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細內容
第111集
由 正文老師開示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各位繼續來收看我們的「三乘菩提之入不二法門」。我們「三乘菩提之入不二法門」,所依止的是 平實導師所著述的《維摩詰經講記》,依著這一部書來作說明、來作闡述。我們往後的四集裡面,要跟各位分享的是〈菩薩盡、無盡解脫法——不盡有為、不住無為〉。這個意思就是說,菩薩的法門它是不盡有為、不住無為的;什麼是不盡有為、不住無為?佛為什麼會講這樣子的一個法?在什麼因緣底下來說這樣子的法呢?
這個是從眾香世界來到娑婆的菩薩們,當他們準備要回到眾香世界的時候,向 佛合掌稟白說:剛到這個娑婆世界的時候,他們對這個娑婆世界生了下劣想,但是他們現在心中都非常的後悔,而且非常的自責,他們已經捨離了輕視娑婆佛土的心態。因為他們現在知道,諸佛種種方便施設的智慧是真實不可思議的,諸佛為了度眾生的緣故,所以隨著眾生的根性還有福德的種種不同而有感應,所以顯現出來的佛國就有種種的不同。所以在這個時候,他們就說:「世尊啊!希望您能夠賜給我們一點點的法,我們若因為得到這樣的法,回到了眾香國以後,就會常常地想起您釋迦牟尼佛。」
所以,佛就在這個因緣底下,告訴這些眾香國的菩薩們,告訴什麼呢?這個「有盡還有無盡的解脫法」。所以 佛告諸菩薩:【有盡、無盡解脫法門,汝等當學。】(《維摩詰所說經》卷3)那就是說:有一個有盡的解脫法門,有一個無盡的解脫法門。什麼是有盡的解脫法門呢?有盡的解脫法門就是二乘的解脫法——滅盡了一切五陰、十八界,六入、十二處等等的法;滅盡了這些法以後,入了無餘涅槃,這個叫作有盡的解脫法。那無盡的解脫法是什麼法呢?無盡的解脫法就是依止著如來藏——依止著如來藏本來無生;轉依如來藏以後,而依止著如來藏去修學佛菩提道,這個就是無盡的解脫法。無盡的解脫法門是不會入無餘涅槃的,菩薩是生生世世利益眾生永無窮盡的,菩薩無妨也是修學二乘解脫道的有盡的解脫法;但是縱然修學了有盡的解脫法,無妨滅掉了二乘所滅掉的我見還有我執以後,繼續地留惑潤生,留著菩薩的願力,繼續地利益眾生永無窮盡。
在佛門裡面,很多人都是要滅掉一切的有為法,一切的有為法滅掉了以後,其實就是入了無餘涅槃。所以經常有人講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所以一切法它是空的,所以一切法我們都必須把它給滅盡。但是 佛在這個地方所講的是: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但是 佛在講這個有為法之前,已經先講了說「一切賢聖皆因無為法而有差別」;所以,是滅盡了這些有為法的煩惱以後,又無妨能夠在這個世間利益眾生永無窮盡。
如何去利益眾生永無窮盡呢?就是必須要轉依這個無盡的解脫法門—轉依如來藏—所以才有辦法繼續地利益眾生永無窮盡。所以 佛演說這個法,其實是有很深的用意的,祂的用意其實是告訴我們:不要老是想要生到諸佛淨土去,其實這裡是更好修行的淨土。為什麼呢?佛繼續說:【何謂為盡?謂有為法;何謂無盡?謂無為法;如菩薩者,不盡有為、不住無為。】(《維摩詰所說經》卷3)這個意思就非常清楚了,什麼叫作盡呢?盡就是有為法,也就是說,有盡的解脫法是要滅掉這些有為法的;什麼叫作無盡呢?無盡就是無為法,無為法就是在指如來藏的無為界;菩薩是滅掉有為法,還是住在無為法呢?佛繼續講說:「菩薩者,不盡有為、不住無為。」也就是說,不滅掉一切的有為法,也不住進於無為法的無餘涅槃裡面;所以,如果是要當菩薩,就不應該滅盡所有的有為法,也不應該一直想要住在無為法當中。
