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論「根能生識」之謬(上)

第033集
由 正才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各位菩薩繼續收看「三乘菩提之識蘊真義」。我們這一次的內容主要是依據 平實導師所寫的《識蘊真義》來作說明,並辨正古時候安慧論師等人的錯誤說法。之前已經有老師談過安慧及陳那等人所主張的「根能生識」的錯誤,並依 玄奘菩薩的《成唯識論》及 窺基菩薩的《唯識述記》來破斥安慧《大乘廣五蘊論》及陳那《觀所緣緣論》的妄說,說明像他們那樣的說法,是違背 世尊聖教所說,也違背正法道理的。

那麼這一集我們繼續舉出 玄奘菩薩的《成唯識論》卷4裡面的論文,來說明安慧與陳那他們說:「六根是六識的種子,識是由根所生,不是阿賴耶識所出生。」這樣的說法還會有什麼過失呢?首先,這樣的主張會有兩個「跟執受有關」的過失。

第一個是關於對五塵執受上的過失,這是說,五識對五塵是有執受性的。譬如眼識剛見到色塵時,意識的語言文字都還沒有生起,眼識一見的當下便能了知色塵的青黃赤白……等,絕不會不了別,其他耳鼻舌身識也是一樣。所以五識一旦現起,絕不會放過五塵而不了別,而且會討厭「不能接觸五塵」的離見聞覺知境界;所以說,五識對五塵是有執受性的。可是五根對於五塵,卻完全沒有執受性,譬如眼根見與不見色塵,眼根都無所謂,其他四根也是一樣的道理。既然五根對五塵沒有執受性,五識卻對五塵有執受性,兩者的性質完全不同,怎麼可以說五識的種子就是五根呢?這是第一個有關執受的過失。

第二個則是關於對阿賴耶識心體執受上的過失,這是說,五根對阿賴耶識心體有執受性。怎麼說呢?譬如當一個人活得很痛苦,希望能夠立即安詳自然地死去,但是阿賴耶識卻被五色根執持著,無法捨離;必須等待壽盡報終,或者以非自然的方式─比如以自殺的方式來毀壞五根─使五根對阿賴耶識心體的執受性毀壞,阿賴耶識才不會再被五根所執受,這樣才能捨報。可是五識的種子卻沒有這種對阿賴耶識心體的執受性,五識的種子只對五塵有執受性,因此如果五根就是五識的種子,而不是另外有五根自己的種子,那麼五根對阿賴耶識的這種執受性,就不應該存在,就應該和五識一樣只對五塵有執受性了;那就應該所有受苦的人想死的時候,只要下定決心願意死,當時就可以捨壽了。然而現前可見並非如此。這就是主張「五根就是五識種子」的安慧等人的第二個有關執受的過失。

而這也就是《成唯識論》卷4中所說的:【又五識種無執受攝,五根亦應非有執受。】意思就是說,如果依照安慧與陳那的說法「五根就是五識的種子」,那麼五識種子沒有執受的話,五根也就應該沒有執受,可是明明五識與五根的執受性是不一樣的,所以他們的主張是沒有道理的。

五根與五識的體性是這樣,意識與意根的道理其實也是一樣的。譬如當意識覺得活著太痛苦了,希望捨身,因此下定決心想要自然捨壽,不想再執受阿賴耶識的功能,但是卻作不到,為什麼呢?因為意根末那識仍然牢牢地執受著阿賴耶識上的功能,而不肯捨身。這也是由於意識對阿賴耶識心體是沒有執受性的,這種執受是意根才有的。由這種執受有無的現象,也可清楚顯示意識與意根末那識是完全不同的兩個心;安慧等人怎麼可以昧著事實而說意識種子就是意根?

