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果後修習四聖諦

第048集
由 正偉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電視機前的菩薩們:阿彌陀佛!

先問候大家:色身康泰否?少病少惱否?遊步輕利否?眾生易度否?

各位現在所收看的節目,是由佛教正覺同修會為各位準備的「三乘菩提之勝鬘經講記」,也就是本會 平實導師的著作《勝鬘經講記》的導讀課程。

在上一集的節目中,我們說到末法時代對於一般人而言,由於得不到正見,又找不到已經證果的老師來指導,所以要證得解脫道初果須陀洹幾乎是登天之難,這是一個佛教界很普遍的現象。一直到了 平實導師出世弘法後才稍稍的轉變了這種情形,因此在正覺講堂的修學課程中,斷除身見、我見是進入增上班學習必備的基本條件之一。四聖諦的課程與現觀,則是融入在二年半的禪淨班與進階班的課程中,如果學子的福德因緣具足的時候,身見、我見斷除,進而疑見與戒禁取見也隨之斷除,初果的實證並不是一件難事。但是解脫道上證得初果以後要如何繼續修行呢?仍然是在四聖諦上用心,即使是更上一層樓,在大乘的見道位以後,還是離不開四諦的現觀。

例如,在《瑜伽師地論》中 彌勒菩薩的開示:【出世間道淨惑所緣復有四種:一、苦聖諦,二、集聖諦,三、滅聖諦,四、道聖諦。】(《瑜伽師地論》卷27)這裡說到淨惑所緣——要斷除結惑所應依、應緣的法,仍然是四聖諦。所謂的「惑」,包括了見道前與見道後的惑,沒有見道前的結惑叫作染汙惑,就是不明白何者是染汙?何者是清淨?所以會將不清淨的五蘊十八界的法,當作是清淨。例如證得初禪的人,會相對於之前的欲界粗重而認為欲界不淨,初禪境界則是清淨;但就二禪人看來,初禪境界仍是喧鬧不淨,二禪境界才是清淨,這就叫作染汙惑。但這些惑結都是三界中的法,不離有為有作的五蘊十八界處法,也就是不離世間法的惑;若離開了世間法,也就沒有這一些惑結了,所以又叫作世俗道淨惑所緣。而見道後要斷除的惑結叫作淨惑,是出世間道的淨惑所緣法,它不是染汙惑,雖然它不離開三界法,仍然在三界法中現行,但是它的本身並非三界法,它不是五蘊十八界中任何的一界,特別是指大乘見道後所對治的惑結。

所以,在這一段《瑜伽師地論》的文字中,彌勒菩薩開示:即使是證得初果後,繼續要修行的出世間淨惑所緣法,仍然是緣於四聖諦而修行,只是所緣者越加的深細、所觀行的部分更加廣大,而所對治、斷除的煩惱也是更為深細。在《雜阿含經》中也是這樣說的:【時摩訶拘絺羅問舍利弗言:「若比丘未得無間等法,欲求無間等法;云何方便求?思惟何等法?」舍利弗言:「若比丘未得無間等法,欲求無間等法,精勤思惟:五受陰為病、為癰、為刺、為殺、無常、苦、空、非我,所以者何?是所應處故。若比丘於此五受陰精勤思惟,得須陀洹果證。」】(《雜阿含經》卷10)摩訶拘絺羅問舍利弗:「如果一個比丘尚未證得涅槃的無間等法,而想要求證無間等的涅槃,要以什麼方便善巧法門來修行呢?要思惟觀行什麼法要呢?」舍利弗回答:「如果比丘尚未證得無間等的涅槃,而想要求證這個涅槃無間等法,那麼他應該要精勤的思惟:五受陰的本身是病、是瘡、是肉中刺、是殘殺自己的道業、是無常、是苦、是空、是無我,為什麼這樣子說呢?因為這正是五受陰相應於現證初果解脫之處。如果一位比丘能夠在自己的五受陰上精勤思惟觀行,那麼這一位比丘就可以證得須陀洹的果證。」這就是說,依於四聖諦的精勤修行,可以證得初果須陀洹。

接下來,摩訶拘絺羅又問舍利弗:【舍利弗!得須陀洹果證已,欲得斯陀含果證者,當思惟何等法?】「舍利弗啊!那麼已經證得了須陀洹初果了,想要繼續證得斯陀含二果的人,應當要思惟觀行什麼法要呢?」【舍利弗言:「拘絺羅!已得須陀洹果證已,欲得斯陀含果證者,亦當精勤思惟:此五受陰法為病、為癰、為刺、為殺、無常、苦、空、非我,所以者何?是所應處故。若比丘於此五受陰精勤思惟,得斯陀含果證。」】(《雜阿含經》卷10)舍利弗說:「拘絺羅啊!已經證得了須陀洹初果了,想要向上證得斯陀含二果的人,還是一樣的應當要精勤的思惟:五受陰的本身是病、是瘡、是肉中刺、是殘殺、是無常、是苦、是空、是無我,為什麼這樣子說呢?因為這正是五受陰相應於二果解脫之處。如果一位比丘能夠在自己的五受陰上精勤思惟觀行,那麼這位比丘就可以證得斯陀含的果證。」

同樣的,接下來拘絺羅又問了,如果證得了二果,要如何繼續證得三果呢?而舍利弗還是一樣的回答:「必須要精勤思惟觀行:五受陰的病、瘡、刺、無常、苦、空、無我。」也就是還是一樣的依於四諦而現觀。再接下去,拘絺羅問舍利弗,已經證得了三果要如何進修四果呢?當然舍利弗的回答還是一樣,必須要在五受陰的苦等現象上作精勤的現觀。也就是說,要斷結、證果都是在四聖諦上用心,只是隨著果位的增上,所思惟觀行的內容則更加的深入微細,所以四諦的現觀成就,貫穿了整個解脫道的修證。

