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細內容
第016集
由 正齡老師開示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收看「三乘菩提之勝鬘經講記」節目,今天我們繼續來談「如來藏是依止藏、攝持藏」。上一次節目中,我們說明了如如、諸法如以及識與智的關係。如如是指自心如來能生一切法,而自心如來卻是本來不生的法,對於祂所生的一切法都如如不動,不論在三界中的哪一道,都於境界中如如不動;雖然遍有情五陰身中運作,卻沒有五陰諸法的體性,因此說自心如來的「諸法如」並不是斷滅空無,不存在的滅相而說是如。當我們證得如來藏,可以現前觀察如來藏的如如不動自性,而有如如智,這個如如智是意識所有的;因為意識觀察如來藏的真如性,而生起了般若智慧,所以智與識是不一樣的,「有識才有智,智不離識,智因識而有」這是不一不異。
今天我們繼續來看上一次節目中,那位法師對《勝鬘經》所說:「如來藏者,是如來境界,非一切聲聞、緣覺所知。」的其他解說、以及其錯誤之處。接下來這位法師說:【「如如、如如智,平等不二,名為如來。」】(《勝鬘經講記》,正聞出版社,2003年4月新版二刷,頁210。)他的意思是說,如如與如如智是平等的,不是兩個法,因而如如與如如智都叫作如來。各位菩薩您會認為「如如就是如來、如如智就是如來」嗎?就如上一次節目所說,如如是自心如來顯現出來的清淨自性,如如只是佛地無垢識、或者說因地的阿賴耶識,所表現出來的如如的自性,這是顯示給證悟的人可以現前看到的,但是這個自性不能說就是心體;如果將如來藏的自性當作如來藏心體,就好像將燈的光亮當作燈一樣。同理,如果把如如、如如智、能證的意識,全部混為一體,就會像這位法師所說的這樣,具有無明的心識與其所具的無明是相等的,所以無明顯現出來的無知相就是心識本身;任何有一點世間智慧的人,都不會認同這種說法。平實導師在《勝鬘經講記》中舉了例子說明這種說法的過失,以下提出與各位菩薩分享:
【如果如如就是心,那麼問題來了,依照這個邏輯就可以這麼說:毒蛇很陰險狠毒,牠才剛出生就仗著有毒而不肯讓人,你若是要強行通過而不禮讓牠,牠就會咬你一口,保你死定;所以牠的意識心是陰狠毒辣的自性,但牠的意識表現出來的陰狠毒辣是不是等於牠的意識心?如果陰狠毒辣就是意識心,那麼也應該可以這樣指說:那位善人,慈悲就是意識心,但你事實上一定不會這樣說。同樣的道理,假使有人說:「那個黃金製品好漂亮,真是光彩奪目!」依照這位法師的說法,是否也可以說光彩奪目就是黃金?不行的。可是你如果把黃金丟了,光彩奪目也會跟著不見了,所以黃金的光彩奪目體性與黃金是不異的;但是也不一,不能說光彩奪目就是黃金,故又非一。】
像這位法師這樣把如來當作是如如,說如如名為如來,然後又說如如智也是如來,而說如如與如如智,平等不二,就叫作如來;如果再比對這位法師前面所說的「如如智是識」,那就等於是說「識就是如來,意識就是如來」。難怪這位法師會認為細意識是常住心,可是這麼一來問題就大了,如前所說,如來與如如智是兩件事:「如如」是阿賴耶識顯現出來的清淨自性,所以如如是阿賴耶識所有的自性,而「如如智」是意識找到如來藏以後,看見如來藏是如如性的,因此意識擁有了如如智;所以,如如是屬於如來藏的自性,如如智是屬於意識所擁有的智慧,顯然不可能相等;八識各有自己的體性,而第八識如來藏的如如自性、與意識所擁有的如如智,怎麼可能會平等不二。也就是說,如如與如如智不會是平等不二的,一個是第八識心體顯現出來的清淨自性,真實又如如;而一個是意識證得如來藏以後產生的如如智,是意識觀察如來藏的如如自性而產生的智慧。
