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雨傘譬喻如來藏--一念無明

第062集
由 正褀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您收看「三乘菩提之勝鬘經講記」單元。今天這一集繼續來說明:解脫道與佛菩提道間的關係。平實導師以一支雨傘的手把、傘骨、傘身等等,來譬喻一念無明、無始無明、所知障(塵沙惑)等等的煩惱,讓我們對解脫道與佛菩提道能夠有基本的認知。

在上一集說明雨傘的手把代表著一念無明,一念無明導致有情輪轉生死。這一念無明,其中有一個「見一處住地煩惱」,這個煩惱在三界中處處生起我見,總是把三界中的自我當作是真實常住法,認為是永遠不會壞滅的。

  

我見是比較容易斷的,但是前提是要有正確的知見,自己能夠如實地觀察。只可惜的是,現在佛教界普遍都說意識是常住心,這樣子就無法斷除我見,更是無法實證如來藏心的存在。如果是利根的人,在獲得正確的知見以後,又有未到地定的定力配合,自己觀行是可以斷除我見的。在斷除了我見以後,他知道自我確實是虛假的,可是你如果要他說:「那你現在捨報好不好?」他一定回答說:「不好!」因為五蘊固然是假的,可是很好用,也可以用來享受:我可以爬山,我可以吃飯、可以享用美食,我可以欣賞美景,可以聽好聽的音響等等。斷我見的人還是放不下誘惑,這就是執著,最粗淺的執著就是這一些我所的執著。如果再跟他說:「既然這些你放不下,不然這樣好了,我供給你所需要的享受,你每天好好地跟我打坐,好不好?」他也一定回答說:「不好,打坐沒有味道,沒有意思。」不管你跟他說什麼,他都還是會從五陰這個我作為中心,來思考他所接觸到的一切,這就是我執。

  

從我所的執著到向內的自我執著,其實都根源於我執。但是我執主要有三個大類:第一大類就是對欲界境界中的自我產生執著,第二是對色界境界中的自我產生執著,第三是對無色界境界中的自我產生執著。所以斷我見與斷我執,是顯然不一樣的。我執斷了,就不會在打坐的時候突然間生起一念想要去作什麼,這個時候打坐就只是打坐;如果入了滅盡定或是入了四禪八定當中,絕對不會突然再生起一念想要作什麼。我執斷盡的時候,就像是槁木死灰一般。所以我執沒有斷盡的人,打坐的時候還會生起念頭,有時候想起某一件事情該去作了,而且往往是記掛著某一件事情而在擔心。

人們會有那些妄想生起來,都是由於四種住地的無明所引生的,靜坐中所產生的種種念頭與妄想,都是源於四種住地而來,使人不知不覺之間就有一念出現而不能常住於定境中,所以這四種住地的無明就簡稱為一念無明。假使他出生到色界天去,譬如說色界天凡夫境界中最高的境界無想定,意識已經滅了;可是因為我執沒有斷盡的緣故,或是我見仍然存在的緣故,所以他在五百大劫的壽命當中也許會中夭,在三百大劫的時候突然生起了一念,這一念出現就立刻下墮欲界中了,所以就稱為一念無明。

  

假使有人覺得說自己是阿羅漢,可是打坐時還是會生起一堆的念頭,於是坐不住了或是出定了,那他一定不是阿羅漢。由於這個一念無明、四種住地煩惱的緣故,他會引生種種煩惱,這些煩惱都是三界中的煩惱,與增上慧學無關,與佛法中的般若種智等等都沒有關係、沒有關聯,完全是三界當中世俗法上的煩惱。有這一些煩惱存在,從一念無明(就是四種住地煩惱)作為生起的因緣,出生了種種妄想或煩惱,就叫作起煩惱。因為這個煩惱會使得眾生對三界法產生貪愛,而三界的貪愛最主要的就是對自我的貪愛,所以一念無明必然會導致有情輪轉生死,就是因為它會使眾生不樂於自己斷滅而會引生起煩惱的緣故。

  

譬如跟我們比較切身的中陰境界,在中陰身時,一般的亡者如果對生前的眷屬、財產有貪戀,他就不會很快地去投胎,他會留在家中一段時間。他一時之間也不想去重新投胎,因為覺得中陰身真棒,有小五通,想要看什麼,都可以看得見;要到什麼地方去,應念即到,所以覺得中陰身是比人身好用。可是到了第七天,他終於發現到:為什麼沒有人想要一直住在中陰境界裡面,原來中陰身的生命只有七天。到了第七天,那個中陰身即將壞掉,他發覺自己的覺知心越來越昏沉、越來越沒有功德力,該怎麼辦?到最後撐不下去了,依舊斷滅了;當第二個中陰身出生的時候,才知道中陰身只是一個投胎前的過渡身,得要趕快去投胎了。

