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身章(下)

第020集
由 正圜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您收看正覺教團電視弘法節目,目前正在演述的是「三乘菩提之勝鬘經講記」(二)單元。今天我們要接續上一集,繼續為大家解說作聖諦義與無作聖諦義的意涵。

在上一集中,我們談到作聖諦義所作的這些觀行與內容,都是有量之法、都可以計算;因為這些都是蘊處界所含攝的法,不外於蘊處界等世俗法。蘊處界在三界中永遠都是有為有作之法,它不可能是無作性的,因此只能夠去體悟有作的、有量的四聖諦。這種人都是聲聞,他自己沒有智慧可以把這個法義觀行清楚,必須要靠善知識說法的音聲來觀行,所以他沒有辦法自己知一切苦、斷一切集,證一切滅、修一切道。他所知的苦只有五陰的苦,所能斷的集只有五陰的集,能證的滅、能修的道,也都是在五陰的範圍內;因此他們所修的四聖諦,只能在有為生死上面來作觀行,無為生死他們就無法作觀行了,因此完全不能臆測。

可是能夠了知無作聖諦義理的人,才有能力知一切苦、斷一切集、證一切滅、修一切道。然而,什麼叫作無作聖諦呢?無作聖諦是法界實相的真理,而不是現象界的蘊處界法。而無作聖諦所斷的生死是無為生死,不是現象界的有為生死;有為生死是二乘人所斷的,也就是蘊處界的生死。蘊處界都是有為有作的法,與蘊處界同時同處還有一個無為無作的,叫作變易生死。菩薩修到只剩下變易生死的階段,五蘊身心已經是攝歸無為無作性了,不再對世間任何諸法有所貪愛,但是仍然是有生死,因為如來藏中的各類種子還在生住異滅;所以雖然五蘊身心已經可以離開有為生死,但他的如來藏滅除阿賴耶識名,而剩下異熟識名的時候,卻仍然還有生死存在——就是種子的生住異滅;種子仍然有異熟性,所以種子仍然會有生滅變異,這叫作變易生死。這是屬於無為性的生死,因為已經度過蘊處界的有為生死了。正因為這個緣故,所以把生死分為兩大類,叫作有為生死與無為生死。

有為生死是二乘人之所能斷,無為生死是二乘聖人所不能斷,唯有菩薩能分斷,唯有諸佛究竟斷盡;正因為這個緣故,所以生死分為有為與無為兩種,因此而從另一個層面來說有餘及無餘涅槃。這裡所說的有餘和無餘涅槃,不是二乘法中所講的有餘與無餘涅槃,而是從大乘法來看二乘與大乘的差別。在二乘法中所斷的煩惱只有四住地煩惱,不包括無明住地所含攝的過恆河沙數無量上煩惱;所以二乘聖人所說,斷盡煩惱而能夠入無餘涅槃,雖說是證得無餘涅槃,但其實他們那個涅槃還是有餘的,只能在二乘菩提中說是無餘涅槃;因為仍然還有過恆河沙數的無明住地上煩惱未斷,塵沙惑仍然存在,所以說他們的無餘涅槃仍然是有餘;只有諸佛所證的涅槃才能說是滅盡無餘。因此勝鬘夫人依有為生死、無為生死的差異,來說涅槃的有餘與無餘,這是不同於四阿含中所說,阿羅漢的有餘或無餘涅槃。

所以說,無作聖諦義所說的是無量的四聖諦,為什麼呢?因為這是諸佛所修所證的,而且是以自己的能力來了知一切受,而不只是受陰內的苦樂憂喜捨受,也能了知一切受都是苦,能斷一切受的集;不是只有了知苦樂憂喜捨受的集,而是了知一切境界受的集;也由這樣了知的智慧,來證得一切境界受的滅,來修一切境界受滅盡之道。如來所說八種聖諦的道理,就這樣把它定義為無作四聖諦,換句話說,四聖諦有兩種:一種是二乘道所修的四聖諦,一種是大乘道所修的四聖諦。二乘道所修的四聖諦是指,了知有量的苦,斷有量的集,證有量的滅,修有量的道。而無作四聖諦,不但要證二乘的有量四聖諦,也要證得知無量的苦,斷無量的集,證無量的滅,修無量的道。這樣才能夠斷除無為生死,而成就佛地無所餘的究竟涅槃——實證無住處涅槃。

