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依的祕密(四)

第074集
由 正雯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觀眾大家好:阿彌陀佛!

歡迎您收看「三乘菩提之勝鬘經講記」。佛法浩瀚無邊,許多修學佛法者窮其一生不得其門而入;三藏十二部經隱晦難知,縱使皓首窮經依舊無法正確入理,所以久修佛法的老參們,往往深感茫然無所趣入。《勝鬘經》是大乘佛法很重要的經典之一,但是義理同樣的也是深邃難解,古來鮮少有人能正確清楚分明地闡述其中的道理,今天我們「三乘菩提之勝鬘經講記」,主要是依 平實導師所演述《勝鬘經講記》的內容為藍本來和大家分享。平實導師所演述《勝鬘經講記》有個特色,就是義理完全正確,又可以深入淺出地讓大家深刻瞭解佛法大意,建立正確知見,幫助大家實證佛法,次第入道,免於久修佛法而一生唐捐其功的遺憾。

上一集我們談到四依,無論是依法不依人,依智不依識,依了義不依不了義,依義不依語,這四依背後的祕密其實是依常樂我淨四個法,常樂我淨四個法其實是一依:依如來藏。

接著勝鬘菩薩又說:「世尊!此四依者是世間法。」(《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為什麼勝鬘菩薩說四依是世間法?因為只有一依的大乘滅諦,也就是如來藏自住的境界,才是真實的出世間法。不論是從常樂我淨的四依來說,或是從依法不依人等四依來說,乃至從如來藏在因地的常樂我淨四依,其實都是在三界中才能言說、才能顯示出來。如果是唯一法界,那就是如來藏自住的境界,那就是無餘涅槃無境界的境界,那時根本就沒有一法可說、沒有一法可立,就談不上世間、出世間,乃至也談不上世出世間的上上法;只有自心留在三界中運作之時,才有三種四依可說,所以說四依其實是世間法。

什麼是世間法呢?譬如欲界境界所有法,色界、無色界境界的所有法,都是世間法。可是世間法的一切修為都不可能出離三界,只有聲聞菩提、緣覺菩提可以出離三界。這是屬於世俗法的真諦,是不可推翻的。聲聞菩提、緣覺菩提可以使人出離三界生死,它會被稱為諦,是因為它是世間法中的「道理極成」,是不可被推翻的。由於不能被推翻,所以其道理極成,即使是諸佛菩薩也不能推翻它,因為世俗法的蘊處界永遠是無常、苦、不淨,永遠不是真樂,永遠是無我的,永遠是世間道理極成,所以叫作世俗諦。諦就是道理極成、不可推翻。而這個世間道理極成,是依蘊處界而有的,但蘊處界卻是依如來藏本識而有,所以在阿含中 佛問阿難說:「如果這個本識不入胎,能有名色出生嗎?」諸位當然會跟阿難尊者一樣回答說:不能。可是名色的緣起性空既然從本識這一個法來,而名色的緣起性空,當然緣起性空觀還是要依止名色之後,再由名色來依本識這個法才能存在、才能出現、才能被人體認,所以這個世俗諦還是不離一依——不能離開如來藏究竟依。若是離開如來藏為依,就沒有世俗諦可說了,所以聲聞、緣覺菩提還是必須一依。但二乘聖人並不瞭解,所以說,阿羅漢、辟支佛沒有一依。

菩薩所修的法也能出三界,可是這個出三界的法不同於二乘法。二乘法是出世間法,一旦證得阿羅漢果,在三界中不論是一切人、一切天都應供養他。假使有一位阿羅漢只是慧解脫,連神通都沒有,天主一旦來到人間見了他,還是應該供養他。應供——阿羅漢——夠偉大了吧?因為耶和華如果見了慧解脫阿羅漢,一樣要供養,不能不供養。而阿羅漢所證的涅槃,天主們根本不懂,所以耶和華、阿拉遇見了慧解脫阿羅漢時,一樣要作供養,因為他們都不能出三界,而阿羅漢可以。可是這樣的阿羅漢還不夠厲害,三明六通的阿羅漢可夠厲害了吧?既有三明又有六神通,可是他們看見了菩薩,還是沒有開口的餘地。因為菩薩的所證,不但有聲聞菩提、緣覺菩提,而且還有佛菩提,這個佛菩提的證量是三明六通的阿羅漢們無法想像的。

