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細內容
第069集
由 正國老師開示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大家收看「三乘菩提之相似佛法——重蹈燈下黑之琅琊閣」節目。今天我們要跟諸位菩薩一起來探討有關「常住真心如來藏識」的相關法義,如來藏心是在佛地前對於第八識的通稱,這是因為「如來藏中藏如來」,所以如來藏的法義,對於大乘修學者是極為重要的。
本節目的因緣,是因為琅琊閣網站上刊登了一篇名為〈琅琊隨筆(40):蕭平實居士對張志成老師退會的回應〉之文章,作者是用琅琊閣當作化名,我們今天要對這篇文章中主張的錯誤知見作辨正,以免一般的修學大眾受到琅琊閣錯誤知見的誤導。
首先我們要先建立的正知見,就是如來藏是心識,也就是第八識,這樣對於後面探討的內容就比較容易理解。《楞伽經》現存有三種漢譯版本,是分別由三位不同譯經師在不同朝代譯出的版本,這三種譯本都有使用「如來藏心」這個名相,分別為「圓成自性如來藏心」、「第一義諦相諸佛如來藏心」與「成自性如來藏心」;而這部《楞伽經》是禪宗 達摩祖師用來印心的。同時在《成唯識論》中也數次引用《楞伽經》的法義,因此《楞伽經》絕對是大家所必須信受的。依《楞伽經》三種譯本來看,這個如來藏心,祂是具有圓成實性,所以稱為「圓成自性如來藏心」;也是證得第一義諦的根據,所以說「第一義諦相諸佛如來藏心」。因此,我們可以知道第八識如來藏確實是修學佛法的核心所在。
依據上述所說,這裡面大家也可以留意的是:在大乘的真見道位是要證唯識性的,而唯識性當然一定要包含圓成實性。從這裡也可以知道,為何證悟一定需要證第八識如來藏,因為如來藏才具有圓成實性。然而琅琊閣文章中卻主張:【《成論》的「真見道」在初地,所證的是屬於無為法的真如,不是屬於有為法的阿賴耶識。】當然琅琊閣這種說法是錯誤的。因為沒有證得如來藏或阿賴耶識,就無法現觀如來藏的真實如如之性,也就是真如無為體性。所以琅琊閣「不證阿賴耶識而證真如的真見道之說法」,是純屬虛妄想,這是大家所需要非常留意的。另外,這裡琅琊閣將「非有為非無為」的阿賴耶識當成有為生滅法,這可以說是他許多錯誤的核心原因之一,這後面我們還會再作說明。而從另外一個方面來說,琅琊閣將第八識當成有為生滅之法,那就變成也沒有真如無為可證了。因為真如無為是所顯法,否定了第八識之不生滅性,等於間接也否定了第八識的真如無為法性,可惜琅琊閣並沒有發現這個問題。因此建議琅琊閣應當好好思惟 佛世尊的叮嚀:【若於因地以生滅心為本修因,而求佛乘不生不滅,無有是處。】(《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卷4)
而如來藏有時候也稱為「藏識」,如大家所熟悉的《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卷3中的開示:【眾生本有菩提種,悉在賴耶藏識中,若遇善友發大心,三種鍊磨修妙行,永斷煩惱所知障,證得如來常住身。】事實上第八識因為具有無量無邊的功德,而且法義非常深廣,因此需要從不同面向來說明,才能比較具足顯現祂的內涵及特性。所以祂有許多名稱,譬如所知依、真如心、種子識、常住真心、本識等等;也有對應在不同修證階段為祂所施設的不同名稱,包括阿賴耶識、異熟識與無垢識,這些名稱都是在指稱第八識。如果瞭解這個道理,就不會妄自採用學術界的作法,企圖將經教自行切割成許多不同的體系。因此,雖然第八識有許多不同的名稱,但是並不會產生混亂,因為都是在指稱同一個實相心。
