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細內容
第014集
由 正齡老師開示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收看「三乘菩提之勝鬘經講記」節目,今天我們要談的主題是「如來藏是依止藏、攝持藏」。上一次節目中我們說明了如來藏實相的究竟境界是如來的境界,非一切聲聞、緣覺所能知道。這是因為三界一切法,包含眾生的五陰身、世間一切法等等都是由如來藏所出生的,只有諸佛如來才能夠了知這一切法,而且也是具足親證了;這就是成佛所具有的一切種智,而這並不是聲聞、緣覺所能了知的,因為他們沒有證得如來藏,也沒有證知如來藏所含藏的一切能令眾生成就佛道的種子,二乘聖者並沒有這個成佛必須圓滿的一切種子的智慧。
再簡單復習一下,什麼是如來藏?如來藏是萬法根源,沒有如來藏就沒有三界一切法;不但沒有眾生,也沒有我們生存的器世間山河大地、礦植物等等。所以說,如來藏是諸法根源,一切世間法依於如來藏而能出生、存在與運作;而一切出世間法則必須依於如來藏才有解脫、涅槃可得;世出世間法則是依止如來藏這個根本因,而能出生、顯現一切有為法與無為法。古時很多禪宗祖師證悟如來藏後,雖然之後不一定都有廣閱經典,但是說法智慧就完全不同於悟前所說;而近代、現代有很多人在經教中研究如來藏,不論如何研究,如果沒有悟得這個根本心,其所說法義也只是經教上的文字,能依文解義,不任意加入自己思惟的想法,一般都還不至於有太大過失。最怕的是沒有依文解義,反而加上自己臆想、揣測的意思,那就很容易有所偏差了。
譬如有一位法師說:【什麼是如來藏?依《佛性論》,這可以從:一、(所)依止藏,二、隱覆藏,三、(能)攝持藏的三義來說明。】(《勝鬘經講記》,正聞出版社,2003年4月新版二刷,頁209。)這位法師依《佛性論》而說如來藏具有依止藏、隱覆藏、以及攝持藏這三個道理。在世親菩薩所造《佛性論》卷2,原文中是這麼說的:【復次如來藏義有三種應知。何者為三?一、所攝藏,二、隱覆藏,三、能攝藏。】從文字表面上來看,這位法師所說與原文之意並沒有違背,但是我們要來檢視一下,是不是真的如此?依止藏:如來藏是萬法的依止,萬法全都依止如來藏,才能生起、存在及運作;一切證悟的人都是如此現觀而證實的。能夠成為萬法的依止,一定不是會生滅的法,也一定不是須要各種因緣才能出生、存在與運作的法,也是可以單獨存在的法。
在 佛陀三轉法輪教說中,初轉法輪的阿含經典中說,這個法真實、審諦、寂滅、清涼,常、恆、不變易,隱喻有一個法是真實恆存、無熱惱、不會變異的。而般若經典則說,這個法是非心心、無心相心、不念心、無住心等,顯示這個法與我們一般所了知的能知能覺的心是不一樣的,沒有覺知心運作時的種種心相。又在方廣唯識經中則說「一切法唯識」,一切法都是真常心的種子所出生,外於這個真常心即無一切法。這在說明除了有現象界中一切有為法之外,還有一個法是與有為法同在一起,是一切法的根源;而這個法經由修行清淨其所含藏種子後,就可以圓滿佛地的功德,成就佛道。顯然這個法不是根、塵為緣才能生起的法,也不須根、塵為緣才能運作,若無根、塵還是可以單獨存在。在馬鳴菩薩所造《大乘起信論》中說,一心有二門,真妄心共八個,這八個識說的正是《大乘百法明門論》說的八識心王,其中眼、耳、鼻、舌、身、意識,除了根本因之外,是還須要根、塵為緣才能生起的心識,也須依根、塵為緣才能運作;若無根、塵的緣即不能現起,也不能存在,更不會有一切法現起。因此,前六識是依因藉緣會生滅的法,第七識雖然在三界中都不會斷滅,但是一旦二乘聖者入了無餘涅槃,也是會斷滅的,惟餘第八識可以獨存於無餘涅槃中。因此我們可以知道,會生滅的意識心,絕對不是萬法的依止心,從來也不曾被稱為依止藏。
