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細內容
第062集
由 正源老師開示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正覺教團這一系列電視弘法節目的主題是「三乘菩提之入不二法門」,副標題「空性中道真實義」,是以佛教正覺同修會 蕭平實導師講述的《維摩詰經講記》一書共六輯作為範本,由教團親教師分配章節,依序宣講。
在上一集節目中,我們說到 維摩詰菩薩開示有疾菩薩調伏自心,以及調伏一切眾生的方法,就是:【但除其病而不除法,為斷病本而教導之。】(《維摩詰所說經》卷2)意思就是說:有疾菩薩看見疾病現起時,他只是去醫治;把自己的疾病除掉,但是不除掉蘊處界我及所生、所現一切法。
其實經典中,類似的聖教不少,像《大法鼓經》中也有 世尊開示:【除如是等方廣大經,不說餘經,唯說如來常住及有如來藏,而不捨空;亦非身見空,空彼一切有為自性。】(《大法鼓經》卷上)因為已親證如來藏,已能同時現觀如來藏的空性與有性的大乘別教菩薩而言,他的見地就是:依於如來的第八識無垢識真如,也就是因地的如來藏,如來真實是常住不滅的,般涅槃其實只是一個示現!因為涅槃解脫與蘊處界一切法的法性,本來就是不會互相排斥的;蘊處界一切法生住異滅的法性,正是從如來藏的有性而來,卻也始終不離本來自性清淨涅槃,不離空性解脫的如來藏心體。所以,親證而能現觀如來藏的菩薩來看待蘊處界一切法時,根本不可能把蘊處界的一部分或全部,當作是常住的實相,又怎麼會生起我見與身見?而如來藏本來自性清淨涅槃,本來解脫的空,並不是蘊處界壞滅了才能顯現的,也不是因為蘊處界生起了祂就消失了!既然這樣,根本就不需要滅盡蘊處界,不需要把如來藏能出生、能顯現一切法的無漏有為自性全部都空掉而去求解脫啊!否則,大乘別教菩薩證悟如來藏後,要如何繼續悟後起修,歷經三大阿僧祇劫,成就究竟佛果呢?說到這裡,大家是不是覺得,大乘別教的菩薩,他的解脫真是太奇特,太不可思議了?
維摩詰菩薩開示說:【何謂縛?何謂解?貪著禪味是菩薩縛,以方便生是菩薩解。】(《維摩詰所說經》卷2)平實導師解釋說:「縛,有解脫道上的縛,也有佛菩提道中的縛,這又跟方便善巧有關係,不一定是證悟了如來藏才能離縛,也不一定證悟了如來藏就能全然離縛。……貪著禪的味道就是菩薩的纏縛,換句話說,對於證悟的境界若有所貪著,就是纏縛;對於禪定的境界有所貪著,也是纏縛。」而 維摩詰菩薩說解脫是從種種方便中出生的,為什麼菩薩的解脫跟方便也有關係呢?為什麼說不一定要開悟了才能得解脫?沒有開悟無妨也可以得解脫?
維摩詰菩薩接著開示:【無方便慧──縛,有方便慧──解;無慧方便──縛,有慧方便──解。何謂無方便慧縛?謂菩薩以愛見心莊嚴佛土、成就眾生,於空、無相、無作法中而自調伏,是名無方便慧縛。何謂有方便慧解?謂不以愛見心莊嚴佛土成就眾生,於空、無相、無作法中,以自調伏而不疲厭,是名有方便慧解。何謂無慧方便縛?謂菩薩住貪欲、瞋恚、邪見等諸煩惱而植眾德本,是名無慧方便縛。何謂有慧方便解?謂離諸貪欲、瞋恚、邪見等諸煩惱而植眾德本,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名有慧方便解。】(《維摩詰所說經》卷2)
這段經文中,提到了方便慧、慧方便、縛和解,這四個法,然後組成四種不同的情況;就是說沒有方便慧的人就會自我繫縛,有方便慧的人就可以得到解脫;沒有慧方便的人會被繫縛,有慧方便的人得到解脫。
