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雨傘譬喻如來藏--見一處住地煩惱

第061集
由 正祺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您收看「三乘菩提之勝鬘經講記」單元。今天這一集要來說明:解脫道與佛菩提道間的關係。平實導師以一支雨傘的手把、傘骨、傘身等等,來譬喻一念無明、無始無明、所知障塵沙惑等等的煩惱,讓我們對解脫道與佛菩提道能夠有基本的認知,這對於想要行菩薩道的修行人,會有直接而且重大的幫助。

首先我們先把雨傘撐開,這整支傘就是如來藏。傘的本身是可以看得見的,這看得見的傘身就譬喻我們這個色身,所以請把我們的色身當作是這一支傘。一般人都只看到傘的本身,並沒有看到傘的內容是什麼:都沒看到色身裡面的內容是什麼。即使面對真正的傘的時候也是如此,如果問說一支傘中有些什麼零件,一般人大概只會注意到那個骨架跟那一片布,其他的零件與構造,可能都不太會注意到,只有比較細心的人才會注意。

這一支雨傘就等於是我們整個身體,也就是整個如來藏。身體並不是只有身體,身體裡面有很多不可思議的佛法,包括五蘊、六根、六塵、六識以及佛性、涅槃都在這裡面;但是五蘊、六根、六塵、六識不是涅槃,也不等於是如來藏,所以佛法是很難理解的。

《華嚴經》中說:【佛身充滿於法界,普現一切眾生前,隨緣赴感靡不周,而恒處此菩提座。】(《大方廣佛華嚴經》卷6)佛身是指眾生的如來藏,每一個有情眾生的如來藏,充滿於每一個有情眾生的一切法當中,這個如來藏能夠隨著各種的緣而有所感應,像是大慈大悲的 觀世音菩薩一般,千處祈求千處應;可是這個如來藏卻是永遠地安住在色身這個菩提座上。

然而,眾生卻是不知不覺這個如來藏,所以禪師才會說:【飯籮裡坐,餓死漢;水裡沒頭,浸渴死漢。】(《禪苑蒙求瑤林》卷2)很多人學佛而想要證悟實相的時候都是這個樣子,總是坐在飯籮裡,整個飯籮裡都是飯,他卻找不到飯吃而餓死了;有人根本就是沉沒在水裡面,竟然說沒有水可以喝而被渴死了。眾生也都是這個樣子,一天到晚生活在如來藏裡面,等你問他說:「你的如來藏在哪裡?」他卻回答說:「我不知道。」事實上是每一個眾生每天都是「夜夜抱佛眠,朝朝還共起」,這樣子在如來藏中生活,卻是沒有一個人能夠找到如來藏,還有人在大力地否定如來藏呢!一切有情都不能夠自外於這個道理,二乘聖人也是一樣。所以,一般人都只看到雨傘表面,但我們不能只看到雨傘的表相。

這一支雨傘代表我們整個的身體、整個五陰;眾生假使開始要尋求解脫生死,他對於這一支雨傘是無法如實知道的,反而會認為這支雨傘是生滅法,所以他還不知道雨傘——也就是如來藏的全體——在哪裡。當他懂得解脫之道就是斷我見、斷除三縛結,也知道要進而斷除思惑而出三界生死,可是他還是不知道雨傘(也就是五陰)的真正內容;必須等到有善知識為他開示「什麼是五陰,什麼是十八界」,終於弄清楚這就是雨傘(也就是五陰的表面);可是雨傘的細部,譬如說雨傘的手把在哪裡,他還是不知道。

然後在善知識的教導下,把五陰作為真實我的邪見斷除了,我見斷了。也就是惡見斷了,五利使已經斷了,這個時候才發覺原來學佛是要從這裡入手。也就是說,這個時候已經抓到手把了;這雨傘最下端彎彎的手把,終於抓到了。接著他知道要把自我的執著全部滅盡才能夠出離生死,但這一點是最難的;因為五陰的內涵究竟有多少?他仍然不知道。粗的部分在斷我見之後就可以了知,細的部分就得要深入去作觀行,才有辦法斷除自我的執著,這是最難的。除非是利根人,否則都要在善知識的教導下,才有辦法斷盡我執。