各位菩薩:聽到這裡,諸位心裡可能會想,為什麼它叫作無作的四聖諦?這當然要來探究,總不能聽過就算了;那就要來探討到大乘法與二乘法的根本差異所在,也就是親證或不證如來藏的道理。在阿含部有一部《央掘魔羅經》,是大家所耳熟能詳的。央掘魔羅大士說:「一切如來求如來藏的作不可得,無作是如來藏義。」也就是說,如來藏從來都是無為無作性的,祂不像五蘊身心是有為有作的,所以一切如來證得如來藏以後,去找找看如來藏會不會是有為有作之時,結果找不到祂的有為有作性,因為如來藏根本就不會起心動念去貪或者厭離;也不會起心動念說我在三界好快樂,或者我要出離三界。乃至阿羅漢已經可以出離三界,捨壽時入涅槃而不在三界中,可是他的如來藏仍然不會覺得說:「我現在是在三界外,好快樂呀。」祂從來不起如此一念,不管是粗念、細念、極細念,全都不曾生起過。無量劫以來如來藏不曾起過任何的念,所以祂是無為無作性的。因此,一切如來要找出如來藏的有為有作性都不可得,因為無作就是如來藏的自性。

可是,如來藏雖然是這樣的無作性,卻可以生生世世不斷出生有為有作的五陰身心,讓眾生藉著祂所出生的有為有作身心,不斷在三界中貪愛造惡,然後再來畏懼惡業的果報。祂也可以不斷的出生菩薩世世的有為有作的身心,來繼續利樂眾生,來修學菩薩應學的成佛之道,可是祂自己還是無為無作。當你找到如來藏時可以現前觀察:嗯,祂果然如此。正因為你找到了這個如來藏,依祂的無作性來修行,才有辦法使祂所含藏的一切成佛之道過程中所必須要滅盡的一切過恆河沙數上煩惱,在悟後一世又一世不斷地在人間修行,才能把它滅除。

在這滅除的過程當中,你自然會知道一切境界受都是苦;至於境界受的範圍那就非常的廣了,眼所見的還不到苦樂受的地步時,當你眼見的當下就已經是苦了;耳所聞,聞的當下就是苦,每一剎那都是苦。這樣一一去作觀行,六根、六塵、六識,全部觀行完成,你就知道一切苦,而不是二乘人所知道的有量苦。他們的有量苦是說:凡有所受,就會有苦受、樂受、憂受、喜受、捨受,有這些受就是苦,因為都不離行苦。可是他們無法觀察到境界受的部分,為什麼境界受是苦?不能了知,所以他們只知有量的苦,不知一切的苦。但是菩薩經由無量世的菩薩道修行,一一細觀,到達成佛時知一切苦,不是只知有量苦;因為知一切苦,所以能斷一切集,不是二乘人所斷的有量集——只是蘊處界的集而已。

諸佛所斷的,是進入初地以後還要歷經兩大阿僧祇劫,去斷除無量無數的上煩惱,使得如來藏所含藏的無量無邊種子一一淨化,一一淨化以後才是斷無量煩惱的一切集。可是在斷一切集的過程當中,就是在證一切滅,所有的染汙種子——習氣種子及法界實相無明隨眠,無論是本有的或是熏習而來的,一切滅盡。這些染汙種子與無明隨眠都滅盡了,使得一切種子純善,不可能再有一法可滅除,那就是證一切滅。然而阿羅漢所證的,只是滅盡五陰我執、我所執與我見等煩惱的現行而已,所以他們是證有量滅。諸佛是證一切滅,所滅猶如塵沙一般的無量啊。

在這樣的修行過程當中,三大阿僧祇劫完成了,就是修一切道。二乘聖人不是修一切道,而是修有量的道,他們的有量就是不受欲界法繫縛,不受我執所繫縛,捨壽後願意自己滅盡而不再去受生。他們只斷有量的煩惱而證得有量的滅,因此他們就是修有量的道。可是諸佛要把一切的染汙種子都滅盡無餘,一切的上煩惱隨眠也滅盡無餘,那就得要修無量的道,才能夠滅盡無餘。滅盡無餘之後,善法圓滿,惡法滅盡了,於一切受中都不會再有善惡法種子,可以在一切受裡面增長;因此在一切的境界受中,不論是順心或是違心的境界受種子,都不會再增長了,所以是修一切受滅之道。