還不只如此,經文中拘絺羅接下來又問:【摩訶拘絺羅又問舍利弗:「得阿羅漢果證已,復思惟何等法?」】「證得了阿羅漢,已經到達了輪迴苦之邊際,可以於現世證得涅槃了;在尚未入無餘依涅槃,仍住於三界中的有餘依阿羅漢,他們要思惟、修行什麼法呢?」【舍利弗言:「摩訶拘絺羅!阿羅漢亦復思惟:此五受陰法為病、為癰、為刺、為殺、無常、苦、空、非我,所以者何?為得未得故、證未證故、見法樂住故。」】(《雜阿含經》卷10)舍利弗回答:「拘絺羅啊!已證阿羅漢的修行人還是一樣的思惟觀行:這個五受陰是病、是瘡、是刺、是殺、是無常、苦、空、無我,為什麼這樣子說呢?阿羅漢繼續思惟五受陰,是為了要得到尚未得到的法,為了現證尚未現證的法,為了於現法得樂住。」

這裡就值得我們來想一想:阿羅漢叫作知如真、所作已辦、不受後有,沒有任何應斷之惡而未斷,也沒有什麼應證之法而未證;然而,舍利弗在這裡卻說「成就了阿羅漢之後,還是要一樣的去思惟觀行四聖諦,是因為要得到尚未得到的、為了現證尚未現證的、為了能於現法得樂住」?

大家都知道,解脫道的修證以阿羅漢為極果,如果有人說阿羅漢尚有所應證得未證得、所應斷除未斷除者,那麼這一位阿羅漢就不是真的阿羅漢,所以這樣子說是謗佛、謗阿羅漢。但是,在這裡的《雜阿含經》,舍利弗尊者在此處明白的說:阿羅漢還要繼續修行四諦現觀,因為還有應得未得、應證未證,還有所餘現法樂住者。這些話如果出自於一般人,一定會被視為狂言悖語;然而在這卻是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所說,這代表了什麼意思呢?要瞭解這一點,我們得重新的檢視四聖諦,特別是苦集諦與苦滅諦。

一般說來,四聖諦中苦諦的意義是大家能夠瞭解的,即使是不學佛的眾生也會有「人生猶如夢一場」的感慨!由五蘊法組成的世間幻滅不實,這也是一般人都能少分理解的道理;對於深入的佛弟子而言,更能現觀萬法存在的當下就已經沒有任何實質的存在——非空亦非有;但是,眾生卻不得不在這樣虛妄的三界法中輪迴不斷,連一分鐘也難以止息,於此便生種種苦。

對於四聖諦的集諦,則比較難具足的了知,一般的佛弟子也只能從五蘊法的道理上來看,五蘊乃是因緣和合才會出生。眾生去體會五蘊法的生、滅,會看到生命中任何的一個法都必須要依賴眾緣而生起,所以五蘊十八界的任何一個法,無論它是如何的微細,都是依緣而起,瞬間出生的同時又已經消失,沒有一個法可以暫時的存在而保持不壞。然而,雖然大部分的佛弟子都知道萬法乃是因緣和合而生,也知道要在生活中去現前觀察諸法的運行,但是一般的佛弟子最多只能觀見每一個法的緣,而很難觀見到每一個法的因,只有極少數的大乘見道菩薩才能夠親見萬法的因。

一般的佛弟子總以為所謂的「因」,是發生在過去的某件事件,然而過去法已滅、沒有了,過去的心也早已不可得,那麼過去的事件如何能夠成為現在果報的因呢?顯然用過去的事件來當作現在現前法的現因是有問題的。現在佛門中的諸大師們,大多選擇不去理會這個問題;或者是採用應成中觀學說的思想,例如像第一世章嘉認為過去的因,已經輾轉於一次又一次的顯現之中,以前一時為後一時的因,如是輾轉,所以並不需要另一個執持種子的識——輾轉輾轉已經成為現在的眾法,所以現在所見的諸緣也就是因,所以不需要再另外立一個因了。但是這樣子可就直接違背了 佛所說「有因有緣世間成,有因有緣世間滅」的道理,變成了只要有眾緣,不需要因,世間就可以直接的成與滅了。

等而下之者,乾脆將因緣法推諉給一個想像出來的「業果報系統」,認為有一個業果報系統自動會去執行因果的現行與生滅,所以我們不需要花費心思去現觀什麼因,反正業果報系統自然而然就會運作出我們的果報現行。如果是這樣的話,那可就成為與印度教教派相同的見解,不過是把大梵 (brama) 替換成業果報系統就好了,反正一切都是大梵所造作,自然而然就會運作出我們的果報現行;而大梵的本身卻是非空也非有,了無自性也無他性。

也就是說,現在佛門中的修行人,修行四聖諦之所以難以成功,是因為從一開始想要觀行苦諦,卻只見到了苦的表相,完全不能看清苦是如何出生的,苦出生的因與緣是什麼。這就如同想要看清楚前方的道路,卻用手把眼睛遮住了再去看,那當然難以看清苦的實質,所以苦諦的現觀就不可能成就。所以連帶著苦諦現觀無法現觀成就,則接下來修學集諦,就只能觀見苦集唯有前面的眾緣而沒有因了,如此錯誤又淺薄的知見,那麼四聖諦就將永遠無法現觀成就。

今天時間的關係,就先為各位介紹到這一邊。謝謝大家!

阿彌陀佛!


點擊數: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