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道及一乘(四)

第098集
由 正子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您收看正覺教團電視弘法節目,目前所演述的主題,是以 蕭平實導師著作《阿含正義——唯識學探源》為藍本,內容主要舉示《阿含經》的內涵,一直存在著大乘佛法,也就是唯識學的法教,幾千年來從來不曾被判讀出來。我們藉由《阿含正義》書籍的舉證、闡述,來鋪陳唯識學的法要。

佛陀於般若空六百卷經典中,所說的內容都是如來藏法性的總相、別相的智慧,依於三界九地種種法,而說如來藏法性之離「有、無」——也就是離有、離無的意思;解說空性如來藏離於有、無兩邊,希望能令佛弟子們體證祂。這

顯示出,從整體佛法而言,其內容包含有實相法界與現象界;第一轉法輪主說,出離三界生死的聲聞乘解脫道法義,而其內容得以一佛乘的實相法為根本;宣演第二轉法輪,佛陀主說般若實相法義,前後兩次說法的側重義理確實不同,而且是佛世就已經同時並行在弘揚著。

我們先引用《長阿含經》的內容,世尊開示如下:【如來無等等,多修於二觀;安隱及出離,仙人度彼岸。】(《長阿含經》卷1)經文的意思是說,諸佛如來成就無上正等正覺,都是圓滿成就了佛法中的二觀,也就是「安隱觀」以及「出離觀」,這才是大仙,如來究竟成就度彼岸的功德。然而現見四阿含經典中,所說的內容只有「出離觀」——出離三界中的分段生死,側重於二乘菩提解脫道的法義而已,並未明說、顯說成佛的安隱之道;未曾述說無餘涅槃本際的內涵,也未曾述說阿羅漢修證解脫果成就以後,應該如何進修才能成就佛地功德之理。換言之,四阿含經典中,還沒有宣講大乘妙法「安隱觀」的內容,而只是提示安隱觀的名相。既然如此,那麼大乘安隱觀妙理,必須另外再由大乘般若以及方廣唯識經典加以廣說;而於具足宣說成佛之道以後,才能完成四阿含中 佛陀所曾經提示的「安隱觀」,才得以圓滿佛道的弘化。

世尊示現人間,必定要圓滿佛道的弘化以後,才有可能示現滅度;如今 世尊已經取滅度,必然是已經圓成全部佛法的弘化者。所以,必定會有第二、第三轉法輪的經典宣演;而大乘法的般若中道以及一切種智的名相,都已經在四阿含中提到過。由於這樣的正理,說大乘法方廣唯識系列的經典確實是 佛所說;也唯有一切種智的進修與證驗具足,才能令人成就究竟佛道的緣故,同時也已顯示成佛後的安隱境界的緣故。

各位菩薩!以上所舉都是四阿含經典中,早已經存在也記錄下來的史實。證明:如果有法師或者學者提倡說,大乘佛教是從聲聞部派佛教以後,漸漸演變出來的說法,是有過失的,完全不符史實。然而佛法甚深、確實難解,有許多佛子未能觸證、領受第八識真如性,也錯解 佛陀的意思,執著虛妄想像的般若空性。雖然,世尊於聖教中已經再三交代:用意識心建立虛妄揣測的般若中道,是無因無本,完全是自心想像所得,都落於「蘊處界有、無」的互相為因的觀待中。這個稱作兔無角,根本是戲論,不是真實義!

