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賴耶識不是如來藏嗎

第018集
由 正齡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收看《三乘菩提之相似佛法——重蹈燈下黑之琅琊閣》節目,今天我們要談的子題是:〈阿賴耶識不是如來藏嗎?〉

這個主題主要是藉〈琅琊隨筆(43)〉說到的內容,來談談其中所提到的一些問題,琅琊閣這篇貼文中對同修會的質疑處包含以下幾點:【一、佛陀在菩提樹下是「證得阿賴耶識」?正確的說法是:成佛時轉識成智,轉阿賴耶識為無垢識,證得大圓鏡智。二、蕭導師以前很少提「唯識相」、「唯識性」這些名詞,請先搞清楚《成論》裡面「真如」和「阿賴耶識」的定義,搞清楚哪個是唯識性,哪個是唯識相?三、《成唯識論》哪裡有「如來藏」這個概念和名詞?】(〈《琅琊隨筆》(43):三地菩薩的心胸氣度?──蕭平實導師6.23周二聽經時段的講話〉,琅琊閣。)以下針對這三個質疑稍作說明,但是對於名詞定義必須先作確認,才能正確說明,因此我們先談「如來藏與阿賴耶識之間的關係」。

在《入楞伽經》卷7中 佛陀對大慧菩薩說:【大慧!阿梨耶識者,名如來藏,而與無明七識共俱,如大海波常不斷絕,身俱生故;】佛陀對大慧菩薩說:「阿梨耶識名為如來藏(阿梨耶識就是阿賴耶識的另一個譯名),而這個阿梨耶識如來藏,因為與無明的七轉識同在一起,猶如大海經常有波浪生起沒有斷絕。」這是說有阿梨耶識如來藏識,就可以因為無明煩惱而不斷生起七轉識,因此七轉識與如來藏是同時存在,就如同有大海本體,才有海水因風起浪;因此有無明業因,就有七轉識不斷從阿梨耶識中現起。這意思也是說:這個阿梨耶識如來藏,就是執藏七轉識種子及七轉識相應的無明煩惱種子的心識;且阿梨耶識如來藏與七轉識和合併行運作,就如因風而有海浪,海浪是海水的一部分;同理,七轉識及相應的煩惱種子都是如來藏的一部分。

所以,阿梨耶識、阿賴耶識與如來藏是同一個心體,是眾生因地時的第八種子識,如《解深密經》卷1中 如來說:【廣慧當知:於六趣生死彼彼有情,墮彼彼有情眾中,或在卵生、或在胎生、或在濕生、或在化生,身分生起;於中最初一切種子心識成熟,展轉和合增長廣大,……此識亦名阿陀那識,……亦名阿賴耶識,何以故?由此識於身攝受藏隱、同安危義故。】「有情眾生在六道中受生,有卵生或胎生、濕生,或者化生,不論是哪一種身分生起,在最初開始,都因一切種子心如來藏識業因成熟,才能展轉變異、和合、增長、廣大而成就色身。……這個種子心識又名為阿陀那識……,也名為阿賴耶識;為什麼呢?由於這個識對於這個色身有攝受、執藏,隱覆存在,與色身同安危的道理的緣故。」由以上兩段經文 佛陀的開示,可以確認:阿賴耶識或阿梨耶識,就是如來藏。

再來說明唯識性與唯識相。所謂唯識性是指八識心的真實與虛妄兩種體性,如《成唯識論》卷9云:【謂唯識性略有二種:一者虛妄,謂遍計所執;二者真實,謂圓成實性。】唯識性包含虛妄唯識與真實唯識兩種體性,虛妄唯識是謂第七末那識的遍計所執性,而真實唯識則是說第八阿賴耶識的圓成實性。所以唯識性是指能夠圓成世出世間一切法的真實自性,其中須有末那識的遍計執性,才能令阿賴耶識出生顯現一切世出世間法,當然也一定有能出生這些諸法的阿賴耶識心體本身與心體所含藏的諸法種子。因此,虛妄唯識性說的是七轉識會相應種種虛妄法的體性,而真實唯識性所顯現的是如來藏清淨、不變異、不生不滅等真如性。這正是《大乘起信論》中一心二門所說的心生滅門與心真如門,心生滅門與心真如門和合運作似如一心,而令眾生不知不覺八識心王各有體性,真妄和合才是具足「萬法唯識」所說的唯識性。

