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作四聖諦(三)

第023集
由 正光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電視機前面的菩薩們:阿彌陀佛!

歡迎收看正覺教團所推出的電視弘法節目。這個主題名為「三乘菩提之勝鬘經講記」,是依據 平實導師所著的《勝鬘經講記》來加以說明。今天繼續上一集的子題「無作四聖諦」。上一集已說明第一個重點的第一個部分,那就是聲聞人觀察自他有情蘊處界、及諸法等法的虛妄,因而成就初果乃至四果,於捨壽時,願意滅盡自己的蘊處界及諸法等法而入無餘涅槃,獨處於極寂靜的境界中;也就是說,聲聞僅證得有作四聖諦的下品涅槃法。

接下來談第二個部分,緣覺證得有作四聖諦的中品涅槃法,他自己觀察有一個「齊識而還,不能過彼」的識,也就是無作四聖諦,是為蘊處界及諸法等法的根本,可是他並沒有親證,並於成就四果的證量而捨壽時如同聲聞的阿羅漢一樣,願意滅盡自己的蘊處界及諸法等法而入無餘涅槃。在佛世的聖弟子們,聽聞 佛的音聲法教而成為聲聞初果乃至四果時,也會遵從 世尊的開示去觀察因緣法而成為緣覺。也就是在佛世,有一部分的聖弟子們不僅可以成就聲聞菩提,而且也可以成就緣覺菩提,與無佛時代自己觀察因緣法而成為獨覺完全不一樣。

「然而,緣覺觀察因緣法,一定要先觀察十因緣以後,再來觀察十二因緣,才能成就緣覺菩提。」(註:「緣覺觀察因緣法,必然先觀察十因緣之後,再來觀察十二因緣,才能成就緣覺菩提。」——螢幕字卡內容。)為什麼?因為先觀察十因緣,就會發現有一個「齊識而還,不能過彼」的識,這個「識」是一切蘊處界及諸法等法的根本。然後以這個識為基礎,來觀察十二因緣的每一個有支,都是可滅之法;如是觀察以後,成就初果乃至四果,知道自己入無餘涅槃並不是斷滅空,於捨壽時,願意滅盡自己的蘊處界及諸法等法而入無餘涅槃,獨處於極寂靜的境界中。

所以緣覺聽聞 佛在《雜阿含經》卷12的開示以後,於空閒、樹下等寂靜的地方,開始思惟、觀察十因緣;從後面的老死的純大苦惱聚集開始往上逆推,因為出生的緣故,使得老死出現了,所以老死的原由是由於生的緣故;接著用前面所思惟的方法來觀察有、取、愛、受、觸、六入處,推究的結果,六入處的原由是由於名色而有的緣故。接著再思惟:「什麼法有的緣故,使得名與色出現了?」思惟的結果,是因為有一個識的存在,才會有名與色的出現。緣於這個識,才會有名與色的出生及存在。

從上面說明可知,觀察十因緣的結果,知道有一個識的存在,祂是蘊處界及諸法等法的根本,不僅不能離開這個識而有,而且再也不能往前推究而超過這個識了;於是往下順推,來觀察自己所推究的結果是否正確?於是緣識有名色,乃至緣生有老死;於是種種的大苦惱就聚集起來了。「緣覺於十因緣往上逆推、往下順推的結果,是因為有了『齊識而還,不能過彼』的識,才會有蘊處界及諸法等法,以及種種苦的出現。」(註:「緣覺往上逆推、往下順推的結果,是因為有了『齊識而還,不能過彼』的識,才會有蘊處界及諸法等法,及種種苦的出現。」——螢幕字卡內容。)可見這個識,是蘊處界及諸法等法及種種苦的根本,不能離開這個識而有。

