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乘法的根源實相才是平等法(上)

第086集
由 正才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各位菩薩繼續收看「三乘菩提之勝鬘經講記」。我們這一次的內容是依據 平實導師所寫的《勝鬘經講記》來作說明,並辨正某位號稱佛教界導師的法師的錯誤說法。

前幾集,我們講到了《勝鬘經》的這一段經文:【若知一切苦、斷一切集、證一切滅、修一切道,於無常壞世間、無常病世間,得常住涅槃;於無覆護世間、無依世間,為護為依,何以故?法無優劣,故得涅槃;智慧等,故得涅槃;解脫等,故得涅槃;清淨等,故得涅槃;是故涅槃一味、等味,謂解脫味。】(《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關於《勝鬘經》這一段在〈一乘章〉的經文,主要是在講佛地的境界相,相關內容,前面幾位老師已經為各位詳細解說過了。接下來我們要為各位辨正一些錯誤的說法,跟前面幾位老師們所辨正的主要對象一樣,仍然是針對某位在臺灣號稱佛教界導師的法師來辨正。因為他對佛法的很多錯誤見解以及看法,對佛教界的影響很深、很廣,因此才需要提出來辨正,那麼這位法師對這部《勝鬘經》也出過講記,他對後半段這一小段經文,曾經在他的書中有過一段註解,我們將他的註解分成幾個部分來辨正討論。

首先對於「法無優劣,故得涅槃」,他是這樣註解的,他說:【一切法的本性,是平等而無優劣的,如《金剛經》說:「是法平等,無有高下」。一般說的大乘優,小乘劣,一乘優,三乘劣,淺深高下,都是為了眾生轉迷成悟所作的施設,如直論一切法性,法性是平等的,有什麼優劣可說?此優彼劣就是相對法,非不二法。】(《勝鬘經講記》,正聞出版社,2003年4月新版二刷,頁172。)從文字表面上來看,這位法師所講的似乎是很有道理的,因為經上也常常講「法無優劣、法無去來」等等,這位法師就套用到他所要表達的意思上面來。從文字表面上並不容易看出他的問題所在,因此閱讀他書籍的人光從字面上讀過,一定很容易就信受了他的說法,於是他對讀者的洗腦行為就成功了。

這位法師主張「三乘菩提並無優劣可說,是平等而無差別的」,可是實際上是不是這樣呢?平實導師對此有所評斷,平實導師是這麼說的:【三乘法確有優劣,故《金剛經》說:「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所謂法平等,是指實相及其函蓋之一切法平等,不是指三乘法平等;這只能由親證的菩薩來說,愚、凡都無資格說一切法平等。】(《勝鬘經講記》第二輯,正智出版社,頁312。)也就是說,三乘法之間確實有優劣之分的,我們先舉聖教來說,譬如《金剛經》講:「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這意思已經很清楚地告訴我們,一切人學習佛法而成賢證聖,都不是無因無緣的偶發事件。為什麼有的人一悟了就成佛?像 釋迦牟尼佛、像一切最後身菩薩降生人間時,都是一悟就成佛了,可是有許多人悟了是進入初地,更多的人悟了只成為十迴向、十行乃至十住位,還有最大多數的人悟了只是進入第七住位不退。單是在大乘法中的開悟,就已經有這麼多的差別了,如果再把二乘法加進來,有的人悟了成為辟支佛,有的人悟了是阿羅漢,有的人悟了是菩薩,顯然三乘法絕對是不平等的。如果三乘法是完全平等的話,那應該所有的人悟了就都是成佛了,不應該會有菩薩、辟支佛以及阿羅漢的差別。並且所有的辟支佛也不是全都一樣,也是品品有別,阿羅漢也是一樣品品有別。且不說阿羅漢、辟支佛,光說三果人,《阿含經》中就說有七種品位差別,所以三乘法顯然不是平等的。