而唯識相是說在阿賴耶識現行的種種法上作真如性的觀察。由於阿賴耶識能夠出生有根身及器世間,且流注色法與心法種子而使八識心王能在三界中現行運作,由此顯示六無為等法,並有三界六道及四聖六凡乃至萬法。而在這些法中可以顯示出阿賴耶識心體的真如法相,同時也由這些法相顯示出真如心體阿賴耶識具有無量無邊功德性,因此能夠出生一切世間、出世間法。所以,唯識相與唯識性都依於真如心體阿賴耶識而有,唯識相依唯識性的現行位而顯現,唯識性則可以由唯識相來顯現與證知,二者是一體兩面不可分割,「相由性顯,性由相證」。

既然唯識性與唯識相是一體兩面,那麼真如與阿賴耶識間就如同唯識相與唯識性一樣,真如性是阿賴耶識顯現的第八識真實體性,如《成唯識論》卷10說:【真如亦是識之實性,故除識性,無別有法。】「真如是阿賴耶識的真實體性,除了顯示這個真實如如的自性外,就沒有別的法了。」所以 平實導師曾在書中舉例說明:真如性,猶如美麗是花的自性,是花所顯示出來的,不可離於花而有花的美麗可說,因此也不可離於阿賴耶識而有真如性可言。所以真如性是說阿賴耶識真實不滅、恆常存在的體性,除了說明阿賴耶識心體的清淨自性永不變易外,也隱含阿賴耶識從因地到佛地都是同一個心體,一直都具有真如性。有唯識性的本體阿賴耶識,才能由其所生顯的一切法中觀察一切法皆唯識所現的法相。為防有人誤解因地阿賴耶識含藏不淨種子,是仍有染汙的心體,而否定阿賴耶識是佛地無垢識的前身,在此要特別聲明一點:阿賴耶識、異熟識、無垢識,從因地經由諸地的修行,最後到達佛地,雖然因為内含種子的染淨性有所差別,所以別立不同的名稱來指稱真如心體如來藏,但心體的真如性並沒有差異,都是第八識所顯示的真實又如如不動的清淨自性。

接著,我們來看第一個問題,琅琊閣說:【佛陀在菩提樹下是「證得阿賴耶識」?正確的說法是:成佛時轉識成智,轉阿賴耶識為無垢識,證得大圓鏡智。】(〈《琅琊隨筆》(43):三地菩薩的心胸氣度?──蕭平實導師6.23周二聽經時段的講話〉,琅琊閣。)這是琅琊閣在質疑同修會說「佛陀成佛時所證也是如來藏阿賴耶識」。姑且不論他們是否認為阿賴耶識與無垢識是同一個心體,單就他們認為「成佛時轉識成智」這一項來看,這個須不須要先證得阿賴耶識,才能轉阿賴耶識為無垢識而證得大圓鏡智?顯然是要!成佛時也是要證得第八識心體,才能發起根本無分別智以及後得無分別智;然而,因為成佛時已經完成諸地的修行,所以成佛時第八識心體中所含藏的各類種子都已經不再變異,加上 佛在示現成佛前已經跟隨諸外道師修學四禪八定,由這兩點顯示 佛陀的一念無明及無始無明早已斷除,所以當世明心見性時,就能夠顯現佛地第八識的所有功德而成就四智。

所以佛地所證,還是第八識心體,會稱其為阿賴耶識,是為了讓大家可以知道,即使佛地所證第八無垢識,依然是因地的第八識,只是因地的第八識含藏著各類不清淨,還須透過修行轉變種子;而佛地已經歷經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佛地第八識的種子已完全清淨,不須再修行,也不會再變異,所以稱為無垢識。經由佛地的明心、見性,才能轉為上品妙觀察智與平等性智而成就大圓鏡智與成所作智,這就是琅琊閣說的轉識成智,顯然是要先證得第八識心體,才能說轉識成智。但是佛地所證不單只是第八識無垢識的心體本身,還包含無垢識中所有含藏的一切種子的功能差別,所以此時的八識心王,與因地的阿賴耶識及七轉識,所顯現的八識心王的功能,已經不可同日而語了。所以,佛陀在菩提樹下方便說是證得阿賴耶識,與佛地無垢識本就是同一個心體。唯有證得這個心體,才能說轉識成智,證得大圓鏡智。這裡我們也要鷄蛋裡挑骨頭,佛地所轉的是異熟識,因為任何種子都不會再轉易,所以是「轉異熟識為無垢識」,並不是琅琊閣說的「轉阿賴耶識為無垢識」。