觀察十因緣以後,再來觀察十二因緣,來證明蘊處界及諸法等法及種種苦都是可滅之法;於是從後面往上逆推,是因為「出生」滅除的緣故,「老死」也就跟著滅除了;如是,有、取、愛、受、觸、六入處、名色、識、行、無明的道理也是一樣。緣於「行」滅除的緣故,「無明」也就跟著滅了;無明滅除的緣故,識陰的行也就跟著滅除了;識陰的行滅除的緣故,後世的識陰六識也就跟著滅除了;乃至於生滅除了,老死也就跟著滅除了,於是種種的大苦聚也就跟著滅除了。由此可知,「緣覺思惟十二因緣的一一有支,那都是無常敗壞而且是可滅之法,沒有任何一個有支是真實的。」(註:「緣覺思惟推究十二因緣的一一有支,那都是無常敗壞而且是可滅之法,沒有任何一個有支是真實的。」——螢幕字卡內容。)從緣覺觀察十因緣、十二因緣的結果,可以得到下面三個結論:

第一個結論、若不是緣覺自己推究十因緣有一個「齊識而還,不能過彼」的識,祂是一切有情的真心,也是無餘涅槃的本際,知道入無餘涅槃並不是斷滅空,當他證得四果及捨壽時,因內無恐怖、因外無恐怖,願意自我消失、願意滅盡自己的蘊處界及諸法等法而入無餘涅槃,剩下的僅有這個識存在,獨處於極寂靜的境界中。又緣覺觀察十二因緣的識,那是識陰六識,與其他的十一個有支都是可滅之法;由於識陰六識有無明的緣故,於是有情造作了種種的善惡業,導致於有了未來世的名色出現,乃至於有老病死等純大苦聚出現,因而在三界當中不斷地輪迴生死。這也是緣覺要先思惟十因緣以後,再來思惟十二因緣的最主要原因,否則僅思惟十二因緣結果,而沒有推究到有一個「齊識而還,不能過彼」的識——也就是無餘涅槃的本際,當他滅盡自己的蘊處界及諸法等法以後,成為一切皆無的斷滅空了。

第二個結論、由於緣覺自己思惟有一個「齊識而還,不能過彼」的識存在,顯然他的智慧比聲聞好;因為聲聞聽聞 佛的音聲法教,相信 佛的開示,相信入無餘涅槃並不是斷滅空,因而成就初果乃至四果,於捨壽時,願意滅盡自己的蘊處界及諸法等法而入無餘涅槃,「所以聲聞所證的涅槃法,是下品的涅槃法。」(註:「聲聞所證得的涅槃法,是下品的涅槃法。」——螢幕字卡內容。)緣覺雖然也是聽聞 佛的音聲法教,但是他自己觀察有一個「齊識而還,不能過彼」的識存在,知道無餘涅槃並不是斷滅空;不僅顯示緣覺的智慧比聲聞好,而且當緣覺證得四果證量及捨壽時,也是因內無恐怖、因外無恐怖,願意滅盡自己的蘊處界及諸法等法而入無餘涅槃,獨處於極寂靜的境界中。由於緣覺的智慧比聲聞好,「他所證的涅槃法,是中品的涅槃法。」(註:「緣覺所證的涅槃法,是中品的涅槃法。」——螢幕字卡內容。)不同於聲聞所證的下品涅槃法。

第三個結論、不論是聲聞還是緣覺,他們都沒有親證無作四聖諦的法界實相;他們所能觀察的,都不離蘊處界及諸法等法的有作四聖諦,都不離現象界而有。他們所斷的煩惱,只是斷除了分段生死的煩惱現行而已,所證的涅槃只有兩種,那就是無餘依涅槃、有餘依涅槃;所以二乘人於證得四果的證量及捨壽時,願意滅盡自己的蘊處界及諸法等法而入無餘涅槃,從此在三界當中消失不見了,獨處於極寂靜的境界中,再也沒有二乘的四果人出現於世。

接下來談第三個部分,菩薩透過五十二個階位去修行,去明心見性,去斷除兩種生死;於未斷除兩種生死之前仍未究竟證得無作四聖諦,「所以菩薩所證的涅槃法,是上品的涅槃法。」(註:「菩薩所證的涅槃法,是上品的涅槃法。」——螢幕字卡內容。)唯有菩薩究竟斷除兩種生死而成佛,才是究竟證得無作四聖諦。又菩薩修行有五十二個階位,那就是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妙覺,這五十二個階位要經過三大無量數劫的修行,斷除了分段生死的現行與習氣以及變易生死,最後才能成就四智圓明的究竟佛。