此外,當安慧等人主張「根就是識的種子」的時候,也會有另一個過失,叫作「五七不齊」的過失。這也就是《成唯識論》接著所說的:【又五色根若五識種,應意識種即是末那,彼以五根為同法故。】(《成唯識論》卷4)意思是說,安慧等人既然說識的種子就是根,所以說五根出生五識;那麼同樣的道理,意識的種子也應該就是意根末那識了;可是意根末那識既然也是識,當然就不會是意識的種子,意根末那識如果不是意識的種子,那前五根也就不會是五識的種子了,因為意根與前五根同樣都是根啊!可是安慧主張「根就是識的種子,由六根出生了六識」,他不相信六識只是以六根為緣,而由阿賴耶識出生,那他就不能將意根第七識這個識歸類為六根中的一根了;因此而使得五根歸類為根,第七識意根卻不能歸類為根了。這就是前五根與第七識意根的體性不一致的過失,叫作「五七不齊」的過失。可是話說回來,安慧在他的《大乘廣五蘊論》中,卻又將意根與意識建立為兩個不同的界,又與自己這個說法違背。所以他們所說的「根能生識」的說法,是不能成立的。

此外,他們的說法還會有「三依缺一」的過失。這就是《成唯識論》接下來所說的:【又瑜伽論說眼等識皆具三依,若五色根即五識種,依但應二。】(《成唯識論》卷4)意思是說,在《瑜伽師地論》中 彌勒菩薩曾經開示:眼等五識都有三依,也就是因緣依的種子、增上緣依的根、以及等無間緣依的前滅意。如果安慧等人主張說「根就是識的種子」,那麼這樣一來,當五根—也就是五識的種子—成為五識現行運作的時候,五識就會少了一個增上緣依的根——也就是沒有五根一起現行運作。同樣的,意識現行運作的時候,也將沒有意根作為增上緣依、沒有俱有依根了,同樣的少了一依,成為「三種依只剩下兩種依」了,就稱為「三依缺一」的過失,這樣就違背了 彌勒尊佛開示的聖教了。不但如此,當六識的種子成為六識在現行運作的時候,既然種子就是根而成為六識,那就變成少了六根界,那麼 佛所說的十八界法,就成為永遠都只有十二界了,又嚴重違背了 佛所開示十八界的教誨。

另外,還會有一種過失,這是說:若照他們的說法「根就是識的種子」,可是種子是不通現行的,那五根也就應該不通現行。可是經論上卻都說:「眼等五根,通現行,也通種子。」意根也是一樣的通現行,也通種子。換句話說,六根都有各自的種子,六根也都有現行的時候;特別是意根,除非入了無餘涅槃,否則自無始劫以來意根一直都現行不斷,而且意根現行時,也一直都有意根種子同時執藏在阿賴耶識心體中,並不是像安慧所講的「意識現行時並無意根的現行」,也不是他所講的「意識滅了以後成為種子時叫作意根」;而且眾生在清醒位時,都是意識與意根同時並行運作的,而不是意識現行時就沒有意根。所以意識與意根各有祂們自己的種子,祂們的種子並且是一直與意根的現行根、意識的現行識同時存在的。所以安慧等人的主張「根是識的種子,根不通現行」,在理證上、在聖教量上都是說不通的,這就是「諸根唯種」的過失。因此《成唯識論》接下來就說:【又諸聖教說「眼等根皆通現種」,執唯是種,便與一切聖教相違。】(《成唯識論》卷4)

接下來,《成唯識論》又說:【有避如前所說過難,朋附彼執,復轉救言:「異熟識中能感五識增上業種,名五色根,非作因緣生五識種,妙符二頌,善順瑜伽。」】意思是說,也有人為了避開前面所說的種種過失,所以又朋比附和前面第一家錯誤的說法,這樣來救護自己而主張說:「所謂『五根就是五識種』的意思,是以異熟識內能招感五識現行的增上業種,作為五色根;並不是你所責難的『以五根作為親生五識的種子因緣』,這樣的主張,就能巧妙地符合《唯識二十頌》中的一頌,也能巧妙地符合《觀所緣緣論》中的一頌,而且也善巧地隨順了《瑜伽師地論》的說法。」

但是這樣的挽救說法,其實都是只有虛言,而沒有一點真實正確的義理存在,所以《成唯識論》才接著說:【彼有虛言,都無實義。】(《成唯識論》卷4)為什麼說是只有虛言而無實義呢?《成唯識論》接下來就說明,像這樣的說法更會產生十種過失,這一集我們先講前五個:

第一、我們都知道「業通三性、根唯無記」。可是照他們的說法,以招感五識現行的增上業種作為五色根,既然業通三性,所以會有善惡的有記性,那麼五色根就應該也是會有善惡的有記性,而不是 彌勒菩薩在《瑜伽師地論》中所說的無記性了。譬如當眼識依意識而產生善惡性的時候,眼根應該也是有記性而不是無記性的,眼根應該也通善惡有記性才是,但是這樣卻違背了根本論所說,就有過失了,怎麼可以說是善順《瑜伽師地論》呢?所以《成唯識論》這裡才會說:【應五色根,非無記故。】(《成唯識論》卷4)

第二、眾生所造身業都是會被執受為業種的法,能使得來世的五蘊身親受其果;然而在心中打妄想的口業及心中的意業,既然是還沒有實際上去作,也就不會有因果業種的執受。也就是說,業並非都有執受,可是五色根卻是唯有執受的。如果五色根是他們所主張異熟識上能感生五識的增上業種的話,那麼就不一定都有執受了,那就顯然違背了 佛的聖教。這也就是《成唯識論》所說:【又彼應非唯有執受。】(《成唯識論》卷4)此外,如同我們前面所說五根都會執受阿賴耶識心體,五識卻不能直接執受阿賴耶識心體,要藉五根才能執受;五識種子既然沒有執受阿賴耶識心體的功能,所以五識種子絕對不是五根。所以安慧的說法不正確。

第三、《成唯識論》接著前面的「又彼應非唯有執受」而說:「唯色蘊攝。」也就是說,照他們說法,五色根應該不是唯色蘊所攝了,可是事實上卻是五根僅屬於色蘊所攝。然而依安慧、陳那等人的說法「五根能生五識」,那就應該五根是識蘊所攝才對。此外,一切的善惡業行,都是透過身根的五根才能完成行蘊,才能成就業種;如果五根就是五識的種子,那麼五根就不應該只是色蘊所攝,而應該也是行蘊與識蘊所攝的。所以安慧與陳那等人的說法,與現量上的事實不符,也和 世尊的聖教不符。

第四、會有根成外法的過失。五根在內外根塵的十處法相當中,純粹是內根的五處,不應該能通外塵;但是業行卻是通外塵的,業行能通色塵、聲塵、法處外塵。如果五色根是他們所主張異熟識上能感生五識的增上業種的話,既然業能通色、聲等外塵,五色根也就應該能通外塵,那這樣五色根就不是純粹的內處的色法了,這樣一來就與聖教所說五根唯是內根五處的開示相違背了,所以他們的說法不正確。因此《成唯識論》接著前面的「又彼應非」而說:「唯內處故。」也就是說,若依他們所說,五色根應該不是唯內處的法了。

第五個過失是說:色界眾生不但沒有鼻、舌識,也應該沒有鼻、舌二根。在欲界(譬如人間)一般正常的人都是五根及五識具足的,但是色界的眾生卻只有眼、耳、身三識,因為不需要飲食,所以沒有鼻、舌二識。雖然色界眾生的鼻、舌二識不現行,沒有鼻、舌二根的勝義根,但是仍然有呼吸也需要語言溝通,所以仍然有鼻、舌二色根的扶塵根,也就是五色根的扶塵根仍然全部具足,所以色界天人的長相外觀看起來跟人間的人是一樣的,只是更高大莊嚴。換句話說,五色根、五扶塵根,是欲界、色界的眾生都有;但是五識只在欲界才有,色界則只有眼、耳、身三識而無鼻、舌二識。如果他們所主張在異熟識上能感生五識的增上業種就是五色根的話,那既然感生鼻、舌二識的業,只有欲界才有,色界沒有,所以鼻、舌二色根也就應該唯有欲界才有,色界沒有。可是這樣的說法,卻是違背現象界的事實,是錯誤的。所以《成唯識論》才接著說,如果這樣的話:【鼻舌唯應欲界繫故。】(《成唯識論》卷4)此外,由於色界眾生沒有鼻、舌二根的勝義根,那麼如果依照安慧、陳那他們的說法「五識的種子就是五根」的話,那就表示色界天人是沒有具足鼻、舌二識的種子,那就變成根本識所執藏的種子不具足了,但是根本識卻是永遠具足執持一切種子的。因此,他們的主張是沒有道理的。

時間的關係,我們今天這個單元就先為各位說明到這裡。謝謝您的收看!

祝福您:色身康泰、學法無礙、早證菩提!

阿彌陀佛!


點擊數:1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