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依的祕密(三)

第073集
由 正雯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觀眾大家好:阿彌陀佛!

歡迎您收看「三乘菩提之勝鬘經講記」。佛法浩瀚無邊,許多修學佛法者窮其一生不得其門而入;三藏十二部經隱晦難知,縱使皓首窮經依舊無法正確入理,所以久修佛法的老參們,往往深感茫然無所趣入。《勝鬘經》是大乘佛法很重要的經典之一,但是義理同樣的也是深邃難解,古來鮮少有人能正確清楚分明地闡述其中的道理,今天我們「三乘菩提之勝鬘經講記」,主要是依 平實導師所演述《勝鬘經講記》的內容為藍本來和大家分享。平實導師所演述《勝鬘經講記》有個特色,就是義理完全正確,又可以深入淺出地讓大家深刻瞭解佛法大意,建立正確知見,幫助大家實證佛法,次第入道,免於久修佛法而一生唐捐其功的遺憾。

上一集我們談到四依的三個重點:第一點,依了義、不依不了義背後的真正祕密,其實是依如來藏的常樂我淨而建立,凡是否定第八識如來藏法的修學者,儘管自認為自己依了義、不依不了義,其實仍是違背了 佛陀所說四依的判定準則,所以應該以自己所修、所證是否合乎第八識如來藏法的體性來作判定才是。

第二點,第八識如來藏是法界中的最大祕密,也是最久遠而且盡未來際都不可能被改變的祕密,當然不能夠輕易就明明白白寫出來,所以才要隱覆密意而說:以種種語言文字的表相寫在裡面,讓開悟明心有智慧的人能讀懂,而沒有開悟的人是讀不懂的。所以,依義不依語講的就是常樂我淨的如來藏。

第三點,依智不依識背後的真正祕密,其實還是依如來藏來施設的。是依如來藏的本來自性清淨涅槃,依如來藏將來成佛以後的常樂我淨來施設。菩薩依智不依識,阿羅漢依識不依智,所以有淨智的阿羅漢、辟支佛來到菩薩面前,他們已經無法跟菩薩開口了,而這個菩薩還只在三賢位中,這就是因為菩薩證得法界中的真實相,不是三界中法,所以如此。這樣看來,菩薩這個出三界的如來藏法,不是三界中法,是第一義諦,不是世俗諦,所以菩薩是依智不依識;而阿羅漢所證都在三界中法,都在意識所知的境界中修滅三界法,是世俗諦,所以阿羅漢是依識不依智。

今天我們繼續來談第四點,依法不依人。依法就是依於佛教正法;不依人就是不因為自己喜歡某位大師、法師或善知識,或是某位大師、法師、善知識對自己特別好,就跟隨他、聽從他,認為他所說的佛法都對。什麼是法呢?佛陀所說之法,不外乎三乘菩提法,也就是二乘解脫道以及大乘佛菩提道;這三乘菩提之法,綜合來說,則二乘解脫道函蓋於大乘佛菩提道中。二乘解脫道的修證,要依斷我見及我執而證得;我見是什麼呢?就是執著見聞覺知之意識心為「常不壞我」,堅持認為意識心由往世轉生而來,死後能去到下一世,錯誤誤執著這個意識心是作為輪迴的主體識,就稱為我見。這樣的我見,就是一般錯悟大師們所說的離念靈知心或一念不生的意識心。斷我見以後還必須斷除我執,我執斷後才成為三界一切人天應供的阿羅漢或辟支佛,這樣才是二乘解脫道的正修行。佛菩提道的正修,則是以 佛陀所說:親證第八識如來藏為首要條件,然後依所證第八識如來藏而親領受——親自現前領受如來藏之體性,因而發起般若慧之根本智,也就是般若總相智;以及發起後得智,也就是般若別相智與一切種智;由於證得此第八識如來藏,所以了知宇宙萬法生命實相的大祕密,並且證第八識如來藏後,繼續悟後起修,發起後得智中之一切種智少分,稱為道種智,才成為初地菩薩;乃至完成一切種智的修學而究竟成佛,這樣才是佛菩提道的正修行。

有很多人說:「我們師父講的才對,離念靈知才是真心,你們正覺同修會講如來藏,如來藏是外道神我,你們要依法不依人。」但是我們卻覺得好笑,因為那個要求我們依法不依人的人,他正好是依人而不依法。在佛陀時代,佛陀往往孤身一人,沒有帶侍者,直接到放話要挑戰 佛陀的外道五百人、八百人、一千人中,往往是單獨一個人去。佛陀開口就說:「你是釋迦的奴種。」當場就講,說你是我們釋迦族的奴婢種類。外道的弟子群起義憤填膺,大家都責備 佛;佛等他們責備完了,輕輕一句話:「是你們的智慧比你們的師父高?或是你們的師父的智慧比較高?如果你們的智慧比你們的師父高,我就跟你們談。」結果沒有一個人敢開口,安靜下來了,佛再跟他們的師父談,為什麼「你是我們釋迦族的奴婢種」,把他祖宗八代都翻出來證明無誤。佛陀的這些身教,我們要學;祂的度眾方便善巧,我們也要學。