「所謂的十信位,就是新學菩薩修學佛菩提道最初的十種階位,是菩薩剛開始熏習佛法正知見,因而對 佛的開示產生信心,乃至具足信力的十種階位。」(註:「十信位,就是新學菩薩修學佛菩提道最初的十種階位,是菩薩剛開始熏習佛法正知見,因而對 佛的開示產生信心,乃至具足信力的十種階位。」——螢幕字卡內容。)如果新學菩薩沒有去聽聞及聞熏佛法,永遠無法對佛的開示產生信心,永遠無法對佛、法、僧三寶的信力具足圓滿,也不會於後發菩提心、行菩薩道,更不會窮盡三大無量數劫精進地修行而成就佛道;因此十信位對新學菩薩而言,乃是入佛菩提道,最基礎、最重要的階段。如是經歷一個大劫,乃至於一萬個大劫,才能發菩提心,才能轉入十住位的初住位,開始在外門行菩薩的六度萬行。

「所謂的十住位,就是十種習種性的階位。」(註:「十住位,就是十種習種性的階位。」——螢幕字卡內容。)習種性的意思有兩種:一者、表示熏習的意思;代表新學菩薩正式開始行菩薩的六度萬行,開始熏習佛的種種法、種種行誼等等。二者、表示習氣的意思;代表新學菩薩往昔多生多劫以來,所培植的種種習氣仍然很重,所以菩薩在十住位開始行菩薩的六度萬行而熏習種種佛法等等,難免會有種種的貪、瞋、癡現行而表現於外。菩薩了知這個道理以後,在初住位開始行布施度,努力為眾生付出來培養菩薩的菩薩性;在二住位持菩薩戒,乃至於經歷忍辱度、精進度、禪定度,去圓滿菩薩應有的福德與定力的見道資糧。由於菩薩有了福德與定力來莊嚴,才能遇到真善知識教導而進入般若度,乃至具足參禪的正知見而得以參禪,並於因緣成熟時得以一念慧相應,證得本來自性清淨涅槃的無作四聖諦;發起了根本無分別智,現觀蘊處界及諸法等法的有作四聖諦,都是無作四聖諦藉緣而出生的法,本來就是無作四聖諦的一部分。所以菩薩不僅現觀兩種四聖諦同時同處配合運作,而且轉依了無作四聖諦的功德,成為真實義菩薩;迥異二乘人僅能現觀有作四聖諦,而不能現觀無作四聖諦之所在。又菩薩明心了以後,以根本無分別智為基礎,努力去修行,一一去圓滿八住、九住、十住所應具備的定力、福德與智慧資糧,於第十住位快圓滿時,得以眼見佛性而成就如幻觀,因而圓滿第十住位的功德,發起了內遣有情假緣智,因而轉入十行位中繼續修行。

「所謂的十行位,就是十種長養菩薩性具足圓滿的階位。」(註:「十行位,就是十種長養菩薩性具足圓滿的階位。」——螢幕字卡內容。)由於初行位的菩薩,已具有微妙的般若智慧,可以荷擔如來家業,出來摧邪顯正、出來救護眾生,因此心中非常歡喜,一直到第十行位快圓滿時,使得自己的菩薩性接近具足圓滿的階位,因而有了一種現觀,那就是陽焰觀,因而發起了內遣諸法假緣智,得以轉入十迴向位繼續修行。

「所謂的十迴向位,就是十種菩薩不畏懼艱難去摧邪顯正、去救護廣大眾生,以培養自己入地前的階位。」(註:「十迴向位,就是十種菩薩不畏懼艱難去摧邪顯正、去救護廣大眾生,以培養自己入地前的階位。」——螢幕字卡內容。)能夠這樣去摧邪顯正、去救護眾生,未來就可以發起聖性而轉入十地修行。由於菩薩成就第十行位陽焰觀以後,轉入十迴向位之初迴向位,為了救護一切眾生,菩薩繼續出來摧邪顯正,以此來廣度眾生走向正道,讓眾生得以遠離眾生我的法相,一直到十迴向位快圓滿時,發起了一種現觀,那就是如夢觀,也就是發起了遍遣一切有情諸法假緣智,以及有了阿羅漢的證量,得以圓滿第一大阿僧祇劫的修行,因而轉入十地中繼續修行。從菩薩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這四十個階位來看,菩薩所斷除的煩惱是見、思二惑,因而斷除了分段生死的煩惱現行;菩薩所證的涅槃有三種:本來自性清淨涅槃、無餘依涅槃、有餘依涅槃。這時候的菩薩,雖然已經斷除大乘的異生性,已經有能力入無餘涅槃,可是為了無生法忍的道種智,不僅發起了十無盡願,而且也故意生起了一分思惑潤未來生,繼續轉入十地繼續修行。

