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惟如來

第124集
由 正益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

我們今天要講的子題是「仰惟如來」。就是說,到底怎樣的善男子、善女人,是在佛法上不斷地作這樣的修持;如果不是能夠理解佛法,那確實很難。因此,勝鬘夫人就說了,第一種就是要「成就法智」。

所謂成就法智,就在說明這種學人他最後會親證這個法,可是他親證了這個法,他是無師智,不用特別有人來指導他,他也可以。因此這個法,他因為親證成就,然後有了這樣的智慧,所以他有非常高的證量。通常這樣的菩薩,他都是至少是入地,甚至是三地,因為他還沒有修學四禪八定,所以我們就方便說他是三地的證量;依三地心,就是說他證悟以後會很快就得到三地。以這樣來說,這樣的無師智的話,是菩薩在修學的過程中一定會出現的。因為,有的菩薩會依 如來的指示他去哪裡、哪裡(哪一個世界去投胎),去投胎以後,當那邊的法主;雖然他聖位了(他已經是聖位菩薩),可是他投胎以後,因為有胎昧或是有一些種種,因此他就不知道過去生自己是什麼;可是因為有 如來的護持,所以他最後會明心,然後眼見佛性,就完成他應擔的使命,所以這是第一種人。

第二種善男子、善女人他是什麼呢?他就會隨順這個法智,也就是說他會去尋找善知識。當然也不是說第一種不會尋找善知識,只是那時候的世界的善知識可能都不如他,或是正如他的也有可能是聖位菩薩,那只要給他一點點教導就可以了。而我們這裡所說的第二種的善男子、善女人隨順於法智,就是說他要對善知識作簡擇。他可能對於第一義諦的法已經熏習很久了,有可能過去生有證悟,也可能過去生沒有證悟,那證悟是第一次,他對於第一義諦的法,他是全然信受。他不會這地方看到說,這地方說這種法界的實相,那地方是第八識,又有地方說這叫心,他就會弄到很糊塗,不會!他會最後知道說:實際上這是根據各種面向來說的法,這個法實際上都歸於如來藏,就是一個法,這如來藏就是第八識,就是眾生的法身。

他最後就會因為這樣的智慧,在親證之後發起了般若智慧,得到根本無分別智。也就是說,在這個過程中他知道了佛法實際上不能離開根本心,只是什麼時候要親證這個心?不知道!這就像禪宗所說的:「不識本心,你學法沒有真正的益處。」一定要找到這個本心,這就是佛法。因為以根本為出發,然後你才會知道根本心以後產生智慧,這叫根本智。因為第八識本身,祂是清淨、無為,祂雖然出生種種的法,可是祂沒有見聞覺知在自己的身上,而把見聞覺知性給了六識,乃至於說這種種一些知覺的法,祂給了這些諸識去作分別、了別,可祂自己不會對六塵上來起分別。所以,我們就知道說,這樣的話沒有見聞覺知性,這樣的不會六入的這個心體,祂非常的特別。也就是說,祂有這樣的標示,所以眾生如果說自稱開悟,而不瞭解這道理,而也沒有辦法信受,然後隨便說自己開悟,這樣的話就是自己造業——因為自己未悟言悟、未證言證——那這樣的罪業是很重的,都是地獄業。

因此,隨順這個法智,他會在這過程中不斷地經過善知識的教導和修學,他最後能夠安忍,然後就能夠發起種種的智慧;那去觀察一切眾生都有這樣的一個心體,所以他也能夠安忍,最後就發起了類智的智慧。所以說這樣的法,祂確實難以親證,因為這樣的空性無雜染的心,卻是跟我們意識心有雜染心是一起的,因為八識和合於世間。

所以,到底怎樣才能找得到?如來為了讓眾生可以找得到這個法、親證這個法,因此 如來就有施設方便,所以有教外別傳,從西方一直傳到中國。對於中國本身的風土民情種種,有須要教理上整個開拓出來來信受,因此當 玄奘大師到了印度,將這經論帶回到中國以後,得到皇帝唐太宗、唐高宗的護持,所以大家都不敢有所質疑。當然也是由於 玄奘菩薩他本身的威德,以及 玄奘菩薩學問以及修證,所以第八識的真唯識量這個義理,就在中國得以盛行。再加上中國本身有許許多多的大乘、菩薩乘的學人出生,他們不斷地來護持這個法,不斷想要親證這個法,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善男子、善女人隨順法智」來護持正法的菩薩。