回頭來看,如來藏有「依止藏」的意思,既是依止藏,一定不是會中斷的心;而這位法師其實是不承認有如來藏的,在他的書中曾說:「佛經說:外道所說的我,是從佛法中來的,事關過去佛所說,只可以信仰,而不能從歷史去證明。反之,在現實世界中,印度神教先說有我,釋尊否定他們,建立無我的宗教;到西元二、三世紀,佛教才宣說如來藏我,卻是歷史的事實。所以『大般涅槃經』的比喻與解說,只能說是信仰而已,『楞伽經』說:『開引計我諸外道故,說如來藏』。佛教為了適應印度神教文化,為了誘化主張有我的外道們,使他們漸入佛法,所以方便的宣說如來藏我,這也許更符合佛教方便適應的事實!」(《如來藏之研究》,正聞出版社,1988年1月三版,頁139。)
這一段話,各位菩薩很容易就可以明白其中所要表達的意思。這位法師認為《楞伽經》中,佛是為了開引「計我外道」而說有如來藏,這是 釋尊說法的方便,是為了誘化主張「有我」的外道,使他們能進入佛法,所方便宣說的「如來藏我」,很明顯這位法師並不相信 佛說「眾生都有如來藏」。因此這位法師會說如來藏,只是因為經論中這麼說,不得不也如此說;實際上他不承認如來藏是萬法根源,也不認為如來藏是真實存在的心。我們來看在《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卷2中,佛告訴大慧菩薩說:如來開示的如來藏我,迥異於外道所說的我。白話如下:
佛陀所說的如來藏,不同於外道所說之我,有時說空、無相、無願、如、實際、法性、法身、涅槃、離自性、不生不滅、本來寂靜、自性涅槃,以這些種種的言句來說如來藏之後,如來為了斷愚夫畏懼無我文句的說法,而說有離妄想、沒有言說、沒有一切境界的如來藏法門;未來、現在菩薩摩訶薩,不應該作有我見的錯計與執著。這譬如陶器製作家,可以用一團泥聚,施以人工、水、木、輪、繩等等的方便,作出種種陶器出來;如來亦復如是,於「法無我,離一切虛妄想」的法相,以種種智慧及善巧方便,或說如來藏、或說無我。由於這個原因,如來所說「如來藏不同外道所說之我」,這就是如來所說的如來藏;為了開示引導錯計有我的那些外道的緣故,為他們說如來藏,令他們可以遠離不真實的我見之虛妄想,證入空、無相、無願的三解脫門的境界,希望他們都能速疾證得無上正等正覺。是故,如來應供等正覺如是演說開示如來之藏,若不如是演說如來藏,就會如同外道所說的我;因此為了遠離外道見的緣故,應當依止無我性的如來藏。
顯然是這位法師錯解 佛在《楞伽經》中的如來藏義,而自意揣測、想像,妄下論斷說如來藏我是外道所說的大我、神我,又說如來藏是古佛所說,無法由歷史證明;意思是沒有古佛,有關古佛說法的傳說也是虛構的。這種說法可以證明他未證如來藏,當然就不會相信如來藏真實是萬法根源,甚至認為如來藏只是一個施設;由於未親證如來藏,又怕被說是斷滅空,只好建立一個意識細心是永恆不斷滅的,而說這細意識才是生命的本源,而萬法能生起是因為緣起性空。如這位法師在書中這麼說:【滅受想定卻不然,在修習滅盡定的加行時,厭患受想的麤動,作一種如生著癰疽,或中了毒箭般苦痛可厭的觀想。