同時這個本心,也是阿羅漢入無餘涅槃時僅存之法,稱為本際;所以無餘涅槃,實際上就是第八識獨存的境界,而無餘涅槃尚有本識獨存,並非斷滅,是依第八識獨存的狀況而施設無餘涅槃。在《瑜伽師地論》卷80中開示:【由異熟識無有取故,諸轉識等不復得生,唯餘清淨無為離垢真法界在。……問:於無餘依涅槃界中般涅槃已,所得轉依當言是有,當言非有?答:當言是有。問:當言何相?答:無戲論相,又善清淨法界為相。】也就是說,無餘涅槃中尚有離垢真法界存在,或者有時候稱為「無漏界」或「真法界」,這個清淨法界實際上就是第八識獨住的狀況。在這個清淨無為法界中般涅槃以後,不再墮入五趣眾生數中,這就是無餘涅槃。所以無餘涅槃法界中唯有第八異熟識存在,名為清淨無為離垢真法界;而此異熟識即是原來之阿賴耶識心體。同時因為有真法界存在,才可以說轉依是「有」,所以清淨法界不是琅琊閣說的四位法所顯示之真如無為,反而真如無為只是清淨法界之體性。所以琅琊閣網站貼文中說的「根本沒有第八識獨立存在於無餘涅槃」、「此時唯有真如無為法」是誤解了清淨法界之義。所以,我們必須知道無餘涅槃中因為還有本識,也就是還有種子識存在,因此無餘涅槃也稱作無餘依涅槃界,表示還有功能差別「界」的存在,不是連第八識種子識都斷滅了。
而琅琊閣依自己錯誤的知見而誣指「蕭導師對『涅槃』的定義非常錯亂」,這樣的說法實際上反而顯示琅琊閣寫手對於涅槃的誤解。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誤會第八識是有為生滅法,所以對於善知識從不同面向的解說便無法貫通,才會認為非常錯亂。同時,如果如同琅琊閣所誤會的,無餘涅槃中除了七轉識滅盡外,也滅了第八識的話,那八識心王全滅,無餘涅槃就變成了是無心的無情了,這絕非是修行者所要達成的目標;因為成為斷滅的緣故,不是正確的滅諦,因此成為 佛世尊所破斥的斷滅見。
琅琊閣並在文章中主張:【如來藏經論是為執著有我的凡夫所說,其中的如來藏是「如來」的「胎藏」,指成佛的潛能,等於唯識學阿賴耶識裡面的清淨種子。】如果依琅琊閣的主張,變成如來藏是一種成佛的潛能或清淨種子,而不是心識、不是第八識心體本身,那便違背了許多經教的開示。譬如在《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卷1中的開示:【如來藏者……此自性清淨如來藏,而客塵煩惱、上煩惱所染,……然有煩惱,有煩惱染心;自性清淨心而有染者,難可了知,……。】也就是說,如來藏是自性清淨心,而不是琅琊閣所主張的單純是成佛的潛能或清淨種子;並且上面所引《勝鬘經》中也開示這個自性清淨的如來藏是含藏有煩惱染汙種子的,並非琅琊閣主張的如來藏「等於唯識學阿賴耶識裡面的清淨種子」。
另外,佛世尊在《入楞伽經》卷7中已預先破斥把如來藏當成種子的邪見:【大慧!如來藏識不在阿梨耶識中,是故七種識有生有滅,如來藏識不生不滅。】也就是說,如果誤認如來藏是清淨種子,則如來藏就應當含攝在種子識阿賴耶識中;而實際上並非如此,因為如來藏就是阿賴耶識,是不生不滅之法。如果如來藏是琅琊閣所主張的清淨種子,而清淨種子可以經由修行而增長轉變,那就變成如來藏是生滅法了,這顯然是違背聖教的開示;何況《入楞伽經》中開示的是「如來藏識」,也就是如來藏本身就是心識。所以,依據《楞伽經》與《勝鬘經》等聖教中的開示,就可以確定如來藏是第八識心,而不單純只是清淨的種子或成佛的潛能。在《大乘入楞伽經》卷6中也已經清楚開示:【顯示阿賴耶,殊勝之藏識,離於能所取,我說為真如。】也就是說,阿賴耶識就是如來藏識,也稱具有真實如如體性的真如心;這個眾生的本心是離於六塵之能取與所取的。所以自己任意主張一些法義,說如來藏就是清淨種子等,便會衍生出許多問題,這是大家所需要留意的。