假使有兩個明心很久的菩薩正在說禪——家裡人以本來面目相見,講得很大聲,高高興興的口沫橫飛,聲傳十里之外,但是三明六通的阿羅漢坐在他們身邊卻仍將充耳不聞:不是聽不到聲音,而是聽不懂他們在講什麼。這是事實。古時候也有這樣的典故,兩個禪師很大聲在講話,旁邊的人聽到是震耳欲聾,可是沒聽到他們講什麼東西,因為聽不懂。正因為如此,各位觀眾:菩薩這樣的證量,您認為是不是遠勝過二乘菩提的世俗諦?是不是遠勝過二乘菩提的出世間諦?當然是呀!所以這叫作世出世間上上第一義諦,因為這不是像解脫道那樣可以用思惟整理去取證的。解脫道,只要你有善知識的教導,如實的、不漏失、不誤會地聽聞、熏習了以後,你好好去加以思惟——透過思惟——一面現前觀察,就可以知道蘊處界就是這樣的無常、苦、無我、不淨,就可以實證聲聞果,所以說它是可以思議的。所以古時有很多阿羅漢聽聞聲聞法以後,獨一靜處去思惟,就可以證得阿羅漢果,在阿含中處處可以看到這樣的記載。

譬如外道來向 佛請法,佛知道這個人可度,所以依照諸佛常規:凡是外道來請法時,照例先為他說施論、戒論、生天之論。也就是說,要告訴他:你要護持三寶,要布施眾生,救濟貧窮。施論——布施的議論,是告訴他:這個布施的因,將來會得到什麼果,得到什麼樣的回報。一面宣講、一面觀察他的根性,看他能不能信受。如果他確實能信受,接著告訴他持戒:持戒有些什麼內容。再告訴他持戒的因果,持五戒得什麼果報,持一日一夜的八戒齋得什麼果報,然後告訴他持菩薩戒、持聲聞戒有什麼果報。若是他聽了也能接受,這兩個論就說完了。這時再告訴他生天之論:怎麼樣可以生天?因為布施是得福,而持戒可以保人身;可是如果要生天,要有什麼樣的資糧才能生天,告訴他要修十善,修十善生欲界天。如果他能聽得進去,再開示:你應該要修四禪,從證得初禪到四禪,都是生色界天,就脫離欲界生了,你要是修四空定,就可以生到三界頂。如果生天之論,他也信了,表示這個人如果證悟聲聞菩提以後,就不會再落到色界乃至欲界天的境界中,是不會退轉的人。

諸佛說法的常規就是這樣:施論、戒論、生天之論。瞭解了三界二十八天的境界,然後看他這時若是猶如白絰、易為染色 (這句話是說羊毛織成的輕柔而潔白的好布料,你想要把它染什麼色都可以染成功。如果它是很髒的顏色、很深的顏色,你想要染黃時就染不上去,想要染紅也染不上去,永遠就是那麼髒的顏色,都沒有辦法染) ;佛的意思是說:當這個人能接受施論、戒論、生天之論,已經知道天界二十八天都是三界生死境界了,已經具足信心了,這時心性調柔,容易調教了,才會跟他講解脫法:所謂「欲為不淨」,要他離開欲界;然後再告訴他蘊處界無常、苦、不淨、無我。

通常這樣詳詳細細的講下來,最快最快也要一兩個鐘頭——講得簡略一點都要一兩個鐘頭。因為 平實導師在禪三起三時殺大家的我見,光講五陰十八界如何虛妄,而且只是概略的講,就用掉一個半鐘頭,都還沒有講施論、戒論、生天之論呢。所以,如果 佛陀看對方可度,這樣略說,那至少要兩個鐘頭。如果覺得可以,再跟他講「欲為不淨,蘊處界無常、苦、無我、不淨」,通常聽法者都會在尚未起座的情況下就得到聲聞法中的法眼淨了,也就是證初果了。可是證初果以後,距離慧解脫的阿羅漢境界還是有一點距離,那麼接下來該怎麼樣呢?要去參禪嗎?不是!而是去思惟剛才 佛陀開示的法義中,有什麼更深的道理?因為一兩個鐘頭不可能講到很細膩,都會是提示性的說法。他就獨一靜處思惟,然後就成為慧解脫了,在《阿含經》中這樣的記載是非常多的。

因此,二乘菩提是可思議的,只要對所聽到的開示如理作意而沒有誤解,而且有透過如理作意的思惟;這樣經過深入思惟以後,半天、一天以後就可以成為阿羅漢。當然這一定有他的基礎條件,也就是他本來就已經離開欲界愛了,就這樣再經過思惟而立即成為阿羅漢。這個例子在四阿含中的記載是太多、太多了。

可是勝鬘菩薩的這一句「此四依者是世間法」,她說的此,其實主要是在說二乘菩提——特別是指聲聞菩提所說的無常、苦、無我、不淨,是依於這一段經文最前面所說的二乘滅諦來說的;而這四依仍然是世間法,不可能離世間而有這四依;可是真實的依止還是要歸結到一依,一依說的是一切法的依止。換句話說,世間、出世間一切法都要依一法而存在、而建立;假使離開這一法為依,就沒有任何的世間、出世間法可說了;所以說,如來藏一依,才是一切法的依止,這個一依正好就是世出世間上上法第一義的依止。

