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鬘師子吼(三)

第128集
由 正墩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收看由佛教正覺同修會為各位準備的電視弘法節目「三乘菩提之勝鬘經講記」系列佛法講座。今天要繼續為大家解說《勝鬘經講記》的最後一章〈勝鬘章〉的內容。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 如來開示說這部《勝鬘經》還可以稱作什麼經名?第五個經名為《說入一乘經》。二乘法解脫道,只是個方便法,是從佛菩提中方便分析出來利樂急求解脫生死的人,不是究竟的解脫生死;所以讓他們實證解脫以後,就必須要迴向大乘法的取證,迴向究竟佛果。所以攝一切法歸於三乘菩提,攝三乘菩提歸於一乘道,就是唯一佛乘,來函蓋三乘菩提。攝受正法就是大乘,因為大乘之所以稱為大乘,是因為出生了一切聲聞教、緣覺教的世間、出世間的一切善法。譬如阿耨無熱大池流水溢出來分為八個大河流,二乘法的世間善法和出世間善法,也都是從大乘法中攝取、分析而方便建立出來的。

又譬如一切種子都依於土地而能夠生長,一切聲聞、緣覺的世、出世間善法,都是依於大乘法才能增長廣大。住於大乘法中攝受大乘的一切法,也同時是住於二乘法中在攝受二乘一切世間與出世間的善法。世尊說有六處:正法住、正法滅、別別解脫、類解脫、出家、受具足戒,其實都是為了大乘法的緣故。正法住是因為大乘的法在人間繼續住持著,而說是正法住;而正法滅,也是因為大乘法滅了,而說正法已經滅了。波羅提木叉別別解脫,毘尼類解脫是聲聞戒,要依止於 佛陀出家而受具足戒,所以說大乘的威儀戒是類解脫、是出家戒、是受具足戒。由這個緣故,說阿羅漢們並沒有出家,也沒有受具足戒,為什麼呢?因為阿羅漢一定要依止於如來才有出家,才有受具足戒。

聲聞戒是方便施設的戒法,用來攝受眾生;大乘菩薩戒所依的大乘法,才是真正的戒法,可以讓人直接往佛道。真正的毘尼其實還是大乘學,大乘學才能稱為真實的毘尼。因為阿羅漢不受菩薩戒,說他們出家不具足,所受的戒律也不具足。阿羅漢歸依於佛,因為阿羅漢心中有恐懼。二乘行者恐懼入了涅槃以後無所有,因此他們於蘊處界等一切無,行怖畏想住,心中擔憂:雖然 佛說入了無餘涅槃不是斷滅,可是自己沒有實證,所以心中仍然有怖畏。阿羅漢所見,五陰是生死、苦的來源,必須全部都滅盡,才能夠成為無餘涅槃,因此把五陰視為怨家仇敵,就像是有人拿著劍要來害自己一樣,五陰就是那個拿著劍來害自己的人,會導致自己無量劫中不斷生死,卻無法明瞭佛所說五陰滅後的無餘涅槃中是真實、是不變異、是常住究竟為何,所以無究竟樂。眾生都有恐怖,因此就求歸依;阿羅漢也有怖畏,所以依於如來。但只有真正依於不求依的心——實相法如來藏心,成為自歸依以後,才是真實而且最究竟的依止。

還有異熟種子還沒有斷盡,所以阿羅漢與辟支佛仍然有生,不能如同諸佛一樣究竟無生;以大乘佛菩提的修證來看二乘聖者,其實還有梵行尚未修學成就,所以他們所修的佛法仍不純粹、不究竟,所以在佛道中還應當要有所作;還沒有度到彼岸,還有不淨之法應當要斷;所以他們離涅槃的功德還很遠。只有 如來才是真實的得般涅槃,才是真正的成就一切功德;二乘人其實沒有成就一切功德,說阿羅漢與辟支佛有證涅槃,那是 佛陀慈悲方便的說法。

二乘人入無餘涅槃,全部功德便都消失而不現前,而且是以滅掉五陰來說是得度生死;但菩薩仍在生死中保有五陰生死之時,就已經住在不生不死的涅槃彼岸,是正在生死之中而同時跨足於涅槃彼岸的。而只有如來圓滿具足證得四種涅槃,是真正的得般涅槃,因為如來成就不可思議功德的緣故;菩薩則是分證如來所證的般涅槃功德,至於阿羅漢、辟支佛,只有證得有餘、無餘兩種涅槃,只能成就可思議的功德,而無法了知菩薩所證涅槃的功德。因此說,如來成就無量功德、不可思議功德;而二乘人成就的,是有量的功德、可思議的功德。二乘人煩惱障習氣種子沒有斷除,還有所知障無量的上煩惱隨眠都不曾、也無能力斷除,因此說如來一切所應斷過皆悉斷滅,成就第一清淨,二乘非第一清淨。唯有如來得般涅槃,說二乘人涅槃是佛慈悲方便施設的說法。

