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實導師曾經「證明」自己是初地菩薩嗎?

第085集
由 正仁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您收看「三乘菩提之相似佛法——重蹈燈下黑之琅琊閣」。今天我們要評論的琅琊閣文章標題為〈正覺會蕭平實居士是如何錯解經文來「證明」自己是初地菩薩的?〉。

作者在文章中說:【多年以前,蕭平實居士建立正覺同修會收徒傳法的時候,在其著作中及其各種講法場合中有直接或間接、明示或暗示自己已達初地菩薩之說法。……有人就匿名寫信,大概列了好幾個法義問題,來質疑法義問題,給蕭平實居士進行相關的法義探討或者辯論,蕭平實居士為此就專門寫了一本書,叫做《燈影——燈下黑》……。在這些質疑問題中,其中有一個問題就問到蕭平實居士說你既然已經是初地菩薩,但經典中初地菩薩可是有各種勝妙境界的,那你怎麼沒有,等等。】琅琊閣作者最後並下結論說:【一切初地菩薩都必定得到佛的加持,所以都必定具有「得百三昧,以勝三昧力見百佛百菩薩,知前後際各百劫事,光明照耀百佛世界」等功德。】

總結以上琅琊閣作者的質疑有兩點:第一點,蕭平實在其著作中及其各種講法場合中有直接或間接、明示或暗示自己已達初地菩薩;而《燈影》的提問者也說蕭平實自稱是初地菩薩。第二點,一切初地菩薩都必定得到佛的加持,所以都必定具有「得百三昧,以勝三昧力見百佛百菩薩,知前後際各百劫事,光明照耀百佛世界」等功德。蕭平實居士說你既然已經是初地菩薩,但經典中初地菩薩可是有各種勝妙境界的,那你怎麼沒有,等等。

首先,我們來探討以上作者質疑的第一點,在《燈影》這一本書中,原來提問者的內容如下:【蕭老師淨鑒:晚學在拜讀 老師諸著作之餘,請閱大藏,長久以來逐漸發現幾點百思難解的困惑;是否能懇請 老師慈悲開示解答,釋後學迷雲!以下是後學所整理的問題:1、講堂之開悟明心,蕭老師依《菩薩瓔珞本業經》中所判:「諸善男子!若一劫二劫乃至十劫,修行十信得入十住,是人爾時從初一住至第六住中,若修第六般若波羅蜜,正觀現在前;復值諸佛菩薩知識所護故,出到第七住,常住不退。自此七住以前名為退分」,而此中「般若波羅蜜正觀」判果是否與大乘唯識「真見道位」判果有些差異?】(《燈影——燈下黑》,佛教正覺同修會,頁6。)以上提問者的問題中,純粹是在討論 平實導師判定「般若波羅蜜正觀」是七住位,是否和唯識的「真見道位」有差異?平實導師則引用許多經教內容回覆,確認「般若波羅蜜正觀」的第七住位,就是唯識的「真見道位」。

從以上《燈影》的提問內容中可知,提問者根本沒有說「蕭平實自稱是初地菩薩」。琅琊閣作者以一個完全不相關的提問,刻意扭曲說 平實導師自稱是初地菩薩,這種毫無根據的說法,實在不是學佛人應該有的風範。另外,平實導師在多年講經和著作中,也從來沒有明示或暗示他是初地菩薩,這種無中生有的虛構,是琅琊閣作者的惡意扭曲、公然說謊。因此琅琊閣作者的第一點質疑是完全無法成立的。

琅琊閣作者的第二點質疑為:「蕭平實居士說你既然已經是初地菩薩,但經典中初地菩薩可是有各種勝妙境界的,那你怎麼沒有,等等。」作者的質疑是因為《燈影》的提問者在同樣一個提問中,也引用《大乘入楞伽經》卷3中 世尊的開示:【入於初地得百三昧,以勝三昧力見百佛百菩薩,知前後際各百劫事,光明照耀百佛世界,善能了知上上地相,以勝願力變現自在,……。】(《燈影——燈下黑》,佛教正覺同修會,頁7。)琅琊閣作者由此推斷而下結論:【初地菩薩都必定得到佛的加持,所以都必定具有「得百三昧,以勝三昧力見百佛百菩薩,知前後際各百劫事,光明照耀百佛世界」等功德。】