既然這樣,那麼為什麼經上又說「法無優劣」、或「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應該這麼說:三乘法的根源實相才是平等的。所以法法平等,只能在三乘法所依的根本上面、從法界的實相上面來看,才可以說是平等的,但法門本身與實證的智慧及境界卻是不平等的。如果法門是平等的,就應該不分三乘的差別,所有的人證悟菩提之後應該都同樣是成佛的,佛陀也不該施設三轉法輪的次第,而說三乘不同的法義與證境、智慧,而且應該所有的徒眾們聞佛說法以後,同樣都悟入而成佛。可是為什麼三乘人的所悟內容不同?四阿含中並記載了三乘部眾的事實,譬如在《增壹阿含經》卷41中就說到:【佛告阿難:「如汝所言,吾恒說三乘之行。過去、將來三世諸佛,盡當說三乘之法。」】在同一卷稍後也提到:【是時,阿難復白佛言:「彼人為在何部?聲聞部,辟支部,為佛部耶?」】。

像這樣的阿含部經文,平實導師在《阿含正義》套書中舉示很多,大家可以去請閱。那麼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三類差別迥然不同,並且在大乘法中品位差別又更多、更大?所以顯然三乘菩提之法是有差異的,絕對不是平等的。只有萬法的根源,祂才是在世出世間法中平等,也在三乘菩提法中平等。所以那位法師在他的講記中說「大乘優、小乘劣,一乘優、三乘劣」,並認為「這種法義的差別只是施設,本質與內容並無差別。」這種說法是不對的。假使「大乘優、小乘劣」只是方便說法,沒有實質上的差異,那就應該二乘人證悟以後,不但會成為菩薩,而且也將會擁有菩薩專有的般若智慧,不該只有解脫道的智慧;可是從聖教及現前實證上面的所見,卻不是如此。那一些專修南傳佛法的人,不管他們有沒有成賢證聖,縱使真的成為阿羅漢了,他們讀了 平實導師所寫的書或正覺同修會所出版的書,還是讀不懂的,我們所說的法,他們也是聽不懂的。不但在事實上如此,乃至在聖教上也有很明顯的證據,譬如《維摩詰經》裡面的記載是大家所熟知的:阿羅漢們來到 維摩詰菩薩面前,根本沒有開口的餘地,連去看病、去慰問一下 維摩詰菩薩的病情都不敢。這顯然表示三乘菩提的法義、行門乃至所證的果德,都有極大的差異,並且是層次高低極為懸殊的。

因此,那位號稱佛教界導師的法師,不應該說三乘法是平等的;只有菩薩證得一切法的根源以後,依自己的智慧現觀,從萬法根源的如來藏的平等性來看三乘聖人的實際理地,才可以說是平等的。但凡夫沒有資格說三乘法是平等的,二乘聖人也沒有資格說三乘法的平等,因為在他們的證境現觀上來說,三乘法其實是高低懸殊而不平等的,否則二乘聖人為何會在菩薩面前說不上話呢?可是那位法師慣會移花接木,由於他移花接木的技巧非常純熟,所以很多人發覺不到,我們就只好將他拈出來說一說了。

譬如《法華經》中講三車之喻,說大長者的宅中有許多孩子正在戲鬧,這個深廣大宅四面著火了,但是那些孩子們還在宅子裡面嬉戲,他們還沒看到那個大火,所以不信會有危險,也沒有想要離開。那麼這位長者知道這些孩子各有所好,就告訴他們:「外面有你們想要的各種好玩的東西,有羊車、鹿車、大白牛車,你們趕快出去就可以得到那些好玩的東西,以及羊車、鹿車、大白牛車。」羊車就代表聲聞法,修的是四聖諦、八正道;鹿車代表辟支佛法,修的是因緣觀;大白牛車代表大乘法,是修般若實相及一切種智,是菩薩修的成佛之道。

話說回來,那位大長者等到孩子們出了火宅大門,他給那些孩子們的卻都是大白牛車,這是 佛的本懷,施設二乘法的目的只是想要引導他們成佛,但畢竟修證的內涵不相同,所得到的果位功德也不相同。可是,是不是每個人都喜歡得到大白牛車呢?諸位看經典中的記載,有許多阿羅漢們不願住持佛法,佛即將捨報前,他們就先捨報了。各位看那須跋陀羅不就正是如此,他是等到 世尊即將要示現般涅槃了,才趕來要見 佛,要請 佛為他開示、決疑;佛陀的侍者阿難尊者,當然不肯讓他見 佛,後來是因為 世尊告訴阿難,說此人是祂的最後弟子,阿難才勉為其難讓他面見 世尊的;然後須跋陀羅聞 佛一席說法之後,當場就證得阿羅漢;可是成了阿羅漢後,他卻對 佛說:「我不忍見佛般涅槃,我當先般涅槃。」然後須跋陀羅真的就在 佛前先般涅槃了。雖然像須跋陀羅他們也講得冠冕堂皇:「我不忍見佛般涅槃」,所以就先入涅槃了;可是像這樣的定性聲聞人,不就是自了漢嗎?他們是不是取了羊車?真的是取羊車。佛施設了羊車、鹿車的目的,其實只是要引生他們的喜樂,希望他們最後願意取大白牛車,可是他們的根性太小了,到最後仍然不樂意取大白牛車,於是 佛就不得不給他們羊車、鹿車了,想要引導他們喜樂大白牛車,終究沒有很成功,因為他們的根性就是這樣子。