為何這位法師會說:如如與如如智平等不二?這是因為這位法師信受應成派六識論而否定七、八識;不承認七、八識存在,就會將原來屬於第八識的自性套在第六識的意識上,又把意識所有的智慧說為是能證者,再加上對如來意思的錯解;如此就會將這三個法:如如(如來藏的自性)、如如智(意識的智慧)與如來(自心如來)混為一個法而渾然不知,這真是錯得太離譜了。所以修學佛法時,如果一開始就被人誤導而信受六識論,就會像這位法師這樣,把六、七、八識的自性全部攝歸第六意識;那麼第六識所擁有的善惡性及如如智,第七識所擁有的遍計執性,以及第八識所擁有的如如性與真實性,也就只好都歸到意識頭上來;因此就會像這位法師一樣,把三個識所有的不同法義都混合為同一個意識所有。於是這位法師所認知的佛法,就全部雜亂無章了;就會處處與經論所說相違,在這個狀況下,為了合理化,就不得不將某些無法連貫的法加以切割獨立出去,於是他所認知的佛法也就跟著支離破碎了。這樣子不但誤了自己一世的修行,也誤導隨學的徒眾,對自己未來世的道業也將成為一個遮障,不得不慎。
接下來這位法師又說:【如何是如來之藏?藏,是胎藏的藏。約依止義說,藏是依止義,如胎藏為所依止處。】(《勝鬘經講記》,正聞出版社,2003年4月新版二刷,頁210。)從文字表面來看,這個說法並沒有錯,萬法都依止如來藏而有,「藏」有含藏的意思。接著又說:【如來——一切平等法性,遍一切處,一切眾生不離此如來性,不出法性外;】先白話解釋一下這句話:如來,即是一切法的平等法性,自心如來遍一切處,一切眾生不能離開這個如來性,一切眾生、一切法,都不出這個平等法性之外;也就是不能沒有這個平等法性,而有一切眾生及一切法。接著我們來探究一下,他是以何法為平等法性?這裡如來是指自心如來,自心如來於一切法中都平等平等,而遍一切處;這個遍一切處可以由兩個方面來看:第一、是十方世界一切處,因為三界眾生及器世間都因如來藏而有,所以有眾生之處就有三界世間,就一定有自心如來。第二、在種智中則說是遍十二處(遍於六根與六塵),因此從十二處來看,六根由如來藏直接、間接出生,六塵又依六根而出生,如來藏普遍存在於六根與六塵中,所以說自心如來遍一切處,一切眾生都不離如來性。
然而這位法師是以什麼為依止藏?前面我們說了,這位法師是不認為如來藏真實存在的,他是以細意識為一切法的根本,所以建立了一個意識細心取代如來藏,說意識細心就是自心如來,能攝持萬法而被萬法所依止。那我們要問他:這個意識細心有沒有遍十二處?請問各位菩薩:意識細心到底遍不遍十二處?答案是:不遍。事實上意識細心就只能存在意識一界中,也就是只存在於六識界中,意識不能遍六塵界,所以六塵界中沒有意識的存在;實際上意識細心也是塵與根接觸而生的,所以不是遍於六塵中的,當然也是不能遍於六根的。六根是先於六識存在的,這樣子意識怎麼能遍十二處,意識細心在六識界中,歸六識界所攝,不在根界、也不在六塵界中。因此這位法師把意識細心當作自心如來,而主張意識細心遍十二處—遍一切處—就講不通了。