所以勝鬘菩薩說:「世尊!一依者一切依止,出世間上上第一義依,所謂滅諦。」(《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如果不是依如來藏這個一法,根本就沒有成佛之道可說;也不可能有出世間法的聲聞世俗諦可說,甚至連山河大地也都不可能存在,一切有情當然也就不可能存在了。所以說,這個一依,是成佛之道的根本,否定了這個一依就沒有成佛之道可說,乃至沒有任何一切法可說;因此說這個一依,是出世間上上第一義諦的所依。

所以,修習真正的一依,主要是實證大乘滅諦。一定是要經由大乘的苦聖諦、大乘的苦集聖諦,然後修學大乘的苦滅道諦來滅掉一切,滅掉以後成就大乘滅諦,而大乘滅諦成就之後,其實仍然還是一——如來藏的境界。這個一,真實存在——依如來藏的存在而說一的實存;然後依這個一來發十無盡願,利樂眾生永無窮盡,因為這時候是以這個一為究竟依止。有了究竟依止,一切法都可以否定——都確認它們的無我性,而以這個一為真實我,這樣來滅掉一切法;然後無妨再留著這一切法來利樂有情永無窮盡,這才是大乘滅諦。所以,出世間上上第一義依,所謂的滅諦還是這個一,一切的依止推究到最後還是這個一,永遠脫不了這個一,這就是一依的真實義。而一依就是大乘的滅諦,就是一切法的所依,所以也是四聖諦的所依,八正道、十二因緣乃至大乘四聖諦都依於這個滅諦,因為當你證得這個一,你依於這一法來看一切法時,一切法都不存在了!一切法不再存在了、都滅了——你都會否定,都不會認為有一法是真實法,這樣就是真正的滅諦。

二乘法為什麼不能說是真正的滅諦?雖然二乘法是以聲聞法中的八正道實證以後雖然有了滅諦,而這個滅諦只是佛菩提中很小的局部而已。因為阿羅漢們的滅諦都只在世俗法蘊處界上去觀行所得來的智慧,不涉及法界實相的智慧,也不涉及蘊處界與法界實相的互相關係,所以他們的滅諦範圍非常狹隘。除了煩惱障習氣種子的未滅,以及所知障無明隨眠未滅以外(這兩個法我們暫時先不談它),除此以外,為什麼二乘法不是真實滅諦?二乘人即使已經修學四聖諦圓滿成阿羅漢了,仍然不是真實滅諦;因為阿羅漢心中還有個疙瘩,阿羅漢不想學菩薩道,他已經確認自己不受後有,害怕再來人間度眾時會有種種痛苦;可是他心中一直會掛念著一件事情,就是:本識究竟在哪裡?入了無餘涅槃以後仍有本識存在,本識就是無餘涅槃中的本際,也就是眾生生死苦的本際,但是祂在哪裡?這是他心中的大疙瘩,這個大疙瘩除不掉,所以不是真正的滅諦——因為心中有物,怎麼是真實究竟的滅諦呢?

所以,真正的菩薩遇到有人自稱他開悟般若了,菩薩當面就開口索取:「在哪裡?拿來給我看!」當然要看呀!因為野狐在這一句話下都要倒下,因為這不是空口說白話的,必須當面口說手呈的;不管對方口才多麼辯給,經論讀多麼多,都是一樣。真悟的人就是要有這種功夫——空手入白刃,要讓野狐的白刃化為齏粉,所以當面就問:「在哪裡?」能當面捧出,這就夠了!否則,講得長篇大論都沒有用,禪師就要有這個本事。所有野狐來到這樣的菩薩面前,各個都要夾起尾巴,閉嘴默然無言。菩薩們本來就是這樣,這才是禪門法戰,禪門法戰中從來沒有那些長篇大論的語言。

禪師們正因為證得這個一,從這一法的如來藏作為依止,來看待一切。假使有一天他突然想入無餘涅槃,那就變成聲聞種性了(當然這是不可能的,這裡說假使,是假設性的提問);當他入涅槃時將不會有罣礙,因為他心中沒有絲毫疙瘩。因為那個一,他很清楚的知道;假使入了無餘涅槃以後,將會變成怎麼回事,他也都知道;這樣才能夠說是真正的滅諦——滅盡一切法,沒有一法是他會牽掛的。但是阿羅漢還是會有一絲絲的牽掛:我可以入無餘涅槃,但是無餘涅槃的本際是怎麼回事?我進去了以後,那個本際在哪裡?這個問題始終存在他心中,所以就不是真實的滅諦,只是能滅除分段生死罷了。因此,真正的滅諦,要等你悟了如來藏以後,才能夠理解為什麼說這個一法就是滅諦。

時間關係,我們先說明到這裡。

敬祝大家:身心安泰、福慧增長、早證菩提!

阿彌陀佛!


點擊數: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