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鬘師子吼(五)

第130集
由 正墩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收看由佛教正覺同修會為各位準備的電視弘法節目「三乘菩提之勝鬘經講記」系列佛法講座。今天要繼續為大家解說《勝鬘經講記》的最後一章〈勝鬘章〉的內容。

有關〈勝鬘章〉中 如來開示這部經不同的經名,接下來是說明第十二個經名,《說顛倒真實經》。佛法修行有一個非常重要且根本核心的態度與觀念,那就是對真實法與虛妄法的認識與分別。這部《勝鬘經》中說明了眾生是如何的顛倒,但是眾生正在顛倒之中,卻又有個真實法同時存在著,可以讓眾生在緣熟時可以親自取證;親證真實的常住法之後便對真實與虛妄法能夠認清,於是不再有真假不分的顛倒,離開了四倒,進入真實法中;所以這部經又名《說顛倒真實經》,所有的佛弟子應當如是受持。

在佛法之中的真實道理,大家可以聯想到的就是所謂的四聖諦。其中,不思議的法是滅諦,但這個真實法滅諦究竟是如何來說它是不思議?因為它是超過一切眾生心的分別的所緣,不但眾生的分別能力無法緣於大乘不可思議的滅諦,乃至這個大乘滅諦也不是一切阿羅漢、辟支佛的智慧所知的境界,所以說是不可思議。但並不表示它是想像出來的不存在的法,只因為超出了一般人的經驗境界。譬如有人出生時就眼盲,不能看見種種色塵相;又譬如有些人是如同出生才七天的嬰兒,把他抱到太陽底下,他只能見到一片的光亮,仍然看不見太陽。大乘苦滅聖諦的道理也是像這樣子,並不是一切的凡夫覺知心所能加以識別及攀緣的,也不是二乘聖人所能臆測的智慧境界。凡夫所能識別的智慧,都是落於兩種心行顛倒的見解中,一切阿羅漢、辟支佛的智慧則是清淨的智慧。邊見的意思是說,凡夫在色受想行識這五受陰上面去領受,認為自我是真實存在的,以種種的虛妄想來執著自己;或是誤以為五受陰壞滅以後就是斷滅空,而這種執著都是因為對五受陰錯誤的認知所導致的,因此就出生了兩種的見解,各落一邊,這叫作邊見;邊見的意思是說落到兩邊:一邊是常見,而另一邊則是斷見。

假使有人不知常住法,當他對五陰的每一陰作了詳細觀察之後,看見五陰有種種行,並且在身口意行中看見每一陰都是無常,都不可能延續到後世去,因此認定這便是法界的全貌,這就是法界的真相,這樣的認知就是斷見,不是正見。有的人雖然認為涅槃是常住不變的,卻誤以為五陰中的識陰或意識就是涅槃心、是真實、是常,那這就是常見,這也不是正見。由於都是妄想所見的緣故,而作出了斷見或常見的說法與見解。可是為什麼會產生斷見與常見呢?是因為對於色身五根作了分別與思惟,現前看見的色身會毀壞,也看見了色身中有受想行識,而老死以後全部都會毀壞消失,所以就生起了斷見。反過來說,有人由於不如理作意而產生虛妄見解的緣故,對於有一個真實心一直相續不斷地存在,但因為他愚癡無智而不能理解這個事實;又由於不知道每一剎那都在不斷變化的意識境界,誤以為意識心及意識所住境界是常恆不壞的,對於意識所住的境界全都是剎那變異的事實不能夠理解,因此誤認為意識是常,所以就生起了常見。由於都是虛妄想所見的緣故,這一些由虛妄想產生的見解,是因為對於實相心如來藏非斷非常的正理,有著超過的甚解,或是有著愚昧性而無法理解實相心的正理,因此就作出了種種不同的瞭解以及錯誤的分別,所以就有了或者斷見、或者常見的出現。