再加上中國有很好的倫理道德的一個基礎,使得社會不會被扭曲去接觸到密教——喇嘛教——就是我們現在所稱為西藏密教的種種法的一個汙染。因為這汙染是在於說:有人認為男女雙修可以得到佛果。實際上,釋迦牟尼佛沒有,任何一尊佛也沒有,就只有密教他們認為這樣可以。因此,這個雜染法沒有辦法在中國來立足,是因為中國人有非常清淨的一個道德基礎;所以這樣種種因素加起來,就使得說廣傳禪宗這個法的基礎就奠定下來。所以在 玄奘菩薩之後,禪宗就得以廣傳,六祖慧能他不識字,由於他不識字的結果,就代表說,可以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前面這直指人心是可以成就的。因為也有諸佛菩薩的護持,知道願意在這像法時間、末法時間不斷地出生的菩薩們非常地勇猛,因此 如來就將這個相傳於師徒之間的真正能開悟的法,然後來傳到了中國。實際上,這個法也沒有再回到印度去,因為印度後來就變成密教的一個不清淨的世界;隨著回教大軍來到印度、侵略了印度,因此密教就也結束了,而真正的佛教在之前很早就已經結束了。

那也就是說,佛法的契機是在哪裡呢?佛法命脈是在哪裡?實際上 如來都說得很清楚,實際上就是在這群大乘的善男子、善女人,也就是說,就是實際上在這東北的震旦——就是中國。在這地方,大乘菩薩會來這裡繼續安身立命,然後找到自己的法身如來藏,所以讓這個法繼續地往前行;也因為這樣不斷地出生入死,所以會有許許多多的不可思議的功德,以及成就不可思議的資糧種種,這就是末代中國的學佛人所負擔的一個使命。

對於我們來說,讓這個佛法存續是很重要的。因為對於二乘人或是世間的凡夫來說,他們關心是不是能夠得到生死的解脫;但是比起這件事情來說,大乘菩薩更關心的是這個法是不是能夠存續下去,因為只要這個法能夠存續下去,可以帶著許許多多的修學者,他們就很快可以去極樂世界啦!然後他們不用去擔心未來會怎麼樣,因為去極樂世界的人一定可以成佛,所以總是要有人留下來護持這個法。所以大乘菩薩因為有悲心、有悲願,有這種真正的智行,所以願意在這樣的世界裡面不斷地留下來。所以不論這世界怎麼苦,這對於菩薩來說都能夠安忍,所以娑婆世界稱為堪忍的世界,就是能夠堪受眾生的侵害,堪受眾生的侮辱,因為佛法比這個重要得多。佛法的存續,可以讓一位又一位的凡夫眾生,他可以生往 阿彌陀佛的極樂淨土,在這個安樂世界裡面終究可以得到他的法身慧命,而且最後能夠成佛。所以,這就是看起來好像沒有那麼很厲害的菩薩,可是他在隨順這個法智,他卻能夠作如此不可思議的貢獻,就是因為他有這樣的願——願力這樣的心智。

好,我們來說第三種,第三種菩薩或是善男子、善女人,他不確定他是不是瞭解 如來所說的法,他就是不會毀謗,他會說這個法就是 如來可以親證,那他自身是不行的,但他信受 如來,然後不會來毀謗這個法是錯誤的。不會像有的人,他會自己自我去毀傷,他會認為說:「如來藏的法,我沒有聽過,而且現在的科學家,他們那麼厲害,他們為什麼沒有找到自己的如來藏?」或者是說:「考古學家都說你們這個大乘經典是後來才出現的。」因此,他們作種種不如理的一個思惟,就使得他們沒有辦法往前,自我毀傷。

