是我能同意的;但若執著這才是唯一的真理,這是我不能同意的。我同意行惡死後會往生地獄,但卻不同意所有行惡者死後就往生地獄的結論;因為如來知道為惡往生地獄的人,或因當生的惡行往生,或因前生尚未報盡的惡業往生,或因死時起了與邪見相應之惡念而往生的緣故。」

「有人離殺、盜、淫、妄、……邪見等十惡行,死後生在善報的天中。或有得天眼神通的修行者,正好看到這種情形,認為確實善行受善業報,但若執著這才是唯一的真理,這是我不能同意的。我同意行善死後會生天,但卻不同意行善者死後都生天的結論;因為如來知道為善死後生天的人,或因當生的善行往生,或因前生尚未報盡的善業往生,或因死時起了與正見相應之善念而往生的緣故。」

最後,佛陀作了結論說:「阿難!業報有四種情況:或有看似已報應,實際上卻還未報應的造業;或有看似無報應,但實際上卻已報應的造業;或有看似無報應,實際上也還未報應的造業;或有看似已報應,實際上也已報應的造業。這就像有些果實還未成熟,但外表看起來卻像已經成熟的模樣;有的已經成熟了,但外表看起來卻還像尚未成熟的模樣;有的尚未成熟,外表看起來也還沒有成熟的模樣;有的已經成熟了,外表看起來也已經成熟的模樣。」

從以上 佛陀的開示,可以知道因果業報錯綜複雜,除了善因、惡因之外,也有善緣、惡緣的差別。又譬如善因大惡因小、善因小惡因大;善因先惡因後、善因後惡因先;純善無惡、純惡無善;善因而遇善緣、善因而遇惡緣;惡因而遇善緣、惡因又遇惡緣等種種之不同。或所造善因、惡因已經多劫,不同於所造善因、惡因近在十百千生之內。或所造惡因已經多世懺悔、迴向而漸漸消亡;或不生懺悔,反而世世增益習氣。或所造善因不執著受福報,世世增益,迴向菩提;或每造善因即執著福報,不能迴向菩提,貪受外緣五欲之樂而享盡等。其間錯綜複雜並非一般人所能輕易否定和推斷,對於因果的究竟了知,唯佛與佛乃能知之;因此,絕對是有三世因果,不能說沒有因果存在。

各位菩薩!我們不妨靜下心來想想看,我們從過去無量劫以來所造無量無邊的身口意業,這些身口意業有善、有不善、有無記,有清淨、有雜染;而這些業造了之後,是否一切都會消失而不存在呢?當然,聰明的您一定會想到:如果沒有過去世的種子存在,那麼這一世同一對父母所生的子女色身、基因一定都會一樣,應該同樣的性別、同樣的色身、同樣的面貌、同樣的健衰、同樣的心性、同樣的福報、同樣的喜好、同樣的思想;然而卻是各各不同,這都是因為過去世各人所造業因各不相同,才會導致今生有種種果報差別之不同。也就是說,眾生造作諸業之後,種子都會落謝存在如來藏中,在因緣成熟時生起現行,讓眾生受種種不同的苦樂果報。

然而,這其中並不是「如是因,如是果」的單純化、直線化的狀態;有一大部分是屬於「緣」的差別,遇到善緣、惡緣的不同,會使原來同樣種下的因得到完全不同的結果。譬如,有人在一場車禍中意外撞死另一個人,這本是一件惡事,但是這位肇事者是位虔誠的學佛人,他不僅親自前往亡者家中懺悔、唁弔、慰問,求得亡者和家屬的原諒,並在七七四十九天中為亡者誦經、超度、植福;在事相上也作了相當的補償,甚至答應亡者照顧遺眷等等;由於至誠所感,令亡者得以滿心歡喜地順利往生西方,如此一來,原本是一場惡事、憾事,卻因為善緣的關係而轉化成一場佛事、美事。這所造的雖然是惡因,卻因善緣的關係,突破了冤冤相報的因果循環宿命;因此,如果遇到惡境、逆境現前時,不妨以至誠心、懺悔心斷惡修善、改往修來,轉化生命中的諸多逆境考驗,讓生命得以逐漸淨化而次第邁向解脫和成佛。