經文中,維摩詰菩薩一一界定了這四種情況,再經過 平實導師詳細說明,讓我們理解到「方便慧」是指還在凡夫位的菩薩,也就是修學佛菩提菩薩道,而沒有斷我見、證真如實相的信位及外門行六度的菩薩;「慧方便」則是指已經斷我見,並且開悟證真如的七住到十迴向滿心的三賢位菩薩。既然,方便慧與慧方便,所指的是不同階位的菩薩,那麼就如同小學生與中學生,由於各自學習的目標並不相同,所應該具有的智慧與方便善巧,自然有所不同;相同的,凡位菩薩與賢位菩薩,在佛菩提道修習的目標也不相同,凡位菩薩修習的首要是求見道,也就是斷我見,證真如實相如來藏,成為賢位菩薩;至於已斷我見,見道證悟如來藏的賢位菩薩,他修習的目標則是要完成見道位的修學,通達般若總相智與別相智,進入初地成為聖位菩薩。
所以,「無方便慧──縛,有方便慧──解」是說不斷我見,也不證如來藏的凡位菩薩,應該如何修行才能解脫而不被人間錯誤的想法繫縛?就是在於有沒有方便慧,沒有方便慧就會被繫縛;反之,另一位因為有方便慧,所以生生世世在人間行菩薩道時,都不會被人間的境界所繫縛,因而解脫於錯誤的知見,很快就能斷我見、證悟如來藏,成為見道的賢位菩薩。
那「方便慧」既然是凡位菩薩,能不能解脫錯誤知見,不被人間境界繫縛,見道成為賢位菩薩的依憑;那什麼是「方便慧」呢?平實導師解釋說:「這個方便慧,講的是遠離愛見心。」什麼又是「愛見心」?龍樹菩薩在《大智度論》中這樣開示:「諸煩惱有二種:一種屬愛,一種屬見。」(《大智度論》卷3)表示如果要將眾生的種種煩惱加以分類,那就可總別為愛與見這兩大類。
但《勝鬘經》中聖教:【 煩惱有二種,何等為二?謂住地煩惱及起煩惱。住地有四種,何等為四?謂見一處住地、欲愛住地、色愛住地、有愛住地;此四種住地,生一切起煩惱;起者,剎那心剎那相應。】(《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卷1)卻是將煩惱分為「住地煩惱」和「起煩惱」二種;這看起來,似乎是與《大智度論》分為愛、見二大類的說法,有所不同。然而,實際上並無不同!
這其中的道理,我們就得從住地煩惱的四種住地說起。住地是說意識覺知心所住的境界:首先「見一處住地」,一般都解釋為三縛結,也就是身見、疑見、戒禁取見。身見又名為我見,是因為眾生把虛妄的五陰以及五陰的功能認作自我的緣故。這是二乘初果聖人所斷的煩惱;而大乘菩薩經由明心斷除了見一處住地時,所斷煩惱的內容那就又加上了法界實相如來藏的親證,而不像二乘人,他們只能夠聽取佛語而信受,沒辦法親證。
欲愛住地就是欲界愛,眾生會流轉於欲界中,都是因為欲界愛,也就是對欲界中的五塵有所貪愛。除了往世證悟之後,發願要繼續受生在人間的菩薩以外,都是因為欲界愛而流轉於人間或欲界。所以說,欲界愛住地是繫縛眾生輪轉生死的最大繩索,非常粗重明顯;無法遠離覺知心相應的欲界境界,所以被欲界法所繫縛,永遠住於欲界中,這就是欲愛住地。
接下來是色愛住地,色愛就是執著色身、色塵,不肯捨離色陰;因此色界天人為了保有色身,就無法往四空定前進。因為到了四禪以後,再過去就是四空天的境界,沒有色身了;可是色界天人認為沒有色身是不可忍受的事,是他們不能接受的觀念,所以他們必須保有色身,對色身有所貪愛,那就叫作色愛住地。
最後的有愛住地是什麼呢?就是無色界愛住地。有的人認為色身是個累贅,雖然四禪天的色身是很輕靈的,但它終究是生滅法,無常、不可久住,所以他就捨棄了色身,修證四空定而捨壽後進入四空天。但是往生到無色界之後,是什麼都沒有了嗎?不是欸!他們是依憑於定力而仍然有覺知心存在,這個覺知心就稱為無色界有。在無色界中唯一所擁有的就是覺知心,這是他的意根所擁有的一切;所以是由意識覺知心與定力相應,住於定中,這就是無色界有。這樣貪愛無色界的意根自己、意識自己,就住在無色界定的境界,就叫作有愛住地;因為意根、意識及無色界定的境界,都是三界有所攝。
