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阿含論大乘是佛說(一)

第112集
由 正昌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電視機前的菩薩們,阿彌陀佛!

歡迎收看正覺教團的電視弘法節目,在此先問候大家:少病少惱否?色身康泰否?道業精進否?

目前正在演述的單元是:「三乘菩提之阿含正義——兼論唯識學的最早根據」。接下來我們將繼續為大家解說在《增壹阿含經》的卷44中記載-聖彌勒菩薩於人壽八萬四千歲時,將從兜率天下生人間,於龍華樹下成佛-的阿含經文記載來論大乘佛法是佛說。

關於彌勒菩薩被授記成佛,並非只有大乘經中才如是記載,即使在專門簡述二乘解脫道的阿含經典中也是如是記載的。從聖彌勒菩薩被授記為當來成佛的第一人,而且是在 佛陀住世的時候就被授記了;這個授記的事實,已經顯示出大乘佛教是在 佛陀住世時就已經存在的。如果像有位法師所說的,大乘佛教是從聲聞佛教分裂的部派佛教時期以後才存在的,-但是那已經是 佛陀入滅數百年後的事情。-那麼這個《阿含經》中所記載的授記的記別,就不會被結集在第一次集結的四阿含經中,特別是被集結在最早的《長阿含》中;而且四阿含是在 佛陀示現入滅不到一年的時間內就已經集結完成的,這個事實記載於四阿含的經典中以及聲聞的律典中。這個是很容易理解的事實,但是有位法師及一分反對大乘佛法的日本研究者卻是思不及此,也不免使人聯想到他們是否是別有用心的。

既然《雜阿含》與《增壹阿含》諸經,本來就是大乘經典,那麼佛世的大乘佛教諸比丘們,本來就應該實證五陰之所從來,並非如同解脫道不必親證五陰身心的本源,這個也有阿含部的經典為證的,《增壹阿含經》卷2中有記載:

【世尊告曰:「若有比丘正身正意、結跏趺坐,繫念在前,無有他想,專精念身。所謂念身者:髮、毛、爪、齒、皮、肉、筋、骨、膽、肝、肺、心、脾、腎、大腸、小腸、白膱、膀胱、屎、尿、百葉、滄、蕩、脾、泡、溺、淚、唾、涕、膿、血、肪脂、涎、髑髏、腦,何者是身?為地種是也?水種是也?火種是耶?風種是也?為父種、母種所造耶?從何處來?為誰所造?眼、耳、鼻、口、身、心,此終當生何處?如是諸比丘名曰念身,便得具足,成大果報;諸善普至,得甘露味,至無為處;便成神通,除諸亂想,獲沙門果,自致涅槃。是故,諸比丘!常當思惟,不離身念,便當獲此諸善功德。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

以上的阿含經文中,佛告訴我們說:應當探討五陰之所從來,除非您是專門修學解脫道的人,否則一切修學大乘佛菩提道的佛弟子們,都必須遵照佛陀以上的教示探討五陰是從何處來的?是由誰所造出來的?必須觀察五陰身心之所從來,在這個大前提下實證而修學佛菩提道,來作佛菩提道的種種觀行才不會落入斷滅見中。至於修學解脫道的佛弟子們,雖然不必親證本識—入胎識—的所在,不必現觀祂的清淨性、涅槃性、本來性以及自性性等種種自性,卻必須信受諸佛與菩薩們在這個上面的實證與現觀,相信確實有本識的存在而且永遠不滅,才不會落入斷滅見的境界中不敢確實地斷除我見與我執。若是不能推斷出名與色是怎麼來的、是誰所造的?或者不能信受佛與諸菩薩所說的現觀本識常住不滅,就一定會顧慮到滅盡十八界以後是否會墮入斷滅空中,因此而不敢斷除我見與我執,就會如同前面的章節所舉證的阿含經文中佛說「比丘於內有恐怖、於外有恐怖」,就像宗喀巴等人一樣極力主張意識心是常住不壞滅的,如同宗喀巴大力主張的應成派中觀,不許在六識心體以外別有阿賴耶本識—如來藏—的存在;或者如同某位法師一般,另外新創意識心常住說,這都是墮入了外道的常見意識境界中;都是如佛在阿含經中所說的「於內、於外有恐怖」的愚比丘。所以從聖彌勒菩薩在阿含經中被授記成佛的記載,就可以知道:大乘法確實是佛世尊親口宣說的,並非如阿含中所說的「於外、於內有恐怖」的愚比丘們所說的大乘非佛說啊!