各位菩薩!對於執著三界有的眾生而言,無形相法、如來藏妙法是極難弘揚的,這在佛世的時候已經是如此,也正是古時候,第一次五百結集的大阿羅漢們的狀況。所以,他們才會把大乘般若經典中真正中道的妙義,結集成四阿含中所說的表相上的中道;更遑論距離佛世兩千多年後的今天,以種種妄想附會於經典的文字而說世俗法的中道。

我們再舉示《阿含經》中,佛陀已經宣說大乘法,而被聲聞人將名相記錄下來,卻結集成解脫道的範疇。其經文如下:【時尊者阿那律獨一靜處、禪思思惟,作是念:「有一乘道,淨眾生,離憂悲惱苦,得真如法,所謂四念處。」】(《雜阿含經》卷19)經文的意思是說,那時候,阿那律尊者獨自到一個安靜的處所,他靜慮、思惟學習到的佛法義理,他這樣想著:「佛陀教導有一乘道,這一乘佛法,離於愁憂、悲傷、煩惱以及痛苦,是要證得真如法,這個真如法能夠使眾生得到真實清淨,就是所謂的四念處。」

經文清楚寫著,佛陀所教導一乘法道,是要證得真如法;而這個真如法是離一切熱惱,讓眾生得到「真實」的清涼,這就是真實如來藏之法。然而,經文接著記載,這就是四念處。這一類誤會解脫道即是大乘道,即是唯一佛乘的記載,以及誤會真如法的事實,在雜阿含部的經典中,是常常可以看到的現象;這已經足夠顯示出來,聲聞羅漢們聽聞 世尊宣講大乘經典時,總是誤會而認為成佛之道就是解脫道,也記載了「一乘道」、「真如法」的文字。然而,他們結集出來的真如法,就是二乘涅槃的無常故無我,滅盡蘊處界之法,而不能實證本識入胎識的存在,所以一直都不能實證真如,不能進入菩薩數中。

他們雖然如此認定一佛乘的法義,可是卻大有問題!伴隨他們這種想法而存在著:為什麼自己的智慧始終不如菩薩?為何 佛陀入滅以後,他們一樣也修成四念處觀、八正道……等法,卻又都沒有一個人敢紹繼佛位而自稱成佛,一定要等到數億年以後,彌勒菩薩下生人間時,才會有人成佛?然而,不能如實如理地記載大乘法義,其中原因本來不難理解的:聲聞阿羅漢們既然未證大乘如來藏法,不知入胎識的義理,所以聽聞 佛陀宣說如來藏妙義時,又如何能生起勝解呢?既然沒有勝解,又如何能憶持所聽聞的法義呢?所以,二乘聖者或者凡夫學人,同時聽聞 佛陀在第二、第三轉法輪時期所宣講的大乘經典,於 佛滅度後的第一次五百結集時,卻只能依其所聽懂的解脫道部分結集而成,當然就會成為二乘法解脫道的經典了!那就是現在的《增一阿含》與《雜阿含》等經典最為明顯了。雖然二乘聖凡等人結集而成,本質屬於大乘法的經典,當然會有大乘法的名相存在其中,這是處處可見的事實。

世尊下生人間,建立了人間的佛教,但是人間佛教的表相,既然是以出家僧人作代表,然而出家僧人之中,本是聲聞僧的人數最多,菩薩僧的人數最少,在家菩薩僧更是不便主導經典的結集;所以第一次結集,當然得由聲聞僧主動結集,結果是由大迦葉率領聲聞人,把大乘經典結集成他們所理解二乘解脫道的經典了。後來,出家與在家的菩薩僧,眼見大乘經典被結集成二乘法義而全面失真,被迫只好再自行結集大乘法義的經典了。

由此可見,證悟的出家與在家菩薩們,終究是少於出家聲聞人的;而且大乘法不是初轉法輪時期就開始宣說的,是聲聞解脫道廣弘以後才開始宣講的。所以,想要在佛世就把菩薩法廣弘開來,來超過聲聞乘的法教,當然是不可能;合理地推論,佛陀在世時的大乘法教聲勢,當然不能與聲聞法教相提並論。而大乘如來藏,也就是聲聞法的本識妙法,遠遠勝妙於聲聞法,在一切阿羅漢們都不能與真悟菩薩對話的情況下,大乘法在弘揚過一段時期以後,終究還是會被大乘根性的學法者所信受。因此,在長期與部派佛教的聲聞法並行弘揚數百年以後,大乘法教終於還是凌駕於聲聞法教之上了。

然而,大乘佛教是函蓋小乘聲聞法以及中乘緣覺法的,說明白一些:二乘法其實都是從大乘佛教中分解出來,作為先度信心不足、心性不夠廣大的聲聞性眾生,所以二乘聲聞的解脫道法義,本來就屬於大乘佛法中的局部。如果不將大乘法中的部分解脫道解析出來而說二乘法,當然就只有唯一佛乘的佛教了,又有什麼大乘、中乘、小乘可說呢?這就是唯一佛乘的真實義理啊!

