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細內容
第046集
由 正倖老師開示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您現在正在收看的節目是「三乘菩提之相似佛法——重蹈燈下黑之琅琊閣」。今天的主題是:「真如是不是真心?」
琅琊閣的質疑,正覺說:【般若毱多雖未戰先怯,但他的《破大乘論》中有一道問難:【真心】是不是所緣緣?這問題曾經難倒了大乘學人十二年之久。般若毱多提出的問難是說:修學大乘的人都主張證悟【真心】後,意識生起根本無分別智,可以依這個般若慧來了別【真如】。但是你們又說意識能分別了知的都是有相的法,而【真如】卻是無相。既是無相,就不能成為相分被意識所了別,當然就不是意識所緣的對象了。般若毱多的這個問難是在質疑「大乘法可以證悟真如」這事,而當時印度大乘學人大都沒有親證真如,因此無法回答。但對來印度前就已恢復證悟明心證量的 玄奘大師來說,這問題是易如反掌。玄奘大師說,證悟者親證第八識真心以後,可以現前觀察第八識真實存在且如如不動的真如體性。雖然真如心確實是無相,有別於世間一切相,但祂的清淨體性卻能夠被證悟者觀察到,所以祂能夠成為證悟者的意識所緣、所了別的對象。這是古今一切證悟者和真正禪師們都能夠直接觀察確認的事實。】(〈正覺法義辨正:玄奘文化千年路(第五集)辨正綱要〉,琅琊閣。)
琅琊閣的質疑:【上面第一段是根據文獻寫的,但是偷換了一個非常重要概念。般若毱多爭論的是「真如」不是「真心」,正覺同修會在上面的論述裏面一時用「真如」,一時用「真心」。之前的文章已經指出,唯識學沒有「真心」這個名詞和概念,可以稱爲「真」的只有1.三性中的圓成實性,2.真如,或是3.成佛時的無漏八識。在上面兩段文字裏面,正覺在第一段偷換概念,將「真如」、「真心」畫上等號,誤導觀衆。在第二段,正覺再偷換概念,將「真心」和「第八識」畫上了等號,整段話都是用正覺的「明心見性」理論套在玄奘大師頭上,根本不是玄奘對般若毱多的駁斥,……正覺錯解玄奘本意,如果正覺同修會不糾正自己的説法,就是故意栽贓玄奘大師,誤導觀衆。……所以《成唯識論》說大乘真見道是「根本無分別智證真如」,蕭平實居士就可以扭曲為「證悟第八識真心,現觀它的真如性」。「真如」是一切有為法(現象)的真實相狀(法性)。《成唯識論》卷9:此諸法勝義亦即是真如。真謂真實,顯非虛妄;如謂如常,表無變易。謂此真實於一切位,常如其性,故曰真如。即是湛然不虛妄義。經論什麽時候說「真如」是指「第八識之真實存在性、於六塵如如不動性」?正覺同修會根本不理解這個爭論的法義背景始末,以及玄奘解救此問難的關鍵理論,正覺在這個視頻還有《佛法東來》裏面對這個事件的描述,只能以「滿紙荒唐言」來形容。此事件始末以及其中關涉的法義大略見於《宗鏡錄》卷70及《成唯識論述記》卷7之記載。】(〈正覺法義辨正:玄奘文化千年路(第五集)辨正綱要〉,琅琊閣。)
解析如下:真心之體性——不觀六塵、不會六入。真心阿賴耶識雖住於身中而無所住,非形非色、六入不會、無分別性,本性清淨、非善非惡、遠離能所分別,不落境界故無所住。於無所住中,卻能於行住坐臥乃至睡著無夢時,分分秒秒剎那剎那而生其心,乃至昏迷、死亡、住胎之中,意識不能覺知之時,祂依然剎那剎那不斷地生其心。如是第八識真心,雖不離境界,卻不在境界中,性如金剛而不可壞,故名真心,以此名表顯其餘七識都是妄心,如是說法並無過失。而此真心第八識雖然出生萬法,然而此一真心從來不生,並且出生萬法而隨萬法運行之時,時時顯示其真如的性相,所以經中有時又說此第八識名為真如。例如《大般若波羅蜜多經》說:【天王當知!真如名為無異、無變、無生、無諍,自性真實,以無諍故說名真如;如實知見諸法不生,諸法雖生,真如不動;真如雖生諸法,而真如不生,是名法身。……清淨離垢本來不染,自性明淨、自性不生、自性不起,在心意識非心意識,性即是空、無相、無願。】(《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569)這樣的經文中,明說第八識心即是真如,並非六識心上有什麼真如可言;因為真如是出生諸法的心,能出生蘊、處、界、入等法,六識心都不可能出生任何一法,絕對不是真如,所以把第八識說為真如也行,說為真心也行,只要法義正確,要怎麼說都行。琅琊閣執文字穀,不懂其義,所以直接將穀送入口中吃起來,即是愚人。
