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作四聖諦(四)

第024集
由 正光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電視機前面的菩薩們:阿彌陀佛!

歡迎收看正覺教團所推出的電視弘法節目,這個主題名為「三乘菩提之勝鬘經講記」,是依據 平實導師所著的《勝鬘經講記》來加以說明。今天繼續上一集子題「無作四聖諦」。前面兩集已說明第一個重點,那就是聲聞、緣覺、菩薩僅能分別證得下品、中品、上品的涅槃法,唯有如來應供等正覺不僅究竟證得無作四聖諦之知苦、斷集、證滅、修道,而且還能自知、自作證。

接下來談第二個重點,並不是毀壞蘊處界及諸法等法而說苦已經滅除了。所謂的苦滅,是說「無作四聖諦」本身是無始、無作、無起、無盡、離盡、常住、自性、清淨,離一切煩惱藏。這可分十個部分來加以說明:第一個部分、並不是毀壞蘊處界及諸法等法而說苦已經滅除了。第二個部分、無作四聖諦本身是無始的。第三個部分、無作四聖諦本身是無作的。第四個部分、無作四聖諦本身是無起的。第五個部分、無作四聖諦本身是無盡的。第六個部分、無作四聖諦本身是離盡的。第七個部分、無作四聖諦本身是常住的。第八個部分、無作四聖諦本身是有自性的。第九個部分、無作四聖諦本身是清淨的。第十個部分、無作四聖諦本身是離一切煩惱藏。

首先談第一個部分:並不是毀壞蘊處界及諸法等法而說苦已經滅除了。如同前面三集所說的,二乘人僅是觀察蘊處界及諸法等法的虛妄,願意滅盡自己的蘊處界及諸法等法而入無餘涅槃,從此不再三界現身意。也就是說,二乘人認為滅盡一切苦的最好方法就是證得四果的阿羅漢,並於捨壽時,因內無恐怖、因外無恐怖,願意滅盡自己的蘊處界及諸法滅盡而入無餘涅槃,從此再也沒有任何苦出現了。這證明了定性的二乘人聽聞 佛的開示「菩薩需要經過三大無量數劫的精進修行,才能成就佛道」,由於畏懼輪迴三界的生死苦,所以不願意行菩薩道,於是把自己的蘊處界及諸法等法滅盡了,再也沒有後有身出現於世、再也沒有任何苦出現了。像這樣的定性二乘人,用「將滅止生」的方法把自己滅了,再也沒有任何苦出現,這也是經中所說的二乘人是焦芽敗種的最主要原因。這是說二乘人的佛菩提芽已經焦了、佛菩提種已經敗壞了,再也不可能發起菩提心而行菩薩道。

菩薩則不然,於第六住位快圓滿時,用參禪的方式去參究,於因緣成熟時,得以一念相應慧而證得本來自性清淨涅槃。觀察現前在受種種苦的當下,就已經在無餘涅槃中,根本沒有任何苦可言。所以菩薩不需要滅盡自己的蘊處界及諸法等法而入無餘涅槃;反而願意生生世世取得未來世的五蘊身繼續修行,就算菩薩已經有了慧解脫的證量,也不會起涅槃貪而入無餘涅槃,依著入地前所發的十種廣大如法界、究竟如虛空的十無盡願而轉入地上階位,繼續為無生法忍的道種智用心,一直到成佛而證得無住處涅槃以後,還是依照入地前所發的十無盡願,繼續利樂有情無有窮盡。

所以說,菩薩不是用「將滅止生」的方法來毀壞自己的蘊處界及諸法等法而說苦已經滅除了,而是親證本來自性清淨涅槃以後,現前觀察自己的蘊處界及諸法等法仍在運作時,就已經在無餘涅槃中,現前觀察本來自性清淨涅槃從本以來沒有任何苦可言,而說已經度了一切苦厄。又何必如二乘人一樣,將自己的蘊處界及諸法等法滅盡而說滅除了一切苦呢?

這也證明了菩薩與二乘人修行最大的差異,也就是菩薩親證本來自性清淨涅槃,二乘人沒有親證本來自性清淨涅槃,導致二乘人與菩薩所修、所證的結果大不相同。那就是二乘人用「將滅止生」的方法,滅盡自己的蘊處界及諸法等法而入無餘涅槃,再也沒有二乘的四果人出現於世;菩薩則保留蘊處界及諸法等法繼續去修行,最後得以成就佛道。

接下來談第二個部分:無作四聖諦本身是無始的。一切有情的真心、一切有情的法界實相,也就是一切有情的無作四聖諦,過去無量劫以前就在,未來無量劫以後也在。所以說,法界實相的無作四聖諦自無始劫以來就在,只因為有情有無明與明,才有凡聖的差別。正如 玄奘菩薩在《成唯識論》卷3的開示:【無始時來界,一切法等依;由此有諸趣、及涅槃證得。】也就是說,這個法界實相無始劫以前就在,祂是一切世間法、出世間法、世出世間法的根本。也因為這個法界實相的緣故,才會有四聖、六凡以及涅槃可證。