再來看第二個問題:【蕭導師以前很少提「唯識相」、「唯識性」這些名詞,請先搞清楚《成論》裡面「真如」和「阿賴耶識」的定義,搞清楚哪個是唯識性,哪個是唯識相?】(〈《琅琊隨筆》(43):三地菩薩的心胸氣度?──蕭平實導師6.23周二聽經時段的講話〉,琅琊閣。)在同修會裡一直都以親證如來藏為明心、開悟,也一直都說開悟是真見道,只證得根本無分別智;開悟後,須依這個真見道所證的根本無分別智,繼續觀察如來藏的種種自性與別相,發起後得無分別智;後得無分別智則須要等到通達位才會發起初分道種智,也就是相見道的修習完成,要到初地的住地心才算通達位完成,此時也才算是進入唯識五位的修道位。真見道與相見道都屬於通達位,所以說真見道證唯識性,相見道證唯識相,如《成唯識論》卷9所說:【前真見道證唯識性,後相見道證唯識相,二中初勝故頌偏說;前真見道根本智攝,後相見道後得智攝。】

通達位中必須先有真見道證得第八識的本來自性清淨涅槃體性,換句話說,在真見道時必須透過證悟所得的根本無分別智確認第八識自體,此時只知道阿賴耶識自身的真如性總相,還不能了知阿賴耶識自體的種種別相,所以這屬於根本無分別智;之後必須修習相見道等法,在真如心體阿賴耶識所生的種種法相上,現觀萬法唯阿賴耶識所生、所顯,作非安立諦三品心與安立諦十六品心的現觀,就是要對阿賴耶識真如心體及所生七轉識心體之別相作更深細的觀察,確認萬法皆是「唯八識心王」所顯現的法相。同時也要確認七轉識及一切我所,都是從阿賴耶識所執藏的種子現行而直接或間接出生。所以相見道,是觀察真如心體阿賴耶識,在萬法上配合七轉識所顯現的種種法相;三賢位要在如此阿賴耶識心體上作唯識相的現觀,才能完成相見道的修習,之後才能入地。因此,唯識性與唯識相都依於阿賴耶識心體的親證之後,才能現觀與證實,同時也要依於相見道的觀行,才能具足見道位的修習而得以入地。

依上面所舉《成唯識論》卷9所說:前真見道證唯識性,後相見道證唯識相。唯識性乃親證阿賴耶識時,確認萬法皆由阿賴耶識所生而說此時是實住唯識性位;之後須對第八識心體的真如法性作深入觀察,則是相見道位所攝。真見道之智慧雖較相見道的智慧粗淺,然而相見道的修習須依真見道而有,非無真見道而有相見道可說,所以證阿賴耶識之唯識性為先,才有唯識相的觀察與證驗。所以,雖然有虛妄唯識與真實唯識的分別,二者都依真如心體阿賴耶識的真實性而有,不可將阿賴耶識與真如相分割而說。

再來看第三個問題:【《成唯識論》哪裡有「如來藏」這個概念和名詞?】(〈《琅琊隨筆》(43):三地菩薩的心胸氣度?──蕭平實導師6.23周二聽經時段的講話〉,琅琊閣。)我們查過CBETA,在《成唯識論》中的確沒有「如來藏」這個名詞,但是沒有出現如來藏這個名詞,並不表示《成唯識論》所說法義沒有如來藏的概念。先舉《成唯識論》卷2内容來看看:【識所變相雖無量種,而能變識,類別唯三。一、謂異熟,即第八識多異熟性故。】這是說:「八識雖然可以變現無量無邊的法相出來,然而能夠變現的識,區分種類只有三種。第一種是異熟識,因為第八識體性是屬於異熟性的緣故。」因為如來藏中所含藏種子皆須經由變異才能成熟、成就果報,或流注種子而現行,所以論中說三種能變識中,第一種是因為第八識具有異熟性,由於有這個異熟性,加上所變現的第二、第三能變識,接著由這三種能變識變生出世間諸法。這裡很清楚地說了眾生都有三種能變識,其中第一種能變識是指第八識,第八識心體即是如來藏心,因地又名為阿賴耶識。