至於第三種這種善男子、善女人,他還好,反正他就相信說他的能力沒有辦法親證,那也沒有關係,因為只要有第二種隨順法智的善男子、善女人一起來護持,第一種成就法智的這種大善知識、大菩薩,讓法可以繼續在這個娑婆世界能夠繼續地延續,讓這宗門法教闡揚出來,就可以讓這個第一義諦的法不會受到破壞。就算是不斷地有惡人出現,可是第一義諦的法還是會存在於世間,這就是菩薩所要完成的使命;而且可以讓這些「仰惟如來」的許許多多的眾生,凡夫乃至於明智菩薩,都可以往生到極樂淨土,不至於再受輪迴的痛苦、痛楚。

所以,三乘菩提實際上是由菩薩們來護持、來成就的。因為聲聞的初果,他一捨報就已經不在人間了,等他再來人間,釋迦牟尼佛的末法時期早就過了。因為六欲天(欲界六天)之中,實際上就第一天(四天王天它一天),就等於人世間五十年,然後它總共有五百年的壽命,所以這樣長的時間當然會超過我們這個末法的時期。因此,我們沒有辦法奢望聲聞人來理解大乘法,當然更不可能奢望聲聞人來護持他自己的聲聞法,因為他們很快都走了,所以只有菩薩能夠護持。因為真正的涅槃,是 佛所說的大乘涅槃,二乘涅槃是 如來所施設的方便。

對於許許多多的人,他們認為說「這個真如到底是心體還是法性」,他是不清楚的。所以他們親證真如的話,他們也會來質疑:那到底真正親證的這個法是什麼?當然一定要找到能夠生萬法的這個心體,在經典有時候稱為真如。在《大般若波羅蜜多經》裡面有說:【真如雖生諸法而真如不生,是名法身。】(《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569)也就是說,真如就是法身。這能夠出生諸法,所以代表說祂就是一個心,所以就是如來藏心,也是第八識,所以這個沒有什麼淆訛。

你又說證悟者他可以現觀,現觀這第八識祂所顯示出來的無為、清淨,所以這方面這個法性,也可以稱為真如。所以這樣的甚深法不是一般人所理解的,所以 如來才要用教外別傳;這樣的傳授,這樣的心地法門,讓人可以得到印證,而不是只有教門。教門是大家都可以閱讀的,可是教門的閱讀,因為沒有寫出密意出來,所以一般人還是不太懂;然後這密意的話,就是要透過禪宗的錘鍊,所以宗門和教門是要互相的在一起的。

那 如來也知道說,護持這正法很困難,所以就將這個法門傳到了中國,所以這個法門一直存在。平實導師將這個法門暢演出來,讓我們知道說禪門的修證,不是像世間人所以為的那麼單純;禪門還有見性,見性這地方說的是眼見佛性,然後眼見佛性的話,你才知道說 如來祂的眼見佛性是不可思議的。也透過禪宗來讓我們知道說,除了眼見佛性以外,還有牢關,要真正地過了牢關才算是參學事畢。可是,這還是對於教外別傳來說的,因為這時候學人還沒有辦法說他就是入地的聖位菩薩啦!因為要入聖位,他必須要有聖位的實質,所以他必須要確定他是有三果阿那含的解脫能力,因此在修學上的話,應當是以不斷地回到教門然後來印證。即使是說《瑜伽師地論》根本大論,那也是教門,然後《成唯識論》也是教門,最後學人雖然能夠滿足禪宗的思索親證,那一樣要在教門上然後再來往前。所以宗門禪宗的方式,可以讓一位菩薩——可以快速地有因緣來證悟這個法;再透過護持正法讓自己的功德不斷地增長,可以快速地滿足這世界所需的種種應當具備聖位之前許許多多的功德,然後可以少分、多分乃至不斷地努力。所以,這個明心證真以及重關見佛性之法,真的是難可思議!

我們舉一段為例:【先師道:如何是諸佛出身處?熏風自南來,殿閣生微凉。妙喜又却不然(妙喜就是大慧宗杲禪師):如何是諸佛出身處?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大慧普覺禪師普說》卷2)目前在禪宗的公案裡面,許許多多都是講破參明心的,然後 平實導師開啟了說,實際上有重關。剛才唸的這一個如,這樣的眼見佛性,這樣不可思議的這樣的法,所以期勉大眾能夠這樣在 平實導師的教導下,不斷地努力精進護持正法圓滿佛菩提,然後成就佛道。

好,今天我們就講到這裡。

阿彌陀佛!


點擊數: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