當他斷盡我執之後,譬喻這一支雨傘的整個手把已經弄清楚了,可是傘骨、支架、傘布,以及最上面那個傘尖,他都還不知道,也接觸不到;這都是阿羅漢與辟支佛們所不知道的,所以阿羅漢與辟支佛所知道的就只是最低的、下面被手握著的把手。所以解脫道的斷我見、斷思惑,它和整個佛法的關係以及比例,就可以稍微地有一點點的瞭解了。換句話說,斷盡我見與我執而成為阿羅漢、辟支佛以後,也只是摸到雨傘的手把而已,其他的都還不知道;所以二乘聖人就被禪宗祖師們稱為聖者愚人,因為他們雖然貴為二乘聖人,對於法界實相還是不清楚的。

接著來談談這個手把,這個手把也就是代表著一念無明,它導致有情輪轉生死;一念無明也就是四種住地煩惱,《勝鬘經》中勝鬘夫人說:【住地有四種,何等為四?謂見一處住地、欲愛住地、色愛住地、有愛住地;】(《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也就是一念無明共有四種住地煩惱。如果加上無始無明住地,那就是五種住地煩惱了。現在先談四種住地在佛法中的地位,也就是這個雨傘的手把,雨傘的手把代表四種住地煩惱。四種住地,簡單地說,見一處住地就是我見以及三縛結。假使能夠把我見斷了,三縛結就斷了,這個時候就是大乘通教的初果人了,或者是聲聞初果人;可是這個初果人在四住地煩惱中,只斷了見一處住地,其餘三個住地還沒有破除。

為什麼叫作見一處?也就是說處處生起我見。在哪幾個處呢?在欲界處、色界處、無色界處。處處起見時,總是把欲界、色界或是無色界中的自我當作是真實常住的法,認為是永遠不會壞滅的。這就像道教中所講的:「這覺知心是常,所以死了也無所謂,死後喝完孟婆湯,忘了往世就重新再來投胎,二十年後我又是一條好漢。」可是法界中其實沒有孟婆湯,那是人們妄想施設出來的;因為他們的說法有這個胎昧的盲點,所以必須施設孟婆湯來圓滿自己的說法,否則就講不通。而且,二十年後的好漢並不是由此世的覺知心去當的,而是由下一世的五勝義根作為緣才能夠出生另一個全新的意識心;因為,如果這個意識心是可以去到未來世的心,那麼這個意識心應該也是從前世投胎過來的。既然是從前世來的,為什麼會忘記說話、走路、作事,種種生活技藝,待人處世之道,出生時怎麼會全都忘記了呢?

意識若是通三世的常住心,照理來說,應該在母胎當中就已經每天在想:「媽媽有沒有在講我什麼事?媽媽有沒有在為我準備衣服、玩具?」也應該一出生的時候就會慰問說:「媽媽!您辛苦了!感謝您!」可是明明每一個人都沒有這個樣子,沒有人是在出生的時候開口說話的;種種事情也都不懂,都沒有把往世所學的世間知識帶到這一世來,所以顯然這個意識並不是從上一輩子轉過來的。這樣子前後世中間有了斷層,那要怎麼連結呢?就發明了孟婆湯,如此:「對於這意識還是前輩子的意識,只是因為喝了孟婆湯,所以全都忘記了。可是又不能不喝,如果沒有喝孟婆湯,就不能夠投胎。」這種說法,我們小時候沒有智慧,聽老人家這麼講,也是很信受,可是沒有幾個人會覺得不太對勁。

所以當一個人處處起見,錯把意識心或是其他的「名」,也就是受想行識的全部或者局部,錯認為是真實常住的不壞的我、真實我,時時刻刻都想要「作自己、把握自己」,這就是標準的我見。這個我見的最低層次是從欲界中的地獄眾生就已經存在著,次第上來是餓鬼道、畜生道、人類、欲界六天,處處都有見一處住地煩惱;總是在處處生起見來說:「這個五陰就是常住的我,最主要的就是能分別、能思惟,懂得作主而生起貪厭的心行,這個覺知心就是真實我。」這就是欲界中所生起的見一處住地。在三界中處處生起這樣的見解,所以即使定境很高而生到非想非非想天了,還是無法解脫生死。

有人修習禪定,然後生到色界天去,也是一樣生起這樣的看法;再上生到無色界天,他還是這樣,所以是處處起見。但是每一世都只能夠在一個處所、一個地方起見,所以就說是見一處。而眾生所見的永遠都只有一處,就是五陰,永遠只有見這一處,不會見別處。除非是被外道作了邪教導,才會見別處而住;譬如有人說虛空就是真如,那就是邪見、邪教導。但那是依他的我見而生的,所以還是見一處。所以見一處住地若是打破了,就是初果人了,就是大乘通教中的初果菩薩;那他同時也具有二乘法當中,也就是聲聞教中實證初果的受用。這就是見一處住地。

