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退轉位(二)

第021集
由 正偉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螢幕前的菩薩們:阿彌陀佛!

各位現在所收看的節目,是由佛教正覺同修會為各位準備的《三乘菩提之相似佛法——重蹈燈下黑之琅琊閣》。

前一集節目中,我們說到在佛法中有三種不退:七住到十住位叫作「位不退」,也就是完成了真見道;初地叫作「行不退」,也就是利益眾生的大行永無終止;八地以上叫作「念不退」,因為能夠念念入真如、又念念於滅盡。所以我們平時常常在早晚課發願迴向說:「不退菩薩為伴侶。」這個不退菩薩方便地說是真見道的「位不退」菩薩,若要更進一步的不退,則是完成見道位進入修道位的初地菩薩,乃至於八地的大力菩薩。

所以 世尊殷重地交代弟子們:【佛子!若不退者:入第六般若修行,於空、無我、人、主者,畢竟無生,必入定位。佛子!若不值善知識者,若一劫、二劫,乃至十劫,退菩提心。如我初會眾中,有八萬人退。如淨目天子、法才王子、舍利弗等欲入第七住,其中值惡因緣故,退入凡夫不善惡中,不名習種性人;退入外道若一劫、若十劫,乃至千劫,作大邪見及五逆,無惡不造,是為退相。佛子!吾先第四天中,廣開此凡夫十向法,今在此樹下略說法要,汝諸人等善自受行。】(《菩薩瓔珞本業經》卷上)所以在住位的菩薩修習六度大行,到六住位時修習般若終於能成就三解脫門,完成了畢竟無生的現觀,成就了須陀洹初果人無我空觀;待入第七住位時,若值遇惡因緣,則會退回凡夫位、退回不善惡行中,甚至連習種性的住位都退失了,退失回到外道心中了。即使如舍利弗尊者的過去生中,也曾經經歷了這樣的退轉,退失於真見道位,歷經一劫乃至十劫、千劫的退轉,彼時不但執著大邪見,而且無惡不造。如此的法教,世尊在天界也是這樣子的說明,而不只是在人間這樣說,代表這是一個三界之中普遍常見的情況。這樣說明下來,各位是否比較瞭解了,在菩薩道的修習之中,在初地之前會有所退轉於原先所修習者,這種情況不是極罕見的事情。世尊也告訴我們:會退失所學,主要的原因在於沒有善知識的攝受、失去了善知識的護持,或者說不接受善知識的護持。

我個人從最初聽 平實導師在中信局講經已經將近三十年了,在那個時候還有現場的師兄稱呼 平實導師為「蕭師兄」的年代,後來前面三批集體退轉離開的,個人都曾經親見親歷,其中也有一些是我認識的人,所以看過很多這一種「退轉模式」。一模一樣的模式,同樣也發生在現在琅群的退轉,只是手段更加地惡劣,用心更加地險毒;不敢使用真名、不負責任地利用網路公器散播謠言,充分顯現了 世尊所預計的「作大邪見及五逆無惡不造,是為退相」,這其中實在是沒有什麼新奇的事情。就我個人所見到的,每一批退轉的人,他們都依循著相同的公式——說 平實導師說法錯誤,自己再編造一些故事,作事相上的毀謗——在在處處也都只是符合了 世尊在經中的預記罷了。

可能有些人仍然會有疑問:「欸!那些人的學問很好啊,還曾經是講堂的助教老師,講堂怎麼會過去稱讚他,現在又說他退轉呢?」欸!這樣的疑問連舍利弗尊者都曾經有過。當提婆達多做出傷害 世尊、傷害三寶的事情後,世尊要舍利弗尊者主動去向白衣大眾公開地說明提婆達多退轉之事,並且在僧團內部行白二羯磨:【大德僧聽!若僧時到僧忍聽,今差舍利弗比丘向諸白衣大眾說:「提婆達所為事者非佛法僧事,當知是提婆達所作。」白如是。】(《四分律》卷4)舍利弗尊者當時對這件事心有疑惑,請問 世尊:【「世尊!我當云何在白衣眾中說其惡?何以故?我本向諸白衣讚歎其善言,大姓出家、聰明、有大神力、顏貌端正。」佛告舍利弗:「汝先讚歎提婆達聰明、有大神力、大姓出家,實爾以不?」答言:「大德!實爾。」「是故,舍利弗!汝今應往至白衣大眾中語言:『提婆達先時如是,今日如是。當知提婆達所作非佛法僧,是提婆達所作。』」】(《四分律》卷4)以上是《四分律》的記載。

在《五分律》中也有相同的記載,佛說:【舍利弗!汝往調達眾中,作是唱言:「若受調達五法教者,彼為不見佛法僧。」舍利弗言:「我昔已曾讚歎調達,今日云何復得毀訾?」佛言:「汝昔讚歎為是實不?」答言:「是實!」佛言:「今應毀訾,而毀訾亦復是實。」告諸比丘:「今應白二羯磨,差舍利弗往調達眾中,毀訾調達。」】(《彌沙塞部和醯五分律》卷3)因為舍利弗先前曾經對白衣大眾讚歎提婆達多的諸多優點,所以他現在不知道要如何地去告訴白衣眾,有關提婆達多退轉作惡之事。世尊就要舍利弗如實說明,提婆達多先前善出家,聰明、有大神力;而他現在作惡事,所為非佛法僧事,所以應予以毀訾。