各位菩薩:一切眾生固然從來不曾離開如來性,不出於法性之外,也就是不出於如來藏的自性之外;然而八識心王,各自有各自的體性與功能,所以如來藏不能用意識細心來取代。如來藏的如如性、還有其他各種法性,也不能以意識來取代,永遠只能夠是如來藏才能擁有;再說如如法性,如果是不承認有如來藏的人,他們就會解釋為「一切法緣起性空」,然而緣起性空是如如嗎?緣起性空是說一切諸法都是眾緣所起,而其性無常,終歸於壞滅空,壞滅空顯然不是如如法性。因此,如果是以否定如來藏而說的緣起性空,或者是以二乘解脫道的滅盡諸法來解釋般若,就會像這位法師一樣處處錯解、錯說般若。因為般若是如、是真實、是審諦不顛倒,是實相法而非虛相法,因此絕對不可以二乘聲聞法的緣起性空來解釋般若;又因為二乘解脫道聲聞法是緣起的,是緣生與緣滅的,是無常、苦、空、無我的法性,顯然不是如。所以這位法師和古今一些否定如來藏的中觀師一樣,用六識論的「緣起性空」來與「如如」般若劃上等號,是很大的過失。因為般若中觀是見到「真如心」不斷不常、不來不去、不生不滅等等無量的不落兩邊的體性,而說有般若實相的中道觀行;這些體性顯然都不是根塵為緣、有生有滅、有起有斷的意識細心所擁有的,其過失可謂說之不盡。
接著這位法師說:【如如法性是眾生的所依止處,……。】這句話如果他不是以意識細心、緣起性空等來解釋,而是以如來藏的真實義理來解釋,那就符合正理,不會有過失。又說:【『一切眾生是如來藏』。】這是《實相般若波羅蜜經》巻1中 如來為菩薩摩訶薩開示的「一切眾生依怙實相般若波羅蜜法門」所說的:一切法都是如來藏,而一切眾生都在如來藏中生活,整個宇宙及有情的全體就是如來藏,沒有一法不是如來藏;所以一切眾生是如來藏,這樣來看是沒問題的。接下來又說:【約隱覆義說:法性是本來清淨的,但無始以來,為煩惱垢所隱覆,不能顯現。如嬰兒在胎藏中一樣。】這裡有什麼問題呢?平實導師在書中如此開示:
【〈胎藏喻〉或是《如來藏經》中的另一個〈萎花喻〉,是從佛地來看眾生而講的:這個如來藏本來自性清淨,可是因為眾生被汙垢無明所遮覆,所以證不到祂,如同胎藏處於母胎中不能顯出作用;若能將其中的種子清淨了,也就成佛了;又如眾生本來都有自心如來,但是被我見、我所執、我執等煩惱遮障了,就無法找到如來藏,而看不見祂的真實性與如如性,無法實證真如。如來是這樣看如來藏的。】
我們前兩集節目中曾說過〈萎花喻〉,各位菩薩可以回頭再去看一下,在《大方等如來藏經》中,如來舉了很多譬喻來說明如來藏具有令人修行成就佛道的體性,然而眾生或者因為煩惱垢染、或者於己身有輕鄙想、或者因為無明,不知身中有自性清淨的如來藏心而流轉生死。〈胎藏喻〉即是其中之一,只要眾生能精進勤修,除去煩惱垢穢,就能讓蘊藏在身中的這個真金寶具足顯現出來,而利樂有緣眾生。
另外在《大薩遮尼乾子所說經》卷9中也說了很多譬喻,顯示眾生煩惱身中有如來藏清淨法性。我們來看一下,這位 大薩遮菩薩如何為嚴熾王開示自性法身,應當依什麼法來作觀察?【王言:「大師!如此法身,當依何法作如是觀?」答言:「大王!當依一切眾生煩惱身觀,當依貪欲、瞋恚、愚癡眾生中觀,當依四顛倒見眾生中觀,當依陰、界、諸入中觀,當依地獄、畜生、餓鬼乃至阿修羅等諸身中觀。何以故?此身即是如來藏故。大王當知!一切煩惱諸垢藏中,有如來性湛然滿足,如石中金、如木中火、如地下水、如乳中酪、如麻中油、如子中牙、如藏中寶、如摸中像、如孕中胎、如雲中日,是故我言:『煩惱身中有如來藏』。」爾時薩遮尼乾子重說偈言:瞿曇法性身,妙色常湛然,清淨常寂滅,其相如虛空;如是法性身,眾生等無差,此境界甚深,二乘不能知。】