「所謂的十地,就是十種修無生法忍道種智的階位。」(註:「十地,就是十種修無生法忍道種智的階位。」——螢幕字卡內容。)始從初地對諸法的通達,一直到十地法雲地為止。當菩薩有了慧解脫的證量,有能力入無餘涅槃而不入,為了無生法忍的道種智,故意生起了一分思惑潤未來生,得以轉入初地繼續修行,名為歡喜地菩薩;如是初地菩薩,按照世尊所開示的每一個階位,一一如法地修行,得以次第圓滿初地、二地、三地的功德。於三地滿心時,菩薩證得色陰盡的功德,而發起了第一種意生身;於六地滿心時,證得受陰盡的功德;於七地滿心時,證得念念入滅盡定,而有想陰盡的功德。這時候菩薩的心極寂靜的緣故,起了涅槃貪,想要入無餘涅槃,親逢 世尊現身及勸慰,傳授七地滿心菩薩一個三昧,名為引發如來無量妙智三昧;這個三昧,勝過七地滿心菩薩以前所修的種種三昧,因此菩薩樂於修學而不入無餘涅槃,使得七地滿心菩薩得以斷盡分段生死的習氣種子隨眠、以及圓滿第二大阿僧祇劫的修行,因而轉入八地繼續修行。又菩薩於八地滿心時,得以於相、於土自在,因而發起第二種意生身;於九地滿心時,菩薩有了四無礙,那就是法無礙、義無礙、詞無礙、樂說無礙,使得菩薩說法無礙,因而有了第三種意生身;於十地快滿心時,菩薩放光照耀十方諸佛世界,光從十方諸佛腳下進入;十方諸佛知道,有一位十地菩薩即將滿心,不僅眉間放光,遙為十地菩薩灌頂,使得十地菩薩大法智雲現前,成就行陰盡的功德而成為受職菩薩,得以轉入等覺位繼續修行,而且諸佛也發動九地以下的菩薩們,皆來圍遶十地菩薩,設大供養,於瞻仰十地菩薩時,也蒙佛放光加持而各獲得百萬諸三摩地。當菩薩圓滿十地以後,轉入等覺位,於百劫中所取得的色身、錢財等等,不管是內財還是外財,一一布施出去,以此來圓滿菩薩的三十二大人相、及八十種隨形好。於百劫修集福德圓滿以後,轉入妙覺位,並觀察成佛的因緣成熟,下生人間而明心見性,有了識陰盡的功德,因而成就四智圓明的究竟佛,利樂有情無有窮盡。

從上面說明可知:菩薩經過了五十二階位的修行而成為等覺、妙覺;在這當中,菩薩親證了本來自性清淨涅槃、無餘依涅槃、有餘依涅槃,斷除了分段生死的現行及習氣,也斷除了極大部分的變易生死,僅剩下極小部分的變易生死猶未斷除。菩薩雖然於第七住位證得了無作四聖諦,但沒有究竟證得,只是得到根本無分別智而已,還有後得無分別智、道種智、一切種智尚未證得;所以菩薩所證的涅槃是上品的涅槃法,迥異於二乘人所證的下品及中品的涅槃法,猶待最後身菩薩成佛的因緣成熟,而下生人間,於菩提座下明心及見性,斷除了最後一分的變易生死,因而證得了無住處涅槃,成為四智圓明的究竟佛,利樂有情無有窮盡;如是斷除了兩種生死,不僅自知、自作證而證得最究竟的知苦、斷集、證滅、修道,而且還成就最究竟的無作四聖諦的功德,那就是勝鬘夫人在經中所開示的:「如來應等正覺於無作四聖諦義事究竟。」(《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

說到這裡時間已經到了,今天就講到這裡。敬請各位菩薩下次繼續收看。

阿彌陀佛!


點擊數: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