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細內容
第117集
由 正莉老師開示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繼續收看正覺教團所製作的「三乘菩提之勝鬘經講記」系列節目。今天我們仍然延續上一集的主題「自性清淨心──如來藏」。
上一集節目最後我們談到說,菩薩五十二個階位之中總共有七類種性,我們已經介紹了「凡夫性的十信位」以及「習種性的十住位」,現在接著說「性種性的十行位」。菩薩在親證自性清淨心如來藏以後,就是七住位位不退的菩薩,接著繼續悟後起修,漸漸進修到十住位眼見佛性,證得世界身心如幻觀;十住位圓滿具足以後,接著是要進入「性種性的十行位」的位階。這裡為什麼叫作性種性呢?因為在七住位,能夠證得自性清淨心如來藏;在十住位能夠眼見佛性,證得世界身心如幻觀的時候,已經圓滿具足十住位的所有功德,已經發起菩薩性,進入「性種性的十行位」。雖然說已經發起了菩薩性,還得要繼續長養菩薩性,乃至增長廣大菩薩性;所以,十行位菩薩又叫作十長養。
這個所謂「十長養」,就是長養聖胎、長養菩薩性的十個階段。性種性的十行位,在這個階段裡面函蓋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要轉依如來藏的本來自性清淨體性,也就是轉依如來藏的清淨性,還要轉依如來藏的真實性、直心性、不造作性、無染汙性以及中道性,這是十行位菩薩所要轉依的心性。第二個部分,是要長養聖胎、長養菩薩性,也就是說,要能夠努力去除異生性、凡夫性,要能夠努力行菩薩行。這當中的十個階段,是以十種行來長養聖胎、長養菩薩性,所以說十行位是要努力去除異生性而發起聖性,也就是要能夠從原來的習種性轉變成為聖性種性。這意思是說,在十行位之中最重要的部分,是要把我執加以降伏,要把過去習種性的那些性障習氣加以消除,也就是要消除凡夫異生的習性,開始修習長養聖性。並且在十行位修習長養聖性當中,值得我們注意的,是要培植大福德。對於一個發大心而勇猛精進的菩薩來說,其他的條件都容易依靠善知識的教導而具足;唯獨福德、功德這件事,則必須依靠自己從過去無量世以來不斷地累積上來。因為明心要有明心的福德,見性也要有見性的福德,入地也要有入地的福德。這意思是說,佛道上的每一個位階,都有相應的福德要去圓滿具足。
所以,如果想要進入「性種性的十行位」,想要圓滿性種性,也得要有相應的福德、功德,差一點點都不行,差一點點就不能度過十行位,無論在別的條件上面如何努力,這一關就是過不去。所以我們可以這麼說,明心見性圓滿十住位以後,就是純粹要為眾生作事情,要廣修六度萬行;接著,在十行位即將圓滿的時候,要證得七轉識「猶如陽焰」的現觀,才可能進入到下一個階位,所謂「道種性的十迴向位」。至於「十迴向位」中所說的迴向的意思,是說以大悲心救護一切眾生。這個道種性的十迴向位,又叫作「十金剛」,因為十迴向位所有的迴向,統統都是在利益眾生、救護眾生迴入正道的金剛行──也就是破邪顯正的金剛行。從第一個迴向位「救護一切眾生離眾生相迴向」開始,一直到第十個迴向位「法界無量迴向」,全部都是金剛行。
