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鬘師子吼(四)

第129集
由 正墩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收看由佛教正覺同修會為各位準備的電視弘法節目「三乘菩提之勝鬘經講記」系列佛法講座。今天要繼續為大家解說《勝鬘經講記》的最後一章〈勝鬘章〉的內容。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 如來開示說,這部《勝鬘經》還可以稱作什麼經名?第六個受持法,叫作《說無邊聖諦經》。因為一般人對佛法其實無所知,除了許多人誤解佛法是修善濟世、打坐靜心。好一點的,最多也只是知道:「苦、空、無我、無常、一切緣起性空,所以要修八正道、十二因緣。」認為這就是全部的佛法了,但其實這才只是二乘法,只是佛法的一小部分,而且不究竟,不能代表佛法;而在菩薩所修六度波羅蜜、十度波羅蜜中,其實聖諦無量無邊,所以才有五十二個階位的修行。而這部《勝鬘經》就點出了這個道理,讓真正的學佛人可以瞭解開悟的時候並不是究竟佛地,仍然還有無量無邊的佛菩提聖諦需要繼續修學,所以這部經又名《說無邊聖諦經》。

聲聞、緣覺聖人初始觀察聖諦時,他們是以一個世俗諦的智慧而斷四種住地煩惱,知道出離三界生死的功德,並且是可以印證自己確實已經親證,也善於了知斷這四種煩惱的真實法義。然而出世間的上上智,並不是經由四種煩惱的次第斷除而漸漸達到的;也沒有一種出世間的上上智,是藉著斷除四種煩惱的因緣而漸漸完成的。沒有一個漸漸可以到達或者漸次修斷親證的法,可以說是出世間的上上智。以金剛作為譬喻,這種出世間上上智的智慧,是第一義諦的智慧,不是聲聞、緣覺不斷無始無明住地的那一種初始的、入門的聖諦智可以說是第一義諦的智慧。如來是以無二的、沒有另一個法可以相提並論的聖諦智慧,來斷除與無明住地同時存在的四種住地煩惱。如來應供等正覺,不是一切聲聞、緣覺所證的境界。世尊不可思議的人空、法空智慧,是斷除一切煩惱的隨眠。如果斷壞了潛藏在第八識如來藏中一切煩惱種子的究竟智慧,這才可以說是第一義諦的智慧。而剛剛進入佛法中的聲聞、緣覺聖諦的智慧,不是究竟的智慧,那只是開始走向無上正等正覺智慧的基礎而已。

聖的道理不是講一切的聲聞、緣覺。緣覺、聲聞只成就有量的功德,聲聞、緣覺由於成就了少分的功德,所以被稱為聖。可是聖的真實義不是在講聲聞諦、緣覺諦,也不是聲聞、緣覺所證的功德,而是大乘菩薩所證的佛菩提,覺悟了世出世間的法界實相。而這個真實的道理是由如來在人間第一次覺悟到而了知了,然後才為被無明殼所隱藏的世間眾生來打開、顯示、演說,因此菩薩才能夠依循修行;而成佛之道要修斷的煩惱是廣大無邊的,所要證的功德也是無邊的,當然成佛的神聖功德也是無邊廣大的,所以佛菩提才能夠叫作真正神聖的真實道理,應當如是受持。

《勝鬘經》的第七個經名為《說如來藏經》,因為這部經主要在闡明如來藏的體性。自性清淨心而有染汙,這是凡夫眾生、一切外道乃至不迴心的二乘大阿羅漢所無法想像的;當你親證了第八識實相心如來藏時,你才能夠瞭解原來其中的道理如此。可是這個自性清淨心究竟在哪裡?若只是廣讀經論,沒有善知識的教導而沒有實證祂,就算對經論中或者善知識所說法,對如來藏體性的內容可以倒背如流,其實仍然是無法了知的;必須是要親證了,才算是開悟,這樣才會知道。而這一個自性清淨心說的就是如來藏心,所以這部經名,又叫作《說如來藏經》。

聖諦的道理,所說的甚深的法義,是非常微細而難以了知的,這不是用意識思惟、打量、研究、推理所能夠知道的智慧境界。這如來藏勝義的真實道理,是有智慧的學佛人所知道的,而學阿羅漢的人卻是無法知道的;這是一切世間有情都無法相信的,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聖諦所說的一切法義,其實都是在說非常深奧的如來成佛之性的蘊藏。如來藏的究竟境界,是如來的境界,不是一切聲聞、緣覺所能知道的,我們一切佛子應當以如是道理來受持。