顛倒想的眾生們對於五受陰等生滅無常法,總是誤認為常住不壞法,對於五受陰有苦的種種法卻當作是快樂的法;對於沒有真實我性的蘊處界或者山河大地等身外之法,又往往當作是真實常住的我或者我所;對於不清淨的蘊處界則誤認而生起了清淨的想法,執著為清淨法。一切阿羅漢及辟支佛雖然都有清淨智,不至於把無常之法錯認為常,不會把苦、無我、不淨錯認為樂、真實我、清淨法。他們雖然有這樣的清淨智慧,但是他們修解脫道而證得的一切智境界,以及對如來法身常樂我淨等清淨法所聞知的智慧,都不是他們自己所能了知的;都要依靠親自觀行之前隨從佛菩薩多聞熏習,或者在無佛之世雖然有清淨智,卻無法證得如來法身的清淨、真我、常住與寂滅樂的境界。有時也有眾生因為相信 佛陀聖教開示的緣故,所以他們雖然知道諸法是生住異滅、其性本空,但也知道另外還有常樂我淨四法;而這四法所說的其實就是萬法本體的自心如來,所以他們不是顛倒見,是因為信受 佛的聖言量開示,使他們所知的常樂我淨知見成為正見。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如來法身是常而到彼岸,是樂而到彼岸,是真實我到彼岸,也是清淨法到彼岸;對於諸佛的法身有這樣見解的人,就稱為正見。有這樣正見的人就是真正的佛子,他是從佛口化生,從正法中出生,即是從佛法中化生的人,不但能知道如來法身是常樂我淨,並且還能夠從總相智去漸次修行獲得別相智以及道種智,乃至終究成佛,得到佛所有的其他法財。

所謂的清淨的智慧,是一切阿羅漢、辟支佛智慧到彼岸;這種清淨智慧雖然稱為淨智,但是如果要說真正的滅諦,其實他們還是不瞭解的——真正的滅諦不是他們所能夠如實了知的,更何況是四依之智?所謂四依之智,講的是「依法不依人,依智不依識,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依義不依語」的智慧。這四種智慧並不是一切阿羅漢、辟支佛所能了知,為何這麼說呢?因為在三乘法中即將進入見道位的人所修的初學之業,都不可以愚癡於法相,並且還要進一步對於諸法背後的真實法的法性也不可以愚癡,否則那個初業的修學就是錯誤的,就是愚於正法。如果三乘學者修學佛法時,於初業中已能不愚於法,那麼三乘菩提的真實義理,他們必定在未來不久就可以覺悟、可以證得。正因為這個緣故,所以 世尊為佛門四眾說要遵守四依的原則。這四依說的雖然是世間法——是意識相應的準則,但已不是二乘人所能夠瞭解的。所謂「一依」,就是一切法的依止處;是世出世間一切法的上上的第一義依,所以是無上依,這個一依是滅諦。我們所有的佛弟子應當以這樣的道理來依止受持。

接下來《勝鬘經》的第十三個經名,是《說自性清淨心隱覆經》。因為這部經中特別說明有這個如來藏心是自性清淨的,在修行之前就已經是本來清淨的,修行之後祂還是一樣清淨。可是這個自性清淨心的行相——運作時對萬法的了知相——極微細,所以很難找到祂;祂就如同躲藏起來一樣,因此自古以來有許多的學佛人窮盡畢生的精力找尋祂,卻始終找不到,能找到這個自性清淨心的人永遠是極少數。必須要等到證悟之後,才會反過來說:「這個心從來都不曾躲過我,一直都很清楚地在顯示給自己看,只因為愚癡無明,沒有找到祂。」可是對一般人來說,自性清淨心真的很幽隱難尋。自性清淨心隱覆,應當以這個道理受持。

生與死這兩件事是依如來藏而有,沒有如來藏就沒有生與死可說,並且都因為這個如來藏的緣故,而說涅槃的本際不可知、生死的本際不可知。有如來藏的緣故而說有生死,這樣的說法就是善於說法的人。生的死——出生以後有死。由於出生而有死,死了以後,諸受根也就消失了。那麼,諸受根消失了以後,有次第地出生了一些現象:先變成不能夠領受諸法的五受根,接著使未來下一世不受的五色根生起了——這意思是說明有情在初入胎而仍然不能領受的五色根次第生起,這時就叫作「生」已經死了。死與生這兩個法其實都是如來藏,但是因為世間言說的緣故,才說有死也有生,實際上卻沒有死與生。死的意思是說五色根已經壞了,所以六根的受不存在了;生的意思是說五色根又具足生起了,然後六受根就存在了,是依五根身的生起與壞滅而說有生死,但實際上並不是如來藏有生有死。如來藏本身是離開有為相的,如來藏是常住不滅的,由於這個緣故而說如來藏是一切萬法的所依,一切的萬法是由如來藏來執持,一切萬法也都是依如來藏而建立;如來藏不曾離開、不曾斷絕、不曾脫離不可思議佛法,也不異於不可思議的佛法。如來藏雖然不離、不斷、不脫、不異於不可思議的佛法,但如來藏的自性卻是斷絕、脫離於從如來藏出生卻是如來藏本身以外的有為法,如來藏本身的自性絕異於蘊處界等有為法;但蘊處界等有為法的出生、依持與建立,全都是如來藏。所以如來藏是自性清淨心,我們應當要這樣來受持。

