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的正道理(上)

第051集
由 正子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您收看正覺教團電視弘法節目,目前演述的主題是以 蕭平實導師著作〈八、九識並存的過失〉為藍本,略說由於不解生命實相的本源—第八識如來藏—的真實義理,導致許多學佛人錯解佛法的嚴重過失。

記得不久前,在歐洲有一位醫學博士,他也精研中醫,他問說:「我是研究科學的,在想一個問題:隨著時代的科技研發,日新月異,像我為了能與子女溝通,也持續接觸新知,以瞭解他們的想法。那…這個佛教佛法是兩千多年前,這麼久遠的內涵,你們佛教徒有沒有想過,要如何因應這種時代的現象?」他很認真、誠懇看著我,是十足的科學家,絲毫沒有輕蔑的意思。

是啊!聽起來像是很有道理!有學問的人提出的問題,這是普羅大眾對佛法的基本認知不足,而以世俗人的觀點作評估,所造成的結論。事實上,如來 世尊教導的內容確實函蓋世間萬法;更重要的是,還要具有不受世間繫縛,能解脫生死,卻又能再迴入世間的智慧;而且是要自在地迴入喔!不是受業力牽引,那就是出世間、世出世間的智慧。所以當年聖 玄奘菩薩譯經的時候,他有「五不翻」的原則,直接採用梵文的音譯,就是依隨梵文的發音寫成中文;其中之一,就像是Prajna(般若),為了讓後人能生善、尊重的意思。將Prajna音譯為「般若」,而不翻譯成中文的「智慧」,因為佛法裡的智慧是含義很深廣,不像中文的智慧比較輕而淺。

佛法解脫三界與成就佛菩提的智慧,本來就不是百歲人類所能思議理解的,全然仰賴佛菩薩慈悲善巧,為眾生鋪陳法要。換言之,佛法是 世尊已經圓滿具足生命實相的究竟智慧之後,為佛弟子們方便建立的解脫修行次第,讓後世發起菩提心的佛子能夠循序拾階而上。所以能對三寶起信是最基本的修行心態,還得值遇真善知識的教誡、引導;此外,要能夠依著聖教量法要的善巧方便,如理正思惟。如何思惟呢?思惟所有諸法的自相、共相,其中又包含兩種行相的深入觀察。聖 彌勒菩薩有開示:行者必須依著「算數行相」及「稱量行相」思惟,才能稱作「聞思正法」,而且是修行者的起始點。

《瑜伽師地論》中這麼說:【如由算數行相及稱量行相,觀察諸蘊相應言教;如是即由二種行相,觀察其餘所有言教,如是總名審正觀察,思惟一切所說正法,如是名為聞思正法。】(《瑜伽師地論》卷25)論中的意思是說:像這樣子,經由世俗法,可計算出來的函蓋面,以及符合思考的事實所運行過程的法相,來觀察聖教量所教導的五蘊相應的正道理;也是像這樣子,依著觀察這兩種行相的法相方式,來觀察其他所有至教量的內容。如此總稱為審慎、正確地觀察、思惟一切 佛陀所說的正法,像這樣子才稱作「聞思正法」。

那什麼是以「算數行相」思惟五蘊相應於聖教量所教的呢?就是說,修道者要能先聽聞正確的法要,攝心思惟佛菩薩所特意建立已經量化的計算歸類,能夠現前觀察自己的五蘊身心的法相及行相,就是論中所指稱的「算數行相」。先從最基本的色蘊十一法,受蘊的苦受、樂受、捨受等三受,還有想蘊的六想身;行蘊所攝的六思身(思,表示六識對六塵產生決定要去作什麼之意);識蘊就是眼識、耳識等六識的直接了別,這些都是世俗可數之法,可以計算的。首先,針對自己五蘊法的法相,還有其他有情的共相以及運行過程的法相,修行者作深入觀察、思惟;此外,再隨著各別相異的法相,輾轉差別再作交叉思惟,又會產生無量的差別法相,智慧就會慢慢產生。

那什麼是以「稱量行相」思惟五蘊相應於聖教量所教的呢?就是依著聖教量所教導五蘊相應的正道理,以符合思考的事實思惟,思考五蘊運行過程的法相,觀察種種法的功能德用與缺失,作無顛倒的如理觀察。前面再三提到的「正道理」,那如何是正道理呢?根本論的開示正道理,其實就是四道理;分別為:一、觀待道理,二、作用道理,三、證成道理,四、法爾道理。這四道理就是總說如來 世尊安立佛法義理的來龍去脈,對佛弟子來說當然很重要!

我們先略說觀待道理。《瑜伽師地論》中如此開示:【云何名為觀待道理?謂略說有二種觀待:一、生起觀待,二、施設觀待。生起觀待者,謂由諸因諸緣勢力生起諸蘊,此蘊生起要當觀待諸因諸緣。施設觀待者,謂由名身、句身、文身,施設諸蘊,此蘊施設要當觀待名句文身,是名於蘊生起觀待、施設觀待。】(《瑜伽師地論》卷25)論中的意思是說:什麼稱作觀待道理呢?觀待道理大略可以說是兩種:一種是生起觀待,第二種是施設觀待。所謂的生起觀待,是說由於各種因與緣的作用力以及驅使力讓五蘊能夠出生;就是這個蘊的出生,是要依憑於各種因緣的顯現才能成就。那所謂的施設觀待呢,就是由名稱、句子以及文字的施設來指稱五蘊,這個五蘊名相的施設,是依憑於語言文字的組合,這樣子就稱為五蘊的生起觀待與施設觀待。換言之,彌勒菩薩的根本論已明確指出佛法建立的來龍去脈,就是:三界內的種種法,以蘊處界起始,全都是依憑因緣而顯現,互相成就;而佛菩薩方便施設相應的名相,安立蘊處界生起的道理以及施設五蘊,讓佛子們依照聖教量的教導,作無顛倒的觀察而能相應於道次第,這就是觀待道理。