為什麼他會去投胎?正是由於我見、我執的作用,因為恐怕受想行識消失而斷滅,所以他一定會去投胎。但是在第一個中陰身將滅之前起了念頭要趕快去投胎時,已經來不及了,因為他的中陰身已經沒有辦法用了,只好等下一個中陰身生起的時候再去投胎。下一個中陰身出生的時候,他就會每天觀察:跟我有緣的父母在哪裡?當他一旦看見了,就會趕快去入胎了;那個時候絕對不會遲疑,並且是有些快樂地投胎;因為他知道:投胎了,未來世就仍然會有這個見聞覺知心,不會成為斷滅空。這個時候想要去投胎,都是由於起煩惱;而這個起煩惱是從哪裡來的?還是從一念無明來。

但是這一念無明四住地煩惱,跟起煩惱之間有什麼差別?起煩惱不是常常在的,可是四種住地煩惱是時時刻刻都在,包括睡著了、悶絕了,一直都是存在的,從來沒有一剎那間斷過,所以會常常引生各種起煩惱,正是剎那心剎那相應。它一直存在,但是它會引生的起煩惱卻不是一直存在的;有時候引起某一個煩惱,那個煩惱生起了就與覺知心相應了,所以這一種起煩惱它是剎那心剎那相應,只要生起了就一直都相應的,一直到解決之後,那個起煩惱過去了,終於不相應了。可是起煩惱滅了、過去了,是因為問題解決了,所以它消失了。但是一念無明四住地煩惱,卻是一直都存在著,不曾有一剎那間斷過;它會在什麼時候斷除呢?在我們斷我見的時候,先斷見一處住地煩惱,剩下欲愛、色愛、有愛三個住地煩惱,還是一直存在而與眾生心剎那、剎那不斷相應,乃至悶絕、睡眠時都仍然有意根在每一剎那中相應。

由於這三個住地煩惱,所以使得初果人打坐時有時出現一個念頭,有時出現別的念頭,然後心中就有了煩惱,於是靜坐中的語言思想就在覺知心中出現了。等他進一步把欲愛住地斷除了,就發起了初禪進入三果中了;同樣的,五下分結斷除了,色愛住地就斷除了;五上分結斷了,有愛住地也就斷了。因此三果人也會有起煩惱,他們有時候會想起來:「我為什麼還不能夠成為阿羅漢?就差這麼一點點,為什麼無法成功?」他就會去探討,為了探討這個問題,於是就有了起煩惱:「不曉得我那位阿羅漢師父什麼時候有空?我可以去請法。但我師父那麼忙,什麼時候才有空閒來接見我?」這就是他的起煩惱。接下來也許又會想:「師父若是為我開示,那時候我到底會不會聽得懂?我會不會被責罵『太笨了』。」這也是他的起煩惱。所以起煩惱是某些時候才出現的,出現的時候當然是每一剎那都會跟覺知心相應。但是四住地煩惱還沒有斷除的部分,卻是永遠存在的:當眾生晚上睡覺的時候,當他們打坐一念不生的時候,它也是一直都存在而不曾與意根脫離的;所以起煩惱有生起、有斷滅,但是四住地煩惱是沒有間斷的;除非已經證果,然後隨分斷除,但是還沒有斷除的部分是永遠都存在而且不間斷的。

  

說明完代表一念無明的手把(也就是一念無明、起煩惱、四住地無明)後,手把接上去的是傘骨,傘骨就代表一念無明的習氣種子,也就是四種住地煩惱的習氣種子,這些種子又稱為異熟種。二乘極果聖人阿羅漢只斷除四住地煩惱的現行,不斷除四住地煩惱的習氣種子隨眠。正因為仍然有異熟種的變異生滅,才能使得諸地菩薩得以留惑潤生,繼續在人間受生修行、利樂眾生;也正因為有異熟種,所以一切有情可以不斷地在三界六道當中輪轉生死,永無窮盡;也是因為有異熟種,所以使得阿羅漢、辟支佛成就解脫果的究竟果以後,還可以繼續在人間隨緣度眾;也是因為還有異熟種,所以八地菩薩斷盡思惑而且於相於土自在之後,仍然可以繼續在人間、天界受生,這都是異熟種子的功德。

  

一念無明(也就是四住地煩惱)的習氣種子,具有異熟生死的特性,所以使得阿羅漢、辟支佛、大力菩薩,可以發願在人間繼續受生而世世不離人間;而這一些習氣種子都屬於煩惱障所攝,這是初地菩薩就開始斷除的。從初地開始到七地滿心為止,菩薩都不去斷盡思惑,都是仍然留著最後一分的思惑,可是卻已經開始一分一分去斷除習氣種子。習氣種子都屬於三界中的法,與法界實相的修證無關。