接下來,是《勝鬘經》的第十四個經名,《說如來真子經》。親證如來藏以後才能說你是真正的佛子。二乘聖人不是 佛的真正兒子,只能稱為弟子,因為二乘聖人不肯、不樂、也不能夠承擔 如來的家業。如來的家業如是廣大、如是尊貴,可是二乘聖人無法承擔,他們各個捨報時都想要入涅槃。捨報之前,他們只能為人宣說解脫道,不能為眾生宣說佛菩提,沒有能力、也不願意來荷擔 如來家業,所以他們還不能算是 如來的真子。可是菩薩一旦親證了如來藏,即使還沒有通達——還沒有到初地——就敢承擔,也有能力承擔,能把 佛的家業一肩挑起來。所以證得如來藏的人就是 如來的真子。如來看重這樣的人,遠勝看重不迴心的二乘聖人;而這部經中也解說了這個道理,所以這部經又名《說如來真子經》,應當如是受持。

真佛子是能夠隨於信而增上,從信根中生起了信力。依於確實明白的正信,隨順於法智而能夠究竟了知第一義諦。由於增上的明信而能夠獲得見道的功德,這樣的隨順法智的人,能夠究竟了知第一義諦,便有五種善巧方便的現觀成就:他能夠觀察蘊處界種種相,了知眾生我的虛妄,也能夠觀察業報,還能夠觀察阿羅漢慧眼能了知的法,能夠觀察菩薩所證真實心的自在性而有了真心常住的喜樂,並且依於般若正理的靜慮而深入於法義中獲得禪思靜慮之樂,進而能夠觀察阿羅漢、辟支佛,以及三地以上——特別是八地菩薩的聖自在通。在 釋迦牟尼佛入滅後的未來世中,如來弟子們隨著實證而引生的信增上力,能夠依於正確而無愚癡遮障的信力,就能夠隨順於法智。由於隨順法智的緣故,所證的自性清淨心,雖然還有煩惱種子的染汙,而能夠確實的了知自己已經完成所有的見道功德;當大乘見道的功德圓滿,就是進入大乘法中修學諸地成佛之道的正因;信受有如來常住法的人,相信如來所說常住不變法的人,有這樣的大利益,因此不會毀謗甚深極甚深的成佛法道所依的如來藏妙義。

有三種善男子、善女人,對於非常深的義理,離開了對自己的毀傷,而出生了大功德,進入了大乘道。一、能夠成就甚深的法智;二、能夠成就隨順於法智;三、對於大乘法的種種甚深法,雖然不能夠自己了知,但能向上仰望說:「只有世尊才能有這樣的智慧,這如來藏不是我所知的境界,只有佛才能夠知道。」這三種便是代表不同階段的真子,我們應當要以這樣的道理來受持。

第十五個經名,《說勝鬘夫人師子吼經》。這部經,勝鬘夫人貶斥了二乘法多少次,又貶斥到多麼深入,這就是師子吼。阿羅漢所斷的見惑與思惑,佛在二大無量數劫前早已斷盡;而佛所斷的煩惱障習氣種子,以及無始無明的上煩惱——塵沙惑——都不是阿羅漢之所能知,更何況能斷?因此佛可以是阿羅漢,但是阿羅漢不可以是佛;因為阿羅漢智慧粗淺。勝鬘夫人把這個道理講了出來,正是師子吼,【於甚深法方便守護,降伏非法,……。】(《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是針對聲聞法中的增上慢人主張說阿羅漢就是佛。而這樣的人都是凡夫,【於諸甚深法,堅著妄說,違背正法,習諸外道腐敗種子】(《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的愚昧眾生。阿羅漢絕對不會這樣子說,因為所有聲聞法中的初果到四果聖者都知道阿羅漢不可能與佛相提並論,可是二乘法中的凡夫卻說阿羅漢就是佛。勝鬘夫人出來師子吼,因為過去已親近百千億佛,才有這能力說此深義。因此這部經又名《說勝鬘夫人師子吼經》,應當如是受持。

《勝鬘經講記》的解說到此圓滿。阿彌陀佛!


點擊數: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