可能觀眾們還是有一些疑問,我們再來看看當時 佛陀對阿難的開示。世尊要阿難:【汝往入羅閱城,往大市四街巷頭,作是唱言:「若調達所作行、身口意所為,莫呼佛法僧教使為,調達自有親信弟子。」時,阿難白佛:「前歎譽調達,今復說其惡。眾人有譏者,當云何答?」世尊告阿難曰:「有此語者,以此語答:『本雖習善,今復習惡,何足怪耶?』」】(《鼻奈耶》卷5)世尊的回答:「調達原先修習善法,現在又回去修習惡法,這有什麼可以奇怪的呢?」這樣是否回答了大家的疑問呢?在新疆出土梵文本的《十誦律》,恰巧也提到了這一段經文,而且其中還有漢譯本所沒有提到的內容:【(阿難問:)「大德!以前我曾讚嘆過提婆達多的品質,說,提婆達多是善良的、英俊的、有德的,現在人們將會譏笑我前後矛盾。」(世尊)薄伽梵說:「誰要對你說這樣的話,你就對他說『過去他確實是這樣,現在不是了。』」】(季羨林譯,《十誦律》,新疆出土梵本。)這是季羨林老師翻譯的文章。

不但是琅群的作為與當年提婆達多處處相同,還有一點也非常的相似,義淨法師在印度那爛陀寺時,看到了提婆達多僧團的僧人,明明「所有軌儀,多同佛法……,所習三藏,亦有大同」。但不奉 釋迦世尊,卻又要躲在那爛陀寺中,廣雜地聽聞諸種經典,行盜法的事業;被人家懷疑了,問起的時候,卻說:「我之所祖,實非天授。」(《根本說一切有部百一羯磨》卷9)這種情形也和現在琅群中的人作為是如此的相似,在沒有被識破前,躲在正覺的班級中聽課不肯離開,被問到的時候就說:「我是聽到講堂說起琅琊閣的事,我才去上網注意的。」然而網路平台上面的紀錄,卻顯示出他在說妄語。直到今天仍然有一些琅群之人,遮遮掩掩、偷偷摸摸地混跡在正覺各級班級中盜法學習;被人問起時,就說:「沒有、沒有,我根本不知道你們說的事情。」這些事實真的會讓人感到驚異!兩千多年來,心行不正的盜法者作為,竟是如此的相似,他們的作為恰巧就和《華嚴經》裡面所說的菩薩摩訶薩所應為者完全地相反:【為求一切佛法故,等心敬奉諸善知識,無異希求,無盜法心,唯生尊重未曾有意,一切所有悉皆能捨。】(《大方廣佛華嚴經》卷55)

也會有菩薩心中有疑惑:「難道琅群在禪三時的明心智慧是假的嗎?」雖然大家都能夠理解 佛所說的「本雖習善,今復習惡,何足怪耶」的道理;但是對於一般的人來說,那些禪三過關的菩薩好似神一般的存在,向來是一般同修所稱羨的對象,怎麼會這樣子呢?答案就在於是否具備「位不退」的實質內容,以及「位不退」與「行不退」之間的差距。

在講堂的課程當中,諸位親教師一定會教導,想要證得明心七住位,必須先證得六住般若現觀斷我見,證須陀洹初果;而要得六住位,得先於菩薩六度萬行的前五度應有的條件要一階一階地修習滿足,在此之間不能夠或缺,也無法躐等;所以,必須是於正法上的福德、定力、慧力有所成就,還要再加上五蓋性障的伏除,才有可能在六住位中真斷我見;也才有可能在依止善知識的前提下,而求得菩薩七住位明心,也才有可能於十住位眼見佛性,於真實的二邊完成了真見道的實證。嚴格來說,真見道位必須要到十住才能夠雙邊完成,這樣子才能夠邁入道種性。這些知見可以說是從 平實導師出世弘法以來所一再一再強調著,我個人在1993年第一次到中信局聽法的時候,就已經聽到了這一些法教,這些內容簡直是講堂一提再提的老生常談,但信者歡喜奉行,遂能歡喜成就;不信者始終是不信,最後會生起懷疑怨懟。而此次的琅群們無一例外,全部歸屬於後者,只能說是「言者諄諄,聽者藐藐」了。

我們先說定力,也就是定福。講堂禪淨班的第一節課開始,別的事情可以慢慢來,但佛弟子對於佛菩薩的信心與虔敬,這是絕不可以一時或缺的。世尊教導我們,佛法的每一個位階都要定慧相應地成就,每一個階位都有其應具足滿足的定力以及應該要成就的智慧現觀;如果沒有應有的定力配合,則那個位階的智慧就不能成就,會成為被烤乾的「乾慧」——乾慧不是慧——只是胡思亂想的妄想罷了!自己親身走過來明眼的人,也都可以看出:琅群中的文章,也全部落在這一類妄想乾慧之中。

說到定力,我們人類所在的位階是須彌山山腰,所謂定力的具足就是意味著,我們從人間向上到四王天,向上到須彌山頂忉利天,然後從地居再往上變成空居、夜摩天等等。所以定力增上的每一個位階,也都會有它實際的內容覺受,它代表的不是一種感覺,它代表的是位階所在的環境,也就是心境的轉變。對於有經驗的親教師而言,這些東西都是自己經歷過,如同打開手掌看掌紋一樣的清楚;所以這個部分的東西,是放在小參當中,依著學員程度的不同、依著學員現在情況的不同而予以個別的指導。但琅琊閣們對於這一點完全不明白,於是宣稱著說「正覺講堂的明心是不需要定力的」,說「明心需要定力,這是用來欺騙學員的」。從這些事情上,就可以看出他們對於定力是完全不修習,也無法成就;然而佛經當中在在處處,例如《瑜伽師地論》裡面早就已經把話說得很明白:見道位的初成就,他至少要有未到地定(或者叫未至定)的實際現觀成就。

好!今天時間關係,就為各位先介紹到這一邊。謝謝大家!

阿彌陀佛!


點擊數:1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