把我見給斬斷了以後只是初果人,從通教或聲聞教中來說,已經是聖人;其實本質上還不算是聖人,因為他只有見地,所以他的身口意行都跟凡夫一樣,好吃的也是貪得不得了,遇到不如意的事也是氣呼呼的,跟世俗人沒有差別;他只是知道自己是假的,他還不算是真的聖人,所以叫作預流果;是預先把他算入聖者之流中,還不是參預於聖者之流,所以叫作預流果。預流果三字的意思就已經表示他仍然不是聖人,只是預先把他算入聖人中的一分子。什麼時候開始變成聖人呢?當他知道自我虛假,所以這些都是虛妄、無常,無常所以是苦,苦所以是空,所以是無我。既然如此,貪瞋癡就降低了,貪瞋癡淡薄了,淡薄了就表示他對欲界的貪愛已經淡薄了,所以就稱為薄地。

初果人是見地,二果就叫作薄地;因為薄貪瞋癡了,所以他捨報之後會生在欲界天當中,表示他把第二個住地煩惱,也就是欲愛住地已經降伏了,可是欲心仍然還沒有全部斷除,所以無法發起初禪,無法生到色界天去,因此要進一步把欲愛斷除。在已經斷除見一處住地的前提下,進一步斷除欲界愛以後離開欲愛住地,終於發起初禪而成為三果人;他可以生到色界五不還天的下四天中,仍然到不了色究竟天。

所以斷我見的人進修而使貪瞋癡淡薄了,雖然只是二果人,但是當他斷除欲界愛而證得禪定之後,就必定轉入三果;這時是色界天的境界,他就墮入色界天境界的貪愛中,那就是說他還有色界愛住地無明以及有愛住地無明。色界愛是第三個住地煩惱,當他再把這個色界愛也斷除了,也就是說他對色界的天身、色界的受想行識都沒有執著了,那就發起了四空定而進入了四空天的境界當中,到達了無色界的境界,那就只剩下有愛住地了。

到了無色界,雖然沒有了色陰,可是仍然還有對受想行識自己的貪愛,以及對四空定境界的貪愛,這四陰及四空定境界仍然是三界有,所以稱為有愛住地。假使他有智慧,修到了無所有處定,不入非想非非想定當中;或是終於懂了,就退回無所有處定中,把意識給滅了,就進入了滅盡定中。如果他再笨一點,就進入非想非非想定中,然後馬上轉入滅盡定(這是在入非想非非想定之前就必須先有滅除意識的作意存在),這樣就表示他已經成為俱解脫的人,這就是有愛住地也滅了。到這個階段,可以說總算是把雨傘的手把全部弄清楚了。阿羅漢弄清楚了卻是還沒有究竟,因為只是將這個手把摸清了全貌,可是手把裡面還有一些東西,譬如辟支佛的因緣觀是怎麼觀的?他還是不太懂。如果他是辟支佛,阿羅漢的四聖諦、八正道是怎麼修的?他也不太懂,所以都沒有完全弄清楚,只是整個的表面形狀、軟細度等等弄清楚了,材質可就不知道了,這就是阿羅漢與辟支佛。這就是成佛之道的手把、如來藏雨傘整體當中的手把。

《勝鬘經》中剛剛講的那一小段,後面還有兩句:【此四種住地,生一切起煩惱;起者,剎那心剎那相應。】(《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意思是說,一切的起煩惱都是從四種住地中引生的。譬如人們(不管是別人或是自己),有時候跟家人起了爭執,都是因為不能夠接受自己這個五陰被誹謗、被毆打或是被羞辱,都是由於這個五陰,誤認為五陰是真實有。特別是認為我這個覺知心是真實常住的真我,所以我有自尊;假使我沒有被尊重,我就要求他尊重;自尊、他尊都要,這就是我見:認為自我真實常住不壞,才會這樣子計較。所以,有時候假使媽媽心情哪一天不太好,飯煮好了,拉大嗓門說:「兒子!吃飯!」兒子回答說:「不餓了!」剛剛還在喊餓,現在卻說不餓了!為什麼?因為兒子今天的心情也不太好。媽媽覺得奇怪,提出詢問,兒子才說:「媽媽!妳這是什麼口氣,把我當作是狗嗎?我是你兒子欸!」他寧可不吃了。這也是因為我見作祟。

由於時間的關係,這一集以一支雨傘來說明解脫道與佛菩提道之間的關係,就先說明到這裡。歡迎各位菩薩繼續收看!

阿彌陀佛!


點擊數:1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