我們再恭讀第一轉法輪的《央掘魔羅經》,其中一段經文如下:【是故佛世尊,無上處希有;極下處希有,所謂一闡提。邪定是闡提,正定是如來、住地諸菩薩,及聲聞緣覺。】(《央掘魔羅經》卷2)由此經文的名相內容,可以證實佛世的時候,本來就有 如來、諸地菩薩、聲聞緣覺等三種聖人的存在。依次臚列,有至高無上的如來境界,再依其修證境界的內容,而有菩薩、有聲聞、有緣覺,而各自證得不同的果位。在本經文中,央掘魔羅與 佛陀的對話,還有處處展顯《般若經》的名相,真是很精采!

由於時間限制,我們僅僅擷取相關的重要文句片段分享,以供養菩薩們。其經文如下:【我今常住,汝自不住。】(《央掘魔羅經》卷1)本經文中是敘述:央掘魔羅遠遠見到 如來出現在林子裡,於是右手拔刀、左手持著刀鞘,拔腿跳躍著向 如來的地方追過去。如來在前徐步穩穩地前行,央掘魔羅在後面拼命地追、拼命地跑,盡了全力,卻是追不上,只得大喊:「沙門!停下來啊!停下來啊!」佛陀藉著當時的因緣、場景,開示央掘魔羅,直接說「我今常住」;「我今常住」就是說「如來常住」,直接指出法界實相的內容。這一句是最原始的「如來常住」的經文記錄,是第一次五百結集的聲聞人,結集在最原始的阿含部經典中的文字。

佛陀說:「如來常住,是你央掘魔羅不懂,也不認識這常住之心啊!」接著,如來以不同的名稱說法界實相,說我住無生際,我住於實際,我住無為際、無老際、寂靜際、安隱際等等,這些名稱都是第二轉法輪般若經典熟悉的名相。從經文內容即可證知:在第一轉法輪,如來已經再三指出有法界實相如來藏常住。「際」是指「邊際」、「盡頭」、無生際、寂靜際、安隱際……等,指出如來藏是一切萬法的歸依邊際,本來無生、真實,祂是無為、也不會老,是寂靜、安隱等等。這些都是很清楚地在顯示,佛陀在第一轉法輪的時候,已經清楚地說有真實、有無為、有無漏、有寂靜永恆之法——如來藏;可是聲聞人並不懂 佛陀所講的,是在指涉如來藏永恆真實。後來央掘魔羅就聽懂了 佛陀所講的,就當時瞭解證悟,放下屠刀而歸依三寶、歸依 佛陀。在這篇《央掘魔羅經》中,佛陀最後有說,【佛告文殊師利:「一切眾生有如來藏,為無量煩惱覆,如瓶中燈。」】(《央掘魔羅經》卷4)佛告訴 文殊師利菩薩:一切眾生都具有如來藏,功能具足,可惜被無量的煩惱所覆藏著,就好像燈在瓶裡頭被瓶所覆蓋著,無法顯示燈的光明。

各位菩薩!根本識如來藏真實有,我們依著以上所舉示的《阿含經》的經典經文,可以知道如來藏絕非方便施設的名相,祂是佛法中的中道義理,以及二乘出離三界生死的涅槃妙理,都是依此如來藏,讓解脫道的法義不會落入斷滅空,才能存在與弘傳;也使成佛之道,依於如來藏得以究竟圓滿,成就如來功德!

我們說明到此。

各位菩薩:敬祝福慧增長!

阿彌陀佛!


點擊數:1287