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定有阿賴耶識會怎麼樣?(四)

第089集
由 正鈞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問候大家身體健康、精神愉快!

「三乘菩提之識蘊真義」,今天要和大家繼續談談:〈否定有阿賴耶識會怎麼樣?〉第四集。

上一集之中提到,識蘊的眼等六識會了別三界中的種種境界的相貌。而五別境的慧心所有法,意根雖然也有一小部分,但其了別的功能相對於前六識而言,算是極為羸劣的。《楞嚴經》中也提到,因為意根是「默容十方三世一切世間、出世間法」;因為這樣遍緣的緣故,所以只能在法塵有沒有重大的變動而產生分別;至於法塵的內涵是什麼,還是得要隨著前六識的出生以後,再由前六識的配合運作,而了別相對塵境的內涵。所以,嚴格上來說,了別色、聲、香、味、觸、法等六個境界的,還是眼、耳、鼻、舌、身、意識等六個識——識蘊六識的相貌,就是了別色等六種塵境。那麼,阿賴耶識呢?祂也是「識」,應當有了別性吧?沒有錯!阿賴耶識的確有衪的了別性,但是祂了別的不是世間六塵萬法,而是出世間法;既然,祂是不了別世間的六塵萬法,所以,衪也不是這裡所說的「了別色、聲、香、味、觸、法種種境界」,而說祂是不應當含攝在識蘊之中的。

既然說識蘊是「了別色、聲、香、味、觸、法種種境界」的心,這又顯示出來識蘊的另外一種相貌。就先依眼識而說,前面《中阿含經》卷54之中的經文說的是:【隨所緣生,即彼緣,說緣眼、色生識,生識已,說眼識。】佛法中的別相智也說到:眼識還要緣於空、明等法才能夠現前。所以,假如有一種境界,其中的這一些緣分沒有辦法具足,那麼,眼識還能夠生起嗎?譬如說,若果報是受生於深海的一些有情,所面對的是極黑暗的色塵境界而不會改變,因為色塵是極黑暗的緣故,相對地就看不到其他的色塵,所以,這一些有情所感的業報中,就是不需要眼根的狀態,那當然就沒有辦法生起眼識。又或者是在人間,以方便施設一間完全不透光的房間,讓某甲進入其中,而遮蔽掉所有光線,其結果則是類似前面所說的狀況,某甲但見黑暗,所以就認為自己是看不見色塵了;所不同的是,燈開了或者是某甲離開房間,又可以見到色塵了。因此,這就顯示出眼識現前的狀態是會改變的。

現實生活之中,人們或者遭逢悶絕,或者睡著無夢,或者是在正死位中,識蘊的六識也是會暫斷的;乃至是行者因分證禪定的緣故,在初禪的等至位之中,沒有了鼻、舌識;二禪的等至位以上,沒有了前五識;乃至是入了無想定之時,前六識都暫時不現前;所以,識蘊在生活之中是會暫斷的。而即使是識蘊六識,在前面所說的悶絕……等諸位之中是會暫斷的,意根末那識也不曾暫斷過,祂是與阿賴耶識從亙古一直到未來際,都不曾斷滅的;除了說定性聲聞因為智慧之所引而入了無餘依涅槃,意根這時候才會消失;但這只是對於定性的二乘聖者而言,不應當用於一般有情的狀況。阿賴耶識是諸法的本際,從本以來就是不生不滅,即便是二乘聖者入了無餘依涅槃,祂仍舊是獨存,從沒有出生,也沒有消滅的一剎那。所以,意根與阿賴耶識都不應該含攝在識蘊之中,因為識蘊在生活之中是會暫斷的。