由此可以證實,不能推斷出名色由入胎識所生的道理的人就無法真的滅除、斷除我見常見,一定會墮入常見中。菩薩親證入胎識,並非如同二乘人唯信佛語而實證解脫道;菩薩不像聲聞聖人只是由推論而知必有入胎識的存在,而是親證入胎識,能現觀名與色都是由入胎識所造、所生的真相,所以了知這個本識就是萬法的本源。聲聞人雖然不必親證,但是必須要有能藉十因緣法來如實推知本識一定存在的能力,也才可能真的斷除我見;等而下之,就只能依靠善知識的教授而確實信受了。這也是聖彌勒菩薩特地傳授《瑜伽師地論》給古天竺的無著菩薩,以及後來故意示現在中國成為布袋和尚而賜予許多人禪門機鋒的原因。

如果說只要斷除我見與我執,都不必親證五蘊身心根源的本識如來藏,而《雜阿含經》與《增壹阿含經》中卻常常提到「名色由識生、識入胎而生名色,名色從何處來?名色由誰所造?」等種種事相,要求比丘們來證知此事;從此就可以證明《阿含》、《增壹阿含經》的多數經,本來就是二乘的聖人與凡夫們也曾與聞的大乘經典,只是被他們集結成二乘解脫道的經典罷了;由此也可以證明四阿含中有許多經典本來就是大乘經,因為二乘聖凡不願意接受菩薩們修正阿含部大乘經典的建議,因為那會顯示出二乘人的智慧遠不如菩薩,所以大乘菩薩們只得隨後另行再集結大乘經典了。由此也可以證明,大乘佛教當然是在佛世就已經開始起步弘揚的了。

由聲聞解脫道的經典四阿含諸經中的記載,也證明了聲聞人確實曾參與大乘法會,所以其中有多處宣說三乘之道,也有多處如是說:「佛法中有三部之眾:聲聞、緣覺以及佛乘。」

《增壹阿含經》卷1:【如是阿含增一法,三乘教化無差別;佛經微妙極甚深,能除結使如流河。】可見增壹阿含諸經中本來是大乘法的經典,但是聲聞聖人們集結以後卻只剩下了大乘法義的名相,卻没有其中的修證方法與內容了。所以說,阿含道中始終未曾解說成佛之道,只有在大乘經中才有說到。

《增壹阿含經》卷2:【如來聖眾,戒成就、三昧成就、智慧成就、解脫成就、度知見成就。聖眾者,所謂四雙八輩,是謂如來聖眾;應當恭敬、承事禮順,所以然者,是世福田故;於此眾中皆同一器,亦以自度,復度他人至三乘道,如此之業名曰聖眾。】二乘聖人說解脫道的初果向到四果人,可以為人解說三乘道,但是為何阿羅漢們都不能將大乘道的內容以論寫出來呢?為何一定要等菩薩們來講、來教、來寫呢?但是三乘道的名相卻是存在《增壹阿含經》中的。其他如《增壹阿含經》中的卷5、卷16、卷20、卷24、卷32、卷41、卷45,都有提到三乘之道,以及聲聞、辟支佛、佛菩薩等三乘不同的名相。

又或如阿含部中的《起世經》卷4:【若於父母起惡心,或佛、菩薩、聲聞眾;此等皆墮黑繩獄,其處受苦極嚴熾。】

《恒水經》卷1:【佛言:「道寶是也:一者須陀洹,二者斯陀含,三者阿那含,四者阿羅漢,五者辟支佛,六者發意念度一切菩薩,七者佛泥洹大道,是為七寶。」】

《法海經》卷1:【大海之中,神龍所居:沙竭龍王、阿耨達難頭和羅摩那私伊羅末,如此諸龍妙德難量,能造天宮;品物之類,無不仰之。吾僧法亦復如是,四雙八輩之士、十二賢者菩薩大士,教化之功,彌茂彌美,此第六之德。】這一段經文中更說到初地到等覺、妙覺位的十二個位階的諸地大菩薩,這就可以證明說:聲聞聖人是有參與佛陀所說的大乘法義的講經法會。但是卻很明顯的被聲聞人集結成為二乘解脫道的法義,而没有大乘的法義在其中。

更如《雜阿含經》中,也同樣有聲聞、緣覺、佛菩薩的三乘不同名相的記載,如《別譯雜阿含經》卷3:【諸佛與緣覺,菩薩及聲聞,猶捨無常身,何況諸凡夫?】

《央掘魔羅經》卷2:【譬如貧怯士,遊行曠野中;卒聞猛虎氣,恐怖急馳走。聲聞緣覺人,不知摩訶衍;趣聞菩薩香,恐怖亦如是。】

《央掘魔羅經》卷2:【所言邪定者,謂彼一闡提;正定謂如來、菩薩及二乘。】

《佛說三摩竭經》卷1:【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千二百五十比丘、五百菩薩俱。】阿含部中的《佛說三摩竭經》這一段經文,也已經證明了,聲聞人一定跟菩薩們一樣同時參與了大乘經典的宣演法會、一定會跟菩薩們同時聽講大乘經法的,絕對不會故意對 佛宣講大乘法義的大乘法會加以漠視而故意缺席的,除非他是凡夫種姓的聲聞人。

《佛說三摩竭經》卷1:【佛告賓頭盧:「我教天下人欲令悉度世,今汝既失期,復殺一人;人命至重,是我道所不喜。汝從今已後,不得復隨我食,及與眾會。若當留住,後須彌勒佛出,迺般泥洹去耳。」賓頭盧聞佛說如是,即默然憂愁,復自悔責。食訖,便起,前為作禮,及諸『菩薩、阿羅漢』共辭,便入山中。】

《佛說玉耶女經》卷1:【自觀身形不得久住,危命如電速,如風過庭;少壯必衰,莫恃姿容;當勤精進,棄捨世榮,如菩薩法。汝今修行,可得至佛;佛道不可不學,經不可不聽。吾今得佛稱善,所致大乘教,無男無女,樂聞法者隨願所得。】阿含四部經中,可說處處都有宣說三乘法道以及三乘部眾啊!

