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鬘經緣起(一)

第002集
由 正偉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各位菩薩繼續收看我們正覺教團所錄製的三乘菩提系列節目,接下來的這一系列節目的標題是「三乘菩提之勝鬘經講記」。我們所依據的這個經文的內容,是依據宋.中印度三藏求那跋陀羅法師他所翻譯的《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來講解這一部勝妙的大乘經典。當中的經文內容,透過我們節目的講解,來讓大家可以更為深入地瞭解佛經當中勝妙的智慧、知見。

我們建議各位觀眾菩薩在觀看我們節目的同時,可以一併參考由 平實導師所著作的《勝鬘經講記》,這樣來瞭解這部經當中的勝妙法義。這樣同步學習,會對於各位菩薩在佛法正知見的熏習以及吸收上面,會有更為深入的認識以及體會。

而 平實導師《勝鬘經講記》這一套書當中的內容是非常的殊勝,而這一部書是由正智出版社所印行的,總共有六册。各位觀眾菩薩可以前往各大書局或者網路書局,去請購此套書來一併閱讀。因為這樣同時看書,也配合我們節目的課程進度來作學習,我認為這樣對於您邁向實證佛法的內涵,而建立完整的正知見,將會有非常大的幫助。

好!我們前提表過。上一堂課的課程當中,我們有說明過勝鬘的意涵。勝鬘是指勝鬘夫人,也說明了「鬘」是殊勝的(鬘的意涵),而這個「鬘」大多是戴在頭上的,不是一般的莊嚴具。

勝鬘夫人為什麼要取這個名字呢?當然要從她的母親說起。她的母親其實就是波斯匿王的夫人,叫作末利夫人;末利是音譯,其實也就是花鬘的意思,所以「末利」翻譯成中國話的話就叫作鬘,末利夫人也可以叫作鬘夫人。末利夫人與波斯匿王生了一個女兒,他們希望這個女兒將來要比末利夫人還要更莊嚴、更漂亮、更殊勝,希望她長大以後能夠勝過末利夫人;因此末利夫人就是「鬘夫人」,而勝鬘夫人-就是她的女兒-也就是勝過她的媽媽,所以叫作「勝鬘」,這是勝鬘夫人她名字的由來。

而經名有說「師子吼」,就是獅子吼。「獅子吼」的意思是說:像猛獅一樣出來一吼,所有的邪魔外道都害怕而銷聲匿跡了;不管那些動物如何地猖狂吵鬧,只要雄獅出來一吼,就全部嚇跑,因為都怕被牠吃了。當獅王想睡覺的時候,牠嫌其他的動物們太吵,所以就大吼幾聲,動物們就跑光了,牠就可以安穩的睡覺了,這就是獅王的威德。而這部經為什麼以這個「師子吼」的譬喻來說呢?也就是說這一部經在破斥種種凡夫的邪見,也破斥種種二乘聖人對於實相不知而產生的種種誤會,讓他們因為師子吼而無法反駁,二乘凡夫當然更無法反駁,所以叫作師子吼。而這部經還沒有講出來以前,二乘聖人他們可以說他們的法是有多麼勝妙、多麼勝妙,勝妙到如何的絕頂,可是當這部經說出來以後,所有的二乘聖人就不能再一昧地表顯二乘法是最上乘的法、或是最殊勝的法,因為大乘經更為殊勝。所以這部經就有這個廣大的威德,所以它的名字叫作「師子吼經」。

而「一乘」是什麼意思呢?一乘是表明:這一部經是唯一佛乘的內涵、唯一大乘的勝妙法。一乘的道理也有不同的說法,有人說,大乘就是唯一佛乘,因為大乘法含攝了二乘法的缘故。但是也有人說,「唯一佛乘的說法其實是相對於二乘而說一乘。」不過這種說法是有過失的,因為他們不懂得唯一佛乘的法確實是含攝二乘法的,這是說:成佛之道唯有如此一法,沒有别的法可以成佛,二乘法的解脱道是從成佛之道當中分析出來的方便法。並不是大乘法與二乘法相對而說叫作一乘法。也有人說,一乘法不等於大乘法,但是這個說法仍然是有過失的,這個部分我們將會在後面的〈一乘章〉裡面來提出來作一個辨正說明。

我們在講解這部經的過程當中,也將會舉出一些佛門的外道法師或者一些邪見,對於這部經的批註有什麼錯誤的地方──他們錯誤說法的地方,因為他們曾經批註過這一部經典;而他們既然講錯了,那我們當菩薩的就應該要有義務讓後人知道他們的說法到底錯誤在什麼地方,以免繼續被他們這些邪見而誤導,接下來就走錯了──修學佛法的這個錯路去了。