如《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卷4 佛陀說:【大慧!善不善者,謂八識。何等為八?謂如來藏,名識藏;心、意、意識及五識身,非外道所說。大慧!五識身者,心、意、意識俱。】「不論善法或不善法,都由八識心王所生、所現。而八識心王指的是如來藏,又名為識藏;細分則是如來藏心、意根、意識,及眼、耳、鼻、舌、身等五識身,如來藏並非外道所知所說的我。而眼、耳、鼻、舌、身五識,與如來藏心、意根及意識同時存在和合運作。」如來藏又名識藏,係因為眾生不知不證如來藏,故不知第八識如來藏具本來自性清淨涅槃的體性,也不知如來藏具有能成就佛道的功德力,所以說眾生的如來藏名為識藏。這樣的識藏,與眾生的第八識具足收藏分段生死種子的阿賴耶性完全相同,因此名為識藏。可知因地如來藏由於含藏有不清淨的種子,因此又名為識藏,這與眾生因地第八識因為具有阿賴耶性,所以收藏七識心相應的染汙種子而名為阿賴耶識,意思是一樣的。所以,眾生第八識心名如來藏,因地又名識藏、阿賴耶識。

接著來看如來藏有什麼功德。《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說:【世尊!如來藏者是法界藏、法身藏、出世間上上藏、自性清淨藏;此性清淨如來藏,而客塵煩惱、上煩惱所染,不思議如來境界。】這是勝鬘夫人向 佛陀稟白如來藏的功德,大意是說:「如來藏是一切種種法的功能差別的寶藏,也就是一切法的種子都含藏在如來藏中;又因為一切諸法都以如來藏為身,因此說如來藏是法身藏。二乘聖者能出三界所證智慧還不能稱為上上之法,而大乘行者證得如來藏後繼續進修,乃至諸地菩薩到最後成佛時,所修證的一切法都含藏在如來藏中,所以稱為出世間上上藏。如來藏出生一切法,卻不對一切法加以執著,也不會作虛妄的分別;又如來藏離見聞覺知,不起善、惡心所,所以說如來藏是自性清淨藏。這個自性清淨的如來藏卻被客塵煩惱及上煩惱所染汙,但如來藏並不會與這些煩惱法相應,能夠究竟了知這種境界,是不可思議的如來境界。」

從上面所舉經文可以知道,如來藏就是一切法的根本因,是諸佛無上寶藏的收藏者,因此從因地到佛地能夠修行成就佛果,是必須要有這個如來藏心體不斷不滅,才能執藏所修行轉變的一切有漏法種不會遺失。就如《央掘魔羅經》卷4所說:【眾生知有如來藏故,精勤持戒,淨修梵行,言:「我必當得成佛道。」復次,文殊師利!若無如來藏者,空修梵行,如窮劫鑽水,終不得酥。】因為知道有如來藏而精勤持戒,修清淨行,就可以自知將來一定會成佛;如果沒有如來藏心體常恆不變異,將會空修梵行,就如窮盡無量劫鑽水求酥,終究是不可得的。所以,即使《成唯識論》裡面沒有「如來藏」三個字,並不表示《成唯識論》所說的第一能變識不是如來藏;而論中處處所說都與如來藏有關,請大家以後再請閱 平實導師所著《成唯識論釋》。修學佛法不應執言取義,名相只是方便溝通的工具,論中的義理是否正確才是應該計較的,相信各位菩薩也是這麼認為的。

時間的關係,說明到這裡,感謝您的收看。

敬祝各位菩薩:色身康泰、一切無礙、福慧增長、早證菩提!

阿彌陀佛!


點擊數:1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