若說阿羅漢、辟支佛觀察解脫四智,究竟得蘇息處的說法,也是如來的方便、有餘、不了義說;這是因為有兩種死:分段生死跟不思議變易死。分段生死的存在,是虛偽眾生。解脫初果至四果雖然仍是有情,因為當生乃至七次人天往返,便能夠解脫生死、入無餘涅槃,因此叫作不虛偽眾生。因此,分段死是指眾生不知如何出離三界的生死;而不思議的變易死,是說阿羅漢、辟支佛、大力菩薩意生身都仍然存在著。若要斷除變易生死,必須達到佛地才能夠離開變易生死,所以變易生死是存在於二乘聖人之間,也存在於包括等覺、妙覺的所有菩薩。

阿羅漢、辟支佛入了涅槃以後,不再有分段生死,但種子仍然在自心中不斷地流注,只是沒有五蘊而無法與三界境界接觸,所以無法轉易為究竟清淨的種子而無法離開變易生死。他的種子不是究竟清淨,只是斷了分段生死的現行,變易生死的染汙種子都仍然繼續存在著,所以不究竟清淨而應該再加以變易,而成為究竟清淨的;那既然可以變易,則不能說已斷了變易生死。因此說,阿羅漢、辟支佛、大力菩薩意生身的境界,都仍然有變易生死。

二種死裡面,是因為從分段生死斷除的實證而說是我生已盡。說阿羅漢與辟支佛的證境叫作「虛偽煩惱已斷,所作已辦」,而不是依大乘法菩薩道的內容來說,而是因為所斷的虛偽煩惱是聲聞的七種學人還沒有斷盡。但對菩薩實證本來性淨涅槃的實證內容,以及佛地的無住處涅槃,那是完全不知的。

阿羅漢與辟支佛所斷的煩惱,使得他們不可能再接受後有,說他們不受後有,但不是他們已經斷盡一切煩惱,已經斷盡一切受生的這個緣故而說他是不受後有。因為有一些煩惱是阿羅漢跟辟支佛所不能斷除的。他們所能斷除的煩惱有兩種:第一種是住地煩惱,第二種是起煩惱。住地煩惱又分為四種:那是見一處住地、欲愛住地、色界愛住地、有愛住地(也就是無色界愛住地)。這四種住地煩惱,會生起一切的起煩惱;起煩惱之所以被稱為起,是因為這一類煩惱,都是在生起的每一剎那中,由覺知心意識及意根在每一剎那都相應的。

如果有煩惱是與覺知心不相應的,那種煩惱就叫作無始無明住地。這四種住地力,是一切上煩惱依種。如果沒有這四種住地來幫忙,一切的上煩惱也都生不起來。譬如,菩薩悟後若專注於斷盡思惑,沒有留惑潤生,那麼無始無明住地中的上煩惱也將起不來,因為已經沒有繼續生存的意願,對成佛相關的法義就不再探求,當然就不會再有上煩惱生起。一定要繼續保持一分的思惑、留著五陰,不想取無餘涅槃,繼續留在人間受生,無始無明住地所攝的上煩惱才會生起,這就是菩薩留惑潤生的道理所在,否則就無法修學成佛之道;所以說,「此四住地力,一切上煩惱依種」(《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無始無明住地所攝的上煩惱,沒有辦法用算數譬喻來說明它的數量。而無始無明住地的力量,對於有愛數四住地來說,其實無始無明住地的力量那是最大的。

無明住地是緣於無漏業的因,而出生了阿羅漢、辟支佛、大力菩薩等三種意生身;可是這三種聖人的意生身的出生以及無漏業的出生,還是都是依於無明住地。四種住地無明與無明住地的業,那是不相同的,無明住地是佛地所究竟斷盡的,是諸佛的菩提智才能斷盡的。阿羅漢、辟支佛只能斷四種住地的煩惱,無漏法並沒有窮盡,所以不能夠得到自在力,也沒有能力親自去證實它,因此說二乘聖者所證的無漏,還沒有究竟斷盡諸漏。