在十迴向位裡面,初迴向位非常重要,因為初迴向位「救護一切眾生離眾生相迴向」,如果作得好的話,那麼其他的九個迴向也就不是問題了。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凡夫眾生非常堅固地執著我見,所以當菩薩想要救護眾生離眾生相、離邪見深坑時,非常不容易,所以菩薩必須要用這個堅固猶如金剛一般的身口意行來救護眾生。就像《地藏經》所說的:【南閻浮提眾生,其性剛強,難調難伏。】(《地藏菩薩本願經》卷2)為什麼說南閻浮提眾生的心性剛強,難調難伏呢?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堅固地執著我見相,導致這個見取見非常頑強。當菩薩想要救他遠離邪見時,他也許會反過來說菩薩是邪魔外道。而在初迴向位,所謂「救護一切眾生離眾生相迴向」,這個眾生相是指什麼呢?就是《金剛經》裡面所說的四相,也就是「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這當中的一個。而這個「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這四相是怎麼產生的?乃是由於我見相而產生,因為有我,就有了相對的你,這就是人相;接著有了第三者他,這樣具足你、我、他,就是眾生相。什麼是壽者相呢?是說一切有為法、生滅法,都有一個過程,都是有起有滅,就是壽者相;例如一期的生死,就是壽者相。總而言之,眾生由於堅固地執著我見相,於是有了四相,因此不得解脫。
所以,佛經裡面開示說:【善男子!彼修道者不除我相,是故不能入清淨覺。】(《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卷1)意思是說,修道的人不能斷除我相,那麼就不能證入清淨覺。因此,若想要利益眾生、救護眾生迴入正道,就是要先行第一個迴向:救護一切眾生離眾生相迴向。也就是要幫助眾生斷我見,離開六識論邪見,迴入八識論正道上面來。這個「道種性的十迴向位」菩薩,為什麼叫作道種性?這是說,想要實踐修道性的種性,實踐修道性的功能差別,是要有猶如金剛一樣的堅定心志,為了護持正法、救護眾生,這樣在佛菩提道上圓滿成就「道種性的十迴向位」。心心念念迴向救護眾生,心心念念迴向護持正法,心心念念迴向正法恆常永續流傳,心心念念迴向眾生也有因緣能修學正法,心心念念迴向成就究竟佛道,這就是「道種性的十迴向位」菩薩。我們簡單地說,道種性的十迴向位菩薩所要作的,主要就是要能夠「破邪顯正」──破斥邪說以顯揚正法;並且救護眾生遠離邪見,遠離邪師的邪教導,就是要能夠救護眾生迴向正道。也就是說,十迴向位努力護持正法、努力救護眾生,這是在佛菩提道上三賢位的最後一個階段,是要能夠圓滿具足道種性。
當十迴向位菩薩,在道種性的修證上能夠圓滿具足,證得猶如夢境的現觀,也就是證得如夢觀的時候,那表示他已經圓滿十迴向位的所有功德。這個時候,有很多的果德可以檢查,例如當十迴向位圓滿準備要進入初地的時候,必須「永伏性障如阿羅漢」,也就是要斷除大乘見道所斷的異生性,不是只有斷二乘見道所斷的異生性而已;其實在六住位加行位斷我見的時候,已經斷除二乘見道所應斷的異生性,可是因為大乘見道所應斷的異生性非常深廣,所以說從七住位真見道開始,一直到十迴向位圓滿之前,這麼長遠的過程當中,都是努力在斷除大乘見道所應斷的異生性上面去努力斷除。
這樣斷除了大乘見道所應斷的異生性以後,並且也已經發起了初禪,離開了欲界生,可以永伏性障如阿羅漢。也就是說,在十迴向位圓滿即將進入初地時,第一個條件是要「永伏性障如阿羅漢」,要發起聖性,才能進入初地聖位菩薩。第二個條件,是在三賢位的時候,要能夠修集入地所須的廣大福德。也就是說,在十迴向位乃至更早之前,修菩薩道的過程中要能夠努力護持正法、破邪顯正,救護眾生遠離邪見、遠離邪教導;這樣來修集入地所須的廣大福德,當然還要加上「財施、法施、無畏施」,尤其是以法布施、護持正法、救護眾生、破邪顯正等所修集來的,才是入地所須的廣大福德。這是想要進入初地入地心的第二個重要條件。第三個條件,是要熏習道種智,要準備入地所應該有的初分道種智,例如《楞伽經》中所說的五法、三自性、七種性自性、七種第一義以及百法明門的修習。在入地之前必須要有初分的道種智。當十迴向滿心位菩薩具足前面所講的條件以後,還必須胡跪在佛聖像前,依據《華嚴經》〈十地品〉中的十無盡願,在佛聖像前勇敢地發十無盡願,利樂眾生永無止境,乃至成佛都不捨棄十無盡願,這樣發起十無盡願的增上意樂,才能轉入初地入地心。