由於凡夫有無明的緣故,造作了種種的善惡業,導致在三界六道當中不斷地輪迴生死;聲聞、緣覺有少分的明,得以打破了分段生死的煩惱現行,於捨壽時,願意滅盡自己的蘊處界及諸法等法的有作四聖諦而入無餘涅槃,分別證得了下品、中品的涅槃法;菩薩則有多分的明,得以親證法界實相,不會如二乘人一樣,滅盡自己的蘊處界及諸法等法而入無餘涅槃,反而生生世世取得未來世的五蘊身繼續去修行,始從第七住明心見性得以轉依以後,一直到等覺位、妙覺位,仍未究竟證得無作四聖諦,僅證得上品的涅槃法;唯有佛斷除了兩種生死,究竟證得了無作四聖諦的無住處涅槃,所以勝鬘夫人才會在經中開示:「如來應等正覺於無作四聖諦義事究竟。」(《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

接下來談第三個部分:無作四聖諦本身是無作的。也就是法界實相從無始劫來就在,本身是無為無作的,本來就是不生不滅的法;會造作的,是法界實相藉緣而出生的法,本身是有為有作的,本來就是生滅法。譬如色身的具足,是以法界實相為因,藉著無明、業種等緣而有。既然色身是有生之法,未來必定會壞滅。色陰既如是,識陰、受陰、想陰、行陰亦復如是,也是有生(有滅)的法。既然五陰是有生有滅的法,必然是有為有作的空相,當然不是無為無作的法界實相。又諸法的生起,必然是具足六根、六塵、六識,才能為吾人所領納及受用,而六根、六塵、六識本來就是藉緣而出生的法,本身就是生滅不已的虛妄法,更何況是依於六根、六塵、六識而有的諸法,當然更是生滅法。然而不論是五蘊、六入、十二處、十八界及諸法等法,那都是無為無作的法界實相藉種種緣而出生的法。由於凡夫不知道此中的道理,執著有為有作的有作四聖諦為真實法,導致在三界當中一直輪迴生死不已;二乘人了知蘊處界及諸法等法的虛妄,願意滅盡自己的蘊處界及諸法等法而入無餘涅槃;菩薩則親證了法界實相,不僅了知了蘊處界及諸法等法的虛妄,而且也了知了有為有作的四聖諦,都是無為無作的無作四聖諦藉緣而出生的法,本來就是無作四聖諦的一部分,因此藉假來修行、來斷除兩種生死,最後才能成就四智圓明的究竟佛。

接下來談第四個部分:無作四聖諦本身是無起的。也就是無作四聖諦自無始劫以來,沒有起心動念過,本身是如如不動的。也就是說,這個法界實相本身離見聞覺知,於一切法都無分別。正如《金剛三昧經》卷1的開示:【菩提之性,則無分別;無分別智,分別無窮;無窮之相,唯分別滅。如是義相不可思議,不思議中乃無分別。】由此可知,法界實相本身於六塵都不動、都不分別,但是祂於六塵以外卻是分別無窮。像這樣於六塵都不分別、於六塵以外分別無窮的道理,真的很不可思議。法界實相就在這種種不可思議當中,仍然於六塵都不分別。

正因為無作四聖諦於六塵都無分別,像這樣的體性,就是祂的清淨性,所以《金剛三昧經》卷1才會開示:【菩提性中無得無失、無覺無知、無分別相。無分別中即清淨性。】由此可以證明,法界實相本身是不分別的,於六塵都不動心;會動心的、會分別的,都是無作四聖諦所生的妄心,而在六塵當中廣分別。如果有人主張法界實相能分別六塵,表示他所說的法,本身是錯得離譜了。譬如,在學術界,有一位被尊稱為導師者,認為這個法界實相於六塵有分別的體性。正如他在書上所說的:【真如的體悟,是要如實修習的。佛法的體見真理,特別重在觀察,就是以種種方法,種種論理,以分別觀察。久觀純熟,才能破除種種妄見;在澄淨的直覺中,悟達畢竟空寂性。】(《中觀論頌講記》,正聞出版社,2003年4月新版二刷,頁312。)

然而直覺只是意根以其五遍行的心所有法,加上極少分的慧心所,再加上意識的五遍行、五別境的心所有法,綜合運作而產生的作用,所以直覺只是六七識妄心的心所有法,都是在六塵運作的、都是在分別六塵,怎麼會是不分別六塵的法界實相呢?所以說,這位被學術界尊稱為導師者,錯把妄心當作是法界實相,真是錯得離譜了。以此來類推,凡是將妄心能分別的體性,當作是法界實相的真實體性,譬如錯認離念靈知心、有念靈知心、斷際靈知心等妄心為法界實相,乃是錯悟者。如是錯悟者,若以證悟者自居,乃至於以法王、活佛等自居,都已成就大妄語業,未來的果報真的是很難以善了。