我們可以反問他:「如果這樣,你師父應該出來救我們正覺同修會這麼多人,為什麼是由你來救,不是你師父來救?難道你師父比你更沒有慈悲心嗎?你師父比你更沒有智慧嗎?」應當這樣問,如果有人再不死心,這樣問了以後,他還要繼續辯論,就告訴他:「請問是你的智慧比較好,或是你師父的智慧比較好?如果是你的智慧比你的師父好,我就跟你談;如果你的智慧不如你的師父,就請你的師父來跟我談,你不要來跟我談。」應當如此呀!既然他們的師父不敢開口說話,徒弟們開口作什麼?如果所證的不是了義法,即使他是真的證阿羅漢果了,來到了義法實證者面前,仍然不可能有開口的餘地,都因為他的法是不了義。了義法的親證者與不了義法的親證者,向來是高下立判的,一句話就見真章了;所以師父所證的法若是不對,就不該依止他,應該依止正確的法,這樣才是依法不依人。但現在各大道場都是依人不依法,都是一味地信受錯悟大法師所說的錯誤佛法。

所以,禪師聽說有人開悟了出來弘法,就得要前去勘驗。「入門須辨主、當面分緇素」,進了門要看你有主、無主,當面要分清楚你是黑衣或白衣,雙方要互相勘驗明白。所以老趙州「八十猶行腳」,他還要去勘驗那些新出來的禪師到底有沒有悟。這就是說,只要所悟錯了,在了義法中是沒有開口的資格的,眾人不該依止他說的法,否則就是依人不依法了。證不了義法的阿羅漢來到菩薩面前,也沒有開口說話的資格,因為他是不了義。可是往往不了義法中修學的人,本身正是依人不依法,卻來要求菩薩要依法不依人,而他講出來的法卻是依人不依法。因為菩薩早就已經把他所說的法,包括他師父所說法的落處,以及錯在什麼地方,從理與教兩方面都為他辨正清楚了,而他們卻仍然不知道,甚至於根本就讀不懂,反而要求我們要依法不依人。

我們書裡面講得很清楚,講得夠白了,老婆到無以復加,可是大師們很努力讀,最後還是讀不懂,還是誤會了我們的意思,然後反過來私底下不斷地罵:「你們要依法不依人,不要去學那個邪魔外道蕭平實的法。」可是他自己所說、所修的卻都是依人不依法:依止的是他師父教給他的錯誤的意識境界。所以想要真的依法不依人也是不容易,即使是在善知識幫助下證悟了,都還有可能如此的;因為大乘見道所應斷的異生性既深又廣,要到初地才能斷盡的。所以,依法不依人不容易,真能作到依法不依人的,一定要先作到前三樣,一定要能依智不依識,依了義不依不了義,還要依義不依語,這三個作到了才能依法不依人,所以這個四依是一切學佛人的依止;這不只是學阿羅漢者的依止,學佛者更要依止這四依。

所以依法不依人,還是依這個四依——常樂我淨——而來。依法不依人,法是什麼?人是什麼?人是五蘊,是六入、十二處、十八界。若是依人,不管是依什麼人,不管他自稱證量多高,若是依於那個人所說的,那就錯了,一定要依於法。法是什麼?法就是常住不壞心,就是萬法的本源心;譬如經中說:「法離見聞覺知,法不可見聞覺知。一切諸法無覺無觀,無覺無觀者是名心性。」這才是真正的法,這個法才是你所應當依止的。

如何是法?大精進菩薩出家以後,帶來一幅佛的畫像,他就開始觀行:如同佛的畫像,無出息,無入息;諸佛如來亦復如是,無出息,無入息。這才是真正的佛法。「如同佛的畫像,無覺無觀,諸佛如來亦復如是,無覺無觀。」這才是真實佛法。如果你依法時是依這樣的法,才是真正的依法。依於任何人所說的法,都必須與經中了義法相符合;若是所依的大師說法不符經中的了義法,卻還是繼續依止他所說的法,那其實是依人,不是依法,所以要如實地依法並不容易。換句話說,你要找到這個法:無覺無觀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處在有覺觀之中祂卻是無覺觀而能生萬法。找到這個法,依止這個法,不依止任何人所說,除非他所說的法與此完全相符。若是所說與此不相符,即使是我們告訴你的,你也不該依止。你要依止這個法,當你證得這個法而生起實相般若時,你就是依法不依人。

