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細內容
第122集
由 正益老師開示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我們今天要講的題目是「修道正因」。在佛法上,我們知道這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要非常久,而且要證悟佛菩提,就是代表要有智慧。智慧是什麼?智慧就是知道一切諸法所有的一切的原理;所以,如來以親證了無上正等正覺,而說實際上一切有一個根本因,這根本因就是如來藏妙法,這個法就是每個人都具備的第八識。
所以,八識從一開始,包括從安世高來到中國,他算是非常早的一位譯師了,他從東漢桓帝的時候就來到中國,他又開始翻譯阿含部的一部經典,這部經典就已經告訴我們,實際上有一個識是入胎的,那時候的名色就是五陰,他翻譯叫作名字。因為大家並不是很清楚名色五陰之外的識是什麼?其實在印度的時候《奧義書》裡面就已經去談到,談到什麼呢?就是說除了六識以外,還有一個末那意根,也就是說以前就知道有七個識。但是世間上有些人,他並不清楚這道理,他反而就退回去只有六個識,實際上這是連印度的這些哲學家或是哲學思想都不如。
實際上佛法當然不是思想,因為佛法就是要親證一切的法是經過如來藏出生之後才現起的,包括我們現在所看到一切世間的種種顯色以及光暗——以及光明、黑暗種種,以及顏色的變化種種——這些都是如來藏變化給我們的。所以這些經過科學家來證明發現說,同樣的顏色在不一樣的場合裡面——實際上我們眼睛沒有壞——可是看到卻是不一樣的顏色,明暗也是如此。為什麼呢?因為如來藏就根據七轉識的心所「想」來變化而成,這就是因為人的眾同分然後變化的;至於其他生物呢?其他種類的族群,有可能有不一樣的一個變化性。所以,包括說顏色、明暗種種都是如來藏所變現的,這就是內相分跟實際上的塵相(在外面的外相分)是不同的,這是科學家已經很清楚地告訴我們,這也符合佛法的一個正理。
從修道來說,既然有這個根本心如來藏,那祂到底是什麼?一切都跟祂的關係又是什麼?所以在佛經有說到祂是一切的諸法的一個根本。也就是說,一切諸法來自於種子變現成為現行的法;這個根本就有一個根本因,然後你才有辦法將儲藏的這個種子因把它變生現法;而成為現法之後,要時時能夠保持存在,因此要依種種來為緣,其中最重要的緣,當然就是如來藏不斷地流注、不斷流注,然後在過程中一切眾生不斷地造業,造業的話就會將這樣的習氣,或是造這現行種種——這些煩惱、業種種種——這些的過程中,再把種子不斷地回熏,回熏到這個種子,讓這八識田中有更多的種種因應未來世的果報,乃至於現在的心識的流注。
所以說,學佛的話知道說,如果這一切都虛妄的如佛所說,那是不是自己應當作一個抉擇來親近善知識,然後隨順善知識的教導,接受善知識的說明,然後相信佛法它就是要去修除七轉識的雜染,然後來親證這一個本來的心地。所以這方面是非常難以信受的,因為要找如來藏的過程非常的困難,不是一般的善根就可以來成就。善知識也不應當隨意來說這個法,為什麼?因為有的人他會毀謗,所以毀謗了以後,他就下墮三惡道;實際上,毀謗如來藏、毀謗菩薩藏這樣的法,就是直接變成一闡提,就是變成沒有善根的眾生了。
我們從佛法來看就應該先去瞭解說,如果世間的一般宗教,到底他們要相信的是什麼?目的是什麼?那佛法為什麼不是宗教?因為一般的宗教,它主張有個主宰,一切萬事萬物都是祂出生的,所以祂本身沒有一個平等因,就是一出來就是一個不平等的根本因。既然這個不平等因的主宰,祂出生一切萬法,出生一切眾生,那祂為什麼不把眾生出生得好一點?祂創造這個一切萬事萬物的時候,為什麼有這麼多的瑕疵?而且祂創造一切諸法的時候,為什麼不能夠讓這器世間——就是環境,能夠讓人很順利的知道應當如何來調伏,或是改變自己惡念來轉化自己不善的念頭?明明祂可以創造的,那祂為什麼不作?對於這樣懈怠乃至於說放縱祂所創造的眾生,這樣我們來稱為這個主宰,實際上這樣主宰當然是有虧職守的;而且這樣主宰到底知不知道人生或是一切眾生的痛苦?祂有沒有悲愍心呢?祂還繼續創造了惡道,惡道讓眾生下墮種種……。也就是說,這些的理論它本身是自我矛盾的,我們只能說外教或是外道這種外於本心去談種種的法,它基於一個不平等因,一切的眾生就是要在祂的創造之下,然後也不知道要作什麼,最後只能夠相信祂;完全是在一個迷信,不是一個正信的理路上來走自己的信仰。