經中說:在眾生具一切煩惱、種種垢穢身中,有自心如來自性湛然圓滿具足,就好像石中有金、木中有火,又如地下有水、乳中有酪、麻中有油,種子中有芽可以成長,如藏中寶、如模中像,如孕婦身中的胎兒,又如天上白雲中隱覆的太陽。這些譬喻都在說明每一位流轉生死,貪、瞋、癡具足的六道眾生身中,都有自性圓滿具足的自心如來隱藏著,所以 大薩遮菩薩說之為「煩惱身中有如來藏」。如來法性身,妙色常湛然,永遠清淨寂滅,如來法相猶如虛空;如此清淨法性身,眾生同樣平等而有、沒有差別,這個如來境界非常深妙,連二乘聖者也不能了知。
由以上經文可以知道,如來藏在眾生身中,是在因地的各道眾生身中就已經具有這個猶如真金寶、如胎中藏、如雲中日的如來藏心,體性與 釋迦如來的法性身一樣,完全沒有差別;有差別的是:眾生身中的如來藏被種種無明煩惱所纏縛著,讓眾生無法看到、無法顯現出祂的功德。而如來則完全清淨了這些煩惱,因而可以究竟了知「如來藏」能令人成就佛道的種種功德,因此如來藏與如來藏的清淨法性在因地就存在了,是本來就具足的,不是修行以後才由無而生的。
如來藏是本住法,祂的種種自性也是本來就存在的,所以不是像這位法師所說的:「法性是本來清淨的,但無始以來,為煩惱垢所隱覆不能顯現,如嬰兒在胎藏中一樣。」所以說本來清淨的法性,無始以來雖然為煩惱所隱覆,卻是時時顯現出來,讓相信祂存在、親證祂的人觀察到;只有不信如來藏存在、以及未證悟祂的人才會看不到,而有許許多多不如理的臆想言辭;因此被無明煩惱所垢的緣故,就會落入意識我見中,看不到如來藏而說祂是隱覆的。而在〈胎藏喻〉、〈萎花喻〉中,世尊很清楚地說明:其實那一朵萎掉而爛臭的花中,清淨的如來是很分明顯現的;處於胎藏中的,還沒有到達佛地的如來也是很分明地顯現的;並且都是以清淨性而顯現出來。煩惱垢所隱覆的是眾生心,使意識的清淨性無法現前,這說的是識陰;可是如來藏仍然很分明地穿透那些汙垢,而讓菩薩們清楚地看見,這是確實證悟而看見的。
各位菩薩!八正道中「正見」最為先,如果沒有正確知見,不論世間法或出世間法,乃至世出世間法,都不可能有所成就。雖然說大乘法本來就不容易實證,須要有很多條件配合,才能以善知識所教導的正知見、及在其幫助下證悟。而知見正確,最重要的是相信法界實相如來藏真實存在、以及每一位眾生都有八個識。所以如果不相信如來藏真實存在,不相信眾生有八個識,反被錯誤教導而認為眾生只有六個識,這樣要證悟就更加困難了。
就如 平實導師所說的,破參明心之所以會困難,是因為誤會了經句的真義、或者被惡知識誤導入意識境界中成就錯誤的知見;參禪覓心的方向就會跟著錯誤,所以想要證悟就變得很困難了。所以證悟明心並不困難,困難的是您願不願意棄捨錯誤的知見、願不願意依止真實善知識,虛心接受正確的教導,如實去履踐證悟該具備的條件。如果都能做到,要親見您身中的真金寶——自心如來,並非難事。
時間的關係,說明到這裡,感謝您的收看。
敬祝各位菩薩:色身康泰、福慧增長、早證菩提。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