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恩、三寶、勝義僧(一)

第106集
由 正潔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繼續收看「三乘菩提之勝鬘經講記」。

我們這一次的單元,內容主要相對應《勝鬘經講記》第六輯128頁到166頁將近四十頁這樣子的內容。那這一段講記當中主要的法義,我們如果把它歸納成兩點,而用來作為這一次影片主要解說的內容來說的話,那可以有兩點如下:第一個就是三寶——佛寶、法寶、僧寶;第二個則是相關於《勝鬘經》這底下這一段經文,所謂的:【剎那善心非煩惱所染,剎那不善心亦非煩惱所染;煩惱不觸心,心不觸煩惱;云何不觸法而能得染心?世尊!然有煩惱,有煩惱染心;自性清淨心而有染者,難可了知,唯佛世尊實眼實智,為法根本,為通達法,為正法依,如實知見。】(《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

那我們就先來依於《大乘本生心地觀經》還有《金光明最勝王經》,來解說兩個重點當中的第一點,「三寶」。因為關於《勝鬘經》經文當中相關殊勝法義的部分,需要請讀者們自行參閱一下 平實導師第六輯相關的內容,我們這邊的錄影主要只是作為一個輔助、補充,一個參考而已。

我們先來唸一下《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卷2相關於三寶的部分。《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卷第2〈報恩品〉第2之上〉,在經文當中,世尊為 彌勒菩薩說了底下這樣子的一些話,世尊說:【我今演說心地妙法,引導眾生令入佛智。如是妙法,諸佛如來過無量劫時乃說之!如來世尊出興於世,甚難值遇如優曇華。假使如來出現於世,說此妙法亦復為難!所以者何?一切眾生遠離大乘菩薩行願,趣向聲聞緣覺菩提,厭離生死永入涅槃,不樂大乘常樂妙果!】其實從《大乘本生心地觀經》這段經文,乃至底下相關的把諸佛如來所證與聲聞、緣覺所證的差異,包括只有諸佛才能夠無非時、非處、非器、非法而為眾生演說,佛已經清楚地在交代了:真正的三寶當中,是唯一以一佛寶為尊、為上、為所依。

甚至我們也可以參考一下這一個菩薩《優婆塞戒經》裡面有講到的相應的一段經文,而來先把三寶當中,以唯一佛寶、唯一大乘為三寶之主體的經文。我們來觀看一下,《優婆塞戒經》卷5:【菩薩法異,佛法亦異;菩薩二種:一者後身、二者修道,歸依後身名歸依法,歸依修道名歸依僧。】從以上《優婆塞戒經》卷5的經文,我們就可以看到了所謂的「歸依法」,其實就是歸依後身菩薩,因為後身菩薩即將成佛,他是唯一、他是僧寶之尊,最上了。可是還未成佛,因為在法寶當中所證,他要依於這最後一分的煩惱障、所知障的最後一分微細的隨眠都斷盡了,他才能夠成佛。這裡也講到了「歸依修道」就是歸依修道菩薩,名叫作「歸依僧」;換句話說,後身菩薩以前的所有菩薩,我們歸依於這樣子依於法寶而成為修道菩薩的這一些大乘修行者,這才叫作歸依僧。

那回到這個《大乘本生心地觀經》,佛在說完這樣子的經文之後(這樣子的開示之後),有王舍大城的五百長者,他們生起了怯懦之心。這當然是一場與 佛共演的無生大戲,他們跟 佛說了:【我見如來放金色光,影現菩薩難行苦行。我不愛樂行苦行心!誰能永劫住於生死,而為眾生受諸苦惱?】(《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卷2)他們這樣子講說之後,佛就為他們而講說了所謂的四種恩,而依這四種恩——所謂的「父母恩」、「眾生恩」、「國王恩」(就是轉輪聖王恩),還有最後的「三寶恩」——佛依於這樣的四種恩,而來講說大乘與小乘的差別。而要來依於五百長者這樣子請法、問法的因緣,而來為大眾解說應當生起 一大乘(一佛乘),應該要以成佛大願,以究竟無上正等正覺為自己修行解脫,乃至自利利他發願之所依;而不應該像定性聲聞人乃至定性辟支佛,只為了自己能夠證得無餘涅槃,永離三界輪迴之苦,而只發這樣子的小乘之心。