《勝鬘經》的第八個經名是《說法身經》。因為一切諸法的緣起都從如來藏來,如來藏為諸法之根源,所以稱為法身。如果是對無量煩惱藏所纏縛的如來藏不生起疑惑的人,他對於出離無量煩惱藏的法身也就沒有疑惑了。對於說如來藏、如來法身、不思議的佛陀境界,以及對如來藏所作的種種方便說,都能夠心得決定而不猶豫,這個人就是已經信解 佛所說的二種聖諦了。

像這種難知難解的法義,指的就是二種聖諦的真實道理:作聖諦以及說無作聖諦這兩種道理。所以所說的作聖諦的道理講的是有量的四聖諦,為什麼這麼說呢?是因為單單只有證得這一種以蘊處界法作為觀察、修證基礎的四聖諦,卻不知不證佛菩提的人——這是指二乘的聖者——其實他們是不能夠知道一切的苦,也不能夠由他自己來斷一切的苦集,也不能由他自己來證一切的滅,來修一切的道。由於這個緣故,才會說有兩種生死,第一叫作有為的生死,第二叫作無為的生死。涅槃也正是因為這個道理,所以說有兩種,叫作有餘涅槃以及無餘涅槃。

二乘聖人斷盡了煩惱而能夠入無餘涅槃,雖說是證得無餘涅槃,但其實他們那個涅槃還是有餘的,因為還有過恆河沙數的無明住地上煩惱未斷,塵沙惑仍然存在,所以說他們的無餘涅槃仍然是有餘,只能在二乘菩提中說是無餘涅槃;只有諸佛所證的涅槃才能說是滅盡無餘。所以,勝鬘夫人依有為生死、無為生死的差異,來說涅槃的有餘與無餘,這是不同於四阿含中所說的阿羅漢的有餘或無餘涅槃。所說另一個無作聖諦的真實理,是說無量的四聖諦道理,為什麼這麼說呢?這是說能以自己的能力了知一切的領受、一切的取都是苦,也能以自己的能力來斷除一切受的集,證得一切受的滅,修得一切受的滅盡之道。像這樣的八種聖諦,如來說就是四聖諦。

像這樣的四種無作聖諦的真實理,只有如來應供等正覺在種種諸法中已經得究竟,不是阿羅漢、辟支佛在諸法中已經修得了究竟了。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並不是聲聞的下品解脫法、緣覺的中品解脫法、或者菩薩的上品解脫法能夠得到涅槃,為什麼又這麼說呢?因為唯有如來應供等正覺對於無作四聖諦的真實道理,已經在一切的事相上獲得了究竟了;這是由於一切如來應供等正覺都已經究竟知一切未來的苦,究竟斷一切煩惱、上煩惱所攝受的一切集,並且已經將一切的意生身滅除了,於一切苦——不論是粗重苦或者是微細苦——都已經究竟滅盡,而且是自證自知了。

並不是毀壞蘊處界等等諸法的緣故而可以說是苦已滅盡,真正的苦的滅除,其實是說無始以來就已存在,從來不曾有所造作,心一向如如而不曾起心動念,而且永遠不墮於一切諸法中故不滅盡一切諸法,又能夠遠離滅盡一切諸法的境界,並且是常住而不曾間斷的無間等法,這樣的法是有真實自性而不是性空唯名的,而祂是本來就已經清淨,本來就遠離一切煩惱藏的心。超過恆河沙數與如來藏同在、始終不脫離如來藏但也不異於如來藏的不可思議佛法,能夠具足成就了,這樣才說是如來地的法身。像這樣的如來法身,其實是不離開眾生煩惱藏的那個實相法界真實心,也就是第八識阿賴耶識,名為如來藏。我們應當以如是道理來受持。

《勝鬘經》第九個名稱,《說空義隱覆真實經》。空的道理很難理解,進入佛法就是在學佛,所以假使有人在世間法上不如意,然後進入了佛門修行了,社會大眾就說:「他在十幾年前就遁入空門了。」這樣被世俗人所認知及標籤化的空門,聽起來好像是很灰色、很消極,好像是已經心灰意懶了,就像是油盡燈枯的狀況;但其實不然,只有二乘人才是這樣的。真正的佛法,或者說佛法的根本精神並非如此,而是越修越奮發、越精進,越發地積極。這是因為空的真實義並不是被世間人長期誤解的空無,而是本來具有真實殊勝的義理,但卻以隱覆密意而說,這個隱覆密意而說的空,其實卻是真實的,是常住不變的,不是消極性的緣起性空;因為《勝鬘經》說出了這個道理,於是就另外有一個經名:《說空義隱覆真實經》,應當如是受持。