因這厭離受想的作意,所以入定的時候,受想都不起,只有微細意識的存在。明白點說,滅受想定,是生起意識以後,不再引起麤動的感情(受),想像(想),造作(思)等心所,唯是平靜一味的意識的延長。有此細心的存在,一切法所熏成的舊隨界,就可以相續不斷,獲得未來的果報。】(《唯識學探源》,正聞出版社,2003年4月新版二刷,頁78~79。)依這位法師的說法,在滅盡定中還有意識存在,只是意識這個細心平靜一味地存在,因此一切法所熏成的舊隨界──也就是種子──可以相續下去,自然就可以獲得未來世的果報。
我們都知道,滅盡定又叫作滅受想定,在滅盡定中六識都不存在,六識的心所法也都不運作了,連第七識意根的受、想兩個心所法,也都不運作了;這是斷我見者才能證得的境界,並非像這位法師所說的「滅盡定中還有意識細心存在」。這位法師認為:意識細心可以讓所熏成的舊隨界相續不斷,而獲得未來的果報;顯然是將意識細心當作是能持種的最後心。然而,持種心不可能是會斷滅的因緣所生法,而這位法師在這本書中的說法,是認定意識細心為持種心,就是認定意識細心是萬法的依止心、依止藏,與他上面另一本書中所說的「如來藏具有依止藏的意思」,顯然是矛盾的;因為如來藏與意識,是兩個截然不同體性的心。因此這裡要提出來,請各位菩薩思考的是:這位法師既然以《佛性論》來講解如來藏,說如來藏有依止藏、隱覆藏、攝持藏等三個道理;那麼,為什麼又要主張說意識細心是最終心、最究竟心呢?為什麼不肯承認有第八識如來藏呢?
在《阿含經》中 佛處處說「根、塵為緣生識」,乃至說「意、法為緣生意識」。意識心不論細到什麼程度,都不可能是萬法的依止心;因為意識心本身是藉緣而生的虛妄心,既然意識是藉緣而生虛妄生滅的心,絕對不可能是萬法的依止心,絕對不可能是萬法的最後心。再說,如來藏具有能令人成佛之性,與眼見佛性的佛性是不一樣的;這位法師引用《佛性論》來解釋如來藏,也可以看出他既不瞭解如來藏,更不知道佛性的真正意思。而在《佛性論》所說,正好是在講第八識配合其他七識和合運作,具有能使人成佛的體性;這與一般證悟如來藏的禪宗祖師講的「見性」是一樣的。因為禪宗祖師大部分對佛性、對見性的瞭解,都是只在如來藏具有使人成佛的自性的層面,也就是一般禪宗祖師說的「見性」是指找到如來藏,看到如來藏具有令人修行成就佛果的體性。而證悟如來藏與眼見佛性是不一樣的智慧,所須具備的條件自然也就有所不同,所以應該小心謹慎,不應該像這位法師一樣,以為《佛性論》講的就是眼見佛性,應該要從論中意旨來分辨,才不會錯解論意。
另外,如來藏也有隱覆的道理,如來藏隱覆可以分為幾點來說明:
一、因為如來藏的了別性,也就是識性非常的微細,很難在如來藏的了知性上面覺察祂的存在,所以說隱覆。
二、如來藏含藏的一切種子,也很難讓凡夫覺察到,所以有隱覆性,因此才說是隱覆藏。
三、如來藏又名阿賴耶識、阿陀那識、異熟識,既然叫作識,識就是了別,顯然祂也有了別性,但是如來藏的了別性很微細,祂不在六塵中了別,祂的了別性是隱覆而難知的,所以又被稱為隱覆藏。
四、因為如來藏難信難解,而不可以用語言明說,所以叫作隱覆。
由此來看可知,說如來藏隱覆,是因為如來藏的識性微細難以察知,如果證悟了,其實就說祂沒有隱覆;祂每天都在我們眼皮底下顯現無量的法出來,只是因為我們未證得祂,而沒看見祂的存在,而說如來藏有隱覆。就如禪門有一首偈說的:【頭角混泥塵,分明露此身;綠楊芳草岸,何處不稱尊。】(《人天眼目》卷3)如來藏不論去到哪裡都一樣,或者是在綠楊芳草岸、或者跑到都市裡來,這頭牛都是分明露此身;其實不論我們在五道中的哪一道都一樣,如來藏都分明顯現著,只是未證而不知。這個隱覆的道理,不是一般人所能知道的,這位法師也是同樣不知道。