所以,這部經典既然表顯是一乘法,那一乘法當然是唯一佛乘,唯一佛乘的簡稱當然叫作一乘。既然說這是唯一佛乘,當然也包括函蓋二乘法的法義在裡面,不可能是相對於二乘法而說唯一佛乘。如果是相對於二乘法而說唯一佛乘,那就表示二乘法不包含在大乘法當中,但是其實大乘法是函蓋二乘法的。所以唯一佛乘的意思,不是說「大乘法相待於二乘法而全然不同」,而是說大乘法就是唯一佛乘,大乘法是函蓋二乘法的。「一乘」這兩個字也表示:這部經當中所說的不是只有人天善法,也不是只有二乘解脱道的羅漢法以及緣覺法。所以一乘法的意思是說,它是函蓋二乘法,而把二乘法在佛法當中的地位作了一個界定,宣示了成佛之道與二乘解脱道之間最大的差異所在。

所以「一乘」的意思是說唯一佛乘,換句話說,成佛之道唯只有一條路,沒有兩條路、沒有三條路,乃至沒有無數條路。成佛之道就是唯一佛乘這一條路,所以開悟的内容也只有同樣的一種,不會有第二種開悟、第三種開悟…等不同的實證內涵,可以稱作開悟。所以這一部經典所講的就是這樣的「唯一佛乘」的經典。

接下來我們講「大方便」的意思。大方便的意思是說,在這部經典當中會使得大家瞭解:菩薩所修證的整個佛菩提道的內涵,其實是與阿羅漢的解脱道之間,有著什麼樣的關聯性。學佛最大的盲點或者困擾,就是因為不能如實地理解「佛菩提道」以及「解脱道」有什麼樣的關聯性;所以學佛學了幾十年(一、二十年),乃至有人遊心法海到了死亡為止遊心法海七十餘年,仍然不能夠了知佛菩提道與解脱道的相同點以及差異點。

由於他們不瞭解這兩者之間的相異處以及相同處,又因為誤認密宗應成派中觀六識論的那些邪見以為是正確的理論,這樣來否定八識論的究竟正理,所以就對於羅漢道以及佛菩提道不能如實的理解,因此才會把阿羅漢所修的二乘法解脱道認定為菩薩所修的成佛之道──也就是佛菩提道。而這些人他們在這個錯誤的大前提下,因此作了錯誤的區分、區別:他們認為如果能夠發大願而永遠不入無餘涅槃,這樣生生世世願意以凡夫身繼續在人間利樂眾生;這樣來修學解脫道,就是菩薩,三大阿僧祇劫這樣修完了就可以成佛。他們這樣的說法其實是誤會了,而且是誤會大了。他們認為凡夫的菩薩行就可以使人成佛,而且不需要開悟明心,不需要眼見佛性,也不必修學一切種智。他們認為這樣就可以成佛,結果雖然累積了很多的福德,而他們的智能依然是解脫道當中的凡夫的智能,他們實證不了初果,而且也沒有佛菩提道當中所證的法界實相的智慧,因此他們永遠都不會有般若實相以及中道觀行的智慧。

因此有智慧的、理性的各位觀眾菩薩們,聽我們這樣一說明以後,當然就可以理解這些佛門外道他們的落處:原來他所謂的成佛之道只是不取無餘涅槃,這樣生生世世都以凡夫身繼續度眾生、修證解脫道而已。而且說實在的,他們根本沒有能力取證無餘涅槃,所以說他們這樣是誤會了解脫道與佛菩提道。但是,當他們自己無法實證初果功德的時候,他們所度的眾生當然也都無法實證解脫道,同樣也是不會有結果的,對於佛法的實證那更不用說了。當然是再久遠的努力也無法實證佛法,所以他們說的法並不正確。這就表示雖然他們看過《勝鬘經》,他們甚至也講解過《勝鬘經》,可是他們對於這部經典的內涵其實並沒有真正地領受,也沒有如實地理解,也就是他們沒有產生出勝解的功德;所以後來這些人居然還寫一本書叫作《成佛之道》,那當中才會錯把阿羅漢的解脫道認定為成佛之道。可是我們知道,如果已經真的理解這部《勝鬘經》的真實義的話,絕對不會錯將阿羅漢的解脫道認定為菩薩所修的佛菩提道,也絕對不會以阿羅漢道來取代成佛之道而去否定大乘經典。

而這部《勝鬘經》假使能夠如實理解,你就會瞭解佛菩提道以及二乘解脫道之間有什麼樣的關聯性,也會瞭解二乘菩提的解脫道在佛菩提道當中所處的是什麼樣的定位、什麼樣的地位。這部經典就有這樣的大方便功德,讓人能夠如實理解三乘菩提的異同以及關聯性,所以它又叫作「大方便經」。

平實導師的《勝鬘經講記》當中,有說明「一念無明」與「無始無明」的關係,所以這部經典在成佛之道中,確實有它的重要性。而「師子吼」三個字的由來,也因為這部經具有「大方便」的內涵而顯示出來的。