又譬如,有人以善根福德因緣得以進入正法團體中修學,但卻因事相上的諸多不滿,促使往昔謗法的種子現行,因而造作毀謗三寶、毀謗正法、毀謗善知識的惡業;更有甚者,自身缺乏簡擇的智慧,又誤信惡友的慫恿、挑撥,也因宿世惡業種子現行,不分皂白便隨著惡友一起犯下毀謗三寶等惡業,這也是由於惡緣的關係,使得原本可以追求實相智慧、解脫智慧的善因,卻成為下墮三塗的緣由,令人不勝唏噓!由於琅琊閣的破法因緣,竟意外成為我們這一季線上弘法的主軸,目的是想要透過正理的宣演,來救護這些迷途而退轉的師兄弟們迴轉,不要輕易毀棄好不容易才找到正法、親近真善知識的大好因緣。

從以上所舉的例子,我們可以知道世間的一切現象都有往昔的業因存在,加上今生的因緣成熟,才能成就現前所受的種種苦樂果報;因此,今生所遭遇的種種如意、不如意境界,無非都是自己往昔所造善惡業種子的現行,一切都是自作自受,不能怪罪於人。假使有人染上惡疾、頑疾,除了可能是自己長期生活不調、壓力太大、太過勞累,或者飲食無度所導致之外,很大一部分是由於業力現前的緣故。為了改善或扭轉這種生病的狀態,一方面除了積極求醫治療之外,另一方面則希望透過佛法的救度方式,譬如歸依三寶、受持五戒乃至菩薩戒,誦經、拜懺、修學正法、作義工、護持正法的弘揚等方式,希望能夠與冤親債主解冤釋結,化解累劫以來的怨懟,獲得冤親債主原諒之後,色身就能漸漸康復。

佛弟子以佛法的方式來自度度他乃是菩薩的本分,如果明知有種種方法可以幫助眾生,菩薩卻吝法不願意教導眾生,這絕不是菩薩之所當為。至於成效有多少,還牽涉許多的差別,譬如彼此之間虧負怨懟情節的輕重,受持者懺悔至誠的程度,所造善業功德是否能與之相對應等等;總之,當有方法可以幫助眾生時,菩薩一定會慈心傾囊相授,讓眾生修學正法無有障礙。然而,這絕不是如琅琊閣所說,一味地將自己所應該負的責任推卸給佛菩薩;而是希望藉著內省懺悔改過之自力,以及仰仗諸佛菩薩加被之他力,能夠解冤釋結、重業輕受。菩薩不忍眾生受苦,不可能知道有方法可以幫助眾生時,而藏私或裹足不願意去安慰、關懷、救助需要幫助的眾生。然而,琅琊閣卻認為祈求佛菩薩的加被護佑,是抱著賄賂和利益交換的心態,那真是大錯特錯了!

世間一切法的運作,無非都是依因果律則如實的運轉,當一個人能夠生起慚愧心、懺悔心的時候,表示他願意斷惡修善;如是心態改變了,往後的身業、口行必然也會隨著改變。從此改往修來、消災解難,逐漸邁向清淨光明的坦途,這怎能曲解為「求佛就是將責任推卸給佛菩薩」呢?

各位菩薩!學佛最重要的是要學習智慧,一切都要「如理作意」,也就是要符合邏輯,符合世間道理、符合法界道理,不可以道聽塗說、人云亦云。千萬不要以學佛之善因,卻造作下墮三塗之惡業,實在令人為之扼腕啊!

今天就為您說到這裡。感謝您的收看!

阿彌陀佛!


點擊數: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