聲聞種性的人,他是「要出離三界、要解脫、要寂靜的」,所以他「要盡有為、要住無為」。他們想要的是有為法要全部把它給滅盡,所以捨報的時候十八界滅盡,五陰、十二處、六入也一起都滅盡了,一法都不存;一法不存的狀況,就是無餘涅槃的純無為的境界。但是菩薩和聲聞正好相反,他們想要利益眾生永無窮盡,所以就必須要依止著如來藏的無為境界,又無妨他能夠滅盡這些煩惱的時候,留著菩薩的五陰、十八界,六入、十二處,繼續在這個地方,繼續在這個人間,利益眾生永無窮盡。
娑婆世界其實是修學「不盡有為、不住無為」的殊勝處所,它是修集福慧的殊勝處所。所以很多人以為往生到諸佛淨土去,是修學佛法最好的地方,但是從 釋迦牟尼佛(從世尊)所開示給我們的這個道理,我們知道娑婆世界其實才是修學「不盡有為、不住無為」的殊勝處所。為什麼呢?因為娑婆世界,是讓菩薩能夠修集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的最殊勝的處所;尤其是修集福德的地方,因為只有在這個地方,我們才能夠充分地去發揮菩薩四攝的精神,能夠在這個地方去為眾生作布施。如果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西方極樂世界是諸上善人聚會一處,您要布施給誰呢?您只是被布施的分。當然我們不是說西方極樂世界不殊勝,而是說您如果要快速地修集福德,乃至於要在修集福德的過程裡面,快速地去累進、增長你的智慧,就必須要在娑婆世界這個地方,才有辦法真正的福慧雙修。所以,菩薩必須要「不盡有為、不住無為」。
我們現在進一步地來說明「菩薩不盡有為」。什麼是「菩薩不盡有為」呢?佛繼續這麼說:【何謂不盡有為?謂不離大慈,不捨大悲,深發一切智心而不忽忘,教化眾生終不厭倦,於四攝法常念順行,護持正法不惜軀命,種諸善根無有疲厭;】(《維摩詰所說經》卷3)在這個經文裡面,佛就講得非常清楚,說菩薩在什麼狀況之下才叫作不盡有為呢?就是必須要不離大慈、不捨大悲,在這個狀況之下去教化眾生,而且不厭倦,這樣子在四攝法上面常常地憶念、隨順而行;也能夠護持正法不惜軀命,這樣子才有辦法種種種的善根,而且沒有疲累、厭煩。所以菩薩必須是不離大慈,也就是說,必須要生生世世利樂一切有情;而且必須要不捨大悲,也就是說,必須要生生世世救度眾生離開邪見深坑;而且必須要很深刻地發起求一切智的菩提心,而且要生生世世都能記得,而且不忘失,然後再以一切智心來教化眾生,盡未來際都不厭倦。
而且要進一步,藉著布施、愛語、利行、同事,用這四種攝受眾生的方法,用這四種攝受眾生的法門,來常常憶念四攝法,來隨順四攝法而行。在護持正法上面要不惜身軀性命,在種植種種善根上面,心中不容許有疲累、厭惡之心。所以菩薩對於這些無漏有為法是不該滅盡的,除非你修的是解脫道。所以菩薩要利益眾生,還得要利用這些無漏的有為法,才有辦法藉這個有為法來利益眾生;並且要立志常常安住於這種「不盡有為、不住無為」的境界當中,而且以種種方便來迴向不盡有為的不可思議解脫法門,並努力求證不盡有為的解脫法而不懈怠,而且要把這種不盡有為的解脫法毫不吝嗇地說給眾生瞭解。進一步,還要精勤地供養諸佛;為了想要精勤地供養諸佛,所以生生世世不斷地進入生死流轉之中,而沒有任何的畏懼。不可以像二乘人一般,恐懼世世生死不斷,而且在生生世世不離三界生死的過程當中,對每一世的光榮或羞辱等等這些境界,心中都沒有生起憂愁或喜樂;而且菩薩也不輕視尚未學佛的眾生,對於已經在學佛的眾生,也如同遇見諸佛一般地恭敬他們。
佛接著繼續這麼開示:【墮煩惱者令發正念,於遠離樂不以為貴;不著己樂,慶於彼樂;】(《維摩詰所說經》卷3)如何菩薩不盡有為?佛說:假使有人未學佛,或已經學佛而墮於煩惱當中,不能脫離我見、我執的煩惱,菩薩要以不盡有為的解脫法門來教導眾生,讓他們可以發起正念;菩薩不斷地深入無漏有為法中繼續修學,生生世世在生死當中雖然樂於修證遠離法,但是卻對於遠離煩惱的快樂,不當作真實的快樂,也不珍惜那種境界;菩薩雖然也修學這些遠離法,但是不是像二乘人一樣,著於這些遠離法的快樂,珍惜那些遠離法的境界。所以菩薩不斷地投入生死當中,不去斷盡一切有為法,但也不執著於自己的快樂;但是當他看見眾生快樂的時候,卻對這些事情覺得非常的慶慰。