再說「攝持藏」,如來藏能攝持一切諸法的種子,包括善業種、惡業種;有許多人不信,當他們否定了如來藏以後,就用幾個化名上去網站貼文無根誹謗,以為沒有人知道那是誰作的,事實上不然。有人說:「你出家了有護法神跟著,護法神會為你記帳的。」他們就會說那只是騙騙俗人的,什麼地獄、什麼護法神,你看某某老法師都不承認這個。可是他們絕對沒有想到的一點是:他們所有的心行都在如來藏中運作,並沒有出離過如來藏,所以他們的覺知心,從來都只是在自己如來藏的內相分裡面運作,只是藉著色身來接觸外境;他們所作的一切業行也都是在如來藏裡面作,善、惡業造作完成而成為種子,都會留在如來藏裡面,這些種子絕對不會跑出如來藏外面。請問那些善種、惡種會遺失嗎?當然不可能遺失,那麼未來世緣熟了,當然就得要受善惡報了。
或許又有人說:「什麼內相分?那都是你發明的,原始佛法裡面沒有講『內相分』。」在原始佛法中的初轉法輪,佛陀在四阿含中多次說到有內六入、外六入;外六入是如來藏藉色陰去攝取外面的六塵,叫作「外六入」,所以如來藏這個本識,在阿含期的聲聞羅漢所造的論中,往往把祂叫作「外識」,因為只有祂能接觸外塵六法。可是 佛在《阿含經》中還說有內六入,如此來看「內六入」又是什麼?難道還是身外的色、聲、香、味、觸、法嗎?當然不是,顯然就是內相分,內相分就是各人的本識顯現出來的內六塵--那就是內六入,內六入就是內相分,不能因為沒有「內相分」三個字,就謗說 佛陀沒有講過內相分。
再說,除了本識如來藏被阿羅漢定位為「外識」,而能了別六塵法的識陰六識,則被阿羅漢們定位為「內識 」不是「外識」;這就表示說,識陰一直都是在內相分中生起與存在,所以意識當然就不可能接觸到外相分六塵,既然六識都是「內識」,只能接觸「內相分」,屬於「內六入」,這六識在「內相分」裡面運作,而藉六根去與「外相分」連結。請問各位菩薩:意識等六識有沒有接觸外六入?顯然是沒有。既然識陰六識都只能在「內相分」裡面活動而造作善惡業,當這些業造作完成了,這些惡業的種子,當然也不會落到如來藏心外去。因為造業的六識一向都是在如來藏的「內相分」裡面運作而已,業種當然不會流失到如來藏外去。所以,不必護法神幫他們記錄業行,他們自己的如來藏已經如實而自動地幫他們記下來了,誰都瞞不了,只能隱瞞識陰自己。
等到捨報前一秒鐘,所謂的「業鏡」──就是此世每一件善惡業的行支,也就是十二因緣所說的行支──出現時,好像幻燈片或電影片那樣,由上往下,一格又一格地拉過去;那時覺知心意識很伶俐,跟著業鏡一剎那又一剎那地示現而看見那些影像,都知道那些影像提示的是什麼樣的業行;當它們出現大約一秒鐘而全部過去了,就開始轉進中陰境界的過程;當中陰身具足而重新出現意識時,這些業種就現行而產生了業風,然後就被業風所轉而去受報了。這是說明如來藏是攝持藏,能把一切業種,當然也包括有漏法種、無漏法種,或者無漏中的有為法種──像世間技藝熏習成就的種子──全部收藏在祂裡面,成為所埋藏的種子,所以才叫作「藏」,就是收藏的意思。
時間的關係說明到這裡,感謝您的收看。
敬祝各位菩薩:色身康泰、一切無礙、福慧增長、早證菩提。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