我們從以上第一點的引述提問內容已經明確證明,平實導師從沒有說他是初地菩薩,所以第二點的質疑根本就不成立。不過 平實導師在《燈影》中,還是依據經教的內容,繼續客觀地回覆《燈影》提問者有關初地菩薩的境界。關於初地菩薩是否必定具有「得百三昧,以勝三昧力見百佛百菩薩,知前後際各百劫事,光明照耀百佛世界」等功德,在《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23〈十地品 第22之1〉,佛在開示完初地菩薩入地的修行後,作結論而開示說:【諸佛子!是名略說菩薩入歡喜地,廣說則有無量百千萬億阿僧祇事。】這意思是說,以上是對初地菩薩的修行作一個大略總結。接著 佛繼續開示說:【菩薩住歡喜地,多作閻浮提王,豪貴自在常護正法,……諸佛子!是菩薩若欲捨家,勤行精進,於佛法中,便能捨家、妻、子、五欲;得出家已,勤行精進,須臾之間,得百三昧;得見百佛;知百佛神力;能動百佛世界;能飛過百佛世界;能照百佛世界;能教化百世界眾生;能住壽百劫;能知過去、未來世各百劫事;能善入百法門;能變身為百,於一一身能示百菩薩以為眷屬。】

另外在《佛說十地經》卷第1中,世尊開示完初地菩薩的主要修行後,接著在卷2〈菩薩極喜地之餘〉中,繼續開示初地菩薩最後階段的修行如下:【唯諸佛子!是名略說菩提薩埵極喜初地趣入之門。住於此者生處多作贍部洲王,得大自在,常護正法,……若樂發起如是精進,棄捨一切家屬財位,歸佛聖教淨信出家。既出家已,一剎那頃瞬息須臾,能證菩薩百三摩地,見百如來。彼佛加持皆能解了,能動百世界,能往百剎土,能照百世界,成就百有情,能住壽百劫,於前後際各能入百劫,於百法門能正思擇,示現百身,身身皆能現百菩薩眷屬圍遶。】

在以上兩部經典中,佛的開示都告訴我們,在初地修行到最後的階段,菩薩還必須「歸佛聖教淨信出家,得出家已,勤行精進」,才能夠「得百三昧;得見百佛;能照百佛世界;能教化百世界眾生;能住壽百劫;能知過去、未來世各百劫事」。

從以上兩部經典中 佛的開示,可知要能在初地有「得百三昧,以勝三昧力見百佛百菩薩,知前後際各百劫事,光明照耀百佛世界」等功德,必須在初地的入地心階段修完,進入住地心的後段,並且要「得出家已,勤行精進」,才能有「得百三昧,以勝三昧力見百佛百菩薩,知前後際各百劫事,光明照耀百佛世界」等等的功德,並不是所有不同修行根器和進程的初地菩薩一定都會有這些功德。

另外,在《大乘入楞伽經》卷3 佛也說:【初地菩薩摩訶薩蒙諸佛持力故,入菩薩大乘光明定,入已,十方諸佛普現其前,身語加持。……諸菩薩摩訶薩為二種持之所持故,即能親見一切諸佛,異則不能。】這段經文的最後一句特別加上「異則不能」,特別強調說如果沒有諸佛的加持,讓菩薩獲得大乘光明定,則這位初地菩薩就無法「親見一切諸佛」。

另外,初地菩薩的修行從剛入門的入地位、住地位到滿心位,如果不是再來菩薩,通常須至少數劫乃至數百劫。在這麼長的修行過程中,依據每一位菩薩的根器和因緣及精進程度,其證量和進度也各各不同,不可一概而論,不可以說一定會有得百三昧等功德。因此,琅琊閣作者在第二點質疑中的結論:初地菩薩都必定得到佛的加持,所以都必定具有「得百三昧,以勝三昧力見百佛百菩薩,知前後際各百劫事,光明照耀百佛世界」等功德。這樣的結論是完全不可信的。

今天我們的說明就到這裡為止。非常謝謝大家的觀賞!

敬祝各位菩薩:福慧增長、早證菩提!

阿彌陀佛!


點擊數: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