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細內容
第117集
由 正珍老師開示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繼續收看正覺教團所推出電視弘法節目「三乘菩提之入不二法門」。接下來兩集要略談的題目是「如何觀如來」。這兩集有兩個重點:第一個是探討 佛陀為什麼要讓維摩詰大士說他所觀的如來是什麼?第二、維摩詰大士他次第所說,他對如來現觀的內涵。在這兩集當中,對於維摩詰大士的現觀,我們只能說出前六點;在這一集當中的現觀是:觀身實相以及現觀如來非三世相。接下來依經典分別說明:
【爾時世尊問維摩詰:「汝欲見如來,為以何等、觀如來乎?」維摩詰言:「如自觀身實相,觀佛亦然:我觀如來前際不來、後際不去、今則不住……。」】(《維摩詰所說經》卷3)我們先看到這裡。維摩詰菩薩帶領著去探病的一大群人來見 佛陀,然後我們就知道他一定是跟 佛陀有很深的默契。佛陀開門見山就問維摩詰大士:「你帶他們來見我,是想要見真實如來,你來說說,你是怎麼現觀如來的?」這「如來」二字當然有深義,能以眼前這位色身具足三十二大人相的佛陀,說祂是如來嗎?那就討罵了!《金剛經》中 佛陀開示:【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又說:【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阿含經》中說:「如來為法根、為法眼、為法依。」(《雜阿含經》卷3)如來的實義到底是什麼呢?
現在 佛陀藉著維摩詰來看祂,就特地引發這麼個因緣,讓維摩詰來為大家說出他的現觀;因為如果 佛陀自己說如來是如何的勝妙、如何的不思議,是什麼樣的實相境界,信力不足的人、習氣重的人一定會在意識心上面去起分別,所以就會念想:佛陀的說法實在太自誇了。所以不如藉著這個機會,讓維摩詰大士來為眾生說法,也成就了維摩詰大士這一場病緣的功德;當然不會全部眾生都會信受,因為即使是等覺菩薩說法,也會有許多非正士菩薩誹謗的,二乘聲聞中就有許多的聲聞種性的凡夫,對於這一種大乘第一義諦的法是極力的誹謗,這是在佛教歷史以及當今佛教界,我們都可以看得到的。
譬如佛教歷史當中,貞觀二年──也就是玄奘菩薩從長安出發後的第二年,他走到了屈支國-也就是現在的新疆庫車縣-這裡是修學小乘教說一切有部的國家,在這裡他親自感受到了大乘佛教與小乘佛教的不同,也真領受到了聲聞種性的憍慢;因此有了西行旅途中的第一次辯論。屈支國的第一高僧木叉毱多是小乘論師;他有著遊學天竺二十多年的經歷,涉獵了許多的經論,對於聲明辯論的學說也最擅長,可以說是西域佛教的領袖級人物,國王拜他為國師,各寺院學佛人都宗仰歸依於他,所以在那裡可以說是號稱獨步一代的大師。
他聽說玄奘要去天竺取經,就告訴玄奘說:「我這裡《雜心論》、《俱舍論》、《毘婆沙論》,這些一切經論都有,學這些就夠了,你沒有必要再那麼苦辛地去西域白受那些苦。」玄奘菩薩說:「我要到天竺去學《瑜伽師地論》,你們這裡有講授嗎?」木叉毱多一聽就說:「你何必問起那部邪書啊!真佛弟子不會學那一種論。」玄奘菩薩一聽,對木叉毱多就無法再尊重了;很不客氣的回應:「你說的《毘婆沙論》、《俱舍論》,我在大唐就學過了,就是道理太疏淺,不是了義的法;所以我要西行去學大乘《瑜伽師地論》。」接著玄奘菩薩就直接的指責木叉毱多說:「這部論是最後身菩薩,即將成佛的彌勒大士所說的深論,你卻誹謗為邪書,難道你都不怕會下墮地獄深坑嗎?」兩人的交鋒就這麼開始了,我們暫且不說。