可見佛教行者的基礎功夫,都是從五蘊入門。佛子們如理思惟五蘊都是三界內的因緣所生法,都說是終歸無常空;然而,為什麼能夠發生緣起與緣滅,終歸無常空的現象呢?五蘊既然是無常空,為什麼又會有一世一世不斷地五蘊藉緣再生起?為何會有緣起法的不斷出現呢?這緣起緣滅的現象是從哪裡出生的?顯然一定是有一個恆而不壞、不斷、無間的根本法體,來支撐這些會斷滅的法,才有可能會有緣起;不可能無因無緣而有緣起法冒出來,也不可能只有緣就能夠產生緣起法;所以一定有一個法,是基本緣起的根本因,不然就變成無因而生諸法,那外道與佛法所說就沒有差別了。

再說無因唯緣怎麼能符合緣起法中的「因緣所生法」的真實義呢?不可能啊!一定有一個主體識,祂變現出眼根、變現出色塵,然後在眼根、色塵接觸的時候,再變現出眼識來,才能有眼識這個法的緣起;眼根這一聚合如是,耳根及鼻、舌、身、意根等五聚,也都是一樣的道理,都有一個主體因才能夠有緣起。依於此更可確認:如來藏第八識是萬法的所依識。

佛陀所施設最基礎的五陰、十二入、十八界的觀察法要,有效地廣破外道虛妄想像的神我、常我,因為外道的神我、梵我理論,全都落於 佛陀施設的十八界法之中,都是緣生緣滅之法,讓那些外道不能反駁一詞。藉此顯出 世尊之第八識如來藏,不墮十八界中,卻能生十八界法,本自涅槃,不自作主而處輪迴之中,為第七識意根及業愛種子所牽,輪轉生死,展顯其中道性;凡是見道者,皆能親自觸證、領受其體性及存在,不是妄想建立之法。然後於般若期,世尊繼續詳說無我如來藏之空性中道,不同於外道所說之我。

世尊所說之空性無我如來藏,是指第八識本自無生,沒有五蘊依緣所起的萬法,其含藏的種子卻能生出萬法;第八識無生即不滅,然其所出生的種子,卻緣生緣滅持續不斷。而第八識如來藏廣有多名,雖然所有的有情,都有阿賴耶識如來藏,但是這個阿賴耶識心體,卻隨著祂的功德差異不同的道理,而各別建立有種種不同的名稱。

這個心為什麼叫作「阿賴耶識」?因為祂「攝藏一切雜染品法令不失故」。換句話說,一切有雜染的法種都被阿賴耶識心體所攝藏,所以才會有我執、我見等等的種子;所以每一個有情都很執著阿賴耶識,古時候的南傳佛法管這個執著叫作「愛阿賴耶」,在大乘種智妙法中稱為「恆內執我」;所以,第八識有了恆內執我的七識貪染種子,就叫作阿賴耶識。雖然祂自己絕對不會執著自己,也不會執著見聞覺知心的我們,但是祂含藏著我們這一些染汙的種子,因為我們不清淨,把祂的種子變得也不清淨了,這時候祂就叫作阿賴耶。

當我們臨命終時,捨離了世間的一切,心裡面很痛苦,可是想一想:「未來世,我還是有個阿賴耶識的心體可以再出生另一個我啊!」這就是「欣阿賴耶」。而一切證悟實相的人,有時會有這種現觀:現在活著的時候是「樂阿賴耶」,因為有阿賴耶,活著真好!也歡喜有阿賴耶,使我能夠修學佛法,這就是「喜阿賴耶」啊!

又由於第八識如來藏,執藏我見、我愛等等種子,有時候這個阿賴耶識就叫作「心」。為什麼呢?因為種種法熏習的種子,都可以熏習而收集於阿賴耶識心田裡;因為熏習所有善惡業種的種子集存在祂那邊,所以祂叫作心。

阿賴耶識當然又被稱為「種子識」,因為能夠普遍而任運地執持一切世間和出世間法的種子,所以理所當然稱為種子識。如果不能含藏一切世間有為法的種子,那就是有缺陷的法,不能稱為種子識,如果不是種子識,那當然就不是實相心體了。另外,也必須是種子識,才能具有圓成實性;而圓成實性的意思,就是「圓滿成就諸法的體性」。如果是純無為性的真如,則不可能圓滿成就諸法的,因為只能成就一法——就是真如無為,那就是有欠缺的法性,不具足圓滿成就世間、出世間的法性了。

阿賴耶識又被稱作「所知依」。為什麼是所知依呢?因為阿賴耶識能夠作為染法、淨法、所知諸法的依止心體。這代表說,眾生一切的染汙法,都依止於阿賴耶識心體中;佛及諸菩薩、二乘聖人所知的一切清淨法、無漏法,也都依止於阿賴耶識心體中才能存在;同時,這一切染法、淨法都可以被我們經由熏習、修行所能漸次證知的。

各位菩薩!如果有人出來弘法,依文斷章取義,看到不同名稱,就認為另外有更高於第八識的「真如」實相心來出生第八識如來藏,這就是虧損如來、誹謗如來;因為如來的至教量中,並沒有這樣的教導啊!

我們說明到此,下一集再繼續和大家分享。

祝福諸位菩薩:福慧增長!阿彌陀佛!


點擊數:1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