我們看看 佛怎麼樣來講說這樣的四種恩的?時間所限,我們就儘量只以簡單的經文而來作一些解說。佛說:【世出世恩有其四種:一、父母恩。二、眾生恩。三、國王恩。四、三寶恩。如是四恩,一切眾生平等荷負。】(《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卷2)佛先說這個父母恩,佛說:「父母恩者,父有慈恩,母有悲恩。」我們大家大概都能夠平等的認知,也能夠同意,一般來說的話,母親的恩德畢竟還是遠高於父親,這是大致而言,所以我們只針對母親的部分來說。佛說:【父有慈恩,母有悲恩。母悲恩者,若我住世於一劫中說不能盡,我今為汝宣說少分。假使有人為福德故,恭敬供養一百淨行大婆羅門一百五通諸大神仙一百善友,安置七寶上妙堂內,以百千種上妙珍膳,垂諸瓔珞眾寶衣服,栴檀沈香立諸房舍,百寶莊嚴床臥敷具,療治眾病百種湯藥,(像這樣子的供養這一些淨行大婆羅門、五通諸大神仙、還有一百善友,這樣子的)一心供養滿百千劫,不如一念住孝順心,以微少物色養悲母!】

佛又說了:【若善男子、善女人,為報母恩經於一劫,每日三時割自身肉以養父母,而未能報一日之恩。所以者何?一切男女處于胎中,口吮乳根飲噉母血,及出胎已幼稚之前,所飲母乳百八十斛,母得上味先與其子,珍妙衣服亦復如是,愚癡鄙陋情愛無二。】(《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卷2)這些經文因為還算滿白話的,其實只要為人之子,其實也不需要所謂的「養兒方知父母恩」,稍微思惟一下自己這一世當中最有恩德的父母,乃至對我們最親、思念我們最深、護養我們最切的母親,一個人如果有因緣值遇正法,而不知道要報這四恩當中的「父母恩」,特別是自己的母親的恩德,那這一種人不只是枉為人子,根本已經失去當人的格。這樣的人,連所謂的人天善法,其實連修行的資格都不具足,怎麼可能能夠相應大乘佛法呢?

那在這個經文,佛還舉了一個例子來印證這樣子的眾生:依於身為母親而對於子女的愛念這樣子的恩德,他的福報本身有多大?而用來影現剛剛所說的,您供養一百淨行大婆羅門,一百個具足五通的大神仙,乃至供養一百個善友,用最上妙的衣服啊、珍饈,乃至經於百千劫,都不如你我「一念之間,以孝順之心」而來供養自己的母親。佛舉這個例子說:【昔有女人遠遊佗國,抱所生子渡殑伽河(這個就是恆河),其水暴漲,力不能前,愛念不捨,母子俱沒。】(《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卷2)換句話說,佛說:「過去有一個女人,抱著自己剛生的小孩要渡過這個恆河,因為這個河水暴漲的關係,她的力量微弱沒有辦法渡過;她勉強渡過,可是在渡河當中,如果她自己自救或許還能夠得救,可是因為不願意捨棄自己懷中的小孩子,所以寧可跟自己所生的兒子,一起淹死在恆河當中。」可是 佛又說了:「以是慈心善根力故」,就是因為這個慈悲的母親,有這樣子護念她這個兒子(這個眾生)的心,依這樣的慈心的善根力,她竟然能夠得以生往色究竟天而當一個大梵王。

佛最後的一個總結:【是故汝等勤加修習孝養父母、若人供佛福等無異,……。】(《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卷2)換句話說,我們供養父母、孝養父母的這樣子所得的福報,就跟我們供養佛是等一無異。佛口絕無妄言,佛這麼說的話,也提醒了我們,甚至也衍而引申可以讓我們知道:真正要成佛,它是始於一個大悲心。眾生皆曾互為父母、兄弟、姊妹,而我們在每一世當中,對我們最有恩德的母親,這是每一個號稱修學大乘法的菩薩,絕對不能對她的恩德有任何的棄捨,乃至遺忘。