所以,佛陀在世時就已經有了菩薩眾與大乘法教在教授與弘傳了,並非如某位法師所說的不曾弘傳與演示。這些都是四阿含中的說法,都不是從大乘經典中所取錄出來的。由此證明某位法師所謂的考證與文獻等,都是錯誤的考證,都是取材於最不原始的錯誤資料。

今者再舉四阿含中,唯一曾說明大乘法義的《央掘魔羅經》來證明,這個經典是四阿含中唯一將大乘法說得比較具體的一部,但也只是說到本識如來藏的總相而已,也說得很簡略。

《央掘魔羅經》卷1:【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與無量菩薩摩訶薩俱,及四部眾、無量諸天、龍神、夜叉、乾闥婆、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毘舍遮、負多伽那、阿磋羅檀那婆王、日月天子、阿修羅及諸羅剎、護世主四天王、魔天等俱。】

這是說大菩薩們與在家、出家的男女共有四眾,同時與聞大乘經法。

《央掘魔羅經》卷1:【害與不害各有二種,有聲聞不害、有菩薩不害。汝小蚊蚋,云何能知二種不害。】

經中說有聲聞及菩薩的兩種不害,這就顯示了大乘之道了,只是在經中也只是略說而已。

《央掘魔羅經》中有大乘與十地菩薩……等大乘名相之言,譬如《央掘魔羅經》卷2:【如羅睺羅敬重戒故,極視淨水,見蟲不了為是蟲?為非蟲?為是微塵耶?久久諦觀,漸見細蟲。十地菩薩亦復如是,於自身中觀察自性,起如是、如是無量諸性。種種異見如來之藏,如是難入;安慰說者,亦復甚難;謂於惡世極熾然時,不惜身命而為眾生說如來藏;是故我說諸菩薩摩訶薩,人中之雄,即是如來。】

《央掘魔羅經》卷2:【譬如大菩薩,滿十波羅蜜;闡提亦如是,具足十惡行。】

《央掘魔羅經》卷2:【邪定是闡提,正定是如來、住地諸菩薩、及聲聞緣覺。】

《央掘魔羅經》卷2:【復有虛妄法,聲聞及緣覺;菩薩之所行,隨順世間事。】

《央掘魔羅經》卷4:【我說道者,說何等道?道有二種:謂聲聞道及菩薩道。彼聲聞道者,謂八聖道;菩薩道者,謂一切眾生皆有如來藏。】

這個經中更明白的指出,大乘菩薩道的修學內容與二乘解脫道的相異之處,由此可以證明,佛世時本來就有大乘法教的弘傳及存在。

《央掘魔羅經》卷4:【菩薩摩訶薩、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行堅固道,任荷我法。】

《央掘魔羅經》卷4:【爾時波斯匿王語諸占師:「汝等一切悉皆妄語,汝速遠去,勿復妄說。」爾時諸天、世人及諸龍神、聲聞、菩薩、波斯匿王,一切城邑聚落人民,承佛威神悉皆來集。】

《央掘魔羅經》卷4:【爾時世尊說是經已,諸天、龍神、聲聞、菩薩及波斯匿王一切眾會,皆慕央掘魔羅行及文殊師利菩薩行,願生彼國;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提心,踊躍歡喜。】

又如《增壹阿含經》中也有大乘法的名相存在,可見大乘法是在 佛陀住世時就已經弘揚以及存在的。有經文為證如下:《增壹阿含經》卷11:【時,超術梵志白定光佛言:「願見採受說。世尊今不授決者,便當於此處斷其命根,不願此生。」爾時世尊告曰:「梵志!不可以此五莖華,授無上正等覺。」梵志白言:「願世尊與我說菩薩所行法。」定光佛告曰:「菩薩所行,無所愛惜。」】

以上列舉的都是阿含部中的經文,是 佛陀親口所說的,並非大乘經典中的說法,都是 佛陀入滅後由聲聞聖凡的五百眾隨即集結的四阿含經典中的記載,但是已經在在處處顯示出了大乘法的影子了,第一次集結時的聲聞聖凡五百人,是必定同時參與 佛陀第二轉、第三轉法輪時宣講大乘法的聚會,才有可能集結出與解脫道無關的大乘法名相出來。只是他們終究不能聽懂大乘的法義,還是把大乘經典集結為二乘法義的解脫道經典。

今天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就先說到這裡。阿彌陀佛!


點擊數:1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