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細內容
第074集
由 正翰老師開示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收看正覺教團電視弘法節目——「三乘菩提之勝鬘經講記」。我們今天要探討的題目是〈四住地與無明住地〉。
繼續上一段的節目,我們探討了「愛住地數四住地」與「無明住地」這兩個部分煩惱的內涵。我們繼續來探討這一段經文:【世尊!如是有愛住地數四住地,不與無明住地業同;無明住地異,離四住地,佛地所斷,佛菩提智所斷。】(《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如同上集所說的道理一樣,眾生依無始無明住地,緣於有漏業因而出生了三有;二乘聖人及大力菩薩則是依無明住地,緣於無漏業因而出生意生身,全部函蓋在無始無明住地中。同樣都有無明住地,而所緣的業並不相同;顯然無明住地的性質,與有愛數四住地的性質不同。這三種聖人雖然還會出生三有,卻已斷了四住地無明,卻都同緣於無始無明住地,而出現在三界當中。這樣的道理,已經顯示有愛住地——可以算數計算的四種住地,都是緣於有漏業因而出生了三界有;三種聖人則是依於無明住地,而緣於無漏業因來出生三界有,都函蓋在無始無明住地當中。所以,「四住地」與「無始無明住地」,不該混同為一,應該要清楚的分隔開來,才能夠如實來理解聲聞道與佛菩提道的異同。
換句話說,有愛住地的四種無明住地,都是屬於三界中的煩惱,其實就是見惑與思惑。這是四住地的煩惱,不跟無明住地所攝的無量上煩惱相應,也就是不與塵沙惑相應。所以二乘聖人,只能了知四種住地煩惱而加以斷除,就能出離三界生死;但是卻仍然無法理解無始無明住地的內容,無法實證般若及種智,所以無法斷除塵沙惑而不能夠成佛。這個意思是說,有愛住地是可以計算的,所以加上數目的這個「數」——「有愛住地『數』四住地」。所以見惑與思惑歸納之後,總共就只有這四種,也就是:見一處地、欲界愛住地、色界愛住地、無色界愛住地。但是無始無明住地的惑是無法計算的,所以稱為過恆沙數上煩惱,天台宗就把它簡稱為「塵沙惑」,如同大地上的微塵細沙那麼的多,無法計算。
四種住地煩惱所緣的業,都是屬於有漏業,因為都是在三界生死法有關的煩惱上去相應的。而無始無明住地的業不屬於煩惱障,不屬於三界中生死流轉的有漏業,所以無始無明住地所緣的業因,都是與障礙解脫生死的起煩惱等有漏業因無關,但都與障礙成佛的上煩惱等無漏業因有關;因此無明住地所緣的無漏業因,雖然能夠促使異熟識出生了諸地菩薩的三界有,所緣的卻都與這個四住地起煩惱無關,都是緣於無漏性的上煩惱。「上煩惱」即是無始無明所緣的無漏業因,有這個無漏業因上煩惱的緣故,才能夠使二乘人不會立即捨壽,才能使諸地菩薩永遠不會取涅槃而繼續受生於人間。
四住地所生的煩惱所引生的業,都是與貪瞋癡相應,都和三界生死的流轉有關,所以是有漏業因。譬如說,因為見惑而謗法了,因為見惑而以凡夫身妄謗聖賢,因為見惑而施設不應施設的錯誤戒法;因為見惑不能辨別諸方大師是否已證初果、解脫道的知見是否錯誤、佛菩提是否已經親證、所說的佛菩提見道內容應當如何。這些都是小乘見惑或大乘見道上的迷惑——見一處住地無明,這些都會影響到生死解脫的修證。由於四住地中的第一個見惑的緣故,會使得眾生造作謗法以及不利於眾生修行的惡業,所以是與三界生死有關的,由它而造作的業行都會成為有漏業。
又譬如,錯誤的知見引生修道上的錯誤,也會產生有漏業出來,屬於四住地的第一個住地無明。四住地中的第二個無明,是屬於欲界法的貪愛,對欲界愛的虛妄性無所知。譬如佛門外道所修的法,就是對欲界愛的本質無所知,因此而造成了錯誤的修行,甚至於成就非常多的邪淫業,都屬於「欲界愛住地無明」而引生的有漏業,這種有漏業因會導致他們捨報後必定墮入三惡道中。他們所修學的層次越高,下墮就越深,因為有漏業因越重,全部都是欲界愛的住地無明所引生的邪淫業——這種男女合修雙身法的業,或者是修傷害眾生誅法的業,都會成就有漏業因;同時都是從不正確的邪見產生,所以他們所造作的行為,都會成為有漏業因。所以,欲愛住地的內容,其實都屬於有漏業。
四住地中的第三個住地是屬於「色界愛住地」,色界愛住地也是屬於有漏業。譬如修得初禪乃至第四禪,貪著於所證得的禪定境界,誤以為是涅槃;捨壽後一定會以涅槃想而往生到色界天去,就成為有漏法,落入有漏境界之中。因不能夠瞭解定境的虛妄性,所以成就了有漏業,捨壽後就都會生在色界天當中,天福享盡就下墮三塗,所以色界愛住地也是有漏業;而色界愛住地的無明,就是貪著這個色界有,所以是有漏業因。