佛繼續開示說:【在諸禪定,如地獄想;於生死中,如園觀想;見來求者為善師想,捨諸所有,具一切智想;見毀戒人起救護想,諸波羅蜜為父母想,道品之法為眷屬想;】(《維摩詰所說經》卷3)在這個地方,佛又繼續開示:菩薩如何不盡有為呢?菩薩在種種的禪定境界當中,他雖然領受了禪定當中的快樂,但是卻把禪定的境界當作是像地獄的境界一般;為什麼呢?因為禪定境界的貪愛,會使人貪著於色界、無色界的境界;貪著於色界、無色界的境界,將會因此而不斷地輪轉生死。
而菩薩雖然處於生死當中,這個生死當中其實是諸阿羅漢所畏懼恐怖的境界,可是菩薩卻把這些生死境界,當作是在自家的花園、亭臺樓榭當中享受;為什麼呢?因為在生死當中有一切種智的大樓,有大圓鏡智等樓臺園觀。如果離開生死境界,就不可能有一切種智及佛地的四智心品的親證,所以菩薩所有的一切修學,全部都是要在這些有為法上面才有辦法完成。佛地的福慧兩足尊、福慧圓滿,全部都是必須要在這些有為法上面才有辦法繼續地增長,必須要在地地的修學過程裡面才有辦法去增長。而且成佛的一切種智要究竟圓滿,也是必須要三大阿僧祇劫裡面,不斷地在眾生界裡面去利益眾生,藉著利益眾生的過程裡面去增長成佛的福德;而且必須在這個過程裡面,藉著去利益眾生的過程去增長成佛的智慧;而菩薩的所有的一切般若智慧,其實都是建築在利益眾生的上面。所以在生死煩惱當中,才能有佛法中的壯觀美麗豪華的莊園樓觀可以證得,所以菩薩在生死當中視如園觀之想。
假使看見有人來求世間財物或善法,菩薩對於這樣子的人,總是把他們當作善法之師,捨掉自己的所有,而把對方當作一切智者來看待。因為這些事情都可能成為菩薩九種現觀之一的引發因緣,所以真的應該對來求者都能夠生起善師之想。所以,對這些人應該具有一切智想,因為這些人是菩薩生緣處處,能夠增長菩薩智慧的善因緣;菩薩的修行過程裡面種種現觀,其實都是在利益眾生的過程裡面去發起的,所以菩薩應該對來求者生起善師之想。
緊接著我們來說明:菩薩看見毀戒之人,心中就生起救護之想,也希望能救護他們,希望能使他們滅除戒罪,身心轉變清淨,並且終於能真實地進入佛道。而菩薩也以六波羅蜜、十波羅蜜作為父母;因為菩薩成佛的依憑,是六度波羅蜜以及十度波羅蜜的滿足,所以諸波羅蜜是菩薩之母。所以諸波羅蜜可以說就是佛母,真正的佛母就是在指菩薩修行六度、菩薩修行十度;而不是像密宗所說的以男女雙身法的明妃為佛母,這個是已經完全被扭曲、完全被曲解的。所以菩薩必須要以這六度、十度波羅蜜為中心,而且必須要配合三十七道品的佛法作為波羅蜜的眷屬,這樣次第修行,當然全都是在有為法當中來修證不可思議的解脫,而不是像二乘人以無為法的修證作為解脫之法;所以,菩薩就是在這些不盡有為、而不住無為的境界當中,來修行成佛的不可思議解脫之道,這樣的解脫之道才是真正的成佛之道。
在《維摩詰經》裡面,佛繼續對這些香積國來的菩薩,對他們開示說:【發行善根無有齊限,以諸淨國嚴飾之事成己佛土;】(《維摩詰所說經》卷3)也就是說,必須要用發行善根無有齊限,以諸淨國嚴飾之事成己佛土來不盡有為。菩薩悟了以後,都必須把善根如實發起,而且不斷地運行不可以中止。由於發行善根無有齊限的緣故,才能夠攝取種種清淨佛國的莊嚴來成就自己的佛土。那麼換句話說,想要在自己將來成佛的時候,佛土莊嚴、弟子莊嚴,並且正法、像法、末法時期都同樣具有莊嚴,那就必須要以更長的時間來攝取眾生,而攝取眾生其實就是菩薩成就自己的佛土。但是想要讓許多眾生和你結過善法緣,並且來共同成就你的佛國,那麼菩薩就必須把善根發起、運行,永不中止,這樣歷經了三大阿僧祇劫,才能夠使你的佛土嚴飾成就,這個就是不盡有為、不住無為的果報,也是由這樣子的成就來成就佛土的。所以,如果住於無為,斷盡思惑,一捨報就入無餘涅槃了,怎麼可能有佛國淨土的嚴飾成就呢?又怎麼會有成佛之時?所以菩薩必須要「不盡有為、不住無為」。
我們這一集時間已經到了,就先跟各位分享到這個地方。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