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戒慧直往菩薩」之說

第083集
由 正仁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您收看「三乘菩提之相似佛法——重蹈燈下黑之琅琊閣」。今天我們要評論的琅琊閣文章標題為〈正覺會蕭平實胡謅的「戒慧直往」之說,騙了你多久?〉。

作者在文章中引用《大方廣佛華嚴經》卷14〈金剛幢菩薩十迴向品第21之1〉的這一段經文:【淨修一切諸禪定,智慧深妙難思議。十方一切世界中,具足修習清淨行,智慧回向諸功德,以一切樂益眾生。】由於以上經教中有「淨修一切諸禪定」,因此作者作了第一點的結論:【蕭平實毫無根據胡謅認為別教法門在三地之前不修禪定神通,這個完全是蕭平實信口開河、自說自話、毫無根據的胡謅。】(〈正覺會蕭平實胡謅的「戒慧直往」之說,騙了你多久?——對蕭平實悖離經典編造「戒慧直往、戒定直往」二詞的辨析〉,琅琊閣)因此,戒慧直往菩薩在三地以前不須修四禪八定是錯誤的。

接著,琅琊閣作者引用《成唯識論述記》卷第10:【一、本來自性至故名涅槃。……二、有餘依至故名涅槃。……三、無餘依至故名涅槃。……四、無住處涅槃至故名涅槃。……直往入地菩薩,有初及第四。無學迴心入地菩薩,有初、二及第四。】作者因此作了第二點結論說:【成唯識論和成唯識論述記中根本不存在蕭平實所說的別教中戒慧直往、從通教轉別教的所謂戒定直往的法義說法;蕭平實所謂的依據窺基法師《述記》之義而闡釋之說,實屬憑空編造;】(〈正覺會蕭平實胡謅的「戒慧直往」之說,騙了你多久?——對蕭平實悖離經典編造「戒慧直往、戒定直往」二詞的辨析〉,琅琊閣)

關於作者的第一點結論:「蕭平實毫無根據胡謅認為別教法門在三地之前不修禪定神通,這個完全是蕭平實信口開河、自說自話、毫無根據的胡謅。」因此,戒慧直往菩薩在三地以前不須修四禪八定是錯誤的。以上這個我們來看看原來《燈影》第259頁內容中,平實導師是如何說的:【入於三地心中,亦修三地應修之無生法忍等法,然後方修四禪八定、四無量心、五神通等法;如是進修,不於三地之前具足修證四禪八定……等法者,即是戒慧直往菩薩也!……要待三地中方才具足修證四禪八定、四無量心、五神通等。】(《燈影─燈下黑》,佛教正覺同修會,頁259。)以上這一段內容的意思,是「不於三地之前具足修證四禪八定」,是說「不完全具足」地修證四禪八定,而是修證其中的一部分;例如入地之前必須至少有初禪的證量,像阿羅漢一樣永遠降伏性障,這就是修證一部分禪定的例子。琅琊閣作者故意將「具足」兩個字刪除,變成「在三地之前不修禪定神通」,這是惡意扭曲《燈影》原作者的意思。

另外,關於四禪八定在哪一地修證,《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24〈十地品第22之2〉中說:【菩薩以是十心得入第三地。菩薩住明地,能觀一切有為法如實相;……菩薩如是則離欲,惡不善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入初禪;滅覺觀,內清淨,心一處,無覺無觀,定生喜樂,入二禪;離喜,行捨,成就念慧,身受樂,諸賢聖能說能捨,常念受樂,入三禪;斷棄苦樂,憂喜已滅,不苦不樂,行捨念淨,入四禪。是菩薩過一切色相,滅一切有對相,不念一切別異相故,知無邊虛空即入虛空無色定處;過一切虛空相,知無邊識即入識無色定處;過一切識相,知無所有即入無所有無色定處;過一切無所有處,知非有想、非無想安隱,即入非有想非無想無色定處。】以上這一段經文的意思是說:在第三地的時候須具足完整地修證四禪八定。

