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妙有法界藏

第102集
由 正源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在上一集我們詮釋了《勝鬘經》中空亂意眾生的意涵,探討佛法中所說空相、性空和空性這三種空的真義。說到了眾生的五蘊、六入、十二處、十八界(簡稱蘊處界)都只是一時存在的假相,都是生住異滅,不是真實常住的法,因此稱為「空相」。而「性空」講的是蘊處界諸法都沒有一個真實常住的自性,反而都是要依一個根本因,然後藉種種外緣而緣生緣滅;當我們觀察到這樣的世間現象後,意識心中就得到了「緣起性空」的觀念、概念。至於「空性」講的是眾生的第八識如來藏,祂無形無相猶如虛空,卻有不藉他緣而能自己存在且永不壞滅,以及能藉諸緣生起蘊處界萬法的自體性,祂才是萬法的根本因。

這個眾生的第八識如來藏空性心所說的「空」,它是「畢竟空」。什麼是畢竟空呢?空在《般若經》中說有十八空,但是把它歸納起來就是兩種空:一個就是蘊處界等萬法緣起性空,另一個叫作第一義空。第一義空就是畢竟空,為什麼叫作畢竟空呢?這是因為說:當你轉依如來藏,從如來藏自己的境界來看待一切法時,不但一切法都不存在了,連「看待」這個念頭也不存在;因為如來藏是法界的第一因,也就是萬法的根源,所以稱為法界第一義,假設如來藏能夠「看待」,那麼祂自己來看待自己時,當然迥無一法,這才是真正的「畢竟空」。

也就是說,無論你五蘊中對什麼樣的法所瞭解的空都不是畢竟空,即使證得如來藏以後,現觀而認知如來藏境界中迥無一法,可這依舊不是畢竟空;因為這是意識之所知,是意識心知道如來藏的境界中迥無一法,然後稱為畢竟空,是意識了別的法塵,仍然是意識心的境界,落於蘊處界有之中;可是畢竟空是如來藏自己的境界,它不是意識的境界,所以如來藏自己的境界才是畢竟空。至於蘊處界等萬法緣起性空的空,那是無常空、是斷滅空,不是究竟空、不是畢竟空。

例如《央掘魔羅經》有一段聖教:【過去一切諸佛,於一切法中極方便求,不得眾生界及我人壽命;現在未來一切諸佛及三世一切聲聞緣覺,於一切法中極方便求亦悉不得。我亦如是為眾生說:離眾生界我人壽命。說無我法,說空法,如是說法。】(《央掘魔羅經》卷2)所說的正是轉依如來藏自己境界的「畢竟空」。

既然如來藏這個真實空的空性心,並不是意識認知的空,祖師們也說「真空妙有」,又是怎麼一回事呢?我們不妨再來看看《央掘魔羅經》的一首偈:【譬如空聚落,川竭瓶無水;非無彼諸器,中虛故名空;如來真解脫,不空亦如是;出離一切過,故說解脫空。如來實不空,離一切煩惱,及諸天人陰,是故說名空。】(《央掘魔羅經》卷2)就是用村莊、河流來譬喻如來藏中的煩惱空了。比如說,當我們說那個村莊空了,是因為村莊中的人都離開了、空了,所以說村莊空;但村莊還是存在著,村莊本身不空,不空的村莊都沒有人住了,所以叫作空的村莊。又有人說河流空,那是因為河流的水乾枯了,河道中已經沒有水了,叫作河流空;但不是河流不存在了,那條河流依舊存在著。空河是因為水不存在,可是河流的體還在,只是沒有水在流,因此叫作空河。「空如來藏」的道理正是這樣,譬如五陰的煩惱滅盡了,將來可以只剩下如來藏而成為無餘涅槃,這時就把祂叫作「空如來藏」。而當五陰還存在之時,如來藏這個空性也始終存在著,但時時生其心而有五陰繼續在運作,顯示說如來藏祂具足萬法的功德,所以把祂叫作「不空如來藏」。然而,即使稱為不空如來藏,可是如來藏本體依舊是空,因為祂自己的境界中迥無一法,更別說有貪、瞋、癡等這些煩惱。這就是說空與不空的道理。簡單地說,就是蘊處界無常而空,因為修除一切煩惱,使生死流轉的煩惱空掉了,剩下如來藏本體,所以說空如來藏;但不是如來藏不存在了而說空,因為如來藏能生萬法、具有種種功能德用。