在佛法的種智之中說到識蘊六識心是「有覆有記性」的;也就是說:祂會遮覆有情,使得有情無法與解脫道或者是佛菩提道相應;而其心體是有善惡性的記別,會於塵境產生貪愛或者是厭惡的狀況。而第七識意根是「有覆無記性」的;也就是說:祂也會遮覆有情,使得有情無法與解脫道或者是佛菩提道相應,那是由於無始以來一向有我見、我愛、我慢、我癡恆共相隨;但祂的心體是沒有善惡性記別的,因為祂對於法塵的了別慧,是極為羸劣的;法塵的內涵是什麼,還是要藉著前六識的出生之後,再由前六識的配合運作而由前六識了別,當然就不會於塵境產生貪愛或者是厭惡的情況。第八識阿賴耶識則是「無覆無記性」的,意思則是說:祂一向不會遮覆有情,使得有情無法與解脫道或者佛菩提道相應;衪也不會遮止有情繼續輪迴生死。而且,其心體是沒有善惡記別的,那是因為祂從來不了別六塵境界,當然也不會於塵境產生貪愛或者是厭惡的狀況。所以,阿賴耶識、意根與識蘊六識心,三者的體性也是迥然不同的,因此也不應該把意根、阿賴耶識與識蘊混雜而談,而說都含攝在識蘊之中。

有的人主張,意根是含攝在五蘊之中「名色」的名,那為什麼不可以說意根是含攝在識蘊之中呢?這說得好像有道理,然而,我們可以從「十因緣」的法理之中,就可以明白其中的誤會何在。若是從順觀而言,「十因緣」之中所說到的「識緣名色」,每一個人今世初入母胎的時候,有沒有六識心、識蘊存在?答案是肯定的:「沒有!」因為,那個時候,六識出生所依的根塵之中,只有一個「意根」,就施設說是心法的「名」,而受精卵是最初期的色法,「識」當然就講的是第八識,這樣就是初步的「識緣名色」。等到五色根也初步具足而可以觸六塵之後,識蘊六識才開始現前,而把六識與意根又攝在「名」中,這時候依然是「識緣名色」;一直到老死都是離不開「識緣名色」,但這是從「剎那、剎那十因緣」法中的一個小部分。然而,仍舊不應該把意根含攝在識蘊之中,因為識蘊不存在,意根仍可以存在。

所以,《宗鏡錄》卷47之中,也為了說明這個問題而提到說:【小乘云:「我將六識為名色依,何要第八?」論破云:「眼等轉識攝在名中,此識若無,說誰為識?」論主云:眼等六識已攝在名中,為識蘊故;須得第八為名外識支與名色為依。】這是說「識緣名色」之中,得要有第八識作為「名」以外的識,「名色」才能夠有所依。有時候,把意根說含攝在識蘊之中,那是隨機緣而方便之說,從每一個人初入母胎之時,是沒有識蘊六識心的狀態下,也可以證明不應該把意根跟阿賴耶識含攝在識蘊之中。

因此,從識蘊的相貌來看意根、阿賴耶識之相貌,顯然是有其差別的,不應當將之含攝於識蘊之中。而一般人連意根都是很難觀察的,更何況說要見到阿賴耶識的相貌;但卻不可因此而如同安慧在《大乘廣五蘊論》中之所說:「又此行相不可分別。」他所說的「此」,就是指阿賴耶識,可見安慧是不曾親證第八識阿賴耶識,那麼,怎麼可以立「大乘廣五蘊」之名呢?

在人法界之中,一般的人們都是有八個識,這是佛菩薩之所開示;然而,還是會有人落於損減、增益執的兩邊。落於損減執過失的人,就是六識論者。現見人們的六個識,顯然都不能去到未來世,因為每一世的六個識,都是只能靠著各世的五色根和意根、塵境等為緣才能出生,而每一世的勝義根頭腦或者五色根的身體,也都不能去到未來世;那麼,前六識要如何執持業種?再者,前六識在世間之中,一般人在眠熟無夢、悶絕之中,就已經是會斷滅的;會斷滅的法還能夠再出生,一定背後要有一個本來不生不滅的法為依止,才會在暫斷的因緣消失之後,又從那個本來不生不滅的心中再度出生。不生不滅的心,就是如來藏,就是阿賴耶識,都是第八識的異名。