般若趜多和琅琊閣等人一樣,都沒有實證第八識,所以無法現觀第八識所顯示的真如法性,便將真心與真如當作兩回事,如同學術界那些專作文字訓詁的俗人一樣,永遠無法懂得佛法。所以對於正覺同修會將第八識有時說為真心、有時說為真如,他只能依文解義而覺得矛盾,於是心中的思想便混亂起來,覺得別人說的都不對,其實只是他一個人不會、不懂,就指責說「正覺在第一段偷換概念,將『真如』、『真心』畫上等號,誤導觀眾」,其實只是他自己的誤會所致。
琅琊閣又說:【唯識學沒有「真心」這個名詞和概念,可以稱為「真」的只有1.三性中的圓成實性,2.真如,或是3.成佛時的無漏八識。】這裡就有三個法必須依照 世尊的聖教講清楚:圓成實性、真如、無漏八識。圓成實性是第八識能圓滿成就一切染淨諸法的真實自性,簡稱為圓成實性,並不是外於第八識以外能有圓成實性。琅琊閣顯然誤會而外於第八識心想要證得圓成實性,他得要等到驢年馬月到來時才有機會證得另一個圓成實性。
由於第八識攝藏一切諸法種子,所以才能圓滿出生一切染淨諸法,才能稱為圓成實性。所以《成唯識論》引述經文而說:【由攝藏諸法,一切種子識,故名阿賴耶,勝者我開示。】(《成唯識論》卷3)亦因此故而名為阿賴耶識,因為同時攝藏了染汙的種子故。所以《成唯識論》卷8說:【三性、五事,相攝云何?諸聖教說相攝不定,謂或有處說,依他起攝彼相、名、分別、正智,圓成實性攝彼真如,遍計所執不攝五事。】所以圓成實性就是真如,依第八識的真實如如法性而能成就一切染淨諸法的功德,就說為圓成實性,外於第八識即無絲毫圓成實性可得故。
所以《解深密經》卷2〈一切法相品 第4〉說:【云何諸法圓成實相?謂一切法平等真如,於此真如,諸菩薩眾勇猛精進為因緣故,如理作意、無倒思惟為因緣故,乃能通達;於此通達漸漸修習,乃至無上正等菩提,方證圓滿。】這經文中已經明說了「一切法平等真如」就是圓成實性的法相。如今琅琊閣外於第八識而想要證得圓成實性,絕對不可能,因為真如就是第八識的真實自性故,所以《成唯識論》卷10說:【真如亦是識之實性,故除識性無別有法。】意思是說,真如也就是第八阿賴耶識的真實自性,所以除了第八阿賴耶識的自性以外,再也沒有別的法可以說是真如了。第八識既然就是真如,又是能出生一切染汙法及清淨法的不壞心,永不可壞,稱之為真心,又有什麼過失?
《楞嚴經》說:「知見無見,斯即涅槃。」(《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卷5)我們如果很清楚的知道,而且看見了那個看不見的心,那就是涅槃本心,是真如真心。諸菩薩依於這樣的第八識真心修行,到達佛地時斷盡習氣及塵沙無明,才改名為無垢識,又名佛地真如;未到佛地,不能稱為佛地真如。因此明心的人所謂的真心、真如,其實只是阿賴耶識,是真如的前身,為眾生方便說為真如。以此緣故,說第八識名為真如或真心,又有什麼過失?真心第八識是常住而不間斷的,真實心具備了四種「遍」,就是「遍一切時、遍一切處、遍一切界、遍一切地」。體性真實存在,可以讓人在證悟之後現前體驗祂的運作,但是真實心的法相,祂雖然有真實體性,可以由證悟的人證知而現前體驗祂的體性,卻又是無形無色的空法,不是色法、不是物質的法,所以又叫作「空性」。這樣的心,說為真實心,又有什麼過失?而祂始終都在顯示真如法性,稱之為真如,又有什麼過失?
佛說「一切法都是自心所現」,有時又說「能取的覺知心與所取的六塵皆是自心現量」;既然能取的七轉識及所取的五色根與六塵都是第八識所出生的,這已經足夠顯示第八識具有能夠圓滿成就諸法的真實性了,當然圓成實性講的就是第八阿賴耶識。琅琊閣想要外於第八識而另外找到圓成實性,當然永遠都不可得,只能是心外求法的妄想罷了。既然這色聲香味觸是如來藏所變現的,當然祂就遍於這五塵,然後法塵就在這五塵中出現,所以法塵也是祂所變現的。所以說如來藏遍十二處。我們的見聞覺知心不能遍十二處,只能在十二處的根與塵相觸的「觸處」存在,所以祂是妄心;如來藏——你的第八識——遍於十二處,所以祂當然可以叫作真心。一切人間的有情眾生都同時具有真心與妄心,並不是只有真心,也不是只有妄心,因此人間所有的有情都是真妄兩心和合並行。不瞭解實相的人會說:「心只有一個啊!怎麼會有兩個呢?」不瞭解的人總以為:我們這一個見聞覺知的心,祂就是真實心,因為除了這個心以外,就沒有別的心可以找得到了!所以說第八識就是真心,這樣說有什麼過失呢?