以上簡單說明了四種住地煩惱,我們可以發現,第一種見一處住地是執著於錯誤的見解,因而妨礙悟道;主要就是誤認生滅斷常的五陰為永恆不壞,而且把它當作顛撲不破的真實理,作為心中決定不移的見解,那當然就無緣證得離於生滅斷常的實相心如來藏;所以這是一種見解錯誤的煩惱,是屬於「見」的煩惱。那後面三種住地煩惱,則都是因為愛著於三界中某一界的境界,也就是對於三界中的事相有取相心,例如貪愛欲界的五欲等;愛著境界,就會與貪欲、瞋恚等煩惱相應;所以這三種都屬於「愛」著所生的煩惱。好,那我們這樣來看,《勝鬘經》中的這四種住地煩惱,其實就是《大智度論》中愛與見二種煩惱的另外一種分類方式,本質並無不同。
平實導師在《勝鬘經講記》中開示:「以上四種住地煩惱,會生起一切的起煩惱,起煩惱是說生起了以後會使眾生沈淪在三界中,是眾生可以相應到的煩惱,而且是與分段生死相應的。見一處住地是我見、三縛結,我見會使眾生不斷地從自我出發,而生起一切貪愛、厭惡,憎惡、喜樂的心行,這些心行的生起,都是從覺知心常住的錯誤知見及對三界境界的貪愛而生起的,所以就叫作起煩惱,凡是從意根與覺知心生起的煩惱都叫作起煩惱,這種煩惱都屬於四住地煩惱所攝,都是三界中的煩惱,都是與三界境界相應的煩惱。『起』是因為這種煩惱生起之時,在每一剎那都跟覺知心相應,所以叫作起煩惱。」
可見,四住地煩惱都是從意根和意識覺知心生起的,生起運作中,也是每一念、每一剎那都和覺知心相應,這也就是唯識種智中所說的「一念無明四住地煩惱」,《維摩詰經》中稱為「愛見心」,那麼依 維摩詰菩薩的開示,就得到一個結論:不斷我見也不證如來藏的凡位菩薩,如果有方便慧,就能夠遠離「一念無明四住地煩惱」,生生世世在人間行菩薩道時,就都不被人間境界所繫縛,因而解脫於錯誤的知見,很快就能斷我見、證悟如來藏,成為見道的賢位菩薩;否則,就會被人間的境界、人間的錯誤知見所繫縛了。
我們再來說賢位菩薩的「慧方便」:賢位菩薩有慧方便而得解脫,甚至有的能因此而進入聖位;可是有的賢位菩薩沒有慧方便,雖然斷我見、斷三縛結,並且證悟明心而有了見地了,可是仍然被自己繫縛住了。前面我們說的凡位菩薩如果有愛見心,不能遠離見一處住地這個我見、三縛結,以及欲愛、色愛、有愛三種住地這愛著三界境界的煩惱,就是 維摩詰菩薩所說的愛見心,那就會被三界的境界所繫縛,而不能得解脫。可是賢位菩薩不是至少是明心、斷我見了,為何還會被四住地煩惱所繫縛呢?
原因首先是,見一處住地煩惱是屬於見道斷,是在明心斷我見時就斷除了;而其餘的三種愛著三界境界的住地煩惱,則是修道斷,就是得在明心斷我見後,歷緣對境才能一分一分斷除,不是見道當下就能斷盡。
其次,雖然依世間智慧,經過觀察之後能夠解知五陰虛妄不實,乃至能夠證悟明心,但是當意識覺知心每一念、每一剎那和四住地煩惱相應時,如果沒有未到地定的定力為依持,那就會落入三界境界,生起了愛著而被繫縛住了。
另外當然還有一種情形,就是這個人他並不是經過自己真參實修親證真如心如來藏,而是從別人那兒竊取或是別人告訴他,因而知道了如來藏的總相密意;這時候由於他沒有經歷深細觀行五陰身心生住異滅的過程,不能夠對五陰的虛妄生起深切的感受,以致不能斷我見。又因為沒有未到地定的動中定力作為依持,縱使有明心的慧解,卻無相應的方便生起,於是明心的智慧無法運用,就像曬乾的木耳無法直接煮食一樣,變成了乾慧;因此就無法把邪見除掉,我見就繼續生長,最後長到一個程度,貪欲、瞋恚跟著就來了,就落在邪見、瞋恚與貪欲裡面,進而作出很多不如理、不如法的事情來,當然這麼一來離解脫就越來越遠了!
時間的關係,就為大家解說到此。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