假使不是有這個「大方便」,這部經就不能稱為「師子吼經」。大方便的意思是說,這部經中有詳細而且很善巧的說明,讓人瞭解二乘菩提不等於佛菩提,所以它才叫作「大方便經」。換句話說,這部經其實是「由實出權、匯權歸實」;意思是說:它由實相智慧中出生了許多權巧方便,來為大眾說明整個佛菩提廣泛的內涵;可是很廣泛的佛菩提內涵來說,卻又能經由權巧方便地說明以後,最後再匯歸於實相,所以說它是「大方便經」。

那「方廣」是什麼意思呢?在大乘法中常常講到「方廣」或者「方等」,方等與方廣的意思是一樣的。方廣經典其實就是大乘經典的通名、通稱。「方」就是四至,是全面都到的意思。譬如說土地丈量,地政法規裡規定,丈量地界時要丈量四至,譬如說一塊四方形的土地,它的最邊邊就是四個最遠的點,叫作四至,至就是到達的意思。譬如這塊地有多大,我想要丈量;那麼方形的土地就有四個方頂,它就是最邊際的所在,所以四至的所在,就已表示這塊地的邊界所在了;不管它是圓形的、橢圓形的、不規則的、長方形的,都可以四至來代表,所不同的只是四至的點超過四個而已――每一個邊界的曲折點都屬於四至所函蓋的範圍。

所以「方」的意思,就是說明全部佛法的界線範圍,這叫作方。這部經典就是在說明全部佛法的函蓋面,並不是在加以一一說明上面著眼,而是在說明佛法的整個函蓋面,也在說明羅漢道、緣覺道都是含攝在唯一佛乘(這個大乘)法當中、這個佛菩提道當中。所以在這部經典當中,主要是在講大乘佛菩提的函蓋面,在講大乘佛菩提的函蓋範圍。那「方廣」中的廣字,意思就是說「普到」以及「廣攝」,普遍地到達而且廣泛地攝受。換句話說,佛法的範圍有多麼廣泛,在這部經典當中說明了佛法函蓋了二乘菩提;主要是在說明這個函蓋面,而不是注重在講佛法的細相,這個叫作「方廣」。

「經」就是把法義貫串起來,能夠頭尾兼顧。所以,這部經就是勝鬘夫人所說的破斥邪見的師子吼經,講的是唯一佛乘、成佛之道,並且運用種種非常善巧的方便說法,來讓大家瞭解佛法的函蓋面到達了什麼樣的地步。這就是這一部經典的經名所宣示的主要意涵。我們把經名大略作了解釋以後,各位菩薩就能夠瞭解當中的意涵,那各位菩薩即將接著聽聞這部經典是講什麼內容,就有了瞭解。

這部經典就是劉宋時期,中印度來的三藏法師求那跋陀羅他所翻譯的。我們請經或演說經典的時候,絕對不能夠把翻譯者的功德給忽略掉,這個也是飲水思源的心態。假使不是他幫我們翻譯了,我們今天不可能有這部經典可以為大家講解,而要等待當代或者未來有另外其他人能夠正確地翻譯,否則各位菩薩就沒有因緣可以聽受這部勝妙的經典了;所以我們講經的時候、說明的時候,一定要把譯經者給提出來,說明他的功德並且讚歎他。我們對譯經者要心存感恩。「求那跋陀羅」翻譯為中文就叫作功德賢,他真的是有功德,而且真的是賢能,才能如實翻譯。

有一些譯經師他翻譯經典的時候並沒有如實翻譯,往往加上了自己的意思去翻譯,這樣翻譯成的經典就不具有公信力了。而求那跋陀羅法師他所翻譯的經典,有一個特性就是跟 玄奘菩薩所翻譯的經典有共同的特性,那是什麼呢?就是他們所翻譯的是具有公信力。而且為了求公信力,他有的時候甚至採用直譯的方式;譬如他直譯的《楞伽阿跋多羅寶經》,他不是用中文的文法的方式來翻譯,所以各位菩薩如果在讀它的時候,有的時候得要用梵文或者英文的文法來讀,否則一定會誤會經典的意思。而這部《勝鬘經》雖然並沒有像《楞伽經》那樣的方式直譯,但是仍然是非常真實的翻譯,所以非常值得相信。這就是他的大功德,我們應該要感念他。因此對於每一部經的翻譯者,我們也是要深深地感念他們的功德,這樣隨喜讚歎翻譯者的功德,也是我們的感恩戴德的菩薩行之一。

接下來就要開始本經的第一章,這第一章是〈如來真實義功德章〉。顧名思義,我們知道這一章的內容當然一定是講諸佛如來的真實義,並且是讚歎諸佛如來的偉大功德。到底諸佛如來與阿羅漢有哪些的不同呢?其實二乘聖人所證的涅槃是不究竟的,只有諸佛如來所證的涅槃才是究竟的,至於詳細的內涵部分,因為今天時間的關係,所以我們將會放在下堂課當中陸續地為大家說明。

我們的節目今天就到此告一段落,希望大家下一堂課能繼續收看我們的節目,來一起聞熏大乘殊勝了義的正法。謝謝大家的觀看。

阿彌陀佛!


點擊數:3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