接下來談第五個部分:無作四聖諦本身是無盡的。然而從無作四聖諦藉著種種緣而出生的法,那是有盡的。譬如意識的出現,必須是五色根具足了以後,可以攝取外境,然後才會有意識的出現。再者、意識乃是意根、法塵相接觸而從法界實相出生的法;既然是有生之法,未來必定會壞滅,所以意識是生滅法、是有盡的。三者、既然意識是有盡之法,祂於晚上眠熟時、悶絕時、正在死亡時以及在無想定及滅盡定當中,必然會斷滅。直到未來有因緣,意根再一次觸法塵,意識才會再度出現、才會從眠熟等五位中再度出現。不僅如此,在現象法界中,也可以證明意識是生滅法,譬如重度麻醉中,意識已經斷了,縱使醫生在自己色身開刀,患者根本沒有任何知覺,不僅不知道醫生是如何進行開刀手術,而且也不知道痛,須待麻醉藥漸漸消退了,才能從重度麻醉中漸漸醒來、才會有痛的感覺出現。這告訴大眾:意識乃是有盡之法,祂會斷滅,須待其他的因緣成熟了,才會再度出現。所以 佛在《雜阿含經》卷2曾開示:【有因有緣集世間,有因有緣世間集;有因有緣滅世間,有因有緣世間滅。】也就是說,不論是五陰世間還是器世間,都必須要有因、有緣才能夠成就及消滅。然而藉緣出生的虛假法,必須依於真實法而有,這也是大眾所了知的「假必依實」的道理。如果連真實法都不存在了,還會有虛假法的出現於世嗎?當然不可能啊。也就是說,這個真實法界,就是無作四聖諦的法界實相,祂必然是無盡的。也唯有法界實相的存在,才會有吾人所領納及受用的虛假法,因為那個虛假法是有生、有盡的,未來必定會壞滅,所以不是真實法。

接下來談第六個部分:無作四聖諦本身是離盡的。也就是說,無作四聖諦永遠沒有盡的時候,所以不可能有盡的。如同前面第五個部分所說的,無作四聖諦本身是無盡的,當然沒有「盡」這個法可說。譬如意根雖然無始劫以前就在,但是祂是可盡之法,於定性的二乘人證得四果的阿羅漢,並於捨壽時,還是要將意根滅盡而入涅槃,獨處於無作四聖諦極寂的靜境界中。這就是說,無作四聖諦從無始劫以來,每一剎那都與意根同時同處配合運作。雖然意根終究有滅盡的時候,於阿羅漢入無餘涅槃滅盡,可是無作四聖諦卻沒有滅盡的時候,獨處於極寂靜的境界中。此外,雖然每一位有情的五陰身,未來都會壞滅,可是這個無作四聖諦,不僅在每一位有情的五陰身中同時同處配合運作,而且還於眾生的壽算到了,無作四聖諦藉著無明、業種、四大種等緣,再度出生了新的五陰身,讓眾生再一次在器世間裡生活。這也說明了無作四聖諦從無始劫以來,以及未來無量劫以後,都沒有盡的時候。

接下來談第七個部分:無作四聖諦本身是常住的。勝鬘夫人在經中已經開示:這個無作四聖諦是無始、無作、無起、無盡、離盡,當然祂是常住法,也是一切有情的真心,更是如來的無垢識。正如 佛在《放光般若經》卷3曾開示:【何等為無為法?無為法者,不生亦不滅、不終亦不始、常住而不改、婬怒癡盡、如、無有異、法性及真際,是謂無為法。】佛已經很清楚開示,這個無為無作的四聖諦本來就不生不滅,祂既沒有開始,當然也沒有終了時,所以每一位有情的法身,乃至於成佛時的無垢識,祂的體性還是常住而沒有改變。這個無作四聖諦的實際理地是沒有貪瞋癡三毒的,本身是如如不動的。正如佛在《心經》所開示的,那是沒有五蘊、六入、十二處、十八界、四聖諦、十二因緣等法的境界,本身是非常寂靜的境界,所以菩薩所證涅槃,那是非常寂靜的境界,所以稱之為如、無有變異。祂雖然有種種名稱,可是都在指同一個心,只是在不同修行階位而有不同的名稱而已。譬如 佛在初轉法輪中,由於二乘人不需要親證無作四聖諦,所以 佛為二乘人隱說無作四聖諦為苦之本際、我、本識、如、真如、如來藏等等。在第二轉法輪中,由於二乘人不僅迴小向大,而且還要親證無作四聖諦而成為菩薩,所以 佛為菩薩們明說無作四聖諦為無住心、非心心、無心相心等心。在第三轉法輪中,明說第八識、所知依、種子識、阿賴耶識、異熟識、無垢識等名,在在證明了無作四聖諦乃是常住法。如果有人不懂 佛說法的善巧方便,而說無作四聖諦不是常住法,那可是誤會大矣。

說到這裡,時間已經到了,今天就講到這裡,至於還沒有講完的部分,就留待下一位親教師繼續說明,敬請各位菩薩下次繼續收看。

阿彌陀佛!


點擊數:8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