而在《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卷2中開示:【如來亦復如是,於法無我離一切妄想相,以種種智慧善巧方便,或說如來藏,或說無我。以是因緣故,說如來藏不同外道所說之我,……開引計我諸外道故,說如來藏,令離不實我見妄想,入三解脫門境界,……。】針對這段經文,有人可能會誤會說,因為裡面說「開引計我諸外道故,說如來藏」,所以便認為如來藏是為外道而方便說的,不是真的有不生滅的如來藏;這當然是落入表相文字的嚴重誤會,因為外道所執著之常住不壞我有多種,譬如離念靈知、冥諦、梵我、四大極微等等,都不是真正的不生滅法如來藏真我。因此 佛世尊說如來藏是「不同外道所說之我」,而因為外道如果執著錯誤之常住我,便會落入錯誤的修學方法,譬如以定為禪,或落入六識論的錯誤修學等等。因此佛菩薩便要在適當因緣,開示說眾生都各有自己的如來藏,這才是真正的常住真心;依這樣正確的根本知見修學,才有辦法離開外道之心外求法,才可以「離不實我見妄想,入三解脫門境界」,也就是能夠證得空、無相、無願三三昧。所以《楞伽經》中之開示,並非說如來藏是方便說,這是大家千萬不能誤解的。
而如來藏甚深微妙,所以說「阿陀那識甚深細,一切種子如瀑流,我於凡愚不開演,恐彼分別執為我」(《解深密經》卷1),也就是如來藏經論包含了許多三轉法輪的法義,甚深微妙,佛世尊對於凡夫與二乘一般是不作深入的開演。所以說「由攝藏諸法,一切種子識,故名阿賴耶,勝者我開示」(《成唯識經》卷3),也就是通常 世尊只為菩薩作深入的開示,以免因緣不具足者產生誤解而加以誹謗;譬如現代就有人,認為如來藏法義就是「梵我論」,或者把如來藏當成有為生滅法,這樣對其道業便會產生很大的遮障。而眾生也要有福報才能修學如來藏正法,譬如在《央掘魔羅經》卷2中開示:【若諸眾生歷事諸佛親近供養,乃能得聞如來之藏,信樂聽受不起誹謗。】也就是說,即使有因緣聽聞到如來藏法義,也必須要有善根福德才會「信樂聽受不起誹謗」。所以,琅琊閣所主張的「如來藏經論是為執著有我的凡夫所說」,顯然是對於如來藏經論的誤解;因為如來藏經論主要的目的,是為了菩薩修學大乘法門而說的,其內容是甚深微妙,絕對不是一般凡夫眾生可以正確而深入理解的。
接下來,我們來看琅琊閣在文章中主張【《楞伽經》的理論體系以如來藏為主體,如來藏指真如或第八識的清淨部分,阿賴耶識是雜染部分】,這樣的說法其實大有問題。因為如同前面所引的《楞伽經》經文,已經開示如來藏就是阿賴耶識,同時也開示「阿賴耶識如瀑流水,生轉識浪」(《大乘入楞伽經》卷2),也就是阿賴耶識就是出生七轉識的種子識,也是根本依。如果如同琅琊閣一樣,把阿賴耶識當成是雜染之生滅有為法,那生滅有為法如何儲藏種子?同時,如果如來藏異於阿賴耶識,而在聖教中亦開示「如來藏本妙圓心」、「圓成自性如來藏心」,那琅琊閣將第八識區分為如來藏與阿賴耶識,不就變成有九個識了?所以琅琊閣這樣的說法,其實是違背許多聖教的開示。而在《大乘起信論》卷1中也開示「不生滅與生滅和合,非一非異,名阿賴耶識」,阿賴耶識本身就可以含攝不生滅與生滅法了,所以絕對不是如琅琊閣所說,將第八識再區分為如來藏與阿賴耶識,這完全是琅琊閣自己的虛妄想。
