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見(二)

第062集
由 正翰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收看正覺教團電視弘法節目「三乘菩提之勝鬘經講記」,而我們今天要討論的題目是「邊見」。

上一集中我們談論到「邊見」的問題,攝屬在惡見當中,也稱之為邪見;邪見就是不正確錯誤的見解,邪見是佛教界的大危機,因為邪見會導致佛法的斷滅。如果不能把邪見從佛法上來根除,而讓邪見滲入於佛教之中,在佛教中繼續弘傳,讓佛子誤以為那些錯誤的見解就是佛法,那麼佛教就會變成和外面的一神教及民間信仰一樣,會變得和常見外道、斷見外道沒有差別。若到了這個地步,佛教就是名存實亡,只剩下寺院、經典以及一些出家人的表相,而本質也就消失掉了。因此,我們應該為眾生建立正確的佛法知見,我們要繼續更深入的來談邪見,以免眾生被邪見籠罩而誤入深淵。想要斷除邪見妄想是不容易的,如果他自己本身的條件不夠,不願意實事求是去探討看看、去嘗試看看,那他就跟正法無緣。

在《阿含經》記述中,佛世尊特慈悲為這一個五濁惡世拙劣的眾生,示現一一親歷眾多外道,去證實他們所修所證的是不正確的究竟,不是真實成就佛道。這意思是告訴大家不要迷信、不要盲從,你要實際去理解外道所說的法到底對或是不對;要親自去瞭解經歷以後,你才能夠判定說:他是外道、或是邪魔、或是破法者。這是 佛世尊特地示現給眾生看的,示現從凡夫而一世成佛,由中間的過程,譬如經歷六年苦行,日食一麻一麥為眾生示現修苦行;同時背後的意涵,就是告訴眾生修禪定苦行是無法成佛的,這是祂要告訴眾生最重要的訊息。可是現在的人往往急功好利,凡事求便利快速、不求甚解,總是人云亦云,因眷屬欲及情執深重,單憑錯悟的法師一句話就信受了,而不知道心中敬仰的師父是錯悟的大師,或不願意承認自己的師父沒有開悟。但他們為什麼會這樣呢?都是因為他們的世間智還不夠,所以無法作基本的抉擇,因為他們都是迷信的、盲從的。

不幸的是,迷信與盲從是人間的正常事,理智與抉擇反而是人間的非常事;而這個迷信與盲從是一個習慣性,你很難去扭轉它。正因為這一個迷信、盲從,所以會造成共業的不可轉。共業的不可轉的產生,所以很多人就走不進正法當中,對悟錯者還以為是真的悟了,沒有證果的人也真以為他證果了,然後反過來把真正的證果者當作是沒有證果,這也是邪見的一種狀況,都是由這一個異想分別而產生。因此,生起異想而作出錯誤分別的原因是什麼呢?就是很值得探討。異想分別,其實說穿了,就是對經中所講的起不如理作意。由於不如理作意,所以猜測臆想而產生了異想,於是就產生了與經中真義不同的分別,也就是所謂的異分別;由於異想、異分別,就使眾生走入歧途。

可是維持正確的作意要靠什麼呢?這又值得深究了。想要離開不如理作意,要一直維持正確的作意,其實也不難,佛也早就講過了,就是多聞熏習。多聞熏正法一定要經由多聞,如果肯多聞,固然惡法也聞熏進來,可是必然也會聞熏到正法,所以想要離開不如理作意的最好方法就是多聞熏習。因為聽聞多了以後,你就增加了一分的抉擇力,對其他錯誤的表相佛法,你就有能力分辨。佛陀座下證悟的弟子都是由於離開了不如理作意的異想,能夠離開不如理作意的異想分別而成為聖弟子,都是由於多聞而來,多聞的重要就在這裡。異想分別就是對經中的真義生起不同的想法而作出來的不同分別,想要離開異想分別,就得要從離開不如理作意而來;想要離開不如理作意,就一定要從多聞熏習而來。

我們就來舉些例子來說明異想分別。《勝鬘經》中有段話很適合拿來作說明:【見諸行無常,是斷見,非正見;見涅槃常,是常見,非正見;妄想見故,作如是見。】(《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 第一句「見諸行無常,是斷見,非正見」:從五陰的每一陰去作詳細的觀察,觀察之後看見五陰有種種行,並且在身口意行中看見每一陰都是無常,都不可能延續到後世去,這就是斷見,這不是正見。因為對於色身五根作了分別與思惟,現前看見色身會毀壞,看見色身當中有受想行識,而老死以後全部都會毀壞消失,所以生起了斷見。由於都是虛妄想所見的緣故,這一些由虛妄想產生的見解,是因為對於實相心如來藏非斷非常的正理,有著愚昧性而無法理解實相心的正理,因此就作出種種不同的妄解以及錯誤的分別,所以就有了斷見。

印順派是最佳的例子,他們一天到晚在講:諸行無常,緣起性空。緣起性空當然是講諸行無常。但是否定了如來藏心以後而講諸行無常,就是斷見;因為他們認定一切法空,不承認最後還有一法真實不空。當他們在講一切法空的時候,就應該要反省:這是不是斷滅見?印順一定會作這個反省,所以不得不創建意識細心常住說。他一定要建立這一個創說,否則就無法與別人應對了。人家一定會說:「那你這樣入涅槃以後,是不是要全部滅盡呢?」他不能夠說「不」,一定要說「是」,因為四阿含中明明白白寫著要滅盡五陰十八界的。