以上所說,我們概略地介紹進入初地的基本條件。此外,進入初地還必須完成所謂的「非安立諦三品心」以及「緣安立諦十六品心、九品心」的觀行完成才能入地。進入初地以後,是下一個階段「聖種性的十地行」菩薩。聖種性的十地行菩薩,在剛轉入初地入地心時,屬於大乘見道的通達位;接下去才是進入修道位,也就是從初地住地心一直到十地滿地心,是見道通達位後的修道位;乃至進入等覺位,叫作等覺性,仍然屬於修道位,而最後身菩薩乃是妙覺性;這樣五十二個菩薩地,總共有七類種性,圓滿究竟佛道時就是究竟成佛。
這意思是說,大乘佛菩提道的修證次第,是以菩薩五十二個階位函蓋七類種性的修行,作為整個修證的歷程。整個修證的歷程,是以如來藏為核心,所詮釋的理趣則是第一義諦的正知見,也就是如來藏妙法。整部《勝鬘經》所說,主要是在攝受如來藏正法,這個攝受正法最重要的地方,是在宣講唯一佛乘的一乘道;這個唯一佛乘的一乘道,它的核心正是自性清淨心如來藏。也就是說,整個佛法的內涵是以如來藏貫串起來的,而菩薩宣演如來藏妙法就是在作獅子吼。
接下來,我們看 平實導師《勝鬘經講記》第六輯裡面一段經文的開示:【勝鬘夫人說是難解之法問於佛時,佛即隨喜:「如是!如是!自性清淨心而有染污,難可了知。有二法難可了知:謂自性清淨心難可了知,彼心為煩惱所染亦難了知。如此二法,汝及成就大法菩薩摩訶薩乃能聽受,諸餘聲聞唯信佛語。」】(《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這段經文的大意是說,勝鬘夫人說出了前面這些很難使人理解的法之後,她來向 佛請問的時候,佛隨喜讚歎說:「是啊!是啊!就像妳講的這樣!就像妳講的這樣!這個自性清淨心卻有染汙,真的是很難使人能夠了知的。也就是說,這裡面有兩個法是很難使人能夠了知的:第一、就是自性清淨心如來藏到底在哪裡?這個很難使人了知;第二、就是自性清淨心如來藏竟然會被煩惱所染汙了,這個也真的是很難使人了知。可是這樣的兩種法,也只有勝鬘夫人以及成就大法的大菩薩們,才能夠聽得懂,也才能夠受持;至於其他的人,就像那些不迴心大乘法的聲聞人,他們也只能相信佛所說的聖教,可是他們卻無法了知。」
自古以來,在禪門中想求開悟的禪和子們,為了尋找自性清淨心如來藏,一生中尋尋覓覓找都找不到,苦不堪言,所以說參禪如喪考妣。所以在民間,有一句話說「走江湖」,這原本是禪門裡面的話語,意思是說到處去參訪善知識的意思。這個「走江湖」的走是跑的意思,江是講江西,湖是講湖南;意思是說,在江西與湖南之間來往奔走的意思。因為在唐朝時期,那個時候這兩地的禪法很興盛,當時有名的兩位大禪師,一位是江西的馬祖道一,一位是湖南的石頭希遷,於是禪和子們在江西與湖南之間來往奔走,稱為「走江湖」。為什麼禪和子們要辛苦走江湖?就是為了要明心證真如,為了要把自性清淨心──如來藏找出來,這在禪門裡頭叫作明心開悟。
時間的關係,今天講到這裡,下一集我們繼續講「自性清淨心──如來藏」。謝謝您的收看!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