接下來,琅琊閣文章中認為:【《楞伽經》的語義要看整體文義理解,但是經中依然強調如來藏「無我」,與正覺將如來藏說為「真我」、「實我」的說法大相徑庭。】這樣的說法也是令人很無奈,因為在 平實導師的許多著作法寶中都已經極多次開示:如來藏不緣六塵境界,不反觀自己,從來不覺知自我的存在;同時能夠隨順一切因緣,因此雖然是不生滅的真我,然而也是無我性的。平實導師已經都說這麼清楚了、這麼多次了,無奈琅琊閣仍然堅持質疑「正覺說的真我、實我」有問題,而誤認為與《楞伽經》大相徑庭。同時前面我們也已經引了《楞伽經》中「七種識有生有滅,如來藏識不生不滅」(《入楞伽經》卷7)的開示,既然已經說如來藏識不生不滅了,那當然是眾生的「真我、實我」,而非假我、虛妄之我;並且《楞伽經》中也直接開示「內證智所行,清淨真我相,此即如來藏,非外道所知」,所以確實如來藏是「清淨真我相」。因為如來藏雖然含藏染汙種子,但卻是自性清淨的本住法,所以是真我,而有真我的法相。因此琅琊閣對於正覺的質疑,反而證明是他自己的誤解。
另外再提醒的是,琅琊閣此文章中之【我否定的不是「真見道」,是蕭導師自創的「真見道」,《成論》的「真見道」在初地】,這裡琅琊閣認為真見道是初地;然而在2021年2月13日琅琊閣網站又刊登了一位化名「增上班讀經人」的一篇文章,裡面又說【可以再次確定「通達位」就是「大乘見道」,就是「初地」】、【「通達位」才「大乘見道」】(〈增上班讀經人:大乘見道在初地 經文25-26《唯識三十頌》【給上禮拜新出爐的大妄語者】〉,琅琊閣。);因此到底真見道是初地,還是通達位是初地?亦或真見道、相見道、見道通達位,都是已經入地了?還是正覺說的真見道是七住位才是真正正確的呢?因為上述三種見道所對應《成唯識論》所說之六種現觀的內涵不同,同時各種見道位的界定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建議琅琊閣網站之貼文應當自己要有一致的說法。而當然從《成唯識論》中開示之「菩薩得此二見道時生如來家,住極喜地」(《成唯識論》卷9),我們就可以確定,單獨真見道是尚未入地的,因為尚未具足相見道「現觀智諦現觀」的緣故。所以我們必須信受「真見道只是七住位」的正理。
以上說明琅琊閣文章中之諸多法義的問題,可以說是錯綜複雜,因此期望他在發表文章之前能夠再謹慎檢查、思惟與確認,以免傳播許多錯誤的法義而誤導大眾修行。而琅琊閣此篇文章之名稱,最前面幾個字為「琅琊隨筆」,其中「隨筆」依網路《教育百科》的解釋為:「隨意隨事自由抒發紀錄的散文體裁。」然而無論是否屬於「隨意隨事」的寫作,如果內容是有關於佛法之法義以及對善知識的評論,建議還是對於內容要謹慎嚴謹才好,因為因果確實可畏,不可輕忽之。
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作幾個簡單的結論:
第一點,佛子必須信受第八識為不生滅法,才能正確理解四種涅槃的法義,也才能正確地修行而成就二乘乃至大乘四聖諦之滅諦。
第二點,如來藏就是阿賴耶識,都是用來稱呼第八識的名稱,不可以把二者當成是不同的心識,或者把第八識切割為如來藏與阿賴耶識兩個部分。
第三點,因為第八識是不生滅之本住法,有情都有自己的第八識,因此稱為真我;雖然稱為真我,然而卻是無我性的。
第四點,如來藏是心,不單純是清淨種子或成佛的潛能。
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這一集就談到這裡。
祝您身體健康、道業增上!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