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地菩薩會退轉成為凡夫嗎?

第084集
由 正仁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您收看「三乘菩提之相似佛法——重蹈燈下黑之琅琊閣」。今天我們要評論的琅琊閣文章標題為〈正覺會蕭平實涉嫌詆毀誹謗說三地菩薩會退轉成為凡夫〉。

作者在文章中說:【蕭平實已經在他的《涅槃》一書中,以白紙黑字詆毀誹謗說諸地菩薩再來人間的時候,會被「被邪師誤導以後,還能遠離邪師所傳授的邪見而自修自悟」,既然會被邪師誤導,那就是退轉為邪見凡夫囉!】作者的第一個證據,是引用 平實導師《涅槃》第238頁的內容:【三地滿心以下的地上菩薩再來時,雖然仍有胎昧,但有無師智,是故無妨此世被邪師誤導以後,還能遠離邪師所傳授的邪見而自修自悟;這時所悟只是往世的見道、修道所得,在這一世中又重新發起,所以他在證悟之後不久,將會漸漸與往世的實證內涵相應,在幾年或十幾年之後,就重新通達初地的智慧與證境,便得入地。……也由於這個緣故,《大方廣佛華嚴經》卷34〈十地品第26〉說:悲先慧為主,方便共相應,信解清淨心,如來無量力,無礙智現前,自悟不由他;具足同如來,發此最勝心。佛子始發生,如是妙寶心,則超凡夫位,入佛所行處,生在如來家,種族無瑕玷;與佛共平等,決成無上覺;纔生如是心,即得入初地。】(《涅槃》下冊,正智出版社,頁238-239。)作者因此作了第一個結論:【這個是詆毀誹謗從初地到三地的菩薩。】

作者的第二個證據,則是引用《涅槃》第326頁的內容:【諸地菩薩摩訶薩縱使未離胎昧,然而世世具有無師智;捨壽重新受生於人間時,縱使已被邪師、無眼阿師所誤導,然而最後一定可以捨棄邪師、無眼師之錯謬邪見,獨自參究佛法以後便能自行悟入,名為無師智。若如是菩薩捨壽再度受生而來人間時,已有善知識住持正法於人間,他只要接觸到正法的開示後不久,便能自行悟入,不待善知識之教導。】作者因此作了第二個結論:【這個是直接詆毀諸地菩薩。】又說:【哪一部經典里說了初地及以上的諸地菩薩會【退轉】成為邪見凡夫的?】

關於作者的第一個結論:「這個是詆毀誹謗從初地到三地的菩薩。」我們先來解釋 平實導師所引《華嚴經》卷34的內容,初地菩薩的修行是:【悲先慧為主,方便共相應,信解清淨心,如來無量力,無礙智現前,自悟不由他;具足同如來,發此最勝心。】又說:【佛子始發生,如是妙寶心,則超凡夫位,入佛所行處,生在如來家,種族無瑕玷;與佛共平等,決成無上覺;纔生如是心,即得入初地。】以上的經文,前一段說這一位菩薩他有胎昧,必須以悲為先導,慧為主體,持續努力修行,然後才能「無礙智現前,自悟不由他」;後一段則說明開悟之後繼續努力修行,「纔生如是心,即得入初地」。以上經文和 平實導師所說的:「將會漸漸與往世的實證內涵相應,在幾年或十幾年之後,就重新通達初地的智慧與證境,便得入地。」是完全一致的。

接著我們來說明,為何三地滿心以上的菩薩才不會有胎昧。在《佛說十地經》卷第3〈菩薩發光地〉中說到:【菩薩住是發光地時,為欲修行法隨法行,離欲離諸惡不善法,有尋有伺,離生喜樂,入初靜慮具足安住。……無尋無伺定生喜樂,入第二靜慮具足安住。……住身受樂入第三靜慮具足安住。……不苦不樂捨念清淨,入第四靜慮具足安住。……知無邊虛空,入空無邊處具足安住。……知無邊識,入識無邊處具足安住。……知無所有,入無所有處具足安住。……知非想非非想,入於非想非非想處具足安住。】以上的內容是在說三地的時候必須要修四禪八定。

接著下一段經文說:【復次,菩薩修慈俱心,廣大無二、無量、無恨、無怨、無障、無所惱害,遍至一切極於法界盡虛空性,諸世界中以慈普覆一切世間具足安住。修悲俱心、修喜俱心亦復如是。修捨俱心廣大無二、……遍至一切極於法界盡虛空性,諸世界中以捨普覆一切世間具足安住。】這是說在三地要修四無量心。接著 佛又說:【復次,菩薩受用無量諸神變事震動大地,一身為多身、多身為一身,或顯、或隱,迅疾無礙,牆壁山嶂皆能徹過如行於空,於虛空中跏趺而去猶如飛鳥,……。】這一段是說要修五神通。最後這一段 佛說:【菩薩住此發光地已,由廣大見及由願力,現見多佛、多百佛、多千佛、多百千佛、……。】這一段是說最後成就意生身,往詣十方世界供養無量諸佛。