真心阿賴耶識既能持身、捨身、入胎、住胎、出生,當知此心因地真如住在身中,猶如虛空無形無色,非在虛空。既然此阿賴耶識可以入胎、住胎而出生蘊處界入等法,就是有情生命的本源,說祂為真心又有什麼過失呢?而親證此心的一切人,凡有所見都一樣看見一切有情的蘊處界入自始至終都不曾一剎那離開第八識,因為全都要由阿賴耶識在背後作為這一切法的所依,並且配合著持續運行,蘊處界入等法才能繼續存在及運行;這樣而說第八阿賴耶識為真心,又有什麼過失?所以《解深密經》卷2〈無自性相品 第5〉說:【若即於此分別所行遍計所執相所依行相中,由遍計所執相不成實故,即此自性無自性性,法無我真如清淨所緣,是名圓成實相。】這就是說,如果有人能在這個分別心所運行的遍計所執相所依的各種行相中,已經可以使遍計所執的行相不成就、不成為真實的緣故,就在這個遍計所執的自性沒有自性性的法無我的真如的清淨所緣境界時,就稱之為圓成實性的行相。換言之,遍計所執性只是在依他起性的所生法上面,由於虛妄之想而認定為真實我或真實法,所以成為遍計所執性,這遍計所執性的行相即是遍計所執相。如果有人證得第八識而現觀祂運行時所顯示出來的真如時,便能了知依他起性的諸法都不真實,不該執著為真實我或真實法,這時就會使遍計所執性消失,改緣於法無我性的第八識心體;因為祂時時都在顯示法無我性的真如,於是緣於這樣的真如境界,這就是圓成實性所行的行相。所以琅琊閣想要外於第八阿賴耶識,另外尋覓圓成實性,永遠只是妄想而不可得,名為心外求法的佛門外道。
《大集經》云:【一切諸法無作、無變、無覺、無觀,無覺觀者名為心性。】(《大方等大集經》卷11)《維摩詰經》云「法不可見、聞、覺、知」。(《維摩詰所說經》卷2)又云「不觀是菩提」。(《維摩詰所說經》卷1)坐至遍滿虛空時,依舊不離覺觀,不是真心。真心遠離能所分別及覺觀,而琅琊閣堅決主張阿賴耶識能了別五塵,那就是有分別心;其實是把意識套上阿賴耶識的名義罷了,不是真正的阿賴耶識,那麼他想要求證真如,也是永遠不可能的事。又如《攝大乘論釋》卷6說:【故似唯識亦不得生者,謂唯識相亦不得起,何以故?計有識時即有義故。從是已後現證真如,此現證位不可宣說,內自證故。爾時菩薩平等平等所緣能緣無分別智已得生起者,所緣謂真如,能緣謂真智;此二平等譬如虛空,即是不住所取能取二種性義,由不分別所取能取,是故說名無分別智,如是悟入圓成實性。】意思是說,證真如以後,轉依真如的無境界境界時,所見的唯識性也跟著消失了,連唯識性都不得生起,更何況其後的唯識相,當然也不得生起,這才是轉依真如成功了。所以真如的境界中無一法可得,連證真如的智慧也消失了,才是真的證真如,此時即說真如與智平等平等。這時也遠離能取的七識心及所取的內六塵相分,能緣真如的真實智慧由於轉依第八識真如的緣故也消失了,所以說智與真如平等平等,才是證真如。緣於這樣的真如境界時,才能說是圓成實性。
這樣看來,圓成實性就是證真如,能現觀第八識具有真實如如的法性;而且能出生一切染淨諸法,能圓滿成就一切染淨諸法,才能名為圓成實性。如今琅琊閣外於第八識真如,想要證得圓成實性,或者說他已經證得圓成實性,當然都只是妄想罷了。所以《成唯識論》中明說,真如只是第八識的真實性,琅琊閣既然自稱懂得此論,就不該違背論中所說的真實義;至於佛地八識的清淨法界,琅琊閣連實證第八識的證量都還沒有,連對第八識該有的真正知見也沒有,談到佛地八識的事就不需要了。
由於時間的關係,我們今天就先說到這裡。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