第四個是「有愛住地」。有愛住地就是對於四空定這個境界貪著,誤以為這個就是涅槃;或是對於無色界中的受想行識產生了自我執著,不知道四空定中的「名」,也就是所謂的受想行識,它們的虛妄,由這個自我執著而造作的修定善業,仍然是有漏業。這將使他不斷在四空定中修行,捨報後就會往生無色界,仍然是有漏業因;因為天福享盡之後,仍然要下墮三塗。因為他們不知道無色界的虛妄,是因為不瞭解受想行識本身的虛妄,所以想要保持受想行識繼續存在,因此死後一定會往生到無色界去。像他們這樣不知道受想行識的虛妄,就是尚未斷除有愛住地無明;這個有愛住地無明,就是造作無色界天的有漏性善業的因。所以,有愛住地無明就是有漏業因,就是四空天人的有漏業因。
由此就可以瞭解,四種住地的無明都是有漏業因,產生的結果就是會繼續在三界中來受生,無法離開三界的生死。但是有愛住地數四住地,也就是四種住地無明所引生的業,與無始無明住地所引生的業是不一樣的。換句話說,已斷除四住地無明的人,或是已能夠斷除四住地而留惑潤生、起惑潤生的人,全都是聖人;他們雖然都還沒有斷除或都還沒有斷盡無始無明住地,但是他們處在無始無明住地當中而造作出來的所有業卻都是無漏業——都是無漏性的有為法。在二乘無學捨壽前的托缽、說法,或是諸地菩薩世世受生而修集福德、弘揚正法,都是無漏業——無漏性的有為法。他們所造的業行都與導致三界生死的有記業無關,而他們在人間生活等等的無記業,也不會如同凡夫一般會產生輪迴的後果,而是由無始無明所攝的無漏業因,來成就他們世世出生在人間,來成就他們在人間的種種有為法。
譬如說,明心之後,有一天你會思考:我接著應該要如何來進修才能夠成就佛道?將來邁向佛地的路要怎麼樣來走?也就是思考見道之後進修成佛之道的內涵以及修行的次第。這是明心後遲早都會思考到的切身問題。當你思考到這個問題時,就與「無始無明住地中的上煩惱」相應了。當上煩惱與你的覺知心相應的時候,這個煩惱就在你的覺知心生起了,成為你的起煩惱,使你有了成佛之道中的修道等上煩惱;但是這些煩惱都不是有漏業,為了成為究竟佛而引生及造作的所有煩惱,是無漏性的有為法。所以這些起煩惱等等的有為法,也是依無始無明住地而有。
又譬如說,當你明心以後,進而尋求眼見佛性的因緣與方法;當你尋求這一個方法以及因緣時,就有了煩惱,必須去尋找有誰能夠幫忙我在明心之後進而眼見佛性,圓成十住滿心的世界身心如幻的現觀。你為了要去尋找這樣的善知識,以及接受善知識的教導而如實去修行,花費了很多的時間與精神去作,所作的這些事情已經成為你的煩惱業行;但這些煩惱業行不是與生死輪轉有關的煩惱,與四住地煩惱無關,因為這些煩惱不會導致您在三界中生死輪轉,也不是由四住地煩惱所引生的,而是會導致不斷地努力進修,在成就佛地四種涅槃的法上用功。或者說,必須為了去尋找這樣一位善知識而生起煩惱,然後到處尋訪奔波,為了這些事情得要造業:造身業,也就是到處去尋訪;造口業,也就是到處去請問;也要造意業,仔細分別對方,是否真的可以幫助自己見性。但是你所造的這一些業,都不是有漏業,而是無漏業,所以和四住地煩惱的業不同,因為它不會導致生死的輪轉,所以是緣於無始無明無漏業因的煩惱。本來是明心以後住在禪悅中,上煩惱還沒有現前;現在現前了,就變成你的起煩惱。之後你將會有修道所生的種種煩惱,為修道而製造出種種業,可是所造的業都是無漏業,都是為了想要究竟成佛而造的業。
譬如說,你修到了三地滿心,有了無漏妙定意生身,這個時候,已經隨時隨地可以取證滅盡定了,但是你卻不樂於取證,專心地在佛菩提上面繼續來用功;努力用功的這個過程,當然也要造作身口意業,不過所造的業都是善業、淨業,卻都不與四住地煩惱相應,那當然屬於無漏業,是緣於無始無明住地的無漏業因。
又如,你為了成就佛地的果德,必須世世不斷地賺取世間財,然後用來布施、利樂眾生,或是護持及弘揚正法,這都要造身口意業;並且還要有身口意業,在無生法忍的修證上繼續努力,這也是造業。但這些全都是善業、淨業,都是依於無始無明住地而造作的無漏有為法,不會導致輪轉生死;因為所造的這個善業,目的是為了滿足成佛所需的資糧,不是為了貪著世間法而造的業。因此,從無始無明住地上煩惱現起,而使其中的一部分成為起煩惱之後,為了成佛而造作的身口意業,這些業行全都是無漏業;而這些無漏業的出現,都是從無始無明住地的上煩惱所引生的,所以從這一個無始無明住地所引生的這一切的煩惱,都是屬於無漏業因。
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今天的課程就只能上到這裡。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