而佛法不是這樣,佛法說實際上沒有這樣的主宰存在。一切的眾生都是實際上由過去生的業力,然後他可以扭轉這些的話呢,就是靠自己的願力來行這個佛道,最後他會親證這個最高無上的成佛的佛菩提道,成就無上正等正覺。他會證得每一位眾生都有個平等因,而且達到極致——成就佛果。所以,如來在示現這些諸法的時候,(悉達多太子)祂出家、祂去靜坐、祂去苦行,就是把所有的修學都把它用在祂的修行方式上,然後告訴我們這些修行是錯誤的。為什麼有人要靜坐?因為他覺得世間的人,他都一直在動、一直在喧鬧,所以他們要靜坐,認為這樣就可以背離世間,實際上這樣還不是真正的。然後再有的人,他認為世間上的人都是在行樂,不管是五欲之樂或種種之樂,然後就要改變,因此他們就行苦行;可是 如來經過六年苦行,祂也是發現這樣的方法是錯誤的,不能導致真正的開悟。所以,靜坐和苦行,如來已經在這過程中示現給一切眾生,這些都不是真正的法。
所以,真正的法必須要能知道哪些的見解是錯誤的,所以有身見、邊見等等的五利使,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身見。因為意識心,大家會認為有這個心很好,祂應該是一直常住不會壞的,乃至於要死的時候還是想:「我應該會繼續保有著意識心,只是很多東西我都會失去了。」要等到他去投胎的時候,他才發現這一切的東西都不見了,與他所想的不一樣了。所以修道的正因,必須要從知道三界的有為法它都是有生必滅,不會有三界有為法它是常住的。而這不可思議的如來藏第八識,祂就是在能夠變現這三界諸法,所以我們才要看說,那應當怎麼樣去找到祂;因為佛法不離世間覺,既然能夠出生世間種種法,有智慧的菩薩還是可以找得到。所以,菩薩要靠這六度波羅蜜的修學,不斷地知道正確的道理,不斷地將自己好的習氣不斷地展現出來。
所以,《華嚴經》有說菩薩有十種習氣,當然我們這地方是說好的習氣。菩薩他有善根的習氣,他知道要不斷地積累善根、福德資糧,不斷地改變自己不好的心性,讓不好的心性可以剔除。菩薩有見佛的習氣,他想要看到佛(不是世間上所說「我就是佛」這樣的隨意亂說),菩薩是真正想要看到真正證得無上正等正覺、一切種智圓滿、如來十力具足的佛;不是世間的人,他自稱他也是佛,實際上他連如來的十力,你請他當場解釋,他一句話都說不出來,因為他們並不清楚佛法,他們只知道說有佛這樣的框架或是幌子,把它當成幌子拿來欺騙人,他覺得就可以受人供養;這樣如來是經過親證的。所以我們可以從這樣來看,菩薩有許許多多習氣,還有在清淨土受生的習氣,菩薩會想要受生到清淨的世界,因為清淨世界可以讓自己的心可以繼續修學。然而菩薩還有大願的習氣,為什麼呢?因為菩薩願意有行菩薩行的習氣,菩薩行願於世間,依著菩薩的悲願而到不清淨的世界上去,所以這也是菩薩的習氣;雖然在不清淨的世界,就宛如我們目前的世界,我們目前的世界是屬於 釋迦牟尼佛的末法時期,因為 釋迦牟尼佛有說正法五百年,然後像法一千年,末法時期一萬年,我們現在離開 釋迦牟尼佛已經有兩千多年了,所以這已經是進入了末法時期了;在這個最後九千年,菩薩就因為這樣的習氣,然後可以安住,因為雖然世間一切都很痛苦,可是菩薩在這過程中,他不會猶豫,他因為有一個「願」來支撐。他也有波羅蜜的習氣,所以六度波羅蜜他一樣修持,將來入地以後,他來修持十波羅蜜。所以,菩薩靠著這樣在佛菩提上的不斷地增長的習氣,最後不斷地在這個世間成就諸法,最後會成佛。