即使又有人說:「每一個人不只有六個識啊!還有一個意根,祂是可以往來三世的。」但是,意根的往來三世,那是對於一般完全不學佛的人而言;若是那一個人開始學佛,而且是偏修解脫道,一旦斷了我見、我執,捨報之後入了無餘依涅槃,意根還是會滅的。再者,意根又是處處作主的心,若是祂可以執持業種,那麼,從一般人的觀點看來,祂會不會執持惡業之種?不會嘛!因為一般人都想要生到善處的道理,是再明白不過的了。然而,現見有三惡道,至少一般人都可以看到旁生道;有人喜歡被殺、被吃嗎?當然沒有。所以,若是處處作主的末那識是可以持業種,不但是有違現前所見的世間法,也有毀謗 世尊所說的三界六道之法,那就成為了謗法、謗佛的惡因了。因為,這一些的施設其實都是錯誤的知見,都會繼續衍生出許多大問題;那麼,為什麼不回到每一個人都只有八個識的正法之中來熏習、修學,道業的進步才能夠更安隱、更快速啊!然而,雖然前六識在生活之中,是很容易觀察其存在性的,落於損減執過失之中,乃至會有人說:「每個人都只有一個心啊!」因為沒有智慧的緣故,他只能看到八識心王現前和合似一的運作狀況。

然而,落於增益執的過失之中,一樣是不乏其人。這就好像說,有人把異熟識、無垢識增益為第九識、第十識,就是一個例子。因為,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南北朝,真諦三藏譯作《決定藏論》的時候,就把成佛時的「無垢識」譯為「阿摩羅識」,認為說這個心識是獨立於「阿賴耶識第八識」之外,其實這也等於就是主張還有一個「第九識」,這是比 釋迦牟尼佛所宣說有情最多有八個識還多了一個;乃至又說這部論是根據《瑜伽師地論》所節譯而成,但是《瑜伽師地論》之中並沒有這麼說。所以,之後 玄奘菩薩造作了《八識規矩頌》,正是為了要匡正真諦三藏的錯誤。

又譬如說,假如有人主張眾生的業報運作,都是由一個「業果報系統」所執持。這個人不接受 世尊所開示,有一個萬法所依的如來藏,而如來藏就是阿賴耶識;然後或者是別於阿賴耶識之外,建立了「業果報系統」,這樣子就落於增益執之中;或者是否定阿賴耶識之後,另建立了「業果報系統」,這樣子又同時落於損減執、增益執之中。

現在,我們再進一步地探討,這一個「業果報系統」是不是心?或者它會是物質呢?先來說說在世間一般的邏輯之中,所謂的「系統」,它一定是由眾多元素一起構建而成的。那麼,假如這一個「業果報系統」是心的話,是什麼樣的心,會由眾多元素一起構建起來呢?萬一,他提出辯解說:「那個心正是由眾緣和合而成的,所以可以稱為是『系統』。」但是,由眾緣和合而成的心,就是要待眾緣一起成就才可以被出生的心,這樣子被出生的心就是有生滅的心;一個有生滅的心,竟然可以作為「業果報」的所依,那真的是令人匪夷所思啊!

假如這一個「業果報系統」是物質的話呢,其一,它仍然跳不出待眾緣一起成就才可以被組合出來的問題;再者,假如物質的法可以作為「業果報」的所依,也就是說物質的法竟然可以持種,那麼假如有人造了惡業,他或者可以把所有的惡業都封在混凝土之中,混凝土也是物質啊!那麼等到混凝土凝固了、乾了,裡面就不會被其他人碰到,是不是就永遠沒有惡報了?同樣道理,現見的石頭、門窗、道路全部都是物質的法,它們可不可以作為「業果報」的所依呢?自然是不言而喻了。

假如,這一個「業果報系統」既不是心,也不是物質,那就只剩下虛空了。然而「虛空」是無法,是依於色法的邊際而施設的「色邊色」,它只是一個概念,是無量法中的一法罷了,所以它也無法執持業種。否則,大家造了善業、惡業以後,業種都存在虛空中到處飄,那麼,來世的果報就會變成一種機率的概況;因為,某乙來生可以大富大貴,那就是不小心從虛空中撞到一個善業種子。但是,佛法可能是這個樣子嗎?當然是不可能嘛!那麼,落於增益執的過失之中,就如同說:「還有一個第九識之心,因地之中與阿賴耶識是並存,祂是佛地的真如,要親證第九識才能成佛。」增益有第九識的狀況,只會產生更多的過失。

但是,今天時間到了,就等待第五集繼續分曉,今天說到這裡。

祝願大家:幸福健康、道業猛進!

阿彌陀佛!


點擊數:1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