我們來看看現今佛教,以這個事件來對比現今佛教,有些寺院學人或者所謂學術研究者,他們認為大乘是後起的學說,不是佛說;主張西方淨土是太陽神崇拜的轉換,主張漢傳大乘經論是偽論、偽經,主張只有六識,推翻大乘經論的八識說等等。原因何在?因為無法親證大乘法的核心法要──第八識,沒有能力親證那就推翻;所以振振有詞地說「大乘非佛說」,乃至對於諸佛菩薩,像觀世音菩薩、文殊菩薩、彌勒菩薩,乃至於馬鳴菩薩寫的論都否定;五濁惡世會有這個現象,世尊當然清楚。所以大乘經典像《法華經》,經過三請三回絕,在開講的時候,還有聲聞、信根不足的凡夫共五千人退席;由此可見聲聞種性、見取見深重的異生凡夫心胸是如何偏狹了。到這裡,我們應當要有一分抉擇的智慧,知道:信受大乘了義正法真是不容易;不是進寺院修學或者現出家相,或者有著學術界博士、教授等世間學位,他們就能信受如來實義的教導,就能夠正確無誤地邁向佛道修學;我們也看到慢心、愚癡覆障的可怕,在自己邪見、見取見的蓋覆下,什麼謗佛、謗菩薩、謗法、謗三寶的話、籠罩眾生的話都說得出來,未來所受的苦報,世尊是看得很清楚啊!
《佛藏經》卷2,佛陀就警示:一般人不一定跟著他們這一類的人來說這些話、或者修學,只是親近他們、或者隨順他們,就和他們有了在地獄俱生、俱死的共同果報。那多冤呀!因此 佛陀告訴我們,我們不能著於世間表相、不能著於世間名聞地位,也不能因為是穿著出家服所說的就一定對,隨便跟著點個頭,那就遭殃了!所以《維摩詰經》這裡,世尊知道自己說如來的境界,這些聲聞種性、世智聰辯的人是不會相信的,現在維摩詰大士來了,這是最好的機會,因此 佛陀拋出一個問題:你用什麼看待如來?讓維摩詰大士把現觀如來的境界說出來。
我們接下來繼續來看維摩詰大士怎麼回答。我們說過我們在這兩集,只能說出前六種的現觀,我們先說第一個:【維摩詰言:「如自觀身實相,觀佛亦然……。」】(《維摩詰所說經》卷3)這一段玄奘菩薩的翻譯是:「我觀如來都無所見,如是而觀。」(《說無垢稱經》卷6)佛陀的應化身有相可見,但法身之體無形無相如何得見?我們知道 佛陀的自受用身—報身—雖然是五蘊,但微細殊妙,連十地菩薩都不能了知,何況十地以下的菩薩?而法身真理是無形無相,不能以現象界的法來說法身,因為現象界的法都是生滅無常的。以我們的身體來說,現在最新的科學研究顯示:人體平均有37.2兆個細胞,而在整個人體中每分鐘都有一億個細胞代謝掉,而那些沒有死的細胞也有著四大種的持續變異,所以細胞具足生滅相,是現今人類的共識;所以細胞是有相法。凡有相皆是虛妄,而實相心是無名相法,是不假外求。
《雜阿含經》以手執明鏡及淨水鏡來比喻,眾生都只看到自己的臉在明鏡或淨水鏡上面顯現出來,但是當看到自己的臉的時候,都無視於明鏡和淨水;這個比喻就是在比喻眾生見色執取色、聞聲執取聲而生起種種的虛妄分別執著,還有種種煩惱的相應,都沒有相應到法界實相──根本心如來藏心。但是這個根本心如來藏心,禪師們說祂:森羅萬象許崢嶸;克勤大師更慈悲地說:「六根門頭淨裸裸、赤灑灑,只是不肯回光返照。」(《圓悟佛果禪師語錄》卷8)明心的人現觀實相界法無處不現,是無始無終,常恆不變異。所以維摩詰菩薩回答的第一句總持了一切法:「如自觀身實相,觀佛亦然。」實相就是如來、就是法身、就是真如、就是本際,因地的時候稱為阿賴耶識。因此玄奘菩薩的翻譯是:「我觀如來都無所見,如是而觀。」