可是在滅盡五陰十八界以後,佛為眾生開示說:滅盡十八界以後是真實、清涼、寂靜、常住不變的如來藏獨處的境界,不是斷滅。印順既然否定了如來藏,當然要另外抓一個法來作依靠,從哪裡抓呢?抓如來藏來依靠嗎?他不能抓如來藏來依靠,因為由於他證不到如來藏,就乾脆把祂否定了,否定了以後,當然就不能拿如來藏來作依靠,而且他也怕別人質問有沒有證得如來藏,所以就只能從識陰中的意識加以細分而建立一個比較細的法,作為常住不變的心——也就是意識細心,這樣就逃避了斷見的評論,人家就不會說他是斷見者。假使真的有人抨擊他,他會這樣說:「我不是斷見,因為還有個意識細心常住。」

但是這是違背佛所說的「意、法為緣生意識」、「諸所有意識,彼一切皆意、法為緣生」的聖教。我們就再請問他:諸所有意識有沒有包括極細意識呢?說句老實話:極、極、極、極細意識都還是意法為緣生,都逃不出「諸所有意識」的範圍。所以他不能夠說「不是」,他不能矇著眼睛說瞎話,因為他已經說了「意識的細心」,怎能說不是呢?「既然你說是意識的細心,請問意識是不是由意根、法塵為緣而出生的呢?」他也只能答「是」,只是心不甘情不願回答你;既然不甘願而回答,就只好迴避而說:「我不屑跟你們談話,你太膚淺了,你不懂!」只好這樣。如果有人質問說:「意識細心一定會被人堵住的,那我們就說意識極細心。」那麼請問:「意識極細心算不算意識呢?」還是逃不出佛說「諸所有意識,彼一切皆意、法為緣生」的這個聖教,還是落入將意識心當作是能夠貫通三世的常住心這種錯誤妄想見中,結果又從斷見轉變成常見了,應驗了《勝鬘經》第二句【見涅槃常,是常見,非正見】。佛開示涅槃是常住不變的,但無法證得涅槃心如來藏的眾生,就誤以為五陰中的識陰或是意識就是涅槃心,這就是常見,這也不是正見。

由於不如理作意而產生虛妄見解的緣故,對於有一個真實心一直相續不斷的存在,但因為他愚癡無智而又不能理解這個事實,然後又由於不知道每一剎那都在不斷變化的意識境界,誤以為意識心及意識所住的境界是恆常不壞的;對於意識所住的境界全部都是剎那變異的事實不能夠理解,因此誤認為意識是常,所以就生起了常見。這部分的最佳例子就是外道五現涅槃,佛法中說的二乘菩提「無餘涅槃境界」是不可見的;因為無餘涅槃境界中已經滅除了五陰十八界,無一法繼續存在,所以二乘無餘涅槃境界是不可現見的。但菩薩所證的卻是本來自性清淨涅槃,其實就是如來藏的自住境界,不牽涉五陰十八界在內;是單以如來藏自住境界來說,離六塵中的見聞覺知,不是意識所住的境界,這是唯有菩薩才能看見的涅槃境界,非二乘聖人所知。而菩薩們就以現前所見的如來藏自住境界,來觀察五陰十八界全部消滅後的如來藏獨住境界,來觀察二乘聖者所入的無餘涅槃境界,同樣了知無餘涅槃中是不可以眼見耳聞的;因為進入無餘涅槃時,是要把五陰十八界全部都滅盡的。

但是外道「五現涅槃」,是以五種現前覺知心存在的當下,就可以親見的五陰境界來作為不生不滅的涅槃,不離五陰境界,所以名為外道「五現涅槃」。這是因為覺知心還在,可以現前觀察所謂的涅槃中的境界相,所以稱為「現」。這種外道所謂現前可見的涅槃共有五種,所以稱為五現涅槃。常見邪法的第一種涅槃,最佳的實例就是西藏密宗的樂空雙運、樂空不二的雙身法境界中的意識境界,他們自以為意識心可以長時間住於雙身法中的第四喜極大樂觸境界當中,那時觀察意識正在領受淫行的最大樂觸,此時的樂觸是無形無色,所以是「空性」;而這個領受最大樂觸的意識,也是空無形色,祂也是「空性」,當意識覺知心住於淫樂第四喜境界當中,與淫樂和合為一時就是樂空不二,就說淫樂與意識心二者都是空性。所以,喇嘛教密宗都妄認為現前領受涅槃快樂的意識心就是涅槃心,這正是外道五現涅槃中最低的層次,頂多只能與欲界定相應,其實正是意識心行運作的法味;但因為喇嘛教密宗不懂樂空雙運時存在的覺知心正是意行境界,落在常見之中而不自知。

除了前面所說的喇嘛教密宗的樂空雙運、樂空不二的雙身法之外,還有一種就是誤將欲界定中的離念靈知誤認為是涅槃心,所以有大師主張說:「證得一念不生境界,而能長時間保持不生妄想雜念時,就是涅槃心。」也有大師主張:「前念已過,後念未起之時,前後念中間短暫時刻的離念靈知,就是涅槃心。」這些都是現在佛門大師所主張的,但是這仍然是墮入常見而不自知啊!

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今天的課程就只能上到這裡。

阿彌陀佛!


點擊數: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