所以,祖師所說的「真空妙有」,他的意思是說:蘊處界的假空就是沒有妙有,因為沒有能生萬法的殊妙功德。因此佛法的弘傳之中,如果有人說只要覺知心中不牽掛煩惱,不牽掛財產、眷屬、名聞、權力等,然後又靜坐到心中沒有妄想雜念,那就是證空了,認為這時候的覺知心就是經中 佛所說的空性,認為在這個境界中沒有任何一法可得,因為什麼都不存在,只剩下覺知心一念不生,什麼都無,所以認為這真的叫作無所得。那個空其實是假的,是誤會的,它不是真空妙有。

因為既然說「真空妙有」,就是說真實的空可以函蓋一切微妙的三界有,那微妙的三界有到底是什麼呢?譬如人類最高可以當金輪王,也算是妙有,是人間的妙有;但是這個金輪王卻要由空性來出生、來維持,否則這個妙有就不能存在,這才能說「真空妙有」。因此,如果說坐到一念不生時是空性,是無所得法,那這個空到底是不是真空呢?這個真空裡面的妙有是什麼呢?能不能出生金輪王呢?能不能出生色界天的妙有、無色界天的妙有,乃至能不能出生聲聞、緣覺以及諸佛菩薩的世出世間妙有?如果沒有能夠出生這種種妙有的功德,顯然一念不生不是真空,這樣的所謂的空性不過是覺知心的境界,只是離念靈知而已;這個離念靈知得先要由色陰,還要有意根同時存在,來接觸五塵上的法塵以後,這個覺知心才能出生,然後才有這個所謂的空性的離念靈知。離念靈知覺知心既然是被生的,祂怎麼能生人家呢?祂顯然不是真空啊!而是假空;更沒有能生萬法、具諸功德的妙有,那當然就不是祖師所說「真空妙有」的空性心如來藏。

那如來藏為何「能生萬法、具諸功德」?這正是因為祂有《勝鬘經》中聖教所說的「如來藏者是法界藏」(《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對這一句經文,平實導師在《勝鬘經講記》中有非常詳細的解說;首先說法,導師說法就是:【一切法,譬如我們的識陰也是法,諸識的心所法也是法,善與惡、煩惱等也都是法;色法有十一種,也是法;不相應行法有二十四種,也是法;包括真如無為、虛空無為、不動無為等六個無為也是法。】(《勝鬘經講記》第六輯,正智出版社,頁103。)也就是唯識學中所說的「五位百法」:八識心王、五十一個心所法、十一個色法、二十四個心不相應行法,還有六個無為法,這都是法。

其次來說界,導師說:【界又名種子,又名功能差別。界講的就是界限——有一個侷限;既然有侷限,就表示那是有功能,也是有界限的,不能超越那個功能。譬如說眼識,眼識有界限;在一般的狀況下,祂的功能只在色塵的界限中,不能超越,所以叫作眼識界,所以界的意思即是功能差別。】(《勝鬘經講記》第六輯,正智出版社,頁103。)導師的意思就是說,跟種子一樣,種子有能生長的功能,但是又有其界限,有它的差別性:【譬如說一顆很小的尼拘陀樹子,種到地裡面,只要有水、有泥土、有陽光,它就能長成很高的大樹,那個種子有這個功能,所以功能差別又名為種子;可是它有界限,不能出生南洋杉,不能出生為其他的樹種,它只能出生尼拘陀樹。】(《勝鬘經講記》第六輯,正智出版社,頁104。)這就是界。

至於藏,平實導師解釋說:【藏的意思,譬如說「寶藏」,那個「藏」中當然都是寶貝,才叫作寶藏。法界藏的意思是說,一切諸法的功能差別都含藏在如來藏中,所以如來藏就是法界藏。……萬法的根源就叫作法界藏——諸法的功能差別都收藏在這裡面。】(《勝鬘經講記》第六輯,正智出版社,頁105。)

而眾生的第八識如來藏空性心,正是具有這「法、界、藏」的體性。導師解釋說:【所以一切諸法都含藏在如來藏中,因為祂出生了意根,然後與意根入胎而出生了五色根,接著出生了六塵,最後才能根塵相觸而出生了六識,這樣色身與八識心王具足,意識就可以運作了:設計飛機、火箭、汽車、潛水艇、火車、太空梭,也許未來可以超光速幾倍,當然可以來個冥王星一日遊,都有可能實現了。可是這一些法是從哪裡來的?都是從意識設計來的。……然後八識心王加上五色根共同配合把它們製造出來,而五色根及六塵、六識都是從如來藏中生出來的,光是這樣就可以看得出來了:如來藏是法界藏。所以這些法都從八識心王的具足而來的,也是由意識設計以後由八識心王共同去製造出來,所以諸法的功能都是從如來藏中生出來的。】(《勝鬘經講記》第六輯,正智出版社,頁106~107。)