換句話說,依法不依人到底是要依止哪個法?當然要探究到底所依的法是哪個法?當然還是要依如來藏,只有如來藏才符合這個實相了義法。可是二乘聖人的法都是依人,因為他們都是依蘊處界起觀,蘊處界正是人我,不是實相法——不是依如來藏這個法。當代任何大師所說的法都不離五蘊、不離蘊處界,當然也是依人,不是依法,因為都落在離念靈知意識境界中。所以,依法不依人,是依如來藏的本來自性清淨涅槃來施設的,是依如來藏未來成佛時的常樂我淨四法為所依,所以四依是依常樂我淨四個法作為依止,才有意義;如果是以無常生滅的人——蘊處界的緣起性空——作為究竟所依,就沒有意義了!當然要以常樂我淨作為所依才有意義。而四依所依的常樂我淨四法其實仍是一依,就是以自心如來為所依,因為常樂我淨四法是如來藏顯示出來的境界。

所以,勝鬘菩薩說:「三乘初業不愚於法,於彼義當覺當得;為彼故,世尊說四依。」(《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世尊為三乘初業學人中能夠不愚於法的人,認為這些人於法界實相法當覺當得——不久之後應當會覺悟,應當會得到這個法,所以是為這些人的緣故才講四依。換句話說,三乘學者修學佛法時,於初業中已經能夠不愚於法。什麼叫不愚於法呢?這是指在三乘法中即將進入見道位的人所修的初學之業,都不可以愚癡於法相,並且還要進一步對於諸法背後的真實法的法性也不可以愚癡,否則那個初業的修學就是錯誤的,就是愚於正法。也就是說,三乘學者修學佛法時,如果想要解脫三界生死輪迴苦,乃至想要證得生命實相、萬法根源,在即將進入見道位的最初所修、所學之業必須是正確的,也就是要能夠不愚於法,能夠合乎這樣的先決條件,那麼對於三乘菩提的真實義理,他們必定在未來不久就可以覺悟、可以證得。正因為這個緣故,所以 世尊為佛門四眾說要遵守四依的原則。

因此,四依不是表面的文字所述而已,四依背後的祕密其實是依第八識如來藏而說的,是依常樂我淨作為所依的,而常樂我淨四個法其實是一依:第八識如來藏。今天我們為大家這麼詳細說明,您能聽進心中去,表示您已是不愚於法的人,「於彼義當覺、當得」。你如果破參了,你今天這一席法聽了,就是「已覺、已得」。如果你聽了能信受進去,將來好好修行就是「當覺、當得」,除非你不信,我們也就無可奈何了!

所以,從依法不依人的世間法中講四依,而說到是以佛地的常樂我淨作為四依止,再引生到一切有情的如來藏也有因地的常樂我淨四依,最後歸結這三種四依其實都只是一依,就是依如來藏。如果離開了如來藏,根本就不可能有任何的一種四依。所以,以如來藏作依止,從這個一依才會有三乘菩提四聖諦的滅諦可修可證,因為四聖諦的苦諦、苦集諦以及苦滅道諦都是為了達到滅諦。但是滅諦不是蘊處界皆滅的斷滅空,是蘊處界都滅盡了以後,剩下第八識如來藏獨一存在,這樣才叫作滅諦。依蘊處界都滅盡了以後,剩下第八識如來藏獨一存在的真實滅諦,才會有大乘的滅諦以及二乘的滅諦可修、可證,才會有一切可滅的法、可斷的煩惱、可證的菩提,才會有依法不依人等四依,才會有因地常樂我淨四依,才會有將來佛地常樂我淨四依。因此說,最後其實還是要歸到一依,就是前面〈一依章〉所說的唯如來藏為依。這樣才是真正的大乘滅諦,這樣以大乘法函蓋了聲聞菩提、緣覺菩提以及佛菩提,是以這個道理來為大眾宣講三乘菩提的入門。佛都是因為不愚於法的三乘初業學人有因緣可以在將來覺悟以及得證,所以才會說這三種的四依。也就是說,有依法不依人等四依,才會有因地常樂我淨四依,才會有將來佛地常樂我淨四依,而最後其實還是要歸到一依,就是唯如來藏為一依。

時間關係,我們先說明到這裡。

敬祝大家:身心康泰、福慧增長、早證菩提!

阿彌陀佛!


點擊數: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