空的道理究竟是什麼?空,有兩個道理:空性與空相。空性,指不空的如來藏,因為這個空確實有真實性;空相則是蘊處界的一切法無常空。如來藏空智有兩種:空如來藏與不空如來藏。空如來藏是指如來藏這個心體離開一切煩惱種子的現行,與煩惱的作用不相應,離一切煩惱種子功能。但祂也有祂自己的自性,除了含藏七識心的自性之外,還有許多獨有的自性,因此說祂具有超過恆河沙數與祂同在的、與祂有關的,卻是凡夫所不能分辨的不可思議佛法;由於祂有這樣的自性,所以說祂叫作不空如來藏。空如來藏是說如來藏煩惱空;不空如來藏,是說如來藏具有無量無邊的功德,不是名言施設。

三乘菩提的不可思議佛法,都是不離、不脫、不異於如來藏的,而這些不可思議佛法是超過恆河沙數而不可計算的,因為如來藏含藏的種子是無量無邊而無法計數的。如來藏有這樣的不離、不脫、不異的不可思議功德,所以又說祂是不空如來藏。入無餘涅槃以後,剩下本際真實、清涼、離熱惱、常住不變,所以不是斷滅。因此大聲聞們都能相信佛語,能信如來所說。阿羅漢、辟支佛的空智,都是在四不顛倒的境界上面運作,可是四不顛倒之中的真實法還是不知道。對這個空智是本所不見、本所不得的;這個如來藏的空智是唯佛所證,而菩薩世世隨佛修學,所以才能分證。而且,只有佛地才有資格說一切苦滅,阿羅漢、辟支佛仍然有許多苦未滅,並沒有壞一切煩惱藏——還沒有壞盡一切煩惱的種子的執藏;他們仍然還有許多的煩惱種子存在著,只是斷除了分段生死的現行,我們應當以如是道理來受持。

《勝鬘經》第十個經名,是《說一諦經》。一諦當然不是講四聖諦,而是講大乘滅諦;是說真實的聖諦都是從佛而來,然而佛的所證、所知、所見,都是這個如來藏法身的境界。四聖諦,有三諦是無常法,其中一諦是常法,因為有三個聖諦,是進入有為相的,所以是無常的法。如果是無常的法,那就是虛妄法。虛妄法就不是真實的道理,就不能稱為諦,也不是真實的常,也不是究竟的所依。由於這個緣故,說苦諦、集諦以及道諦,都不是第一義諦,都不是常而永恆的,不是一切佛子的究竟歸依處。所有的諸諦歸納到最後,就只有一個大乘滅諦,而大乘滅諦的實行卻都是大乘的道聖諦。可是大乘的道聖諦所說的,卻純然是依如來藏空性而說,因此這部經又名《說一諦經》,應當如是受持。

《勝鬘經》第十一個經名,是《說常住安隱一依經》。四聖諦中,苦、集、道三個聖諦是有為相,只有苦滅諦是無為相。苦滅了就是解脫,苦滅是出世間法中的究竟位。二乘人也滅苦,可是不究竟。苦滅諦這個聖諦,是離開有為相的,因為苦滅的真正的道理就是把蘊處界我全部滅盡。而無餘涅槃中有本際識常住,不是斷滅空。如果本際識是常,就不是虛妄法;若不是虛妄法,那當然是真實理,也是常住法永不壞滅,而這個本際識如來藏當然也是諸法的所依,一切萬法由此出生,以菩薩親證這個出生萬法的本際,如來藏當然是第一義。但這一個本際,二乘人卻不曾實證。

進入佛門不必恐懼學空修空時,因為空性是光明、清涼的,而且是真實、常住不變的,所以進入佛門而成為消極的、負面的觀念,那是錯誤的,因為那不是真正的佛菩提。真正的佛菩提是修如來藏法,由如來藏的實證而證得常住法,證得常住法以後心中絕對不消極,反而會很安隱;其中的原因是因為有一個常住法實證以後作為所依,而這個所依是真實法,也是一切法的根源。所以有許多人證得如來藏以後,發覺原來佛法是真實的、是可以實證的,不是想像的,所以心中就覺得很實在。這個實在就是從如來藏作為你的所依而來,而《勝鬘經》正是在說明這個道理,應當如是受持。

這一集的解說到此。

阿彌陀佛!


點擊數: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