在《華嚴經》當中聖教說:「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大方廣佛華嚴經》卷19)禪宗祖師也說:「三界唯心,萬法唯識。」因為三界境界全都是有情如來藏空性心所顯現的,下從地獄的有情開始,上至非想非非想處;下從凡夫異生,上到諸佛,全都是心。不論是在三界中利益有情的菩薩們,或者輪轉生死的異生凡夫們,無非都是心。如果沒有這個如來藏實相心,不可能會有眾生,也不會有三界世間。

以欲界為例,有情眾生的如來藏中,因為有過去生的貪愛,而種下了執著欲界六道境界的種子;但是七識心出生以後不能了知這些境界的虛妄,誤認為是真實法,然後加以執著,就產生了欲界中六個層次的差別;所以欲界六道的種子都是在人間種下的,種下種子以後捨報就生到欲界六道之中。也就是說,「三界唯心」講的是各人的常住真心如來藏,只有如來藏才能出生三界世間;但卻是由眾生的覺知心造作了三界業的種子,所以如來藏才會顯現出三界世間來。若是離了真心如來藏,哪裡還能夠有三界世間呢?就是因為真心如來藏具有出生三界世間的功能,妄心七轉識不瞭解自己的真心,卻錯認虛妄性而有生滅的妄心自己為真實心,所以有了不同層次的虛妄認知;然後執著著這些虛妄的境界為真實的境界,那就產生了欲界諸天和人間等這些有欲境界。

而三界中的無量眾生身中一定有無量無邊諸法,稱為一切法;以我們在上一集節目中探討的結論,說這一切法全都依附於實相心如來藏,所以一切法的本質其實就是如來藏。我們說這一切法都不自生、不共生、不無因生、也不由他生;可是「法不孤起」,三界中的法都是要有如來藏作為根本因,還要有其他的助緣共同來配合,才能夠生起諸法。如果是八識心王以外的法,那就必須要八識心王和合才有辦法出生,因此說「萬法唯識」。

我們還是以明鏡和影像之間的關係來解說這一段道理,幫助大家去理解它,譬喻中我們是用明鏡來比喻眾生各自的真心如來藏,影像則是指眾生的蘊處界諸法。其中我們前面講到的「不自生」,那就是說如果沒有眾生各自的明鏡如來藏,就不存在影像蘊處界,更沒有前世的蘊處界來出生後世的蘊處界這種可能。「不共生」則是說,既然沒有明鏡如來藏,那麼任何一個五蘊、十二處、十八界的單一的影像都不可能存在了,因為影像必須存在於明鏡之上啊!那明鏡不存在了,怎麼會有任何一種影像呢?五蘊、十二處、十八界單一的影像都沒有,又哪來有多個影像產生共生的作用,出生一個和合的蘊處界呢?至於「不無因生」,那就是說沒有明鏡如來藏這個根本因,影像蘊處界都不可能無中生有的被出生。最後這個「不由他生」,就是說眾生的蘊處界都是由各自的明鏡如來藏所出生,不是由其他有情的如來藏所出生,更不是由其他有情的蘊處界所出生。

但是畢竟「法不孤起」,必定是要有明鏡如來藏作為根本因,加上種種的緣,明鏡才會顯現影像蘊處界,才有意根末那識,也才有眼、耳、鼻、舌、身五根,有眼、耳、鼻、舌、身、意六識;那六識加上意根末那識,就有了眾生的七轉識的這個名,以及有五色根和六塵的色,那就有名、有色——有名色,再加上真心如來藏是第八識,然後八識心王與五根、六塵和合運作,才有三界萬法。

然而七轉識也好,五根六塵也好,乃至三界一切法,都是由明鏡如來藏直接、間接、輾轉出生或顯現,也始終不離明鏡如來藏;因為猶如虛空的空性如來藏這面晶瑩剔透的明鏡,本來就有能生、能顯一切法的功能德用,也就是界,就是種子。所以,勝鬘夫人說「如來藏是法界藏」,祖師們也形容如來藏的體性是「真空妙有」,它的道理就在這裡。

阿彌陀佛!


點擊數: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