所以修道正因,就是要歸依三寶,仰仗於三寶的功德,不斷地往前繼續來修學;然後知道這一切應當有一個平等因,雖然還沒有親證到自己的自心如來藏,但是應當要知道這一定是存在而無可質疑。我們來看一段經文,《菩薩瓔珞本業經》說:【若修第六般若波羅蜜正觀現在前,復值諸佛菩薩知識所護故,出到第七住常住不退。自此七住以前名為退分。】(《菩薩瓔珞本業經》卷1)也就是說,「般若波羅蜜正觀現在前」,這樣的明心還沒有辦法產生最後的一個決定,雖然對於聖位菩薩來說,他示現於人間的時候是很快,然後可以經過多剎那他就會決定;但是如果是對於三賢位的菩薩,或是說才剛證悟菩薩,他是很困難的,他必須要直接得到諸佛菩薩、還有善知識的護持,如果沒有的話,他就沒有辦法安住。也就是說,經文這邊就說得是非常斬釘截鐵啊!所以,為什麼說一個人證悟以後還要沒有慢心,在證悟前就沒有慢心,證悟之後更要沒有慢心,要從經典中去抉擇,而不是從世間人的談論中去抉擇自己的明心是對或錯。
在中國已經有禪宗的公案,一千多則的公案來告訴我們說哪些是屬於明心的公案,這些公案因為都含有明心的密意存在,所以一般人並不是很瞭解。也就是說,如果一個人要宣稱他已經明心了,他應當能夠理解這個明心的公案,不應當說他對於公案是完全不懂得;因此,如果不能夠作正當解釋,像是把趙州禪師「喝茶去」,當成是說因為那時候是喝茶時間,所以喝茶去,這樣的話,就是對於明心之法,他也不瞭解。因為佛法是甚深極甚深,不是世間的可思議法可以達成的;世間的修道不是佛法所說的修道,因為佛法的修不是世間所以為的在作個人心性的調整,然後清心寡欲,然後有人來侮辱我的時候,我不要生氣。不!佛法都是依第一義來說,然後從第一義來方便流出二乘菩提。實際上,我們要成佛當然要回到第一義,所以對於真正的見道來說,就要瞭解這第一義。即使是往生淨土上品中生也是要解第一義,如果沒有證悟,也不想要接觸到大乘第一義諦,實際上他能夠出生就是上品下生,這還算是比較好的;如果說他也沒什麼信心,他最後就是出生在佛國的邊地,那這樣就很可惜。
應當來說,不應該排斥第一義諦,或是說認為我應該不會通盤地瞭解。實際上佛法來說,就是因各種的「義」來安立這阿賴耶識或心,乃至於成佛的無垢識的種種名字;為什麼要這樣作呢?因為佛法它的面向非常廣,所以要能夠隨著各種義來作安立種種的名字,這就是《成唯識論》所說的:「而隨義別立種種名。」(《成唯識論》卷3)意思是說,第八識雖然每一位有情他都有,可是你不可能只說第八識而不說說祂的種種法、種種的體性;那在說明的時候,你為了讓眾生能夠方便來理解這第一義諦,所以你就幫祂取「異熟識」,因為什麼?因為祂會有異熟生、異熟死,不是第八識本身有異熟生、異熟死,而是第八識祂能夠變現七轉識,然後種子有異熟的生死、異熟的生滅種種,應該說種子有異熟的生滅。
那我們來看對於真見道跟阿賴耶識的親證到底有關係是什麼呢?《成唯識論》這麼說:【已入見道諸菩薩眾得真現觀名為勝者。彼能證解阿賴耶識。】(《成唯識論》卷3)也就是說,真正能夠作諦現觀的菩薩,他這樣稱為真見道;入了真見道,他就是能夠證解、能夠親證、能夠知道(因為親證,你才可能勝解)這個阿賴耶識。所以,雖然對於阿賴耶識的種種法不是全然可以知道,但是你知道了祂目前就是你的真心,祂就是一個不壞的心,祂的「真」是因為祂一直會存在;如果從種子來說,它必須要來予以汰換,然後讓七轉識的種子可以清淨,所以它從這一點來說,它未來還要變化是因為從種子,所以沒辦法說這時候是全然的清淨,所以又可以說是「非真」。所以,「真、非真」就看是從哪個角度來作這個顯示。到佛地完全無有垢染,所以稱無垢識。
因此在佛法裡面,就把找到這第八識阿賴耶識稱為明心。因為 玄奘大師也說當祂有種種名,其中就有個「心」,而且為了強調這個,《成唯識論》又說:「雖見道前未能證解阿賴耶識。」(《成唯識論》卷3)再重複強調一次:也就是說,你沒有見道前,就是沒有證解阿賴耶識;有見道,就是找到了這阿賴耶識,能夠證解阿賴耶識,所以不應當有所淆訛。
好,我們今天就講到這裡。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