阿羅漢、辟支佛、最後身菩薩,被無始無明住地煩惱所覆障,對無始無明中的種種法,所應斷的煩惱沒有斷盡或者斷不究竟,仍有過失留存的解脫,仍有餘不淨的清淨,成就的是有餘的功德,而不是離一切過失的解脫,一切究竟清淨,成就一切功德。因此只知有餘苦、能斷有餘集、證有餘滅、修有餘道,只是得少分涅槃,是向涅槃的人。

如果能了知一切苦、斷除一切集、證得一切滅、修一切道,對於無常必壞的世間,能夠獲得常住涅槃,也就是不必出離三界外,住在無常壞世間裡,就已證得常住的涅槃,不是如同二乘聖人斷滅五蘊的涅槃;也在無覆護、無依的世間之中,作為這些世間的保護者、依止者。為什麼呢?因為法沒有優劣的緣故而得到涅槃,因為智慧平等所以得到涅槃,解脫平等所以得到涅槃,清淨平等所以得到涅槃,所以說涅槃其實只有一味,只有平等味,也就是解脫味。假使無明住地不斷除,或者斷除而沒有究竟,就無法得到一味、等味,也就是明解脫味。因為這樣對於超過恆河沙數等等所應斷的法,沒有斷或斷而不究竟,仍有無始無明,過恆河沙數等法就應得而不得、應證而未證。由於這些無明住地的積聚,便出生了一切大乘法中修道位應斷的煩惱、上煩惱。

因為這兩個煩惱相應而集合起來,就會產生大乘修道中所應斷的心上、止上煩惱、觀上煩惱、禪上煩惱等等上煩惱,這些上煩惱是超過恆河沙數的,都是依於無明住地而建立的,緣於無明住地而生起的。眾生心不相應的是無始無明住地,但由於上煩惱而出生了起煩惱,便剎那剎那與覺知心相應。超過恆河沙如來菩提智所應斷的法,都是無明住地所執持,都是依無明住地而出生、而建立、而增長。如果無明住地斷盡了,超過恆河沙等如來菩提智所應斷的法,也就都隨著斷盡。一切煩惱、上煩惱都斷除了,超過恆河沙數等如來所得一切諸法也就全部通達無礙了,這時一切智的見地已經遠離一切過失與惡法,獲得了一切的功德,成為法王、法主而於一切法得到了自在,這時就稱為如來等正覺,可以真正的師子吼說:「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

不受後有智慧有兩種:一是如來調御自身以及眾生,降伏四魔,得到不思議的法身,於所有的爾焰境界中都能夠得到無礙的法自在功德,沒有任何的法可修,也沒有任何境界可證了;已經到達了無所得地,從此以後不論造作任何的事業都將不可能再有所得了,而且具足十力,因此是世間最勇猛者;而且能夠上昇到最究竟的至高無上無所畏懼的境界,於一切爾焰之中,獲得無遮障的智慧觀行;而且不是由於他人的協助而獲得的,並且能夠作不受後有的師子吼,是因為已經有了究竟的不受後有智。

第二種不受後有智,是阿羅漢與辟支佛解脫生死的智慧,已經度過了生死的畏懼,次第證得解脫的快樂之後,得到不受後有的解脫;但他們所觀察的,其實只是到達第一個可以蘇息的涅槃地而已,那仍然不是最究竟的。他們所證得的境界,不會愚癡於諸法,不會繼續流轉於生死,他們所獲得生死解脫的境界,卻仍然是有餘地的境界,還有所餘諸法應證,所餘煩惱應斷,他們將來還必須要再進修去證得無上正等正覺。這是因為聲聞乘與緣覺乘的一切修行者,都要進入大乘法中,而大乘法其實就是成佛的法要,就是成佛之道;由於這個緣故,三乘其實也就是一乘,證得一乘道的人,才可能得到無上正等正覺,而無上正等正覺其實就是涅槃的功德,而涅槃的功德也就是如來的法身。得到究竟法身的人,才能夠究竟一乘道,這個人與如來沒有差別,也與法身沒有差別。如來也就是法身,得到究竟法身的人,他就是究竟通達一乘道的人,究竟的意思就是講沒有邊際,永不斷滅。

如來後際等住,無限齊時住、大悲沒有限齊時而安住於三界中不斷地利樂眾生,安慰世間,所以盡未來際所有的世間有緣眾生都會有如來在照顧,這樣的成就如來常住。如來隨著眾生心中之所欲而方便說法,其實都是歸屬於大乘法,並沒有三乘法可以說。而三乘法其實本來都是從唯一佛乘中分析出來講的,三乘菩提都應當攝歸一佛乘,所以唯一佛乘的道理其實就是第一義乘。

這一集的解說到此。

阿彌陀佛!


點擊數: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