再來,我們來講四種恩裡面的第二種,佛說:【眾生恩者,即無始來一切眾生輪轉五道經百千劫,於多生中互為父母,以互為父母故,一切男子即是慈父,一切女人即是悲母,昔生生中有大恩故,猶如現在父母之恩等無差別。】(《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卷2)在這一個「父母恩」跟「眾生恩」,我們都可以歸結為「輪迴」;就世俗法來說,輪迴是真實存在的,而輪迴當中的生死這樣子的諸多的苦難也是真實存在;而在這樣的三界六道輪迴當中,對我們最有恩德的父親、母親,因為輪迴不盡,因為這樣子的生生世世不斷地互為父母、子女當中,彼此都曾經有恩,互相有德;所以,從「眾生恩」的理解,就是要從這個「父母」而來說,而這兩個主要都是在輪迴當中的眾生必須要互相之間記念掛懷。而以您所謂的菩薩從大悲心中生,你發願要來解脫三界六道的苦難,其實不可以只是為了自利,不可以效法定性二乘人,只為了求自己遠離這樣子輪迴生死,而忘了生生世世當中與您曾經互為父母,乃至互為父母、兄弟、姊妹的這一些眾生。因為這些眾生於你、於我都皆有恩,於這樣子有恩而不能報答,而純粹只以小乘之心要來自利、要來自求解脫,這樣子的修行人,嚴格來講,他是有失於真正的慈悲心。

那我們再來講說第三種恩,第三種恩其實所謂的國王恩,嚴格講的並不是說一般世俗的君主,他嚴格講必須是至少是轉輪聖王,必須以正法來統治,而來依於身三、口四、意三諸多的人天善法,乃至能夠得宜、得時而來為他所統治的眾生,來能夠引導他們走向正道,至少不墮入於三惡道;等而上之,還能夠親近相應於真實的佛法,而來求得慢慢地解脫三界六道的輪迴。我們看一下相關的經文,佛說:【如是人王令修十善,名福德主。若不令修,名非福主。所以者何?若王國內一人修善,其所作福皆為七分,造善之人得其五分,於彼國王常獲二分。善因王修,同福利故。造十惡業亦復如是,同其事故。一切國內田地園林所生之物,皆為七分亦復如是。】(《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卷2)

這裡時間關係,我們就不針對這個國王恩作太詳細的解釋,我們只補充一點:為什麼這樣子的聖王,他統治的國內人民行善或是造惡都有聖王的一分呢?這好像在表面上看起來不同於我們所說的因果輪迴——善惡終須是自作自受——好像有一點點違背這樣子的說法;其實不然!這裡我們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重點就在於這邊所說的「一切國內田地園林所生之物,皆為七分亦復如是」。這樣的道理,就跟如果我們是求持名唸佛,或是求以觀想念佛,而用種種的福德要來發願往生極樂世界一樣;這個西方淨土絕對不是只是您我發願而就能夠成就,它必須是所有有緣住在西方極樂世界的所有——上至 阿彌陀佛、諸大菩薩、諸大聲聞阿羅漢眾,甚至連下品下生的無惡不作而願意懺悔而有因緣能夠往生到極樂世界的眾生——所有的這些有情,他的第八識如來藏都必須有參與到一分 阿彌陀佛西方極樂淨土的出生。以這樣的道理,來講第八識所謂的「受熏持種根身器」。

我們剛剛主要當然是針對這樣子的共業而成的器世間,而以 阿彌陀佛極樂淨土來作解說。同樣的,在經文當中「國王恩」後面的幾句:【福德最勝,雖生人間得自在故,……一人福德勝過一切眾生福故。】佛在《大乘本生心地觀經》這樣的經文,先解釋這樣子一個聖王,他因為過去所修行的福德,而能夠導致他統轄之下的這些眾生、這些老百姓能夠受樂。因為這樣子參與的整個器世間的形成當中,聖王的福德能夠佔了一大分,所以眾生行惡或是造善,依這樣的器世間而有的這一分來源的話,才有所謂的造惡或是行善的這些老百姓自受五分,而有兩分卻是要歸於這一個國王。