  

也許有人覺得奇怪:這習氣種子,阿羅漢與辟支佛究竟有沒有斷?如果有斷,為什麼還有習氣種子?為什麼還不能夠成佛?如果還沒有斷,明明他已經是阿羅漢或辟支佛,為什麼卻是還沒有斷?這也需要探究。前面說這四種住地煩惱,二乘無學聖人所斷的只是現行,不是斷習氣種子。換句話說,阿羅漢與辟支佛把四種住地煩惱的現行斷除了,可是習氣種子是微細的,這些部分都還沒有斷除;只要把現行斷除了,就可以出離三界生死,不會再受生於三界中。可是初地菩薩可以不斷色界愛、有愛住地煩惱,可以繼續讓它們現行,卻已經開始在斷除習氣種子,這就是諸地菩薩與二乘聖人大不相同的地方。這樣子開始斷習氣種子,而這習氣種子其實是和四住地煩惱緊緊鎖在一起的,是含攝在四住地煩惱當中的;所以這個煩惱障所攝的習氣種子(也就是傘骨),是與煩惱障一念無明(也就是手把)聯結在一起的,不可分割的。假使離開了四住地煩惱就沒有了五蘊,諸地菩薩所應修斷的上煩惱就不可能生起了,所以勝鬘夫人說:【此四住地力,一切上煩惱依種;】(《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而雨傘的使用,一樣是要有手把來支撐的。所以 平實導師以雨傘來作譬喻得剛剛好。

  

接著,雨傘傘骨上方的支架——也就是在傘布下面還有支架,並且有個控制支架的樞紐,還有傘布,這一些都是代表所知障含攝的塵沙惑。所知障不會障礙有情解脫生死,所以解脫生死輪迴的實證,並不需要破除所知障,也不需要斷盡所知障,也不需要斷盡煩惱障的習氣種子;只需要把煩惱障四種住地煩惱(也就是雨傘的手把)的現行給斷除了,就可以出離三界。

  

但是,所知障雖然不會障礙有情解脫生死,到底是由於什麼原因?所知障不是「因為所知太多,所以被障礙了」。所知障的意思是,對於法界的真實相有所不知或者所知不足,所以被這個所知不足而障礙了;因此,對於法界的真實相無所了知,才叫作所知障。而這個障,只是障礙成佛,不障礙解脫三界生死。如果對於法界的真實相無所知,就無法修行菩薩道,因為對於法界萬法背後的真相完全無所知。

  

如果想要出離三界生死,只要把四種住地煩惱的現行給斷除了,就可以不在三界當中現行。換句話說,即使是最遲鈍的聲聞解脫阿羅漢,當他捨報時,萬一有一點點退失,一不小心就使中陰身出現了,即使他是很遲鈍的人,智慧那麼不好,但是無妨,仍然可以在中陰身七天到的時候,不去投胎,不生天界,甘願讓自己消滅掉;當他在那時下定決心甘願使自己消滅掉,他就入了無餘涅槃;可是他入涅槃前、入涅槃後,都是對法界實相完全無所知的。佛說涅槃中有個本際,所以滅掉五陰十八界以後不是斷滅空,當他入涅槃之前信受了 佛說,因此安心的滅掉了自己,從此以後三界當中再也看不到他了。無餘涅槃中那個本際就是出生一切法界、出生萬法的實際,這個實際就是如來藏,所有法界都是從祂而來;可是阿羅漢生前並不知道祂在哪裡,更無法體驗,所以對法界根源的實相一無所知,當然對於如何成佛就更不知道了。而進入無餘涅槃,並不需要把煩惱障習氣種子滅除,只需要讓四住地煩惱不現行就夠了,就不會再去投胎;這四種住地煩惱就是煩惱障的現行部分,不牽涉到習氣種子。所以所知障中的過恆河沙數上煩惱,以及煩惱障所攝的習氣種子,對於解脫三界生死並沒有障礙,原因就在這裡。而這些煩惱障所攝的習氣種子(也就是傘骨),能夠繼續支持所知障含攝的塵沙惑上煩惱(也就是支架以及傘布)的繼續現起,使已經悟的賢聖們可以經由習氣種子而生起大乘修道位所應斷的塵沙惑上煩惱,所以勝鬘夫人說:「此四住地力,一切上煩惱依種。」這就是譬喻上煩惱與四住地所攝的習氣種子的關聯。

  

今天這一集就為各位菩薩說明「上煩惱與四住地所攝的習氣種子」到這邊。歡迎各位菩薩繼續收看!

阿彌陀佛!


點擊數: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