由此可見,三乘菩提的法義內容絕對是不同的,那位號稱導師的法師不該說是相同而無差別的,否則 佛陀入滅以後,阿羅漢們就應該有人起來紹繼佛位而號稱為「佛」了,阿羅漢們也不該那麼恐懼去探望維摩詰菩薩的病了。

所以從佛教歷史上、從我們現前可見的人間來看,且不說海峽對岸、也不說南洋,光說臺灣本地就好,有好多人出家的目的並不是為了利益眾生,只是為了自己想要了脫生死;有好多人走進禪宗來,目的也是想要了脫生死,不是為利益眾生。您說,他們這樣的根性能當菩薩嗎?當然不行!因為不行,所以就一定會去走解脫道的修行路線,不可能走入佛菩提道裡面來,而那一些人卻自認為自己是真修實證地在行菩薩道;而且並不是說只有出家人中才會有聲聞人,在家人中一樣有許多聲聞人的,聲聞種性的人遍於一切種類有情之中。那些誤會二乘菩提的所謂阿羅漢就先不談,就算真的有阿羅漢來,也是聽不懂 平實導師所講解的《勝鬘經》、《維摩詰經》的,因為修證不同、智慧也不同。這意思已經很分明地顯示三乘菩提的法是有深廣淺狹的不同,而且所修證的內涵也是不一樣的。

所以最後演說法華時,佛才會說明施設羊車、鹿車等二乘法,目的都是要將大眾引入大白牛車大乘法中。意思是說,羊車與鹿車是不究竟的,雖然我最後要給你的是大白牛車,但目前你能夠得到羊車、鹿車,那就是你的因緣,等你證得二乘菩提了,然後再說明羊車與鹿車只是化城,還沒有到達究竟的解脫,只是方便施設的解脫。

佛陀在《法華經》中講得這麼清楚,可是那位法師還在扭曲說「大乘優、小乘劣」只是方便施設,其實都一樣。所以這位法師是故意打迷糊仗,把三乘法究竟與不究竟的焦點模糊了,然後就移花接木地接過來再接過去;桃子接李子,李子再接西瓜,西瓜再接菜瓜,就這樣亂接,接到最後,你都弄不清楚那到底是什麼了。那時你已經被他弄迷糊了,根本不懂他在講什麼,只好說「這位法師的證量太高了,我真的不懂他的思想。」由於無法測量而信受他了。但這位法師的法義其實是經不起考驗的,不必要有地上菩薩的道種智,單憑七住菩薩的般若實相智慧就足夠破斥他了。

所以說,三乘菩提的法義內涵與證境、智慧是有淺深廣狹勝劣差別的。只有法界的實相才是平等平等的,而這個實相只有一個,沒有三個。問題是同樣的這一個實相,而阿羅漢與辟支佛都沒有證得;辟支佛可以藉由十因緣去推究,最後能夠知道名色一定是從某一個識來出生的,可是那個識在哪裡?辟支佛並不知道。阿羅漢也是一樣,只是聽聞而信受 佛陀說「涅槃中有本際不滅」,所以願意把蘊處界自己滅盡而成為無餘涅槃;可是無餘涅槃中的本際究竟在哪裡?他仍然無所知。由於阿羅漢和辟支佛對那個識、或那個本際無所知的緣故,就無法生起般若智慧。因此三乘法與證境智慧絕對都不平等,只有法界的實相才是平等的。

時間的關係,今天就先為各位說明到這裡。謝謝您的收看!

祝福您色身康泰、學法無礙、早證菩提!

阿彌陀佛!


點擊數:1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