第二個現觀,維摩詰大士說:「我觀如來前際不來、後際不去、今則不住;」(《維摩詰所說經》卷3)不來是說如來是無始而有,如果說從前際來,那就有開始的時候了,就成了有生法;不去是說如來非往後際去,否則就是現今可滅之法;不住是說如來不住現今一切法上,因為現今一切法,都是生滅變異的無常法,而如來是常恆不變異。換個角度說就是:這個如來實相心非三世生、住、異、滅的法。其實三乘菩提是一脈相通的,有著次第深淺的不同,但絕對不可以分裂說:阿含時期是佛所說、大乘是後人所創。就像台灣有人主張:因為 佛涅槃所引起的對 佛的永恆懷念所成立新的事實、新的傳說與理想而引發大乘佛法,更主張大乘佛法是新興的邊地佛法。這等同於判定 佛陀所說自己佛道的成就是戲論、是在忽悠眾生;因為後世人所說的大乘佛菩提的勝妙,竟然能夠超過原始佛教阿含期的經典。其實 佛陀在經典當中有一再地叮囑不要毀謗佛陀、不要毀謗佛陀開示的法,所以 佛說:「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說:「如來以正遍知宣說真實之言,汝等應當信受佛語。」(《大方便佛報恩經》卷6)或者說:「汝等皆當信受我語及諸佛所說。」(《佛說阿彌陀經》卷1)可惜這些有著優秀中華文化傳承血脈的寺院派、學術派學人,寧可信受依外道一神教所開展的佛學學術研究,跟著日本學者、歐美學者後面吹捧著,不肯相信 佛陀殷殷的勸說,不肯信受咱們中國玄奘大師、還有過去許多祖師大德千辛萬苦抉擇正義、翻譯經論;他們用不到半百的時間,依自己的邪見、惡見、見取見造下害人害己的惡業,實在是令人感慨。
其實就如來這一個法,在《阿含經》舍利弗和摩訶迦葉就曾經討論過,這個部分就是因為有外道去問舍利弗:「如來是後有、後無,還是非後有、非後無,還是非非後有、非非後無?」這時候舍利弗是依於 佛陀的開示都說:「是無記」。這些外道聽了就非常地生氣,認為沒有得到答案,所以就諷刺舍利弗說:「你就像嬰兒一樣,都沒有自己的見解。」就這個部分,舍利弗當然聽了也是覺得有一些難受,因為這個是 佛陀弘法初期的事,所以舍利弗後來就去問摩訶迦葉;問說 佛陀的這一個開示的意旨,摩訶迦葉就跟舍利弗說:「你如果說如來有後、無後、非有後、非無後、非非有後、非非無後,那麼這個如來就跟色法一樣了,是有生有滅的法。但是如來是本然清淨的、如來是本然涅槃的、如來是不生不滅的。」所以在《阿含經》裡面就是記錄到這裡,記錄到:如來本來就具足了寂滅性、涅槃性。可是故事並不是到這裡結束,舍利弗還有著他的問號。
在南傳的《相應經》12記載著舍利弗又繼續問:「為什麼不為他們記說如來這個深妙法?」摩訶迦葉說:「這個對他們現在沒有幫助,他們現在最重要的是能夠打下修清淨行的基礎,要告訴他們如何修定力、如何斷我見,如果沒有定力、沒有斷我見,跟他們講如來的深妙法是沒有意義的。」由《阿含經》的這一個內涵,我們可以知道:對於眾生現今沒有意義的提問,是沒有必要回答的;而深妙法,對於慢心重、沒有信心、沒有定力,對於諸法無我、無常的知見都還沒有建立的人,也是不適合說的;就如同現今六識論的人,反而會斷壞了他們正修的法種。我們更可以知道,如來實義的道理不是後期佛弟子創造出來的,三乘菩提是一脈相通的。
希望這個部分能夠讓您建立起對於佛菩提的信心、以及證悟如來的願心,這集就說到這裡。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