那時間的關係,我們直接跳到後面一個重點,一樣是含攝在這一個國王恩當中。佛說:【一切國王於過去時曾受如來清淨禁戒,(所以才能夠)常為人王安隱快樂,以是因緣違順果報皆如響應,聖王恩德廣大如是。】(《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卷2)佛在這四種恩的第三個「國王恩」當中,特別講到了:一切聖王皆於過去時,曾受如來清淨禁戒。換句話說,這裡也講到了三歸五戒,歸依三寶之後,修習佛所制定的這樣的清淨戒,而來修學相應的人天五乘善法,才有資格能夠接著依過去的修行而成為這一世的聖主,雖然還猶未解脫。

那我們最後剩下的時間,我們來講說一下「三寶恩」。我們把這最主要的三寶恩經文完整地唸過一下:【三寶恩者,名不思議,利樂眾生無有休息。是諸佛身真善無漏,無數大劫修因所證,三有業果永盡無餘,功德寶山巍巍無比,一切有情所不能知,福德甚深猶如大海,智慧無礙等於虛空,神通變化充滿世間,光明遍照十方三世,一切眾生煩惱業障都不覺知,沈淪苦海生死無窮。三寶出世作大船師,能截愛流超昇彼岸,諸有智者悉皆瞻仰。】(《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卷2)要注意的,這邊 佛底下馬上直接就連結到、說到「唯一佛寶具三種身」:所謂的自性身、受用身,還有變化身。

那這一邊,我們還是要讓菩薩們複習一下真正的「三寶」——所謂的佛寶、法寶、僧寶。依我們剛剛曾經唸誦過的《優婆塞戒經》卷5的經文,請菩薩們不要忘記了,歸依法其實就是歸依於最後身菩薩,歸依僧就是歸依於這最後身菩薩以前的所謂修道位的諸菩薩;依於一佛寶才有佛所演說五乘(這樣的人天五乘)的這一個修行之法,才有這個大乘的佛菩提,還有小乘的聲聞、緣覺菩提,而讓各種不同根器的眾生,能夠藉由修行相應而求得大乘、小乘的解脫。也依於 佛出世才有這樣的人天善法,為那一些無種姓的眾生,至少讓他們能夠依於人天善法而不墮落於三界六道當中的地獄、餓鬼、畜生道,這就是所謂的三歸——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則能夠不墮於地獄、餓鬼、畜生最基本的道理。

這也是菩薩們在依於菩薩從大悲心生,菩薩是最懂得報恩的,必須從這四種恩當中的父母恩,乃至一切眾生皆曾互為父母、兄弟、姊妹;乃至轉輪聖王與您也必定曾為父母、兄弟、姊妹,也曾與你互為眾生在無量無邊的輪迴當中互有恩德應報;乃至最後集這樣子的「父母恩」、「眾生恩」,還有「國王(就是聖王)恩」,乃至最後匯集於這樣子的「三寶恩」。前面的三種恩,讓我們依之而能夠有人天善法的成就,能夠成為最基本的修學三乘菩提入門的一個根器、一個道器、一個資糧;可是這樣子的能夠報父母恩、眾生恩,能夠知轉輪聖王恩的眾生,他才有因緣、也才有足夠的根基能夠來值遇三寶,而來修學所謂的人乘、天乘之後的聲聞乘、緣覺乘、乃至於一佛乘。而四種恩當中,必須要匯歸於三寶當中的大乘的佛寶,依這樣的真實大乘佛寶,真正至高無上的唯一至寶,我們才有以上的能夠報答四恩、能夠解脫三界可言。

時間的關係,我們今天先且說到這裡。

阿彌陀佛!


點擊數: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