這樣的修行都是依止無為無作的如來藏識而修的,所以這樣的四聖諦才能稱為無作四聖諦。可是這種作與無作的四聖諦,當今全球佛教界已經失傳了。今天你證了如來藏,聽聞這一席法,終於可以瞭解,原來我們所修的,不但函蓋阿羅漢的有作四聖諦,同時也是大乘的無作四聖諦。由這個親證如來藏以後才做得到的現前觀察與比對,你可以親自證實今天所修的法是不是真實的成佛之道?你可以確定自己所修的,不但函蓋了二乘道,同時也是成佛之道;不像南傳佛法所講的,他們都只是解脫道,而且大部分還是誤會了的解脫道呢。

也許有人以為說:「平實導師講這句話,未免太誇大其詞了吧」。但其實沒有絲毫的誇大,也沒有絲毫的貶抑,都是如實語。因為南傳佛法的解脫道,幾百年來都是依覺音論師的《清淨道論》作為根本論。他們幾百年來都是不直接去讀《阿含經》的,一向都是用覺音的《清淨道論》作為修行的依歸。但《清淨道論》全書都在講:我們要如何淨化身心。都沒有談到要如何斷我見,也沒有詳細解說五蘊的內容。請問菩薩們:這樣覺音論師到底有沒有斷我見呢?很顯然覺音論師是沒有斷我見的。

他連我見的內容都沒有提到,只是一味地告訴你,這個意識心要怎麼樣才能清淨。那你就可以根據這個事實來判斷這些南傳佛法所傳的解脫道是不是誤會了?真的是誤會了解脫道。他在論中所說的解脫道,其實還不如某某法師呢。我們回頭來看某某法師所講的解脫道,他講的解脫道也是不如理的,因為他的解脫道是要把本識—無餘涅槃中的實際—否定以後,要滅盡蘊處界。根據他書中所講的內容,我們看到一個現象,這位法師是心中有恐懼的。他是於內有恐懼,而且於外也有恐懼。他恐懼的是說,佛說內有本識,而我卻不能實證。這是引述《阿含經》的話,說比丘「於內有恐懼」,說於五陰身心之內有本識,而我不能實證,所以心中有恐懼。因此,這位法師是具足內、外兩種恐懼的。

在《阿含經》中有許多地方都說,入無餘涅槃時是要滅盡五陰十八界,蘊處界都滅盡了豈不成為斷滅空嗎?所以這位法師於外有恐懼,因此就不得不去發明一個意識細心常住說,又發明滅相真如不滅說,認為五陰身心滅盡以後仍有意識細心常住,蘊處界滅盡以後的滅相是不會再滅的,所以不是斷滅空。但這都只是自我安慰而已,因為滅相真如以及意識細心,這位法師都還不曾、也不可能實證啊。問題是 佛在四阿含中說有本識可以入胎出生蘊處界,捨壽以後本識可以常住不斷,所以滅盡蘊處界以後是常住不變,而不是斷滅空的滅相。佛特地為我們說,阿羅漢所證的有餘、無餘涅槃是真實、清涼、常住不變。

既然是常住不變,而這個入胎識也是每一個人本來都有的,否則就不可能入胎來到這一世。既然都有這個入胎識,每一個人都會再去入胎,顯然這個入胎識是存在的,既然存在當然就是可證的了。可證的真實法他不學不證,卻另外發明一個不可知而不可證的意識細心或滅相真如,那不是愚癡無智嗎?然後用這個施設的意識細心與滅相真如,來支持他所說的解脫道不會落於斷滅空,當然是誤會以後的解脫道了;而這位法師其實心裡很清楚:這個意識細心是他自己所建立的,是不是真實有?連他自己也不知道。既然不知道就會產生恐懼,害怕死時滅盡蘊處界而不去投胎時會成為斷滅空,當然他死後就一定會再去投胎,這怎麼可能是證得聲聞果的人呢?縱使他能夠真的斷了我見與我執,那仍然只是斷有量的集,最多只是修有量的道,仍然不是成佛之道啊。

綜合以上所說,我們可以知道,只有能夠以自己的能力來知一切受苦,斷一切受集,修一切受滅之道,而實證了一切受滅,這樣才是真實的成佛之道;而這個成佛之道所修的,都是依無作的如來藏來證法無我性的四聖諦,所以它叫作無作四聖諦,是無量的,也是一切智證的。把這個有作的四聖諦,以及大乘菩薩兼有的無作四聖諦合併起來,就是八種的四聖諦,這一種四聖諦唯有如來應供等正覺能究竟修得啊。因為時間的關係,這個單元就為您說到這裡。非常謝謝您的收看。

祝福您色身康泰、學法無礙、早證菩提。

阿彌陀佛!


點擊數:1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