另外,《解深密經》卷第4說:【增上意樂清淨,攝於初地;增上戒清淨,攝第二地;增上心清淨,攝第三地;增上慧清淨,於後後地轉勝妙故,當知能攝從第四地乃至佛地。】以上這一段經文所說第三地的增上心清淨,就是增上定學,也就是四禪八定,是屬於第三地要修證的內容。另外,《瑜伽師地論》卷第78中說:【由彼所得三摩地,及聞持陀羅尼,能為無量智光依止,是故第三名發光地。】也確認在第三地的時候會得到三摩地,也就是證得四禪八定。世親菩薩《十地經論》卷5中也說:【是菩薩住此明地,因如說行故,即離諸欲惡不善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入初禪行。……是菩薩過一切無所有處,知非有想非無想安隱,即入非有想非無想處行。】這一段經文也說在明地(也就是第三地)須修證四禪八定。

關於琅琊閣作者的第一點結論,根據以上《燈影》及經教的內容證明,琅琊閣作者故意將 平實導師所說「不於三地之前『具足』修證四禪八定」這一句話,刪掉「具足」兩個字,扭曲成「在三地之前不修禪定神通」。另外,根據以上經教的內容證明,作者所說在十迴向位就一定必須修證四禪八定是錯誤的。十迴向位修禪定是兼修,主修是功德迴向;而在第三地的修行,則是因為必須有意生身,才能證得三地滿心位猶如谷響的現觀,也因此一定必須要具足修證四禪八定、五神通、四無量心等。因此,在第三地必須具足修證四禪八定這是有經教根據的,不是琅琊閣作者所說的毫無根據。

另外,關於作者的第二點結論:「成唯識論和成唯識論述記中根本不存在蕭平實所說的別教中戒慧直往、從通教轉別教的所謂戒定直往的法義說法;蕭平實所謂的依據窺基法師《述記》之義而闡釋之說,實屬憑空編造。」我們先引用窺基菩薩的論述《成唯識論述記》卷第10中說:【一、本來自性至故名涅槃。……二、有餘依至故名涅槃。……三、無餘依至故名涅槃。……四、無住處涅槃至故名涅槃。……直往入地菩薩,有初及第四。無學迴心入地菩薩,有初、二及第四。】以上論文中,窺基菩薩將入初地的菩薩分為兩種:大乘直往菩薩及二乘無學阿羅漢迴心大乘兩種。

另外,在《解深密經》卷第1中說:【彼諸聖者於此事中,以聖智、聖見離名言故,現等正覺,即於如是離言法性,為欲令他現等覺故,假立名想:謂之有為,謂之無為。】這一段經文的意思是說,這些證悟如來藏有為性和無為性的聖者,以聖者的智慧和見地,能從這些離於名稱和言語的法性中,獲得正確的覺悟;之後他們為了讓其他的人也獲得同樣正確的覺悟,因此假立施設了一些名稱和言語,這些假立施設的名詞就稱作有為和無為。可見有慈悲心的聖者,在證悟了這些離於名稱和言說的如來藏法性,為了讓其他的人也同樣證悟這些離於言說的如來藏法性,假立施設一些名稱來讓眾生更容易瞭解悟入,這是非常正常的。

佛所開示的三藏十二部經教,所說的對象也是這個離於言說的如來藏,不也都是一些假立的名言施設嗎?因此在《成唯識論述記》所說大乘直往菩薩當中,如果是依照以上《華嚴經》、《解深密經》、《瑜伽師地論》、《十地經論》等經教的內容次第修行,而在入地之前不具足修證四禪八定、五神通等的別教菩薩,平實導師就將這些菩薩稱為戒慧直往菩薩;另外法無定法,如果有些菩薩在此之前又兼修了四禪八定、五神通等,那這些別教的菩薩,平實導師就稱他們為戒定直往菩薩。佛法中根據眾生的根器和因緣,本來就有許多不同的修行狀況和進程。既然有這些差別的事實,用一些適當的名詞來稱呼這兩種菩薩,本來就是理所當然;雖然經論中沒有出現「戒慧直往」或是「戒定直往」這樣的名詞,但是這兩種菩薩的存在是不爭的事實。以這兩種菩薩在入地之前主修的內容差異來稱呼他們,因此假立施設了「戒慧直往」或「戒定直往」兩個名稱,這是非常恰當的,其目的也是讓其他的人一聽就很容易瞭解和互相溝通;否則請問琅琊閣的作者:你們要如何稱呼這兩種不同修行進程的菩薩呢?

今天我們就說明到這裡。非常謝謝大家的觀賞!

敬祝各位菩薩:福慧增長、早證菩提!

阿彌陀佛!


點擊數: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