以上在《佛說十地經》中 世尊開示:一個三地滿心的菩薩,一定要有四禪八定、四無量心、五神通以及意生身。有了意生身之後,這位菩薩在進入母胎時,就能藉這個意生身離開母胎,等到要出生的時候,才回到母胎中正知出胎。這樣就可以遠離胎昧,沒有隔陰之迷。因此,作者第一個結論:「這個是詆毀誹謗從初地到三地的菩薩」,是一個錯誤的結論。

關於作者的第二個結論:「這個是直接詆毀諸地菩薩」,又說:「哪一部經典里說了初地及以上的諸地菩薩會【退轉】成為邪見凡夫的?」我們先看看由五百大阿羅漢所造,玄奘菩薩翻譯的《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第171中,有關正知入胎、正知住胎和正知出胎是如何說的:【四種入胎者,有不正知入母胎,住、出亦爾,是第一入胎。有正知入母胎,不正知住,不正知出,是第二入胎。有正知入母胎,亦正知住,不正知出,是第三入胎。有正知入母胎,住、出亦爾,是第四入胎。……云何正知入母胎,住、出亦爾?答:有多福者,入母胎時,住母胎時,出母胎時,皆不起顛倒想顛倒勝解,能自了知,我今入母胎,我今住母胎,我今出母胎,是名第四正知入母胎,住、出亦爾。問:何入胎是誰耶?答:有說第四入胎謂菩薩,第三入胎謂獨覺,第二入胎謂輪王,第一入胎謂餘有情。……復次,此四種入胎皆謂菩薩;於中有說,第四入胎是第三阿僧企耶菩薩,第三入胎是第二阿僧企耶菩薩,第二入胎是初阿僧企耶菩薩,第一入胎是此前菩薩。】

以上這一段論文的內容是說,有四種入胎的有情眾生:第一種是不正知入胎、住胎以及出胎,也就是說,在入母胎、住母胎和出母胎的三段期間中都無法不起顛倒想;第二種是能正知入胎,但無法正知住胎及出胎;第三種是能正知入胎及住胎,但是無法正知出胎;第四種是無論在入胎、住胎以及出胎都能不起顛倒想。以上的第四種人,因為能夠正知出胎,因此就能遠離胎昧沒有隔陰之迷。這一段論文中接著又問:「哪些人是屬於這四種人呢?」回答說:「第四種入胎是菩薩,第三種入胎是獨覺,第二種入胎是轉輪聖王,第一種入胎是其他的有情。」接著又回答說:「另外一種定義是,這四種入胎都是菩薩,其中第四種入胎,也就是入、住、出胎都能夠正知,這是在第三阿僧企耶(也就是阿僧祇劫,第三無量數劫)修行的菩薩,簡單地說就是八地以上的菩薩;第三種入胎,也就是入、住胎正知,出胎不正知,是在第二無量數劫修行的菩薩,也就是初地到七地滿心的菩薩;第二種入胎,是在第一無量數劫修行的菩薩,也就是三賢位的菩薩;第一種入胎,是在第一無量數劫之前修行的菩薩,也就是十信位的菩薩。」根據以上論文的第二種定義來看,要能夠正知出胎遠離胎昧,沒有隔陰之迷,至少須為八地以上的菩薩。

從以上《華嚴經》的初地菩薩之修行「自悟不由他;具足同如來,發此最勝心」、「纔生如是心,即得入初地」,以及《佛說十地經》提到的「三地滿心成就意生身」,以及《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說正知出胎的「第四入胎是八地以上的菩薩」,這些經論中都說明了,因為尚未離開胎昧或無法正知出胎的關係,「初地及以上的諸地菩薩」有可能會暫時「退轉成為邪見凡夫」;但這只是很短的時間,他們會因過去修行的福德和智慧,很快地就恢復往世的證量。

針對琅琊閣作者的質疑:「哪一部經典里說了初地及以上的諸地菩薩會【退轉】成為邪見凡夫的?」我們舉出了以上的經論內容來證明這是有根據的。因此作者第二個結論:「這個是直接詆毀諸地菩薩」,是一個不實的指控。平實導師的說法完全符合經論所說,而琅琊閣作者的批評則是毫無根據。

今天的說明,我們就到此為止。非常謝謝大家的觀賞!

敬祝各位菩薩:福慧增長、早證菩提!

阿彌陀佛!


點擊數: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